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崔故智
兵強馬壯的豪格竟然敗了,這是個誰都沒有想都的結局。
最開始的戰場是真定府與河間府的交界處,交錯縱橫的戰線綿延幾十裏。大體上來看,攝政王豪格占據了很大的優勢,阿濟格一度被打的後退一百多裏。讓豪格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就和阿濟格打過一場的鼇拜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從側翼殺出來,聯合了阿濟格共同攻擊豪格。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豪格雖然吃了大虧,卻勝在兵力雄厚,馬上轉移就戰略重心,開始重點攻擊“反複無常”的鼇拜。在這個時候,一個更加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現了:原本按兵不動的佟圖賴突然來了個長途奔襲,從“側後方向”捅了豪格一刀。
至於,三英戰呂布……三英戰豪格的局麵基本形成。
這個時候的豪格,原本還有一戰之力,但阿濟格卻突然調轉方向,僅僅隻用了四天的時間就從被動防禦的挨打局麵轉變成了攻擊姿態,迅速撕破豪格的右翼,從無極和晉州之間穿插而過……
這一手,把豪格嚇出了一身冷汗,唯恐被兜了後路,趕緊做大範圍的戰略撤退。
在易水河畔,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廝殺,戰鬥持續了四天四夜,殺的難分難解。當鼇拜第一個趕上來增援的時候,豪格的必敗之局就已經注定。
無力迴天的豪格還算是聰明,沒有任何猶豫馬上朝著西北方向撤退……
至此,豪格的勢力被趕出京畿一帶,沒過多久曾經苦戰豪格的“三位英雄”就迴到了京城。
這段時間以來,京城的局麵真的隻有用“王旗變換”來形容了。
如日方中的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莫名其妙的就從馬上跌下來,直接就給跌死了。太後開始垂簾聽政,沒過多久肅親王豪格就殺了迴來,囚禁了太後成為新一任的攝政王,開始把持大清國的軍政大局。還不等豪格把攝政王的位子坐熱呢,就又被阿濟格擊敗……
局勢變化之快,可謂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真正的明眼人早就看透了,這大清國的京城就是一塊肥肉,不管是誰隻要拳頭夠硬刀子夠利,就可以把這塊肥肉劃拉到自己的碗裏。
就在眾人以為阿濟格要成為第二個豪格或者是第二個多爾袞的時候,大清國的這位英親王卻表現出了一副“我就是超級大忠臣”的姿態,竟然沒有象豪格那樣直接帶兵進城,更沒有趁機清除異己把持朝政。
太和殿上,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剛剛被“迎請”迴來繼續“垂簾聽政”的皇太後坐在皇帝的禦座之後,隔著一道珠簾,用高貴而又威嚴的聲音說道:“合度啊,你阿瑪……英親王為什麽不進城啊?”
階下的合度態度恭敬禮數周全,雙手捧著朝珠上前幾步,一打馬蹄袖伏拜於地:“啟奏萬歲,啟奏太後,臣父未奉旨,不敢進城……”
其實阿濟格早就想進城了,但卻被合度一力勸阻,曉以利害之後阿濟格才沒有進城,而是率領大軍老老實實的駐紮在城外,僅隻是把兒子合度派過來作為與朝廷之間的“聯絡人”。
這一手,無疑比直接帶兵進城的豪格高明了很多,既彰顯了自己的忠誠,又那種了鼇拜。
鼇拜是“帝黨”中的鐵杆人物,當年為了擁立福利都敢拔出刀子指著多爾袞,現如今又因為看到太後的“衣帶詔”就馬上采取行動,很有幾分愚忠,阿濟格對他還是很忌憚的。
曆朝曆代都不允許在外的將領帶兵進城,在未奉詔的情況下私自迴來都是大罪。
我父親沒有接到萬歲的聖旨,不敢進城,這話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你阿瑪是我大清忠直之臣,又是宗室親王,本不必在意那些個繁文縟節……”
“臣父說了,朝廷的製度森嚴如鐵,祖宗的規矩不能破。所以隻能駐守城外,讓臣把奏折送過來……”
現在的朝廷,全都指望阿濟格呢,他的奏折其實和聖旨差不了多少。
阿濟格的奏折說了幾件的重要的事情:
其一,就是恢複皇叔父攝政王的封號和典榮,釋放被豪格冤屈的一眾國家重臣。
其二,宣布豪格為叛逆,追奪封賞,革出宗籍,追究其罪。
其三,就是舉朝廷之力,繼續剿滅西躥的豪格,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在經過太後的首肯之後,順治小皇帝一一應允了阿濟格提出的所有建議,並且馬上施行。
多爾袞已經死去這麽久了,卻還不能入土為安,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先是停斂在乾清宮享受“義皇帝”的絕大哀榮,沒過多久又被豪格推翻,屍體被丟出去喂了野狗,連還沒有完工的寢陵都被搗毀。
這才過去幾天呐?局麵就又有了反複。隻不過多爾袞的屍體再也找不迴來了,隻找迴幾塊骨頭,也不知道是多爾袞的遺骨還是別的什麽人的骨頭,收斂了起來再行供奉,又一次停斂在乾清宮。被搗毀的寢陵又一次開工重建……
多爾袞的葬禮又舉行了一次,而且更加隆重,封號比上一次更高。
上次追封的“義皇帝”,僅僅隻是一種禮儀,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畢竟這個“義”字本身就有“臨時假冒”的意思。這一次則直接把“義皇帝”改成了“景皇帝”,還上了一個正式的廟號:清成宗。
鞏固鼎革曰成,哪怕是對於皇帝來說,這也是一個很高的封號了。
被豪格殺掉的多爾袞黨羽全部平反,下獄的全部釋放……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說當年的多爾袞一係黨羽又複活了。
對於豪格的口誅筆伐已經開始,就好像不久之前豪格對付多爾袞那樣,現在的朝廷追奪了豪格的所有爵位和典榮,還把他革出了宗籍,不承認他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也不承認他和太祖武皇帝努爾哈赤及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有任何關係。
成者王侯敗者賊,這是千古不亙的老舊戲碼,一遍又一遍的上演著。
既然豪格打了敗仗,自然就是大逆不道的賊逆之徒,而打了勝仗的阿濟格則搖身一變成了大清國的救世主。
“合度啊,你的年紀也不小了,又在軍前效力,”從珠簾之後傳來太後滿是祥和的聲音:“連個正式的爵位也沒有,未免忒不成樣子。也應該仔細的議一議了,就算是封不了親郡,加個貝勒總是應當應分的嘛……”
“臣無尺寸之功,怎敢貪此厚賞?”合度很謙遜很有風度的說道:“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待臣建功立業之後,再行封賞,一可彰顯賞罰分明之效,再者臣也就受之無愧了。”
“真看不出,你小小年紀,竟然這麽懂事,我大清國若多幾個你這樣的青年俊彥,這江山是鐵打的一般。”
合度和太後的這一番對話,聽起來好像真的中規中矩無懈可擊,其實暗含深意。
一個貝勒的爵位確實不低了,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但是現在這種局勢,光有爵位有個屁用?就算是直接封出個和他爹一樣的親王,還能真的頂飯吃不成?
做要緊的就是實權。
“無尺寸之功”看起來是合度的自謙之詞,其實就是在暗示太後:你還沒有給我封官呢!
太後最擅權謀之術,早就聽懂了。
“你也確實應該擔個正經的職務了,也好為朝廷分憂。現如今呐,出缺兒的地方不少,你想做個什麽樣的官啊?”
“臣怎麽敢挑三揀四?隻要能一展才能為國效力,無論官職高低都是好的。”說到這裏,合度的語氣稍微一頓,片刻之後就又繼續說道:“唯今之計,朝廷的要務無非有二,一曰追罪,二曰平亂……”
追罪的意思就是追查豪格的黨羽,一定要把那些攀附豪格為非作歹之人清理幹淨斬草除根。這一點很容易理解,當初豪格是怎麽追最多爾袞黨羽的,隻要有樣學樣比貓畫虎也就可以了。
至於說平亂麽……其實就是繼續追殺豪格,將他徹徹底底的幹掉。
但是這事兒……朝廷真的是空有其心而無其力。
經曆了一連串的內亂之後,朝廷已經衰微到了極限,哪裏還有力量去對付雖然戰敗卻還擁有相當實力的豪格?
這事兒也就隻能繼續“拜托”英親王阿濟格了,隻能讓他去繼續追剿叛逆之賊豪格。
“自古以來,前方兵士固然是因將士勇武,然打仗打的就是錢糧……”
打仗打仗,打到最後一定會反映到經濟層麵上,打仗打的就是錢糧,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卻無可奈何,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朝廷真的很窮。
最後的一點家底都被吳三桂給敲詐光了,豪格又來搜刮了一次,連國庫裏麵的地皮都要被豪格刮光了,哪裏還有那麽的錢糧去支持阿濟格的大軍?
“臣有個成算,既可以不動用國庫,還能支撐前方戰事,望萬歲和太後允之……”
不花朝廷的錢,就能剿滅豪格那逆賊,還有這麽好的事情?
“講。”
“臣之所言及的追罪與平亂之事,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大可一並辦理……”
滿朝文武根本就不大明白合度在說些什麽,但若是崔耀祖在場的話,肯定早就聽懂了,而且必然會一跳三尺高的破口大罵:“合度啊合度,你小子說了這麽多屁話,不是就想抄襲我老崔的做法麽?”
兵強馬壯的豪格竟然敗了,這是個誰都沒有想都的結局。
最開始的戰場是真定府與河間府的交界處,交錯縱橫的戰線綿延幾十裏。大體上來看,攝政王豪格占據了很大的優勢,阿濟格一度被打的後退一百多裏。讓豪格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就和阿濟格打過一場的鼇拜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從側翼殺出來,聯合了阿濟格共同攻擊豪格。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豪格雖然吃了大虧,卻勝在兵力雄厚,馬上轉移就戰略重心,開始重點攻擊“反複無常”的鼇拜。在這個時候,一個更加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現了:原本按兵不動的佟圖賴突然來了個長途奔襲,從“側後方向”捅了豪格一刀。
至於,三英戰呂布……三英戰豪格的局麵基本形成。
這個時候的豪格,原本還有一戰之力,但阿濟格卻突然調轉方向,僅僅隻用了四天的時間就從被動防禦的挨打局麵轉變成了攻擊姿態,迅速撕破豪格的右翼,從無極和晉州之間穿插而過……
這一手,把豪格嚇出了一身冷汗,唯恐被兜了後路,趕緊做大範圍的戰略撤退。
在易水河畔,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廝殺,戰鬥持續了四天四夜,殺的難分難解。當鼇拜第一個趕上來增援的時候,豪格的必敗之局就已經注定。
無力迴天的豪格還算是聰明,沒有任何猶豫馬上朝著西北方向撤退……
至此,豪格的勢力被趕出京畿一帶,沒過多久曾經苦戰豪格的“三位英雄”就迴到了京城。
這段時間以來,京城的局麵真的隻有用“王旗變換”來形容了。
如日方中的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莫名其妙的就從馬上跌下來,直接就給跌死了。太後開始垂簾聽政,沒過多久肅親王豪格就殺了迴來,囚禁了太後成為新一任的攝政王,開始把持大清國的軍政大局。還不等豪格把攝政王的位子坐熱呢,就又被阿濟格擊敗……
局勢變化之快,可謂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真正的明眼人早就看透了,這大清國的京城就是一塊肥肉,不管是誰隻要拳頭夠硬刀子夠利,就可以把這塊肥肉劃拉到自己的碗裏。
就在眾人以為阿濟格要成為第二個豪格或者是第二個多爾袞的時候,大清國的這位英親王卻表現出了一副“我就是超級大忠臣”的姿態,竟然沒有象豪格那樣直接帶兵進城,更沒有趁機清除異己把持朝政。
太和殿上,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剛剛被“迎請”迴來繼續“垂簾聽政”的皇太後坐在皇帝的禦座之後,隔著一道珠簾,用高貴而又威嚴的聲音說道:“合度啊,你阿瑪……英親王為什麽不進城啊?”
階下的合度態度恭敬禮數周全,雙手捧著朝珠上前幾步,一打馬蹄袖伏拜於地:“啟奏萬歲,啟奏太後,臣父未奉旨,不敢進城……”
其實阿濟格早就想進城了,但卻被合度一力勸阻,曉以利害之後阿濟格才沒有進城,而是率領大軍老老實實的駐紮在城外,僅隻是把兒子合度派過來作為與朝廷之間的“聯絡人”。
這一手,無疑比直接帶兵進城的豪格高明了很多,既彰顯了自己的忠誠,又那種了鼇拜。
鼇拜是“帝黨”中的鐵杆人物,當年為了擁立福利都敢拔出刀子指著多爾袞,現如今又因為看到太後的“衣帶詔”就馬上采取行動,很有幾分愚忠,阿濟格對他還是很忌憚的。
曆朝曆代都不允許在外的將領帶兵進城,在未奉詔的情況下私自迴來都是大罪。
我父親沒有接到萬歲的聖旨,不敢進城,這話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你阿瑪是我大清忠直之臣,又是宗室親王,本不必在意那些個繁文縟節……”
“臣父說了,朝廷的製度森嚴如鐵,祖宗的規矩不能破。所以隻能駐守城外,讓臣把奏折送過來……”
現在的朝廷,全都指望阿濟格呢,他的奏折其實和聖旨差不了多少。
阿濟格的奏折說了幾件的重要的事情:
其一,就是恢複皇叔父攝政王的封號和典榮,釋放被豪格冤屈的一眾國家重臣。
其二,宣布豪格為叛逆,追奪封賞,革出宗籍,追究其罪。
其三,就是舉朝廷之力,繼續剿滅西躥的豪格,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在經過太後的首肯之後,順治小皇帝一一應允了阿濟格提出的所有建議,並且馬上施行。
多爾袞已經死去這麽久了,卻還不能入土為安,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先是停斂在乾清宮享受“義皇帝”的絕大哀榮,沒過多久又被豪格推翻,屍體被丟出去喂了野狗,連還沒有完工的寢陵都被搗毀。
這才過去幾天呐?局麵就又有了反複。隻不過多爾袞的屍體再也找不迴來了,隻找迴幾塊骨頭,也不知道是多爾袞的遺骨還是別的什麽人的骨頭,收斂了起來再行供奉,又一次停斂在乾清宮。被搗毀的寢陵又一次開工重建……
多爾袞的葬禮又舉行了一次,而且更加隆重,封號比上一次更高。
上次追封的“義皇帝”,僅僅隻是一種禮儀,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畢竟這個“義”字本身就有“臨時假冒”的意思。這一次則直接把“義皇帝”改成了“景皇帝”,還上了一個正式的廟號:清成宗。
鞏固鼎革曰成,哪怕是對於皇帝來說,這也是一個很高的封號了。
被豪格殺掉的多爾袞黨羽全部平反,下獄的全部釋放……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說當年的多爾袞一係黨羽又複活了。
對於豪格的口誅筆伐已經開始,就好像不久之前豪格對付多爾袞那樣,現在的朝廷追奪了豪格的所有爵位和典榮,還把他革出了宗籍,不承認他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也不承認他和太祖武皇帝努爾哈赤及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有任何關係。
成者王侯敗者賊,這是千古不亙的老舊戲碼,一遍又一遍的上演著。
既然豪格打了敗仗,自然就是大逆不道的賊逆之徒,而打了勝仗的阿濟格則搖身一變成了大清國的救世主。
“合度啊,你的年紀也不小了,又在軍前效力,”從珠簾之後傳來太後滿是祥和的聲音:“連個正式的爵位也沒有,未免忒不成樣子。也應該仔細的議一議了,就算是封不了親郡,加個貝勒總是應當應分的嘛……”
“臣無尺寸之功,怎敢貪此厚賞?”合度很謙遜很有風度的說道:“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待臣建功立業之後,再行封賞,一可彰顯賞罰分明之效,再者臣也就受之無愧了。”
“真看不出,你小小年紀,竟然這麽懂事,我大清國若多幾個你這樣的青年俊彥,這江山是鐵打的一般。”
合度和太後的這一番對話,聽起來好像真的中規中矩無懈可擊,其實暗含深意。
一個貝勒的爵位確實不低了,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但是現在這種局勢,光有爵位有個屁用?就算是直接封出個和他爹一樣的親王,還能真的頂飯吃不成?
做要緊的就是實權。
“無尺寸之功”看起來是合度的自謙之詞,其實就是在暗示太後:你還沒有給我封官呢!
太後最擅權謀之術,早就聽懂了。
“你也確實應該擔個正經的職務了,也好為朝廷分憂。現如今呐,出缺兒的地方不少,你想做個什麽樣的官啊?”
“臣怎麽敢挑三揀四?隻要能一展才能為國效力,無論官職高低都是好的。”說到這裏,合度的語氣稍微一頓,片刻之後就又繼續說道:“唯今之計,朝廷的要務無非有二,一曰追罪,二曰平亂……”
追罪的意思就是追查豪格的黨羽,一定要把那些攀附豪格為非作歹之人清理幹淨斬草除根。這一點很容易理解,當初豪格是怎麽追最多爾袞黨羽的,隻要有樣學樣比貓畫虎也就可以了。
至於說平亂麽……其實就是繼續追殺豪格,將他徹徹底底的幹掉。
但是這事兒……朝廷真的是空有其心而無其力。
經曆了一連串的內亂之後,朝廷已經衰微到了極限,哪裏還有力量去對付雖然戰敗卻還擁有相當實力的豪格?
這事兒也就隻能繼續“拜托”英親王阿濟格了,隻能讓他去繼續追剿叛逆之賊豪格。
“自古以來,前方兵士固然是因將士勇武,然打仗打的就是錢糧……”
打仗打仗,打到最後一定會反映到經濟層麵上,打仗打的就是錢糧,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卻無可奈何,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朝廷真的很窮。
最後的一點家底都被吳三桂給敲詐光了,豪格又來搜刮了一次,連國庫裏麵的地皮都要被豪格刮光了,哪裏還有那麽的錢糧去支持阿濟格的大軍?
“臣有個成算,既可以不動用國庫,還能支撐前方戰事,望萬歲和太後允之……”
不花朝廷的錢,就能剿滅豪格那逆賊,還有這麽好的事情?
“講。”
“臣之所言及的追罪與平亂之事,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大可一並辦理……”
滿朝文武根本就不大明白合度在說些什麽,但若是崔耀祖在場的話,肯定早就聽懂了,而且必然會一跳三尺高的破口大罵:“合度啊合度,你小子說了這麽多屁話,不是就想抄襲我老崔的做法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