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遭到肅宗的冷遇,職務有名無實。終生以國事為己任的杜甫,熱情在終日無所事事中被點點滴滴的耗盡。隻能與同僚朋友推盞於曲江江畔,醉心於花酒清樽,看似輕鬆自在,內心卻是揮之不去的憂愁。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貶華州(今陝西華縣)司功參軍。

    年冬,郭子儀與李光弼、王思禮等九度節度使以二十萬兵在鄴州(即相州,今河南安陽)圍困安慶緒叛軍。可唐軍不設統帥,兩軍相峙至次年春,史思明援軍至,唐軍大敗,郭子儀退守洛陽,其餘各節度使逃歸本鎮。

    唐為補充兵源,在關中地區大範圍抽丁拉役。杜甫由洛陽迴華州任所的途中,目睹了由於殘酷的戰爭,家家父母子女、夫妻兄弟的生離死別,許多家庭因此都踏上了不歸之路。杜甫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飽含血淚寫成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即《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組詩,生動的再現了那一段曆史的真實鏡頭,刻畫了窮苦百姓無盡的悲酸和苦難。

    杜甫以沉鬱頓挫的詩風,細膩平實的筆觸真實的表現了安史之亂的曆史時刻,發揚了漢樂府“緣事而發”的精神,開拓了“即事名篇,無複依傍”的創作途徑,被譽為“詩史”。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史之亂的第四個年頭,史思明再陷洛陽。是年,關中大旱,米價翔貴。百姓餓死病死不計其數,骸骨殍屍蔽地,關中出現了人吃人的悲慘景象。

    杜甫為了全家人的衣食生計,棄官攜家翻過隴山,來到邊遠的秦州(今甘肅天水)。十月,從秦州轉赴同穀(今甘肅成縣)。這是杜甫一生中生活最為窘迫的時候,當年在長安困頓十年,好賴還有殘羹冷炙,而如今饑餓、疾病困擾著一家人,沒有一粒糧食,每天隻能靠挖掘土芋填充腹饑。而這也是在運氣好的時候,運氣差時,一兩天不進一食,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十二月,杜甫契婦將雛,舉家從同穀出發,曆經艱苦跋涉,忍受了饑寒交迫,年底,終於到了成都,到了一個還未經受戰亂的地方,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杜甫在朋友和臨近好心人的幫助下,在此搭建草堂。次年春,草堂建成,杜甫的心,在飽經離鄉背井的苦楚,備受顛沛流離的艱虞後,終於尋覓到了一個暫時的棲息之地。

    杜甫雖然在成都西郊搭建草堂,過上了平靜無憂的生活,但心中卻始終牽掛著國家民族和黎民憂生的命運。流落他鄉對故土的殷切思念,對身陷危難之地朋友的拳拳相思,讓杜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中盼望著官兵能早日平定叛亂,使百姓不再受流離之苦,使國家不再受戰亂煎熬。

    八月,大風忽起,瓢潑大雨接踵而至,杜甫辛辛苦苦搭建的草屋被無情的風雨轉瞬摧殘得千瘡百孔。杜甫此時能做的隻是拄著黎杖,無奈的仰天長歎。自身的困苦並沒有讓杜甫過多傷感,此時此刻,他所念及的卻是黎民百姓的危難,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真摯情感。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度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麵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唿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唿!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由於生活比較安定,杜甫享受著此處人間美好的仙境,雖然快樂隻是暫時的。閑暇之餘,杜甫時常到郊外散步,排解內心的憂鬱。恰春暖花開,沿溪畔舒懷,四周的美麗景色讓杜甫心情愉悅,流連忘返。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四月,肅宗駕崩。代宗繼位。六月,詔劍南節度使嚴武入京。嚴武與杜甫意氣相投,鎮蜀期間,時常前往草堂探視杜甫,並在經濟上給予杜甫接濟,與杜甫結下深厚友情。

    嚴武出蜀不久,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便在成都叛亂,杜甫為避戰禍,攜家離開草堂,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唐軍在洛陽橫水大捷,收複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叛軍薛嵩投降。次年正月,史朝義兵敗自縊,杜甫在梓州聞聽此消息,喜極而泣,多年的戰亂終於有了一個滿意的結果。杜甫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揮筆寫就《聞官兵收河南河北》,詩情奔湧飛瀉,直衝胸臆,被譽為“生平第一快詩”。

    《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攜家自梓州赴閬州,準備返迴洛陽。二月,聽說朝廷已派嚴武平定徐知道叛亂,嚴武為成都兼劍南節度使。而嚴武也托人捎信相邀,杜甫重返成都,並入了嚴武幕府。

    經嚴武舉薦,杜甫任檢校工部員外郎銜充任節度參謀,世稱“杜工部”。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三月,嚴武病逝。杜甫無所憑依,傷心之下攜家再次離開草堂,乘舟東下,在長江漂泊,由雲安(今重慶雲陽)流寓夔州(今重慶奉節)。

    杜甫在夔州長江之濱,登高遠眺秋景,長年飄徙,老病孤愁,杜甫思考著人生價值的意義。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辛寒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流寓湖北江陵、公安一帶,北歸無望,生計日蹙。次年春,轉徙湖南,以舟為家,由嶽陽(今湖南嶽陽)到潭州(今湖南長沙)。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在湘江上由潭州至衡陽(今湖南衡陽)的江麵上,漂泊著一葉孤零零的小舟。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微風輕拂江岸邊的細草,一條小舟在月夜中孤獨的漂流,曠野蕭索,天地悠悠,天地間一隻沙鷗掠過,掮著如血夕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時唐詩,那時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謝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謝飛花並收藏那時唐詩,那時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