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仰聖上齊天洪福,下賴士卒拚力死戰,與丙寅日聚殲偽清精銳戰兵千餘之眾……”看了這份報捷文書之後,巡河營的那位副旗趕緊說道:“我說路大人,怎麽才殲滅敵軍一千?這也忒少了些吧?要是寫成殲敵三千是不是更合適一點?”

    青泥河一戰,總共斬殺清軍戰兵五百餘,其中有三百多人是非常精銳的親衛,再算幹掉的那些個奴兵,怎麽說也有**百個首級。路恭行故意模糊了戰兵和奴兵的區別,非常籠統的寫作“精銳戰兵”,其實已經把戰果誇大了一倍。想不到這些個巡河兵還不知足,竟然要向朝廷報出一個“殲敵三千”的數字。

    殲敵三千?巡河營總共才有多少兵力?就算我敢這麽寫也沒有人敢信呐!

    麵對路恭行的疑慮,那個副旗湊了上來嬉皮笑臉的說道:“咱們巡河營的兄弟們舍生忘死的和辮子兵大戰一場,是真的賣了力氣,絕對對得起那點可憐的軍餉。若不把戰功誇的大一點,怎麽對得起死去的弟兄?”

    此一戰,巡河營幾乎全軍覆沒,但絕大多數是死與辮子兵的追殺,一直到了大旗莊才發生過真正的戰鬥。路恭行當然知道這個底細,但誇大軍功已經是官軍沿襲了多年的“優良傳統”,為的就是多討要些封賞。誇大一倍路恭行已經有些心虛了,直接報個“殲敵三千”的數字,路恭行真不敢這麽寫。

    這樣的謊言一戳就破,怎麽好白紙黑字的給朝廷報上去呢?

    “大人盡管放心,這種事情不會有人查的,”那個油滑無比的副旗笑嘻嘻的說道:“這麽多年起來,官軍何曾打過勝仗?咱們爺們兒好不容易打了一場光彩的仗,朝廷高興都來不及呢,又怎麽會細細查驗?若是有哪個不開眼的和咱們計較,就是扒了朝廷的臉麵,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沒有人會幹,盡管往大裏報就是了。”

    “再者說了,咱們還俘虜了一個了不得的大人物,很有可能就是偽清皇室,這是多大的功勞啊,總能抵幾千小兵了吧!”

    說起那個俘虜路恭行就火大。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俘虜的身份非同一般,但李吳山卻死死的抓在手裏,弄的路恭行連俘虜的身份和官階都不知道。最後時刻竟然爆出那俘虜是愛新覺羅家的人,這可了不得啊。

    雖說偽清的國號從來都沒有得到大明朝的承認,但愛新覺羅家的人畢竟算是皇室宗親,這份功勞簡直大到了天上去。想不到的是,李吳山竟然一刀砍下了那俘虜的腦袋。

    那個

    俘虜一死,他的真實身份和姓名就成了謎團,除了知道他是偽清的皇室宗親之外,其他的一切全都成了死無對證,誰也不曉得他是到底是誰了。

    若是把那個死的不明不白的俘虜也算上,功勞似乎可以報的更大一些。

    這當然僅僅隻是巡河兵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這場仗是和大旗莊民團一起打的,而且民兵們才是絕對的主力,李吳山肯定也要代表大旗莊民團給朝廷報捷。到時候兩份捷報的出入太大,殲敵數字嚴重對不上號,豈不是要鬧大笑話?

    “我是咱們巡河營的人,自然要為兄弟們討要更多好處,隻是這個三千的殲敵數字……還是等等李吳山那邊的捷報的吧。”

    大旗莊民團肯定也要謊報軍功,到時候根據民團的殲敵數字編造一個相差不大的數字出來,再報給朝廷請功領賞,這才老成穩重的做法。

    李吳山並沒有讓眼巴巴等著領賞的巡河兵們久等,由他親手書寫的捷報很快就送了過來。

    出自李吳山之手的這份捷報簡直就是巡河營捷報的翻版,先是一大通歌功頌德的陳詞濫調,然後就是用很誇張的寫作方法描述這場戰鬥的激烈程度……至於大家都很關心的殲敵數字,李吳山則直接留白了。

    看到那份留白,路恭行心領神會的微微一笑:“李大人還是很會做人的嘛!”

    因為這場勝仗是大旗莊民團和巡河營一起打下來的,雙方的捷報必須基本一致。李吳山故意在殲敵數字上留白,其實就是把這個權利交給了路恭行,讓他隨意填寫。

    三千也好,一千也罷,隻要是路恭行寫上去了,李吳山就會承認。

    協同配合,顧及到同僚的利益,這是官場上的基本規則,在這一點上,李吳山做的很好。

    正要提筆在大旗莊民團那份捷報的留白處寫上“三千”這個數字的時候,忽然看到結尾處的一句話,嚇的路恭行一哆嗦,飽蘸在筆鋒上的那滴濃墨頓時滴落在書文之上。

    那句話是“格斃偽清酋皇洪太,繳其佩刀旗號。”

    在戰場上幹掉了清國皇帝洪太“皇太極”?你說那個俘虜就是皇太極本人?

    這……這已經不是誇大軍功不誇大軍功的問題了,而是李吳山有沒有睡醒的問題。

    親手殺死了清國皇帝皇太極,這絕對是胡言亂語……根本就是在說夢話。

    如巡河營這樣的老兵痞子們,最多也就是把殲敵數字誇大了幾倍而已

    ,你李吳山卻幹大言不慚的說出“陣斬敵國皇帝”這樣的鬼話,你是喝醉了還是根本就沒有睡醒?

    這是誇大軍功?這是拿朝廷上下當傻子呢。

    皇太極是什麽樣的人物?

    雖然大明從不承認清國,但皇太極好歹也是登基坐殿的九五至尊啊,怎麽可能千裏迢迢的跑到這個小小的鄉村來被你一刀砍了腦袋?

    就算是你得到了那麵代表著清國至高威權的黑水金龍纛,就算你得到了一柄貨真價實的清國皇室佩刀,你也不能把被你殺死的那個說成是皇太極呀。

    雖說那個俘虜已經被你砍了,弄了個死無對證,但那麽多雙眼睛看著呢,很多人都親眼看過那個俘虜的模樣,他的年紀和皇太極也對不上號哇。

    你真當滿朝袞袞諸公全都是傻子?你真以為朝堂上下會有人信“陣斬皇太極”這樣的屁話?

    李吳山這個人,肯定想立功想的魔怔了,要不然不會說出這種連三歲的娃娃都騙不過的鬼話來。

    這樣的一份捷報,連路恭行都看不下去了,又怎麽能報給朝廷?

    “咱們報個殲敵三千,我已覺得夠可以了,”那個巡河營副旗很是不屑的說道:“李吳山這貨,竟然敢直接報殺死了皇太極,也不撒泡尿照照,就憑他那個土鱉相也能立下這等天功?真是想升官想瘋了!”

    “這麽報可不行,我得去找找李吳山,好好的和他說道說道……”

    路恭行登門,還不等他開口,李吳山就已曉得他所為何來:“我親手寫就的那份報捷文書有不妥之處?”

    何止是不妥,那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想立功受賞本是人之常情,大旗莊民團奮勇廝殺折損極重,便是多討要些封賞亦無不可,但格斃偽酋皇洪太一說……似有些太……太信口開河了。”

    路恭行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在說:我知道你們大旗莊民團有功勞有苦勞,想多要點賞賜的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大不了再把殲敵數字多報一些也就是了,可不能用“幹掉皇太極”這種事拿來說啊。這麽粗劣的瞎話連我都不信,你就別去騙朝廷了,根本就騙不過滴!

    這本是一番好意提醒,想不到李吳山卻好似受到了莫大侮辱一般,竟然急赤白臉的大喊大叫起來:“路大人這話是什麽意思?分明就是在說我冒功!格斃虜酋皇洪太之事千真萬確,你路大人也是親眼看到的……”

    路恭行確實看到了,不過他看到的

    是李吳山一刀看了那個俘虜的腦袋,至於那個俘虜的真實身份……自從俘獲那人之後,你李吳山就把那人死死的攥在手中,第二天就砍了,除了你本人之外,誰也不曉得他到底是誰!現如今死無對證,還不是由著你信口胡說。

    “旁人不信那是偽酋皇洪太也就罷了,你路大人怎麽也不信呢?那黑水金龍纛是假的?那佩刀也是假的?”

    不管是黑水金龍大纛還是滿清皇室的專業佩刀,都千真萬確不會有假,也就是說物證全都是真的,但這並不能證明被李吳山當眾幹掉的那個倒黴鬼就是皇太極本人。

    因為這一切完全不符合常理。

    首先,以皇太極的身份,不可能來到大旗莊這樣的小小鄉村,更不可能僅僅隻帶著幾百個親衛和一千多奴兵在大明朝京師一帶活動。即便真如你李吳山所言,那個俘虜真的是皇太極,那你為什麽不把他遞解進京交給朝廷處置?

    活捉敵國皇帝獻俘與闕下,這是何等的榮耀?會得到多大的賞賜你不會心中沒數吧?但你卻沒有那麽做,而是一刀把俘虜變成了屍體,分明就是殺人滅口想要弄一個死無對證的結局。

    這絕對不可能是真的,這是連路恭行都看的清清楚楚的事情,你李吳山為啥就說的這麽理直氣壯呢?

    路恭行說的這些完全符合邏輯,而且有理有據,但李吳山卻是一副抵死不認賬的模樣,竟然做出一副惱羞成怒的嘴臉:“路大人不信就不信吧,就算是我說破了嘴皮兒,你還是不會相信。那就索性各報各的好了……”

    好言勸不了作死的鬼,既然你李吳山執意要說這種連鬼都騙不了的鬼話,那也由你。到時候朝廷怪罪下來,別把我路恭行和巡河營的兄弟們牽扯進去就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甲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甲兵並收藏明末大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