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窗外出來一陣陣熟悉的腳步聲,銀雀兒頓時滿臉喜色,一躥身子跳了起來,歡喜的什麽似的開門迎接,嘰嘰喳喳的疊聲說個不停:“老爺迴來的這麽晚,早就餓了吧?乏了吧?就是有天大事情也不能這麽煎熬啊,若是累壞了身子骨兒可怎麽是好?”

    像往常一樣洗了洗手,用手巾把子抹了把臉,旁邊的銀雀兒已用無比熟練的手法將早就準備好的四盤兩碗兩盅擺放開來……

    給李吳山裝了一碗白飯之後,銀雀兒就規規矩矩的垂手肅立一旁,看著李大老爺吃飯。

    “你吃過了?”李吳山問銀雀兒。

    “沒吃呢。”

    用筷子頭點了點她:“既然沒吃還等個甚麽?坐下來一起吃呀!”

    “哎!”喜滋滋的應了一聲之後,銀雀兒就老實不客氣的坐到了對麵兒,與李吳山相對而食。

    在大戶人家裏頭,最講究的就是等級和秩序,丫鬟和老爺在一個桌上吃飯這種狀況絕不可能出現。以前銀雀兒總是在伺候李吳山吃過之後才到自己的屋裏去吃,或者幹脆就在夥房裏吃點也就算了,可不敢亂了上下尊卑。

    和李吳山同桌而食,隻不過是離開大旗莊以後的事情。

    在南遷的過程中,風餐露宿條件艱苦,也就沒了那麽多講究,偏偏李吳山也不怎麽在意那些個亂七八糟的規矩,經常和銀雀兒在一起吃,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李吳山笑道:“明明準備了兩副碗筷,還假模假式的在旁邊等著。在等什麽?等我允你上桌嗎?小小年紀偏偏要學這些個裝腔作勢的東西,真的沒有意思。哪有那麽多亂七八糟的規矩?老爺不講究那些個東西,以後不許這樣了。”

    “哎!”銀雀兒有喜滋滋的應了一聲。

    能夠和老爺在一個桌子上相對而食,是最讓小丫鬟心中愜意的事兒了。在銀雀兒的心目當中,這已不是吃飯那麽簡單,而是代表著某種認可和身份的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你不吃?”

    當老爺問起的時候,金雀兒趕緊迴答道:“我還不餓,老爺先用吧。”

    所謂的不餓,僅僅隻是一個托詞而已。

    金雀兒很清楚的記得自己的身份,她絕對不會象不懂事的妹妹那樣和老爺在一個桌子上同食。

    每次吃飯的時候,金雀兒都會很委婉的拒絕上桌,就是為了保持上下尊卑。不論老爺如何寵信,丫鬟始終

    是丫鬟,而老爺始終都是老爺。

    妹妹銀雀兒早就知道姐姐不會上桌,因為同樣的情形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所以才準備了兩副碗筷而不是三幅。

    對於這種狀況,李吳山從不勉強。

    既然金雀兒不想上桌,也就由她去了。

    “潁南、潁下兩縣,總共九千四百六十八丁,計七千四百餘戶,核出浮田七萬一千六百餘畝,已全數分配完成,共計安頓三千五百餘戶……”像往常一樣,金雀兒又趁著李吳山吃飯的時候匯報工作了:“耕牛、驢馬等牲畜奇缺,種子、農具根本不濟,若是在下月底之前還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今年冬天一定會死很多人……”

    為了籌集最基本的生活物資,李吳山甚至不惜血洗壽州,又以“敲詐勒索”的方式殘酷壓榨潁州本地的士紳大戶,總算是弄到手很多錢糧,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

    雖說潁州沒有經曆過大的毀壞,但這種保全也僅僅隻是限於潁州城一帶,下麵的鄉村早已飽受戰火蹂躪,賊軍和官兵三番五次的輪番折騰了幾個來迴之後,不光對生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連最基本的人口比例都無法維持了。

    “拉壯丁”是曆朝曆代的通病,尤其是在戰亂期間,交戰各方對於丁壯男子的需求已經成為一種本能。經過反反複複的幾次折騰之後,潁南、潁下兩縣已經出現了戶數大於丁壯數量的淒慘狀況。

    就算是按照平均數字計算,每家每戶也不夠一個成年的壯勞力了。

    瘋狂拉壯丁的行為,不僅造成了生產力的急速下降,還造成了更多人口的流失。尤其是在鄉下,這種狀況極其明顯。

    水利設施破壞殆盡,農田無人耕種,征收上來的稅負幾乎不夠征收的成本,但也有一個比較好的方麵:便於土地的重新分配。

    成立死走逃亡大戶人家的土地,還有鄉下無人耕種的田地,更好可以重新分配給大旗軍將士的家屬和隨軍的流民。

    但這種安置僅僅隻是“事急從權”的無奈之舉,效果猶如杯水車薪,短時間之內根本就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流民的數量太多了。

    整個大旗軍極其家屬,還有隨軍南遷的流民,差不多有七萬之眾。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潁州本地的人口總數,就算是李吳山把本地士紳豪強的油水全都壓榨出來,也養不起這麽多的外來人口。

    大旗軍拷掠、潁州富戶的“捐獻”最

    多隻能暫時一解燃眉之急,那些個錢糧資材,最多隻能支撐到臘月前後。如果不急需尋找出路喂飽這七萬張饑餓的嘴巴,明年開春之前一定會出大問題。

    一天不死就得吃,兩天不死就得穿,除了糧食之外,其他各種五花八門的物資全都匱乏無比。

    隻要能盡快搞到足夠的種子、農具、耕牛等等生產資料,還來得及種一茬蕎麥和晚禾。要是錯過了最後的播種農時,就真的全完了。

    李吳山之所以要大旗軍急吼吼的南下西進,固然是出於擴大地盤的考慮,同時也是為了搶奪最就基本的生產生活物資。

    在這個天殺的世道裏,要是自己不被餓死,就的出去爭出去搶。太子殿下以及程園畢等人之所以如初爽快的同意這次軍事行動,就是因為他們也知道局麵很不樂觀,大旗軍將士必須出去搶點什麽東西迴來,要不然的話,剛剛打下來的基本盤根本就維持不到明年。

    “咱們還有多大的家底?”

    “算上富戶們剛剛捐獻上來的資材,還有存糧六萬一千四百石,其中粗糧占六成二,剩餘多是糙米。折算下來,相當於五萬四千石米糧。按照目前的用度,最多可以支撐十一月初。”如數家珍一般的報出一個又一個精準的數字:“按照正常年份計算,等秋糧下來之後還有些收入,至多能支撐到開春前後……”

    “除此之外,還有銀六十二萬餘兩,錢三十八萬七千緡,鈔四十餘萬貫,另有金珠寶翠等物……”

    這些東西,基本都是拷掠壽州的戰利品和潁州本地大戶的捐獻了,雜七雜八的加在一起,價值一百幾十萬的樣子。在正常的年份裏,一百多萬兩銀子足夠這七萬人口一年的用度,甚至還有富餘。

    但這是正常的年份嗎?

    這七萬多人口當中,還有七千多大旗軍的將士呢。

    在重新分配田地的時候,當然會優先照顧軍屬,讓大旗軍的將士最先得到寶貴的田地。這種做法本無可厚非,同時也產生了另外一個狀況:參軍的人數激增。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大旗軍正式在編的人員就突破了七千大關。

    李吳山控製的地盤隻有兩州兩縣,其中潁下小城隻能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市鎮,隻有潁州和壽州的人口數量還算可觀,但也就是六千多戶七千戶不到的樣子,把所有的流民全都計算在內,人口總算也不過十三萬多一點。

    這麽點人口,卻要養活七千軍隊,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全民

    皆兵,簡直無法想象。

    大旗軍的花銷遠遠超過普通百姓,不是說給一口飯吃就能行的。除了日常開支之外,兵甲器械營帳被服等等全都是用金銀硬生生堆砌起來。

    鎧甲、器械等等這些必不可少的大件兒就不必說了,哪怕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開支,其實也大的驚人。

    比如說豬鬃吧。

    正常年月裏,一束六寸鬃的價錢是一百七十文。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月裏,作為製作弓箭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兩緡錢都買不到正經的六寸鬃,價格保證了十幾倍。而且這東西還是一次性的消耗品,需要不停的補充庫存。

    再比如說桐油。

    和平年月裏,一提桐油的價格會在一兩二錢銀子和一兩七錢之間上下浮動,現如今四兩銀子都買不到了。

    至於說糧食……官倉的定價是:一兩四錢銀子一石糙米。

    這年月,官倉的價格根本就是騙人的,因為官倉裏根本就沒有糧,就算是有也不會往外賣。因為黑市上的價格至少已經翻了三倍,在某些極端的地區,半口袋穀子就能換一個十五六歲的黃花大閨女。

    物價騰躍,已是不爭的事實,李吳山手裏的這一百多萬兩銀錢,根本就不夠花的,真正的購買力能打幾折就隻有天知道了。

    “我知道了。”

    當李吳山說出這句話以後,金雀兒就知道他已經有了應對。

    至於李吳山用什麽樣的法子解決迫在眉睫的難題,金雀兒從不多問。

    不該問的不問,是金雀兒的做事原則之一。

    作為李吳山一手培養出來的心腹,金雀兒知道一些別人永遠都無法知道的秘密,每當她對李吳山的了解深刻一分,她對自家這位老爺的敬畏就加深一分。

    在很多時候的很多事情上,李吳山總是能夠料事在前,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就算是問了也很難解釋清楚。但金雀兒卻可以通過整個事件的脈絡和發展一點點的倒推出李吳山的做事手法和根據,

    在最終的結果出現之前,不管李吳山的做事手法看起來有多麽不可思議,但最終的結局總是能夠印證出同一個結論:李吳山無比正確。

    這種不可想象的智慧和對局勢的掌控能力,每一次都讓金雀兒暗暗心驚,雖然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家的這位大老爺就是肉眼凡胎的普通人,但卻會產生一種錯覺:似乎李吳山真的有某種神奇的能力,總是能夠在劇變產生之

    前就知道事態的發展和最終結果,而且每次都能恰到好處的利用上。

    老爺到底是未卜先知的神仙還是智慧如妖的鬼怪?

    這個問題始終在金雀兒的心頭縈繞不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甲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甲兵並收藏明末大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