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


    “諸位卿家聽說了沒有?”複隆皇帝的心情似乎非常不錯,笑嗬嗬的對著一眾的文武大臣說道:“江北烽煙四起,各處義民義軍紛紛而動,將洪賊承疇折騰的夜不安眠疲於應付……”


    江北的事兒,鬧騰的那麽大,就算是聾子也早就聽說了。


    “我大明治世垂三百載,各地百姓心向我大明,縱使江北淪陷,依舊奮起而攻。就算是暫時無力和洪賊決戰,如此這般作為也足以彰顯我大明之威了。”


    “萬歲洪福,英明愛民的名聲早已傳遍天下,各地義民無不心向往之。這才紛紛奮不顧身,擊賊亂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那洪賊必然已是焦頭爛額時日無多了……”


    蜂擁而起的敵後遊擊戰,確實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似乎眼前的形勢一片大好,北地淪陷區的民眾依舊心向大明,時時刻刻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在和洪承疇做鬥爭。隻要朝廷的官軍開赴過去,就一定會簞壺食漿喜迎王師,光複北地收複故土完全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這樣的唱誦之言也就是聽聽而已,卻是萬萬當不得真的。因為複隆皇帝很清楚的知道那些活躍在敵後的小股武裝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如果沒有大旗軍的強力支持,那些小股武裝根本就生存不下去,早就被剿滅過無數次了,又怎麽會弄出星火燎原的勢頭?


    遊擊戰,尤其是敵後的遊擊戰,一定需要強有力的正麵支撐和及時的支援,否則的話根本就無法維持下去。


    “北地能有群起而效的局麵,忠勇公居功甚偉。”年輕的複隆皇帝笑嗬嗬的對李吳山說道:“自忠勇公倡導北伐以來,屢屢派遣先遣之部渡江北上,攪的偽清不得安寧無暇南顧……”


    “臣不過是做了些應做之事,實不敢當萬歲如此盛讚之言。”雖然這話說的很謙虛,其實李吳山的內心深處還是非常驕傲的:你們這些個君君臣臣的,全都縮在江南,隻有我大旗軍的先遣小隊在江北奮戰,雖然遭逢不少挫折,犧牲也很大,但卻讓敵人異常狼狽,始終保持著堅決抵抗的高傲姿態。


    複隆皇帝早就知道李吳山會是這樣的一副態度:外麵謙恭,內心獨傲。


    “大旗軍之先遣各部,確有奇功,然朕也不好讓忠勇公專美於前了!”或許是因為內心實在太過於激動的緣故,複隆皇帝忍不住的從禦座上站立起來,臉上全都是滿滿的興奮:“朕已欽派得力之精兵渡江北上,以奇襲之姿搗毀敵之萬壽船廠,斬獲甚豐……”


    偷襲萬壽船廠的事兒,是皇帝幹的?


    這個消息李吳山早就知道了,隻是一直都不曉得到底是誰幹的。


    自從火燒了木貨廠之後,和援兵匯合的史環部就已朝著東南方向運動過去,萬壽船廠根本就不是他們的目標,而且方向也不對。


    開始的時候,李吳山還以為是本地的小股抵抗軍所為,想不到竟然是皇帝做的。


    “沈周子克敵製勝,於萬壽一戰中戰功卓然,著加封鎮撫,領千戶銜!”


    一個六品的實封,再加上個五品的空銜,這就是皇帝給的獎賞,其實已經非常不低了。


    萬壽船廠一戰,其實是複隆皇帝的手筆——雖然和他本人沒有任何直接的聯係,但卻和皇帝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更準確一點來說,這事基本就是長平公主一手策劃。


    那沈周子本是活躍在長江兩岸的“水鬼”,手下頗有些深諳水性的嘍羅,自從追隨長平公主到江北助戰之後,因為曾經斬下六個韃子的腦袋,被當場洗白。搖身一變,就完成了從水鬼到英雄的轉換,成了長平公主的“親衛”。


    李吳山早在一年多年就開始派遣小股的北伐先遣小隊深入到江北各處,甚至遠至河南、山東等地。雖然從來就沒有過大規模的戰鬥,但卻始終保持著抵抗的姿態,積小勝為大勝,讓敵人無法安穩。


    但是,這些事兒全都是出自李吳山的手筆,主要是由大旗軍對各地的抵抗力量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持,和朝廷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朝廷甚至不知道其中的細節。


    這三萬裏河山是大明朝的,是老朱家的,朝廷不去戰鬥,卻要外臣李吳山專美。雖然李吳山是大明的臣子,但這種事情終究好說不好聽啊。


    於是乎,經過一番思索和周密的準備之後,長平公主派遣自己的“嫡係心腹”沈周子,招攬了一大群水鬼,全都委以官職高封厚賞,然後才有了“長壽大捷”。


    所謂的“長壽大捷”,其實不過是朝廷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複隆皇帝說是“搗毀了長壽船廠”,其實僅僅隻是鑿沉了兩艘正在建造過程當中的大船,至於他說的“斬獲甚豐”,也不過是模棱兩可之言,根本就沒有具體的數字,至於到底殺死了多人清軍,那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事實上的“長壽大捷”並沒有聽起來那麽輝煌,僅僅隻能算做是一個戰術性質的微小勝利,但意義卻極其深遠。


    這足以說明,烽煙四起的江北並非隻有大旗軍和他李吳山一個人在支撐,朝廷也是有作為的,這不就弄出了一場“長壽大捷”麽!


    雖說這事兒是長平公主策劃,沈周子實施,但長平公主代表的不就是皇帝嘛,所以把這個功勞安在皇帝本人的頭上,也不算是撒謊。


    所謂的“長壽大捷”,無論是規模還是實際效果,軍事意義並不算大,最主要是政治影響。


    象征意義大過實際意義而已。


    李吳山完全立刻理解朝廷的心情,這是不希望自己占據所有的功勞和抵抗清軍的名聲。


    也正是因為自己屢屢派遣北伐先遣小隊,在北方攪動起一場又一場戰鬥,這才“逼迫”朝廷不得不有所作為,終於第一次派出了直屬於朝廷的先遣隊,並且取得了一點可以拿到台麵上來說的成績。


    但是,朝廷的先遣小隊和李吳山的先遣小隊根本就不是一迴事:因為缺乏事先的充分準備,完全就是臨時發動,沈周子他們那些水鬼根本就不敢深入到遼闊的敵後,因為他們不具備那個條件,也沒有經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戰術指導,僅僅隻能在距離很近的沿江一帶活動。


    李吳山派遣出去的先遣小隊就不一樣了,不僅遍布江北影響淮揚,而且還敢和洪承疇公然叫板。甚至遠在河南、魯南都有先遣小隊的蹤跡……


    雖然朝廷的出發點不是出於軍事目的,而是出於政治影響的考慮,但卻和李吳山的戰略意圖不謀而合。


    所以,在這個事情上,李吳山是絕對的支持態度。他甚至提出,可以和朝廷進行“情報共享”!


    敵後的遊擊戰,最重要的就是“情報”二字,一份準確及時的情報,無論怎麽強調都不過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史環部才能化險為夷跳出八旗戰兵的囚籠合圍重新打開局麵。


    但是,所謂的情報共享是有限度的。真正的具有核心價值的絕密情報,李吳山是絕對不會和朝廷共享的,不如說和金鈴堂有關的那些情報。


    金鈴堂胡家的生意遍布大半個北方,和清廷的接觸很多,能夠讓他們配合,僅憑“朝廷大義”之類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肯定不行,而是要拿出實實在在的交換條件。


    金鈴堂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一旦暴露出去,必然損失慘重。比如說這次史環部能夠轉危為安,金鈴堂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隻有讓金鈴堂胡家繼續和清廷做生意,才能繼續發揮無法估量的作用。


    任何一支先遣小隊,都無法和金玲堂直接聯絡。和金鈴堂胡家的合作方式與聯絡方式,隻有兩個人知道……


    “老爺,這是從金鈴灣傳過來的收據……”


    金雀兒拿著一張密密麻麻的提貨單,交給李吳山驗看。


    “我就不看了,你自己核對一下吧。”


    金雀兒恭恭敬敬的說道:“昨天傍晚,韋無病從台莊發迴了消息,我已經核對過了,準確無誤。”


    因為淮安的形勢以前那麽好了,在韋無病的“建議”之下,魯家成魯天王率領天王軍匆匆北上,流躥到了山東境內。如果那邊的情形依舊不怎麽好,還會繼續流動。


    通過金鈴堂開設在當地的分號,進行物資補給的運送和提取,這麽做的成本非常之高,而且風險很大。最要緊的是,金鈴堂承受著這麽巨大的風險,卻根本就拿不到錢。


    因為天王軍根本就沒有錢。


    當然,胡家也沒有打算從韋無病手裏拿到貨款,而是直接找李吳山“報銷”。


    “根據韋無病提供的消息,這筆補給價值四千三百兩銀子,我們需要支付給胡家兩萬多兩貨款!”


    簡直四千多的貨物,卻要支付兩萬多的貨款,看起來好像有點難以理解,但卻實屬正常。


    高出正常市場價格五倍,這並非是胡家坐地起價,而是李吳山必須支付數額遠遠超過貨款本身的“風險金”。


    在清廷的地盤上給抵抗軍送貨,其中的風險可想而知,不僅需要上下打典各級官府,還要有很多額外的費用。一旦被查出來,金鈴堂在北方的生意就會被徹底鏟平。


    什麽樣的生意人也不敢冒這麽大的風險,但胡家敢。


    金鈴堂胡家之所以如此膽大包天,並非是因為什麽“國家大義”,而是足額的利潤。


    作為一個成體係的商業集團,隻要有足夠的利潤,他們會做一切事情。


    風險越高,利潤越厚!


    五倍的利潤,就算是扣除雜七雜八的額外開銷,至少也有三倍的利,足以讓金鈴堂去冒險了。


    但是,這事必須絕對保密,具體細節隻有李吳山本人和金雀兒知道。


    “但是……老爺,我們恐怕已經沒有那麽許多銀錢,支付不了胡家的貨款!”


    雖然李吳山的家底很大,但這種事情的開銷同樣大的驚人,根本就不是三瓜倆棗能解決的問題。


    為了維持數量眾多的先遣小隊繼續存在下去,已經掏空了李吳山的家底兒,他已經沒有那麽多餘錢支付給胡家了。


    但這種事情,必須的現錢兌現貨,絕對不能賒欠。


    “我得想想辦法弄點錢兒,你也幫我想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甲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甲兵並收藏明末大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