第四百八十三章 兄終弟及


    薛神醫來了。


    對於陡然發作的病情,薛廣濟又一次展現了神奇的醫術,連連在皇帝的臉上下了二十多枚銀針,才終於算了控製這了病情,但也僅僅隻是暫時延緩而已。


    皇帝的腦袋上插著那麽多的針,嘴角和眼角還在不停的輕微抽蹙著,涎水順著嘴角流淌下來,亮晶晶的,卻愈發顯得詭異可怕。


    好在皇帝的神誌始終處於清醒狀態,他在永王的用力簇擁之下半躺半坐著,含含糊糊的說道:“薛先生,說實話吧,朕的病情到底怎麽樣了?”


    “你早就已經不行了”這種話是萬萬說不出口的,薛廣濟稍微猶豫了一下,下意識的看了看身旁的長平公主。


    複隆皇帝不是傻子,頓時就明白了,忍不住的閉上雙眼,兩滴淚水順著眼角流淌下來,過了好半天才重新睜開了雙眼,這一次他再也沒有自己的病情,而是用了一個更加直接的方式:“朕還有多少時間?”


    薛神醫又看了看長平公主,卻始終不敢說實話。


    已經到了這步田地,已經沒有了繼續隱瞞的必要。


    長平公主微微的點了點頭。


    薛廣濟這才說道:“迴萬歲……陛下之病情已……已深入腦髓,司命之所屬也。若是情形好,或能挺過今冬,但卻會逐漸口眼歪斜四體無感,隻能僵臥於床榻。若是情形不好……草民無能,救不得陛下,草民無能啊……”


    這話說的已經相當直接了:你這病要是能活過這個冬天,就已經算是老天爺開眼了。正常情況下,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一命嗚唿!


    這等於是宣判了複隆皇帝的死刑,關鍵就看什麽時候執行而已。


    聽聞如此噩耗,複隆皇帝的反應卻很算是平靜,至少沒有表現出歇斯底裏的樣子,似乎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真是……真是如此……朕早就……早就想到了!”


    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其實複隆皇帝早就覺察到了,隻是還不敢最終確認罷了。


    這些天來,皇帝總是在睡夢中驚醒,每次醒來都感覺到不到四肢的存在,需要緩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漸漸恢複,而且腦袋裏好像埋進了一根針刺,卻不是那種尖銳的疼痛,而是隱隱的疼,有時候還會非常健忘,甚至想不起睡覺之前發生的事情……


    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尤其是讓複隆皇帝起疑的是,這幾天來,他從來都沒有看到過那些讓人心煩的奏折。作為他的助手,長平公主總是把那些好消息之類的奏折給他看,似乎這大明朝已是太平盛世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擔憂一般。


    報喜不報憂,這可不是長平公主的作風。


    對此,複隆皇帝已經隱隱約約的有所察覺了。


    而薛神醫的話,則最終印證了自己的猜想:時日無多,死神隨時都有可能降臨。


    如果說在這之前還有一絲幻想的話,那麽,現在這一絲最後的幻想已徹底破滅掉了。


    真正丟掉了所有的幻想之後,複隆皇帝反而變得全所未有的坦然——能夠直麵死亡,或許也可以算做是一種尊嚴了吧。


    “朕……已料到會是這個樣子,有勞……有勞薛先生了。”複隆皇帝伸出手去,自行拔掉腦袋上的那些銀針,全都收攏在了手心,將所有的銀針全都交給了薛廣濟:“薛先生可以迴到……迴到你的醫者……醫者學校去了。”


    “草民無能!是草民無能啊!”薛廣濟還在不停的磕頭,早已老淚縱橫忍不住的嚎啕大哭起來:“是草民學藝不精,救不得陛下,草民愧疚……”


    “不用愧……愧疚,醫萬民勝……勝過醫一人。”複隆皇帝極力想要做出一個微笑的表情,但是在眼斜口歪的情形之下,這個笑容則顯得有些詭異了:“千秋百代……之後,你的名聲……定在朕之上,必隻……直追華佗扁鵲,去吧,去吧……”


    遣走了薛廣濟,就等於是接受了最殘酷的現實,但複隆皇帝卻沒有絲毫的悲涼,反而轉過身去,看著永王黝黑的麵龐,似乎想要做出一個笑容,但卻沒有能夠笑得出來……


    皇帝是右手艱難的摸搜著,從貼身出取出一張折疊整齊的紙,紙張之上還帶著他的體溫。


    將這張紙交給了永王,微微點頭示意他打開來看。


    因為右手的手臂還墊著皇帝的身體,永王隻能用左手打開折疊的紙。


    一看之下,頓時大驚失色,那張小小的紙片子掉落在地,永王慌慌張張的跪拜下去:“臣弟不敢,臣弟不敢,還望萬歲收迴成命……”


    長平公主撿起那張紙,還沒有看完就已忍不住的淚流滿麵。


    “奉天長運,大明天子詔,曰:皇考大行殉國,朕即為於山河破碎之時,擊賊破虜,恢複故國,至今已曆八春。朕躬涼薄,賴天下臣工奮起垂手而之治天下,延國祚續宗廟,終使四宇河清,民有所安。朕自知不可比先聖,唯盼後人追功。皇太弟永王炯者,人品貴重深效朕躬,其誌堅剛其心果然,朕欲傳位於其。必能革故而鼎新,承夫於祖治之效。朱氏子孫並內外臣工,當勠力同心,事新君如事朕者,悉心輔佐共匡社稷,不得有違,欽此!”


    這是一份傳位給永王的詔書。


    這份詔書顯然已經寫出來有些時間了,國璽和皇帝的私人印章一應俱全,很明顯是早有準備,而且一直都揣在皇帝的懷中貼身保存!


    外麵還是風傳著“立太子”的事情,這邊皇帝早就寫好了傳位詔書,最終的人選卻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弟弟。


    雖說大明朝有過兄終弟及的先例,而且不止一次,但這份詔書來的太過於突然了。


    眾所周知,皇帝本人和永王的關係並不是很和睦,而永王不僅屢屢頂撞皇帝,還弄出“離家出走”的鬧劇,皇帝很生氣,非常非常的生氣。他怎麽都沒有想到,皇帝兄長其實非常非常的看好他,要不然又怎麽會以大位相傳?


    皇帝的信賴,兄弟之間的情分,在一瞬間爆發出來,永王不停的磕頭,一邊哭泣一邊反反複複的念叨著:“臣弟不敢,臣弟不敢……”


    複隆皇帝伸手撫摸著他的頭發,用含糊不清的語氣說道:“我早就……早就想清楚了,想清楚了。唯有如此……唯有如此方能確保我大明江山……無虞……”


    事實上,複隆皇帝相當的清醒,不是他不想立太子,而是他知道不能立。


    若是立了太子,雖然可以按照父死子繼的方式完成皇位的更迭,並且一定會得到黃得功和臣子的擁戴,卻為大明朝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一直以來,複隆皇帝都是試圖讓皇權淩駕於一切之上,但是一個吃奶的娃娃繼承皇位的話,還談什麽皇權?到時候這大明朝的江山到底姓什麽都說不清楚呢。


    後黨和皇權之間必然有爭奪,那隻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就算是自己的兒子最終可以戰勝外戚後黨,恐怕也會爆發大的流血事件甚至會爆發戰爭,說不得這江南半壁就要分崩離析了呢。若是後黨最終獲勝……那天下一定會更亂。


    複隆皇帝勉勉強強的“壓服”著北邊的李吳山,憑借的就是君臣大義名份和大一統的理念,至少大家還在大明朝的這麵旗幟之下。若是後黨獲勝的話,就失去了法理性,到時候李吳山必反。


    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李吳山打的什麽旗號,必定是大規模的戰爭,南北交戰會是什麽樣的結果這還用說嗎?


    戰爭的過程可以用千萬種,但最終的結果卻隻能有一個:大明王朝不複存在,天下由朱改李,而且改的順理成章。


    要想維係大明朝之國祚,就不能立太子。


    叫嚷著立太子的人,無一例外全都是出於私心,卻沒有哪怕一個人是為了大明王朝考慮。


    而改由永王繼位,不僅可以消除隱患,還能把李吳山這個最大的威脅化為最大的助力,至少可以維持南北之間事實上的大一統局麵,因為永王和李吳山之間不僅關係特殊,而且在思想一脈相承。


    作為傳統的帝王,在這種問題上看的非常清楚,他可以不在乎永王擁有什麽樣的思想,但卻一定很在乎永王的身份。


    不管怎麽說,永王都是先皇嫡血,隻要他在位的話,如何治國理政那隻不過是細枝末節的小問題,這國祚的傳承和江山的延續始終沒有跳出先皇子嗣之外,這才是最關鍵的東西,也是複隆皇帝最在意的。


    “擬旨……”


    眼看著這一對兄弟在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權利交接,而永王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兒,反而是看起來最柔弱的長平公主最為冷靜,知道現在就是最要緊的時刻,無論有多少淚水都得先把正事辦了。


    雖然複隆皇帝采用了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竟然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確實讓她感到意外,但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長平公主提筆在手,等著複隆皇帝口述。


    複隆皇帝卻沒有說出具體的內容,而是斷斷續續的說道:“給……給高起潛下旨吧。”


    高起潛是大旗軍的監軍,是二把手,而且還僅僅隻是名義上的二把手。


    外界一直都認為大旗軍是遊曆於大明朝之外的體係,是不受皇權製約的,甚至是皇權最大的威脅。


    但是這一次,複隆皇帝會證明一個事實:不管是大旗軍體係還是李吳山本人,都會嚴格按照皇帝的意誌行事。


    雖然皇帝本人沒有說出任何具體內容,但長平公主卻很清楚的知道這道聖旨應該怎麽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甲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甲兵並收藏明末大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