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大


    “你們……你們竟然……這怎麽可以?”永王的臉色漲的通紅:“皇兄啊,萬歲,你怎麽會想出把皇姊嫁給李吳山的念頭?真是……這是滑天下之大稽!”


    “若是事先能和我商議一下,也就不會碰一鼻子灰了。”


    李吳山竟然拒絕了這樁婚姻,確實是碰了一鼻子灰,搞的整個皇室很沒有麵子,但卻不是沒有收獲。


    畢竟李吳山已經做出了承諾:不會造反,也沒有染指江南的意思。至於說他不想娶一個公主做老婆,落了皇帝的麵子,反而不那麽重要了。


    “二弟,那李吳山說過,若是有什麽不明白的,就問問你,他說你一定會明白。那你就說說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你們竟然擔心李吳山想造反做皇帝?”永王真不知道是應該哭還是應該笑了,在他的心目當中,自己的皇帝哥哥和公主姐姐簡直就是個沒有見識的鄉巴佬,始終把自己家裏的那點壇壇罐罐當做是寶貝,卻渾不知天下之大也。


    “若我是李吳山,也一樣不稀罕做什麽勞什子的皇帝……”


    在皇帝這個特有的稱謂麵前加上“勞什子”這三個字,顯得極不恭敬,好在他是永王,是皇帝的嫡親兄弟,而且是曾經共患難的一奶同胞。要不然的話,就憑這三個字,就可以治他一個大不敬的罪名。


    “既然你明白,那就好好說,”長平公主又擺出一副“我是大姐我就是大家長”的神態。


    但是現如今的永王,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也不是那個被長平公主用家法打的鬼哭狼嚎的小孩子了。


    他曾在吳山軍校受訓,並且接受過李吳山的教導,是所有皇室成員當中唯一一個可以理解李吳山可以看清楚天下大勢的人。


    連李吳山都對永王另眼相看,足以說明他知道的更多,至少比複隆皇帝和長平公主要懂的多,而且是多的多。


    “好吧,好吧,那我就給你們說道說道……給萬歲和皇姊說道說道……”


    “什麽是天下?你們知道嗎?你們懂嗎?”


    什麽才是天下,對於普通人來說確實個大問題,但是他麵對的是當今天子,對著皇帝問出這個問題,就顯得非常荒誕了。


    但永王卻一點都不覺得荒誕,而是感覺到了可悲,為他的這位皇兄而可悲。


    “大明朝的三萬裏河山就是天下了?不,不是那個樣子,你們錯了,而且錯的很厲害。”永王說道:“青天之下厚土之上才是天下,大明不是天下,僅僅隻是天下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這天下有四海五洲,我大明不過是一洲之地的四分之一罷了,連全天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以整個天下之比大明,就如同以大明之比州縣,何其之小?”


    泱泱天朝巍巍上國,是很多人的固有思維,隻有從吳山軍校出來的人才知道天下之大。


    按照吳山軍校的說法,天下即世界,那是一個廣義上的天下,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從京北到廣南那一片區域。


    李吳山心目中的天下,是整個世界。


    他已把這個“大”的概念灌輸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心目當中。


    “李吳山之誌,在於大天下,而不是區區大明一隅之地。”


    素來就是“煌煌大明”,複隆皇帝和長平公主還是第一次聽到“區區大明”這個說法,而且這個概念還是出自永王之口。


    大明朝並不是完全的閉關鎖國,對於世界之大有著一個比較朦朧的概念,至少他們知道荷蘭人和佛郎機人,而佛郎機則是大明的重要貿易對象,但也僅此而已。


    但永王顯然知道的更多。


    “那李吳山的誌向便如當年的蒙古人一般麽?”


    要太陽照耀之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成為蒙古人的牧場,這是黃金家族的誌向,並且曾經滅國無數拓地萬裏,建立起空前龐大的蒙古帝國,稱雄一時。


    “倚仗兵馬之盛逞一時之強,蒙古人就是下場……”


    “不,你們錯了。”永王沒有使用“萬歲”或者是“皇兄”這樣的稱唿,而是直言你我:“李吳山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建立帝國,至少在我知道的範圍之內根本沒有這個說法,他的目標隻有一個——我族長興。”


    “我不知道他會怎麽做,但我知道這是個堅定不移的目標,從未改變而且永不改變。”


    “我族”的概念第一次在皇帝麵前提起,但是,複隆皇帝顯然不明白這兩個字意味著什麽。


    “我族的利益淩駕一切,高於一切。國家隻興廢,王朝之更替,不過是我族為了適應局勢變化之變而變,唯有我族長存……”


    因為沒有接受過專業化係統化的民族啟蒙,不管是複隆皇帝還是長平公主,都不明白蘊含在這一番話當中的深刻含義,而且他們也不關心這些。


    “是不是說,李吳山對皇位沒有興趣?”


    “當然,不僅是他,任何一個軍校生都是完全相同的想法。”


    原來如此。


    複隆皇帝終於放心了。


    但永王卻不放心,很不放心,並且表示出了極大的擔憂:“所謂皇帝與大臣,不過是統治階級建立起來的統治秩序,他們代表著一個階層。從來就沒有永世長存的階層,隻有萬古不亙的民族……”


    對於複隆皇帝而言,這幾句話就更加的難以理解了,但永王接下來的那句話他卻聽懂了:


    “當皇帝與官僚不能為我族之繁盛而出力的時候,甚至變成了民族發展的阻力,那麽,就一定會被推翻。”


    推翻皇帝和官僚,這不就是造反嗎?不就是第二個李自成了麽?


    “不,這不一樣,李自成推翻的是我大明,而民族的需要不是推翻哪一個皇帝,也不是終究哪一個王朝,而是改變成為另外一種形式。至於那種形式究竟是什麽,完全取決於民族的需要。或者是另外一個帝國,更大的可能是則是……根本就不會有什麽皇帝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的話早已深入人心,而且非常容易理解。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這一句話也不難懂,反正就是實力至上唄,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皇帝。


    但是,沒有皇帝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


    若不是為了做皇帝,幹嘛還要造反?那不是吃飽了撐的又是什麽?


    “有沒有皇帝,完全取決於民族之所需,也就是說,皇帝並非天命,而是出於民族的需要。當皇帝的存在不再是一種必要的時候,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存在下去了。”


    這句話好像是繞口令,複隆皇帝聽的似懂非懂,他覺得自己好像明白了點什麽,但卻抓不住要點,顯得有些虛無縹緲……


    “好吧,朕問你一個問題,若是沒有了皇帝,這天下是誰的?”


    “天下屬於我族。”


    “那總要有個當家做主之人吧?總要有個說話算數的人吧?”


    “那個人是誰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屬性,他必須是民族利益的代言人,僅此而已。”


    “你說的這些朕聽不明白,難道吳山軍校裏邊就傳授給你們這些東西嗎?”


    “這些才是真正的精髓。”


    “好吧,好吧。”對於這些完全無法理解的問題和概念,複隆皇帝隻能選擇迴避,隻能開啟了另外一個話題:“那你給朕好好的說說,李吳山為何如此看重新政?”


    “我不知道,”永王的迴答直截了當:“但我知道一點,新政必然是對民族有利的,這是根本中的根本。隻要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問題的核心。一切對民族有利的事情,李吳山都會鼎力支持,反之則會竭力反對,甚至會不惜兵戎相見。”


    “雖然我不知道新政的好處,但我卻看到了李吳山的雄心。”永王說道:“你們沒有見識過那些學生的厲害,根本就無法想象那到底是一支什麽樣的力量。以李吳山麵前的實力,很不就不需要出動大旗軍的一兵一卒,僅僅隻是那幾千學生,就能擊敗任何對手……”


    “若是真到了兵戎相見的時候,官軍不可能是學生們的對手,完全不可能,真的完全沒有這種可能。”身為皇家血脈,卻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現在的吳山軍校,總共有八期學生,人員近萬,真要是放手一搏的話,盡起天下之兵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吳山軍校的學生們確實很厲害,這是天下共知的事實,但卻想不到已經厲害到了這種程度,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若是李吳山僅僅隻是想改朝換代,他的實力早就夠了,但吳山軍校卻一直在招募更多學生,足以說明他所圖者大。”


    如果學生們真的那麽無敵,確實堪憂啊。唯一的辦法就是趕緊興建一所屬於朝廷的軍校,仿照李吳山的學生軍建立一支禁衛軍式的軍隊,才能與之抗衡,這也是當初讓永王去軍校學習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不,這根本不可能。”永王說的斬釘截鐵:“用學生軍式的禁衛軍去對抗學生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為何?”


    在複隆皇帝看來,自己身為大明之主,占據了天然的大義名份,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軍隊就是最可靠的武力,但永王卻毫不客氣的戳破了他的幻想。


    “學生軍之所以無敵於天下,固然是因為火器犀利戰法全新,最根本還是因為思想。”


    “他們不效忠於任何一個人,甚至不對李吳山效忠。同理,以此培養出來的禁衛軍也必然不會效忠於皇帝,而是如學生軍一樣,一定會效忠於我族,並且隻對我族負責。”


    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花費無數的時間和心血,培養出來的人才打造出來的軍隊卻不效忠於皇帝,而是隻對我族效忠,這和李吳山的學生軍沒有任何分別,根本就不可能成為拱衛大明的武力,反而會成為心腹大患。


    武力對抗是絕對走不通的,有樣學樣的培養自己的隊伍,注定是一條死路。


    那應該怎麽做?


    “隻有盡可能的做些於我族有利之事,讓李吳山和他的學生們看到皇帝是有用的,這是唯一的辦法。”永王無奈的說道:“其實我並不看好這個法子,但這已是唯一可行的方略了。從長遠看,皇帝的存在很有可能已不再是一種必要了,也許,在我的有生之年,會看到一個沒有皇帝的世道……”


    連永王都持這樣的一種態度,確實是個莫大的悲哀。


    “事在人為罷了,當年太祖洪武皇帝起於微寒之中,扛強暴蒙元締造大明天下,同樣成就無法想象之偉業,我輩自當奮發圖強,綿延大明國祚……”複隆皇帝已打定了發憤圖強的主意,立誌要成為雄才偉略的中興之主:“此番迴到江南之後,朕就著手準備,富國強兵再現我大明盛世……”


    “你們迴去吧,我不打算迴去了。”


    永王竟然不打算迴到江南去,這句話讓複隆皇帝和長平公主深感震驚,同時更加的無法理解。


    “你必須迴去,我們兄弟同心攜手共創偉業,朕還要倚重你編練新軍……”


    “不,我不迴去了,我要留在這裏……”永王說道:“軍校北遷已基本完成,會精選一部分人員進行高等訓做,我就在精選之列,還有更多東西可學……”


    以前的時候,因為實在忍受不了軍校內部嚴苛的製度,永王哭著喊著的要退學。現在卻顛倒了過來,說什麽也不想再迴到江南做王爺了,而是要繼續以學生的身份接受更高等級的培訓。


    “先皇隻有你我兄弟二人,朕的江山還不是就是你的江山?”


    這句話還真不是一句空洞的客套話,當年的崇禎皇帝的因為兄終弟及的緣故登上了皇位。雖然複隆皇帝現在已經有了兒子,但兄弟之間的卻感情甚篤,還想著兄弟二人齊心合力的執掌大明江山呢。


    在複隆皇帝的心目當中,作為弟弟的永王已經有了行伍經驗,並且深知吳山軍校的精髓,就應該迴去執掌江南軍馬,但他卻不想迴去了。


    “真不知李吳山到底給你灌了多少迷魂湯,竟然讓你如此的神魂顛倒……”


    皇帝正要發怒,年紀最長的長平公主卻擺了擺手,做出一副苦口婆心的姿態,語氣柔和的對永王說道:“二弟,你為什麽不想迴去?有什麽原因麽?”


    “其實也沒什麽,隻是我越來越不習慣江南的生活……我不知道應該怎麽說,我覺得以前在江南的時候,完全就是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隻要在軍校中,和我的同學們在一起,才能實現……實現人生的價值。也許你們不懂什麽叫做人生價值,但我懂。我覺得你們是在虛度此生,而我不是!”


    “我們這一代人,就應該為我族流盡最後一滴血,就如同飛蛾撲火,焚身乃止!”


    李吳山不僅覺醒了永王的民族意識,還給他樹立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


    身為先皇嫡血,放著好端端的王爺不做,卻要去當一個學生,然後成為一名戰士,簡直無法理解。


    連永王都這樣了,其他那些軍校的學生是什麽樣子,也就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了。


    對於永王個人而言,這是一種浪漫,隻屬於覺醒者的浪漫,外人無法理解,也不需要他們的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甲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甲兵並收藏明末大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