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急行軍


    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一天行走一百二十裏路程,並沒有很大的難度,如果考慮路況的話,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畢竟平坦的水泥大馬路和崎嶇難行的山路不可同日而語,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急行軍的速度一定更快,其實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事實上,在摩托化運輸方式和發達的路網出現之前的古代,軍隊的行軍速度遠比單個人的步行更慢。


    在幾乎整個冷兵器時代,關於步兵的急行軍有一個千年未變的標準:日行三十裏。


    每天行進三十裏的路程,也就是十五公裏,就可以算是急行軍了。這看似有點不可思議,卻是一種常態。


    行軍和步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作為一個正常人,隻要盡快趕路就行了,但真正的行軍卻是不是那樣樣子,除了趕路之外還需要考慮很多其他的因素。


    偵測前方道路,防止敵人突襲,而且整個隊伍不能拉的太長,否則就會有很多人掉隊。同時還要時刻保持和輜重後勤的距離,免得出現脫節的現象。尋找水源地和宿營地,布置警戒崗哨,接應斥候遊騎等等等等這些繁瑣的細碎事物都需要時間,會嚴重耽擱行軍速度。


    在很多時候,隻要發現合適的水源,哪怕天色還不算晚,大隊人馬就必須停止腳步準備宿營了。因為誰也不敢保證繼續前行的話就還能在天黑之前找到水源。而且,尋找一塊合適並且足夠安全的宿營地也並非易事……


    雖然有時候會行進四五十裏甚至更多,但平均計算下來,隻要能夠保持日行三十裏的速度,就已經在水準線以上了。


    關於急行軍,大明朝有一個典故,那是發生在崇禎十七年二月的事情。


    當時闖軍擺出了進攻京畿的架勢,朝廷匆忙調集京北的官軍入援,在急行軍的狀態之下,九十多裏的路程整整走了十一天,每天行軍不足十裏。按照正常的思維,如此貽誤戰機就應該直接把帶兵的大將推出去砍頭以正軍法,但那個帶兵的將領卻理直氣壯:糧草不足,不得不在沿途臨時征調,所以才耽誤了時辰。


    在現代人看來,這絕對是一個笑話,隻有九十裏的路程,走快一點的話可以朝發夕至,一日就能到達還要個屁的糧草啊!但朝廷卻不得不捏著鼻子認可了這個將領的說法,這是因為在當時的軍隊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開拔銀子。


    大軍開拔是要給錢的,不給錢士兵們根本就不願意離開駐地。奈何當時的崇禎朝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根本就拿不出這筆銀子,所以當兵的就隻能自己想辦法——其實就是在沿途大肆搶掠百姓!所以才會耽誤了行軍速度……


    “牛將軍……”在大旗軍當中,並沒有將軍這個頭銜,牛柱兒的正式軍職是“己”字營營官,但他的手下多是三大營的殘兵敗將,早已習慣了這個稱唿:“兄弟們跟著你出來打仗,一個銅板的開拔銀子都沒有見過,二話沒說就開赴過來了,對得住那倆餉錢兒了吧?不給開拔的銀子也就算了,偏偏還要這麽費勁巴拉的趕路,就算兄弟們是四條腿的驢馬,也不能這麽使喚呀?”


    當初跟著牛柱兒出來的時候,兩千多弟兄鏰子兒沒拿,連銀毫子都沒有看到,隻一道命令就開赴出來了。兩千多弟兄這麽痛快的跟著牛柱兒離開繁華富庶的江南,來到這鳥不拉屎的湖廣打仗,絕對夠意思,相當對得起牛柱兒了。


    不給開拔的銀子就不給吧,畢竟大旗軍從來就沒有開拔銀子的說法,既然大家做了大旗軍的兵,就得守大旗軍的規矩。


    可是,兄弟們已經趕了六十多裏的山路,牛柱兒還要大家繼續前進,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這一帶的道崎嶇難行,高峰險澗隨處可見,可比不得在平原之地行軍那麽舒服愜意。


    行軍不是散步,不僅要攜帶大量的糧草輜重營帳被服,還要看扛武器和沉重的甲胄,遇到艱難路況,馬匹、車具就隻能用人拉肩扛的方式“運”過去,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在這種情形,兄弟們還能行進六十餘裏,是真的賣了力氣而不是偷奸耍滑的找借口。


    要是在以往的時候,兄弟們早就直接躺倒在地,就算是軍官用馬鞭抽打也絕對不會再走了。單純是因為加入了大旗軍,自認為比普通的軍隊更優秀一些,才如此賣力的趕路。


    牛柱兒這個人,雖然粗魯了些,而且罵人的時候總是捎帶著老子親娘的一起罵,卻總是能夠和底下的士兵打成一片,而且人緣非常好,就算是小兵和他對罵也不會真的惱了臉麵。


    既然牛柱兒對下麵的大頭兵相當不錯,當兵的弟兄們也的給他些麵子,這才在不到一日的時間之內趕了六十多的路程。


    如此這般,已經算是超常發揮了。


    但牛柱兒還要大家繼續趕路,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腳底板都起了血泡,兩條腿都已經木了。走了多半天,眼瞅著天色就要擦黑了,一頓飯都沒有吃過呢,都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脊梁了,哪裏還有力氣趕路?


    再不抓緊時間安排宿營埋鍋造飯,別說是趕路了,隻怕連站都站不穩。


    牛柱兒接到了李吳山的死命令:必須在初八太陽升起之前趕到指定地點,違令者軍法處置。


    雖然牛柱兒比李吳山和那些學生們啟程更早,但卻路程更遠。除非是撒開丫子不顧一切的往前跑,否則的話,根本就無法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到達。


    按照牛柱兒的計算,今明兩天,必須保持日行百裏的速度,才能準時到達。


    但路況卻遠比想象當中的更加艱難險惡,尤其是那些連綿起伏的山嶺,不停的上坡下坡事實上等於是延長了路程……


    雖然很想繼續催促弟兄們趕路,但部隊早已人困馬乏也是鐵一般的事實,必須休整一下才好繼續趕路。


    “速速埋鍋壘灶生火做飯,吃罷了飯食之後繼續上路……”


    “我說牛哥,我的牛將軍,你是不是瘋了?”一個和他相熟的士兵頭目笑嘻嘻的說道:“兄弟們都已經累成了這個驢樣子,就應該好好的睡一覺,等到天亮之後神完氣足才好趕路。不是兄弟們偷懶,你自己看看,現在還能趕路嗎?”


    高強度的行軍,已經耗盡了士兵的體力,很多士兵已累的搖搖晃晃,直接就躺倒在地唿唿大睡了,還有些人則趁機脫下鞋子,用棘刺挑破腳底板上的血泡……


    “我知道弟兄們已經乏的不行,奈何這是大帥的軍令!”


    軍令不容違背,既然下達就必須執行。


    “別說是李大帥的軍令,就是玉皇大帝的聖旨都不管用了。”那士兵小頭目笑嘻嘻的說道:“你看那天上的雲彩,黑的活像是一團墨,指定是憋著一場豪雨呢。隻要雨點子一下來,除非咱們長出翅膀,否則的話根本就走不了路。李大帥也不是神仙,他自己都趕不到指定地點,還怎麽強行命令咱們兄弟趕到?”


    牛柱兒看了看天上的烏雲,心情愈發的沉悶了。


    黑雲向南,平地起船,這是連三歲的娃娃都知道的諺語。


    從烏雲的移動方向來看,必然會有一場大雨。


    這個時候下雨,道路更加泥濘,行走在險峻的山路上,說不準還會有危險發生,看這個樣子已經不可能準時趕到指定地點了。


    “牛哥,不用去想大帥的命令了。你想一想,若是大帥趕不過去,光憑咱們己字營這兩千多弟兄趕過去有什麽用?送死嗎?那是黃州啊,幾萬清軍駐紮之地……”


    這番話並非全無道理。


    這次急行軍的目的就是為了奇襲黃州,如果大帥都趕不過去的話,僅僅隻是“己”字營這兩千多人馬,就算是趕過去了也是送死。


    雖說李大帥那邊的路程近了幾十裏,但他啟程更晚,既然自己都無法準時達到,李大帥沒有長出翅膀,肯定也是到達不了的。


    連李大帥都做不到的事情,總不能讓牛柱兒去做到吧?


    “好,就近尋個宿營之地,咱們不走了。”


    考慮到今天晚上很可能會有一場大雨,宿營地的選址非常嚴格:當然不能在山上,那不利於取水。也不能在山腰,若是大雨引發山洪,衝刷之下就是一場災難。山腳下更不行,一場大雨就會宿營就會變成一片澤國,到時候就真的會上演一出“水淹七軍”的好戲了,隻不過被淹的是自己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宿營地就在河邊,卻又不能距離河水太近。如此一來不僅便於取水排水,還可以避免因為河水暴漲而發生意外。


    夜色如墨,在天地之間徐徐渲染,突兀高聳的群山漸漸變成一片光怪陸離的黑影,模糊而又猛烈……


    牛柱兒端著木碗,坐在一副馬鞍子上,順著碗邊兒吸吮著濃稠的“雜粥”。


    行軍過程中的夥食當然不能和軍營相比,一切都是為了方便快捷,而“雜粥”就是大旗軍的標準行軍夥食。


    所謂的雜粥其實就是把五色米炒熟了研磨成粉,用熱水一衝就能成為稠粥狀的米糊,吃的時候拌上厚重的羊油和肉末兒。這玩意兒滿是腥膻的味道,還夾雜著很粗糙的顆粒,口感糟糕的不行,但卻非常扛餓,是很實惠的行軍飯食。


    雖然帶著幹糧,但不在這個時候吃:因為幹糧定量供應,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戰時的“單兵口糧”,隻有在交戰過程當中才會使用,不打仗的時候誰也不會傻到去吃自己的保命口糧。


    隨著一陣涼風吹過,憋悶了很久的雨水終於落了下來,砸在人們的身上臉上,同時砸在牛柱兒的飯碗當中……


    “這賊老天真是不做美,偏偏在這個時候下雨……”牛柱兒嘟嘟囔囔的罵了一句粗話,端著飯碗大叫起來:“看架勢,這場雨小不了,都把油苫準備好,別他娘都淋成落湯雞。別光顧著遮掩你們自己,戰馬可經不得雨水……”


    突如其來的大雨說來就來,銅錢大小的雨點子落了個劈裏啪啦,士兵們匆匆忙忙的放下飯碗準備避雨。


    一道道妖冶的閃電劃破夜空,夾雜著驚雷的轟鳴,雨水越來越大,瞬間連綿成片,天地之間一片蒼茫……


    就在這個時候,撒出去的遊騎帶迴來一個讓牛柱兒瞠目結舌的消息:“大帥來了。”


    李吳山李大帥當然不會真的來到牛柱兒的軍營當中,而是帶著那些學生們從河對岸經過。


    漆黑如墨的夜色之中,隻見一條火龍順著河岸由遠而近,仿佛一條蜿蜒的火線。


    那是學生們打著火把冒雨行軍!


    雙方的斥候遊騎短暫接觸之後,李吳山就帶著學生們在一河之隔的對岸快速經過,很快就消失在茫茫雨簾當中……


    稍微呆了一下之後,牛柱兒馬上厲聲高唿:“都他娘的給我起來繼續趕路,要是被那些個學生娃娃比下去了,咱們爺們兒的臉就真成擦腳布了……”


    連番激戰之後,大帥並沒有任何停歇,完全不顧糟糕的天氣,帶著學生們強行軍,甚至越過了提前啟程的牛柱兒。


    連大帥都沒有因為下雨而止住腳步,大家也就別睡覺了。


    既然那些個年輕的學生娃娃們不怕路況艱難,大家還有什麽好怕的?


    要是被那些年輕的學生們比下去,大家的臉麵還往哪裏擱?


    親眼目睹了李大帥率領學生們雨夜強行軍之後,“己”字營受到了極大的激勵,連夜收拾營地,繼續冒雨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甲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甲兵並收藏明末大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