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
和長江流域的春暖花開不同,北京的春天通常都意味著漫天的風沙。
從口外來的大風席卷著滾滾黃沙,帶著摧林拔樹的威勢從低空掠過,彌漫在風沙中的太陽早已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就好像是一團風幹的血跡。
狂風吹起雜物,猛烈拍打著窗欞子,把薄薄的窗戶紙震的瑟瑟而抖。
暴怒的咆哮聲不時從殿內傳出,還夾雜著瓷器摔碎的脆響……
多爾袞就象是是個脾氣很快而且非常任性的孩子,將所有能夠打碎的東西全都打的紛紛碎碎:“洪承疇誤國誤軍,以至於此,你們竟然還幫著他說話!”
就算是鬧出了這麽大的動靜,禮親王代善卻充耳不聞,始終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過了好半天才把那雙昏花的老眼睜開一條小小縫隙,用含糊不清的聲音說道:“我隻是為大清國說話!”
放任明軍主力西進,以至於九江失守,把十幾萬清軍堵死在湖廣,洪承疇不僅沒有上請罪的折子,反而上了一份自辯的疏文,將所有的罪責推的一幹二淨。
洪承疇的那份自辯書讓本就火冒三丈的多爾袞怒火衝天,早就撕成了滿地的碎紙片子。
按照多爾袞的意思,就應該把洪承疇一腳踢開,再換了一個淮揚總督住持江北局麵和整個平定江南的大局,但卻招致了所有人的一致反對。
多爾袞怒目圓睜,死死的盯著昏昏欲睡的代善,目光中充滿了比刀劍還要鋒銳的氣息,就好像是一頭發狂的怒獸:“好個為了大清國!這分明就是衝著我來的!”
多爾袞的口水幾乎濺到了代善的臉上,但這位年紀最高的禮親王去依舊是一副還沒有睡醒的樣子,就好像完全沒有聽到那暴怒的咆哮。
在是否撤換洪承疇的這個問題上,多爾袞和代善、太後等人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進而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場麵一度緊張到劍拔弩張。
“攝政王還是小聲些吧,”躺坐在圈椅上的代善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姿勢,不緊不慢的說道:“瞧你把萬歲嚇成什麽樣了?君前失儀終究不好吧?”
旁邊的順治小皇帝被多爾袞的猙獰麵目嚇的瑟瑟發抖,躲在太後的身後根本就不敢抬頭。
不管多麽位高權重權勢滔天,攝政王終究是攝政王,是群臣之首,如此咆哮確實有君前失儀的嫌疑。
多爾袞馬上就意識到自己的變現有點過於激烈了,趕緊裝模作樣的朝著順治小皇帝行了一個禮:“皇帝不要怕,沒你什麽事兒……”
國家大事沒有皇帝什麽事兒,這話雖然荒謬滑稽,但卻是事實。
順治小皇帝隻不過是一個傀儡,是個擺設而已,沒有人在乎他的想法。
太後輕聲安慰了小皇帝幾句,對身旁那個拱肩縮背的老太監說道:“先帶皇帝去讀書吧。”
“嗻!”
老太監牽著小皇帝的手出去了。
太後看了看那幾個捧著唾筒子的小蘇拉,微微的擺了擺手。
幾個小蘇拉趕緊行禮告退,逃一般的倒退著退到門外,順手將殿門掩上了。
殿內隻剩下了多爾袞、代善、濟爾哈朗、太後、索尼、遏必隆等人,卻無任何一人開口說話,沉悶的氣氛無比壓抑,尤其是在火龍還沒有熄的情況之下,暖融融的溫度讓每個人都覺得很是燥熱。
“遏必隆,湖廣的情形你最熟悉,就由你給我們說道說道吧。”孝莊太後神色和藹眉目帶笑,看著汗如雨出的遏必隆,隨手遞過來一方羊毛帕子:“這宮裏頭的地龍早就該熄了,隻是擔心倒春寒才燒到了現在,瞧把你給熱的,先擦一擦……”
“謝太後!”遏必隆接過羊毛帕子在臉上抹了兩把,借著抹臉的機會看了看右首的多爾袞,稍微猶豫了一下才說道:“既然是太後要聽,那我就說道說道,這湖廣之局,總的來看賊軍已逐漸平息,就算是有些個餘孽也不過是疥癬之疾。英親王統帥十幾萬大軍,可製萬全。就算是有些襲擾,應無大礙……”
遏必隆是鑲黃旗的人,既不屬於多爾袞一係,也不是太後一黨中人,地位超然,算是比較中立的了,但這種中立的姿態已出現了明顯的改變,變得傾向於太後一黨了:遏必隆原本是在阿濟格手下效力的,和阿濟格共事兩年多,去年的這個時候才迴到了京城,他那個“議政大臣”的身份其實很虛,真正的實職是領侍衛內大臣。
多爾袞一直都希望可以直接掌控宮廷,但遏必隆卻做了領侍衛內大臣,這等於是從多爾袞的口中搶走了一塊肥肉。雖然遏必隆和多爾袞本人並沒有爆發直接的衝突,但卻因此被多爾袞視為政敵。
根本就不等他把話說完,多爾袞就已經咆哮起來:“這國家大事哪有你插嘴的份兒?湖廣怎麽樣阿濟格不比你更清楚?輪的到你來胡說八道?”
“攝政王,我說的都是……”
“滾,滾下去,什麽時候等我們這些人全都死光了,才輪的到你……”
多爾袞的暴躁和跋扈僅僅隻是一個表麵現象,其實是在借力打力,意思就是說遏必隆沒有資格參與國家重大決策的製定過程。
總的來說,遏必隆確實沒有這個資格,不僅隻是體現在他的官職上,還在於他的身份。
遏必隆是努爾哈赤的外孫,代善、多爾袞等人都是他的舅舅(當然不是嫡親的舅舅),他的輩分很低,和順治小皇帝算是表兄弟的關係。
連皇帝都出去了,你遏必隆還在這裏指手畫腳,你有這個資格嗎?
既然遏必隆已經傾向於太後一黨,幹脆就不給他開口的機會。
遏必隆首先開口,當然是得到了太後某種程度的授意,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真的不希望卷入這場爭鬥之中,尤其不想卷入的太深。否則的話,一個不留神就會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狀況。
借著這個機會,故意做出一副不大情願的樣子,“無可奈何”的退了出去。
禮親王代善雖然老眼昏花,但卻心中雪亮,知道這是遏必隆明哲保身的舉動。在應該示弱的時候絕不逞強,這個遏必隆滑頭的很呢。
當多爾袞把目光轉向索尼的時候,索尼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裝聾作啞的了,必須站出來說點什麽:“攻取江南平定前明,此為一統天下的前提,洪承疇在江北的日子已不少了,應該已做好了渡江的準備。奴才以為,應該讓洪承疇盡快渡江南征……至於說湖廣麽……不論英親王所遇之敵手是不是主力,朝廷還是應該重視以來,若是賊軍趁勢而起死灰複燃,豈不是前功盡棄?”
這個時候的索尼還是比較中立的,不管是對於多爾袞還是對於太後,都是一個可以接受的人物,所以他才會出現在這樣的場合:當初是他勸說多爾袞擁立了年幼的福林,事後又主張由多爾袞攝政,可以說是左右逢源兩不得罪
這一次,他依舊充分發話官場不倒翁的風格,說了大堆聽起來很有道理,其實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的廢話:洪承疇應該快點平定江南,同時一個給與阿濟格更大的權限和支持力度……
這番滑頭到家的話語,讓多爾袞非常的不快,因為他事先曾經和索尼透過些風聲,並且做出了一些非常明顯的暗示,要他給自己幫腔。想不到的是這個賊鬼滑溜的家夥竟然還打著兩麵討好算盤,這讓多爾袞覺得有種被耍弄了的感覺……
“我知道你不願意到盛京去守衛昭陵,想借助一番花言巧語留在京城……”多爾袞毫不客氣的說道:“我大清要的是沉下心思做事實的人才,而不是你這樣的滑頭,滾下去好好守為文皇帝守陵去吧!”
因為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索尼被“發配”到盛京去給皇太極守陵,但他卻不想走,一直都拖拖拉拉。按照多爾袞的本意,隻要這次他能以比較鮮明的姿態站在自己的陣營當中,一定會把人留在京城,想不到這個滑頭還做著兩不得罪的美夢,自然也就對他不客氣了,索性就打發他去給皇太極守陵好了,最好是守一輩子,永遠都別迴來……
遏必隆、索尼這種不是很堅定的人,被多爾袞以強硬手段打發了,但是洪承疇可不一樣。
洪承疇是太後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可以直接掌控的領兵統帥,要是被多爾袞拔掉了,剛剛扳迴來的一點局麵立刻就會顛倒過來,好不容易才能取得的一點優勢也會蕩然無存。
但是,放任明軍主力去攻擊湖廣的阿濟格,這個事真的不好洗。唯一的辦法就是和洪承疇一樣,咬死了牙關就是不肯承認攻擊九江的明軍是真正的主力,而隻是一支偏師。
阿濟格說那就是明軍的主力,洪承疇打死也不肯承認,發生在九江的戰事深刻應到了京城的政治局麵。
多爾袞極力主張因此撤換難當大任的洪承疇,而太後、代善等人則死保洪承疇。
兩股勢力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吵……
一直以來,麵對強勢的多爾袞,太後和代善等人都會極力避免和他產生正麵衝突,但是這次卻一反常態,決不讓步。
最終,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直接拂袖而去!
這麽大的事情,這麽多重量級的人物,竟然沒有取得一致意見,足以說明雙方的矛盾已經到極其尖銳甚至不可調和的地步……
和長江流域的春暖花開不同,北京的春天通常都意味著漫天的風沙。
從口外來的大風席卷著滾滾黃沙,帶著摧林拔樹的威勢從低空掠過,彌漫在風沙中的太陽早已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就好像是一團風幹的血跡。
狂風吹起雜物,猛烈拍打著窗欞子,把薄薄的窗戶紙震的瑟瑟而抖。
暴怒的咆哮聲不時從殿內傳出,還夾雜著瓷器摔碎的脆響……
多爾袞就象是是個脾氣很快而且非常任性的孩子,將所有能夠打碎的東西全都打的紛紛碎碎:“洪承疇誤國誤軍,以至於此,你們竟然還幫著他說話!”
就算是鬧出了這麽大的動靜,禮親王代善卻充耳不聞,始終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過了好半天才把那雙昏花的老眼睜開一條小小縫隙,用含糊不清的聲音說道:“我隻是為大清國說話!”
放任明軍主力西進,以至於九江失守,把十幾萬清軍堵死在湖廣,洪承疇不僅沒有上請罪的折子,反而上了一份自辯的疏文,將所有的罪責推的一幹二淨。
洪承疇的那份自辯書讓本就火冒三丈的多爾袞怒火衝天,早就撕成了滿地的碎紙片子。
按照多爾袞的意思,就應該把洪承疇一腳踢開,再換了一個淮揚總督住持江北局麵和整個平定江南的大局,但卻招致了所有人的一致反對。
多爾袞怒目圓睜,死死的盯著昏昏欲睡的代善,目光中充滿了比刀劍還要鋒銳的氣息,就好像是一頭發狂的怒獸:“好個為了大清國!這分明就是衝著我來的!”
多爾袞的口水幾乎濺到了代善的臉上,但這位年紀最高的禮親王去依舊是一副還沒有睡醒的樣子,就好像完全沒有聽到那暴怒的咆哮。
在是否撤換洪承疇的這個問題上,多爾袞和代善、太後等人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進而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場麵一度緊張到劍拔弩張。
“攝政王還是小聲些吧,”躺坐在圈椅上的代善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姿勢,不緊不慢的說道:“瞧你把萬歲嚇成什麽樣了?君前失儀終究不好吧?”
旁邊的順治小皇帝被多爾袞的猙獰麵目嚇的瑟瑟發抖,躲在太後的身後根本就不敢抬頭。
不管多麽位高權重權勢滔天,攝政王終究是攝政王,是群臣之首,如此咆哮確實有君前失儀的嫌疑。
多爾袞馬上就意識到自己的變現有點過於激烈了,趕緊裝模作樣的朝著順治小皇帝行了一個禮:“皇帝不要怕,沒你什麽事兒……”
國家大事沒有皇帝什麽事兒,這話雖然荒謬滑稽,但卻是事實。
順治小皇帝隻不過是一個傀儡,是個擺設而已,沒有人在乎他的想法。
太後輕聲安慰了小皇帝幾句,對身旁那個拱肩縮背的老太監說道:“先帶皇帝去讀書吧。”
“嗻!”
老太監牽著小皇帝的手出去了。
太後看了看那幾個捧著唾筒子的小蘇拉,微微的擺了擺手。
幾個小蘇拉趕緊行禮告退,逃一般的倒退著退到門外,順手將殿門掩上了。
殿內隻剩下了多爾袞、代善、濟爾哈朗、太後、索尼、遏必隆等人,卻無任何一人開口說話,沉悶的氣氛無比壓抑,尤其是在火龍還沒有熄的情況之下,暖融融的溫度讓每個人都覺得很是燥熱。
“遏必隆,湖廣的情形你最熟悉,就由你給我們說道說道吧。”孝莊太後神色和藹眉目帶笑,看著汗如雨出的遏必隆,隨手遞過來一方羊毛帕子:“這宮裏頭的地龍早就該熄了,隻是擔心倒春寒才燒到了現在,瞧把你給熱的,先擦一擦……”
“謝太後!”遏必隆接過羊毛帕子在臉上抹了兩把,借著抹臉的機會看了看右首的多爾袞,稍微猶豫了一下才說道:“既然是太後要聽,那我就說道說道,這湖廣之局,總的來看賊軍已逐漸平息,就算是有些個餘孽也不過是疥癬之疾。英親王統帥十幾萬大軍,可製萬全。就算是有些襲擾,應無大礙……”
遏必隆是鑲黃旗的人,既不屬於多爾袞一係,也不是太後一黨中人,地位超然,算是比較中立的了,但這種中立的姿態已出現了明顯的改變,變得傾向於太後一黨了:遏必隆原本是在阿濟格手下效力的,和阿濟格共事兩年多,去年的這個時候才迴到了京城,他那個“議政大臣”的身份其實很虛,真正的實職是領侍衛內大臣。
多爾袞一直都希望可以直接掌控宮廷,但遏必隆卻做了領侍衛內大臣,這等於是從多爾袞的口中搶走了一塊肥肉。雖然遏必隆和多爾袞本人並沒有爆發直接的衝突,但卻因此被多爾袞視為政敵。
根本就不等他把話說完,多爾袞就已經咆哮起來:“這國家大事哪有你插嘴的份兒?湖廣怎麽樣阿濟格不比你更清楚?輪的到你來胡說八道?”
“攝政王,我說的都是……”
“滾,滾下去,什麽時候等我們這些人全都死光了,才輪的到你……”
多爾袞的暴躁和跋扈僅僅隻是一個表麵現象,其實是在借力打力,意思就是說遏必隆沒有資格參與國家重大決策的製定過程。
總的來說,遏必隆確實沒有這個資格,不僅隻是體現在他的官職上,還在於他的身份。
遏必隆是努爾哈赤的外孫,代善、多爾袞等人都是他的舅舅(當然不是嫡親的舅舅),他的輩分很低,和順治小皇帝算是表兄弟的關係。
連皇帝都出去了,你遏必隆還在這裏指手畫腳,你有這個資格嗎?
既然遏必隆已經傾向於太後一黨,幹脆就不給他開口的機會。
遏必隆首先開口,當然是得到了太後某種程度的授意,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真的不希望卷入這場爭鬥之中,尤其不想卷入的太深。否則的話,一個不留神就會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狀況。
借著這個機會,故意做出一副不大情願的樣子,“無可奈何”的退了出去。
禮親王代善雖然老眼昏花,但卻心中雪亮,知道這是遏必隆明哲保身的舉動。在應該示弱的時候絕不逞強,這個遏必隆滑頭的很呢。
當多爾袞把目光轉向索尼的時候,索尼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裝聾作啞的了,必須站出來說點什麽:“攻取江南平定前明,此為一統天下的前提,洪承疇在江北的日子已不少了,應該已做好了渡江的準備。奴才以為,應該讓洪承疇盡快渡江南征……至於說湖廣麽……不論英親王所遇之敵手是不是主力,朝廷還是應該重視以來,若是賊軍趁勢而起死灰複燃,豈不是前功盡棄?”
這個時候的索尼還是比較中立的,不管是對於多爾袞還是對於太後,都是一個可以接受的人物,所以他才會出現在這樣的場合:當初是他勸說多爾袞擁立了年幼的福林,事後又主張由多爾袞攝政,可以說是左右逢源兩不得罪
這一次,他依舊充分發話官場不倒翁的風格,說了大堆聽起來很有道理,其實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的廢話:洪承疇應該快點平定江南,同時一個給與阿濟格更大的權限和支持力度……
這番滑頭到家的話語,讓多爾袞非常的不快,因為他事先曾經和索尼透過些風聲,並且做出了一些非常明顯的暗示,要他給自己幫腔。想不到的是這個賊鬼滑溜的家夥竟然還打著兩麵討好算盤,這讓多爾袞覺得有種被耍弄了的感覺……
“我知道你不願意到盛京去守衛昭陵,想借助一番花言巧語留在京城……”多爾袞毫不客氣的說道:“我大清要的是沉下心思做事實的人才,而不是你這樣的滑頭,滾下去好好守為文皇帝守陵去吧!”
因為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索尼被“發配”到盛京去給皇太極守陵,但他卻不想走,一直都拖拖拉拉。按照多爾袞的本意,隻要這次他能以比較鮮明的姿態站在自己的陣營當中,一定會把人留在京城,想不到這個滑頭還做著兩不得罪的美夢,自然也就對他不客氣了,索性就打發他去給皇太極守陵好了,最好是守一輩子,永遠都別迴來……
遏必隆、索尼這種不是很堅定的人,被多爾袞以強硬手段打發了,但是洪承疇可不一樣。
洪承疇是太後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可以直接掌控的領兵統帥,要是被多爾袞拔掉了,剛剛扳迴來的一點局麵立刻就會顛倒過來,好不容易才能取得的一點優勢也會蕩然無存。
但是,放任明軍主力去攻擊湖廣的阿濟格,這個事真的不好洗。唯一的辦法就是和洪承疇一樣,咬死了牙關就是不肯承認攻擊九江的明軍是真正的主力,而隻是一支偏師。
阿濟格說那就是明軍的主力,洪承疇打死也不肯承認,發生在九江的戰事深刻應到了京城的政治局麵。
多爾袞極力主張因此撤換難當大任的洪承疇,而太後、代善等人則死保洪承疇。
兩股勢力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吵……
一直以來,麵對強勢的多爾袞,太後和代善等人都會極力避免和他產生正麵衝突,但是這次卻一反常態,決不讓步。
最終,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直接拂袖而去!
這麽大的事情,這麽多重量級的人物,竟然沒有取得一致意見,足以說明雙方的矛盾已經到極其尖銳甚至不可調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