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廉金鬥而言,不管是清軍還是大旗軍,都是敵人,對於大旗軍的提防之心一點都不比清軍少。
大旗軍打著大明朝的旗號,尊奉的是崇禎太子,大家造的是崇禎皇帝的反,這就注定了相互之間的敵對關係。當廉金鬥知道擊退清軍的不是臨近的闖軍殘部而是大旗軍之後,第一反應就是準備戰鬥。
剛剛開啟的城門再次封死,做好了戰鬥準備。
到了拂曉時分,想象中的大旗軍終於來了,但卻不是千軍萬馬的攻城部隊,因為他們隻有幾十個人。
“大旗軍丁字營營官劉春生,拜會撫民大將軍廉。”
廉金鬥並不知道“營官”是個什麽樣的官職,但對方明顯不是來打仗的,而且言辭之間頗為客氣,經過一番準備之後決定見一見這個劉春生。
劉春生等人是坐在大筐裏縋入固州城的。
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實力,廉金鬥故意挑選了些雄壯的士兵,做出一副“兵強馬壯”的樣子給劉春生看,並且讓大旗軍的人報門而入。
雙方見麵的氣氛並不怎麽友好……
“不管怎麽說,俺們都是來給固州解圍的,兄弟們拚死拚活的給你幫忙,這就是廉大將軍的待客之道?”
“甭和我講這些,你們大旗軍和我們是敵非友……”廉金鬥盯著劉春生看了了幾眼,這位丁字營營官身材矮壯麵色黝黑,滿臉的絡腮胡,看起來就象是個鄉下的粗野漢子而不是帶兵的將官:“咱們各為其主而已……”
“那我們幫廉大將軍解圍總是事實吧?”劉春生笑道:“若不是俺們緊趕慢趕的打跑了清軍,現在的固州已經失陷,廉將軍應該不會否認吧?”
雖然將大旗軍視為仇敵,但事實就是事實,誰也不能睜著眼兒說瞎話,更不能昧著良心的否認這一點:“我承認你們解了固州之圍……”
“承認就好,”劉春生嗬嗬一笑:“俺知道廉將軍對我們大旗軍多有芥蒂,不過咱們終究都是打韃子的同道中人,同氣連枝的兄弟嘛。看到你們有難,總是要援之以手的。”
同氣連枝?
你們是“保皇派”,我們是“造反派”,簡直就勢同水火,誰和你同氣連枝了?真要是說起同氣連枝,恐怕也就隻有商城那邊的闖軍殘部勉強有資格這麽說,畢竟大家都是造反的隊伍,而且以前還有幾分香火情。
“劉營官遠道而來,恐怕不是為了和我套近乎吧?”
“廉將軍痛快,那我也就不兜圈子了。”劉春生開門見山的說道:“之所以要和廉將軍見麵,就是想幫我家大帥捎一句話。”
“什麽話?”
“清軍即將大舉南下,固州小城絕非根基之地,就算能守一時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廉金鬥能夠帶領本地的造反大軍轉戰這麽多年,無論是經驗還是眼光都堪稱一流,當然能看出來眼前的形勢到底有多麽險惡:清軍大舉南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固守風雨飄搖的固州小城根本就不是長久之計。
雖然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但卻不願意承認,尤其不願意對大旗軍承認這一點。
“我固州兩萬雄兵,正是銳意進取之時,清軍來了就是送死,有多少殺多少……”
兩萬雄兵?這牛皮吹的都沒邊兒了。真是要有兩萬雄兵,你還至於龜縮在城裏被動挨打?還至於被打的險象環生幾乎陷落?你要是能拉出兩千戰兵來,我就跟你的姓。
劉春生早就知道固州的虛實,卻不戳破廉金鬥的牛皮,而是笑嗬嗬的說道:“我家大帥說了,隻要是殺韃子的隊伍,就是我們大旗軍的朋友……”
“隻要你我兩軍不相互攻打就已是最大的善意,至於朋友嗎……好像談不上吧?”
廉金鬥根本就不承認大旗軍這個“朋友”。
對於廉金鬥的這個態度,劉春生一點都不感覺意外,甚至懶得辯駁,而是直接說道:“廉將軍不把我們當朋友,這沒有關係,我們始終視廉將軍為友,視固州軍為兄弟之軍。無論何時,也不管局勢多麽險惡,但凡固州有所需,大旗軍必不顧一切星夜來援。”
大旗軍可以單方麵的把固州軍當做的朋友和兄弟,甚至可以無條件的支援廉金鬥。
“固州久困,必然多有艱難,我大旗軍已準備了些資材,就留在城北的鬼廟之中……”劉春生道:“商城友軍依舊被困,急等援兵解圍,實在不便久留,這便去了,廉將軍保重。”
告辭?
這就要走了?
那你是來幹什麽的?
就是為了和我說幾句套近乎的話語嗎?
“恕不遠送。”
冷冷的打發走了劉春生之後,經過好一陣子猶豫之後,廉金鬥還是派人去城北看了看。
劉春生所言不虛,他們確實給廉金鬥留下了一些資材,總共是四十車,除了糧米布帛之外,還有固
州最急需的大量藥品和八千枚箭鏃,以及一些粗鹽和粗糖等物。
對於廉金鬥而言,這些東西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將軍,這大旗軍是什麽意思?莫不是想要收編咱們?”
“收編咱們?白日做夢!”廉金鬥很果斷的說道:“大王創下的這份基業,無論如何也不能落在外人手中。”
大旗軍穿山過澗的打跑了圍城的清軍,又白白送了這麽許多資材,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單純的示好?
兄弟們是造反起家的,和大旗軍天然就不是一路人,無論大旗軍如何示好,都不可能走到一起,廉金鬥等人更不可能接受大旗軍的收編。
若是在以往,廉金鬥肯定會毫不客氣的收下李吳山的東西,然後繼續把大旗軍當做不共戴天的仇敵。
但是這一次,卻有點不一樣。
經過一番思量之後,廉金鬥專門寫了一封書信,準備派人送往潁州的李吳山李大帥。
在這封書信當中,隻字不提“各為其主”的事兒,甚至根本就沒有提起“太子”“大明”這樣的字眼兒,而是以個人的名義對李吳山的仗義援手表示了感謝,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這封書信不代表廉金鬥對大旗軍有任何好感,隻是形勢所迫不得不有所準備。
清軍大舉南下已成為必然之事,固州小城肯定守不住,“雞犬不留”是個可以預見的結局。從舉旗造反的那一刻開始,大家就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了,早就有了不得善終的心理準備。但固州還有三萬多百姓,大家都有妻兒老小,真要是到了那一天,這些人怎麽辦?
廉金鬥不怕死,他的兄弟們也不怕死,但大家都有妻小家眷,總不能眼看著他們被韃子給屠了吧。
現在對大旗軍客氣一些,就等於是給固州百姓和大夥兒的家眷安排了一條後路,真到了最後時刻,還能把那幾萬人口撤到潁州去……
“派人把黑風渡修一修吧。”
黑風渡是露河上的重要渡口,早已毀於戰火,而且固州軍從來都不擅長水戰,修渡口做什麽?
“大旗軍不是飛兵,固州和潁州之間有重重大山相阻,他們隻能依賴水運往來。”廉金鬥說道:“幫咱們解圍之後,又朝著商城方向進發,應該是去支援羅長腿他們了。不管怎麽說,這都對咱們有益無害。現在把黑風渡修好,可以讓他們更方便的運送人員物資,他日相見,也算是
有個善緣……”
半月之後,廉金鬥得到消息:商城之圍已解。
清軍和商城的闖軍殘部交戰兩個多月,雙方全都師勞兵疲打的沒了力氣。大旗軍四個營的生力軍一到,立刻就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麵,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擊退了清軍。
和廉金鬥的反映幾乎如出一轍,商城的闖軍殘部同樣對大旗軍抱有很深的戒備之心。
羅長腿和大紅狼這兩員“闖將”,全都是年老成精的狐狸,唯恐出現“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或者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局麵,最擔心就是被大旗軍摘了桃子。在擊退了清軍之後,毫不猶豫的退縮到城裏,擺出一副嚴防死守的姿態,防止大旗軍趁機發動突然襲擊。
好在大旗軍根本就沒有趁機占領商城的意思,在城東三十裏處紮下營盤,在修整的同時派遣使者對商城進行了一次“友好訪問”,說了一大堆看似客套卻沒有任何營養的廢話。
四日之後,大軍開拔,沿著原路返迴……
如此一來,以精明狡詐著稱的羅長腿和大紅狼全都懵了。
大旗軍費勁巴拉的深入豫南,打生打死的接連和清軍作戰,最後卻寸土未占就迴去了。
難道說大旗軍的李吳山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白白給大家幫忙卻不要任何迴報?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好事兒?
四個營的戰兵,再加上輔兵和民夫,五千多人的隊伍,穿過崇山峻嶺來到豫東南。這一來一往需要耗費將近兩個月的時光和無數資材錢糧,最終卻什麽都不曾得到,就這麽兩手空空的迴去了?
不管怎麽看,這事兒都透著反常……
大旗軍打著大明朝的旗號,尊奉的是崇禎太子,大家造的是崇禎皇帝的反,這就注定了相互之間的敵對關係。當廉金鬥知道擊退清軍的不是臨近的闖軍殘部而是大旗軍之後,第一反應就是準備戰鬥。
剛剛開啟的城門再次封死,做好了戰鬥準備。
到了拂曉時分,想象中的大旗軍終於來了,但卻不是千軍萬馬的攻城部隊,因為他們隻有幾十個人。
“大旗軍丁字營營官劉春生,拜會撫民大將軍廉。”
廉金鬥並不知道“營官”是個什麽樣的官職,但對方明顯不是來打仗的,而且言辭之間頗為客氣,經過一番準備之後決定見一見這個劉春生。
劉春生等人是坐在大筐裏縋入固州城的。
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實力,廉金鬥故意挑選了些雄壯的士兵,做出一副“兵強馬壯”的樣子給劉春生看,並且讓大旗軍的人報門而入。
雙方見麵的氣氛並不怎麽友好……
“不管怎麽說,俺們都是來給固州解圍的,兄弟們拚死拚活的給你幫忙,這就是廉大將軍的待客之道?”
“甭和我講這些,你們大旗軍和我們是敵非友……”廉金鬥盯著劉春生看了了幾眼,這位丁字營營官身材矮壯麵色黝黑,滿臉的絡腮胡,看起來就象是個鄉下的粗野漢子而不是帶兵的將官:“咱們各為其主而已……”
“那我們幫廉大將軍解圍總是事實吧?”劉春生笑道:“若不是俺們緊趕慢趕的打跑了清軍,現在的固州已經失陷,廉將軍應該不會否認吧?”
雖然將大旗軍視為仇敵,但事實就是事實,誰也不能睜著眼兒說瞎話,更不能昧著良心的否認這一點:“我承認你們解了固州之圍……”
“承認就好,”劉春生嗬嗬一笑:“俺知道廉將軍對我們大旗軍多有芥蒂,不過咱們終究都是打韃子的同道中人,同氣連枝的兄弟嘛。看到你們有難,總是要援之以手的。”
同氣連枝?
你們是“保皇派”,我們是“造反派”,簡直就勢同水火,誰和你同氣連枝了?真要是說起同氣連枝,恐怕也就隻有商城那邊的闖軍殘部勉強有資格這麽說,畢竟大家都是造反的隊伍,而且以前還有幾分香火情。
“劉營官遠道而來,恐怕不是為了和我套近乎吧?”
“廉將軍痛快,那我也就不兜圈子了。”劉春生開門見山的說道:“之所以要和廉將軍見麵,就是想幫我家大帥捎一句話。”
“什麽話?”
“清軍即將大舉南下,固州小城絕非根基之地,就算能守一時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廉金鬥能夠帶領本地的造反大軍轉戰這麽多年,無論是經驗還是眼光都堪稱一流,當然能看出來眼前的形勢到底有多麽險惡:清軍大舉南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固守風雨飄搖的固州小城根本就不是長久之計。
雖然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但卻不願意承認,尤其不願意對大旗軍承認這一點。
“我固州兩萬雄兵,正是銳意進取之時,清軍來了就是送死,有多少殺多少……”
兩萬雄兵?這牛皮吹的都沒邊兒了。真是要有兩萬雄兵,你還至於龜縮在城裏被動挨打?還至於被打的險象環生幾乎陷落?你要是能拉出兩千戰兵來,我就跟你的姓。
劉春生早就知道固州的虛實,卻不戳破廉金鬥的牛皮,而是笑嗬嗬的說道:“我家大帥說了,隻要是殺韃子的隊伍,就是我們大旗軍的朋友……”
“隻要你我兩軍不相互攻打就已是最大的善意,至於朋友嗎……好像談不上吧?”
廉金鬥根本就不承認大旗軍這個“朋友”。
對於廉金鬥的這個態度,劉春生一點都不感覺意外,甚至懶得辯駁,而是直接說道:“廉將軍不把我們當朋友,這沒有關係,我們始終視廉將軍為友,視固州軍為兄弟之軍。無論何時,也不管局勢多麽險惡,但凡固州有所需,大旗軍必不顧一切星夜來援。”
大旗軍可以單方麵的把固州軍當做的朋友和兄弟,甚至可以無條件的支援廉金鬥。
“固州久困,必然多有艱難,我大旗軍已準備了些資材,就留在城北的鬼廟之中……”劉春生道:“商城友軍依舊被困,急等援兵解圍,實在不便久留,這便去了,廉將軍保重。”
告辭?
這就要走了?
那你是來幹什麽的?
就是為了和我說幾句套近乎的話語嗎?
“恕不遠送。”
冷冷的打發走了劉春生之後,經過好一陣子猶豫之後,廉金鬥還是派人去城北看了看。
劉春生所言不虛,他們確實給廉金鬥留下了一些資材,總共是四十車,除了糧米布帛之外,還有固
州最急需的大量藥品和八千枚箭鏃,以及一些粗鹽和粗糖等物。
對於廉金鬥而言,這些東西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將軍,這大旗軍是什麽意思?莫不是想要收編咱們?”
“收編咱們?白日做夢!”廉金鬥很果斷的說道:“大王創下的這份基業,無論如何也不能落在外人手中。”
大旗軍穿山過澗的打跑了圍城的清軍,又白白送了這麽許多資材,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單純的示好?
兄弟們是造反起家的,和大旗軍天然就不是一路人,無論大旗軍如何示好,都不可能走到一起,廉金鬥等人更不可能接受大旗軍的收編。
若是在以往,廉金鬥肯定會毫不客氣的收下李吳山的東西,然後繼續把大旗軍當做不共戴天的仇敵。
但是這一次,卻有點不一樣。
經過一番思量之後,廉金鬥專門寫了一封書信,準備派人送往潁州的李吳山李大帥。
在這封書信當中,隻字不提“各為其主”的事兒,甚至根本就沒有提起“太子”“大明”這樣的字眼兒,而是以個人的名義對李吳山的仗義援手表示了感謝,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這封書信不代表廉金鬥對大旗軍有任何好感,隻是形勢所迫不得不有所準備。
清軍大舉南下已成為必然之事,固州小城肯定守不住,“雞犬不留”是個可以預見的結局。從舉旗造反的那一刻開始,大家就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了,早就有了不得善終的心理準備。但固州還有三萬多百姓,大家都有妻兒老小,真要是到了那一天,這些人怎麽辦?
廉金鬥不怕死,他的兄弟們也不怕死,但大家都有妻小家眷,總不能眼看著他們被韃子給屠了吧。
現在對大旗軍客氣一些,就等於是給固州百姓和大夥兒的家眷安排了一條後路,真到了最後時刻,還能把那幾萬人口撤到潁州去……
“派人把黑風渡修一修吧。”
黑風渡是露河上的重要渡口,早已毀於戰火,而且固州軍從來都不擅長水戰,修渡口做什麽?
“大旗軍不是飛兵,固州和潁州之間有重重大山相阻,他們隻能依賴水運往來。”廉金鬥說道:“幫咱們解圍之後,又朝著商城方向進發,應該是去支援羅長腿他們了。不管怎麽說,這都對咱們有益無害。現在把黑風渡修好,可以讓他們更方便的運送人員物資,他日相見,也算是
有個善緣……”
半月之後,廉金鬥得到消息:商城之圍已解。
清軍和商城的闖軍殘部交戰兩個多月,雙方全都師勞兵疲打的沒了力氣。大旗軍四個營的生力軍一到,立刻就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麵,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擊退了清軍。
和廉金鬥的反映幾乎如出一轍,商城的闖軍殘部同樣對大旗軍抱有很深的戒備之心。
羅長腿和大紅狼這兩員“闖將”,全都是年老成精的狐狸,唯恐出現“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或者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局麵,最擔心就是被大旗軍摘了桃子。在擊退了清軍之後,毫不猶豫的退縮到城裏,擺出一副嚴防死守的姿態,防止大旗軍趁機發動突然襲擊。
好在大旗軍根本就沒有趁機占領商城的意思,在城東三十裏處紮下營盤,在修整的同時派遣使者對商城進行了一次“友好訪問”,說了一大堆看似客套卻沒有任何營養的廢話。
四日之後,大軍開拔,沿著原路返迴……
如此一來,以精明狡詐著稱的羅長腿和大紅狼全都懵了。
大旗軍費勁巴拉的深入豫南,打生打死的接連和清軍作戰,最後卻寸土未占就迴去了。
難道說大旗軍的李吳山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白白給大家幫忙卻不要任何迴報?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好事兒?
四個營的戰兵,再加上輔兵和民夫,五千多人的隊伍,穿過崇山峻嶺來到豫東南。這一來一往需要耗費將近兩個月的時光和無數資材錢糧,最終卻什麽都不曾得到,就這麽兩手空空的迴去了?
不管怎麽看,這事兒都透著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