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緒替代了老子安祿山,為穩定軍心,命嚴莊大力封賞部將。

    可是由於戰線的拉長,讓安慶緒疲於應對。見勢態出現轉折,肅宗李亨改變戰略,命郭、李率部全力出擊,力求先收複兩京,因為這將會主導整個戰局的走向,起到人心向背的關鍵作用。

    睢陽的頑強堅守,出乎了安慶緒的意料之外,讓安慶緒在長安、洛陽的用兵也是捉襟見肘,又加上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全力圍攻,安慶緒不得已敗走據鄴(今河南安陽),唐軍於六月收複長安,十月收複洛陽。

    安慶緒部將李歸仁率部數萬人,潰敗後投至史思明帳下。安慶緒見史思明勢力日盛,心存疑慮,想找個機會除掉史思明,不想事情卻被史思明知曉,史思明率部八萬餘人降唐,被肅宗封為義王,任範陽節度使。

    收複長安後,玄宗李隆基也從成都取道返迴,而如今一切已是麵目全非,隻有忠心耿耿的太監高力士還是一如既往的忠誠,而曾經哪個小心翼翼的兒子李亨,如今已是大唐皇帝了。

    肅宗在朝廷上召集群臣討論關於如何處置投降叛軍官吏一事,有的主張嚴懲不貸,有的主張寬懷赦免,有人進言說道:“如將叛官一律處決,恐有失仁政,況且國家尚未平定,如能實行寬勉政策,為失足官員打開悔過之門,自新之路,定能彰顯我朝大仁之德,使叛官早日迴歸,如若嚴懲,定會堅定反叛之心,於收複失地不利。”

    肅宗下詔,實行寬勉政策,除罪大惡極,餘者免去死罪,量刑處罰。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肅宗命郭子儀、李光弼及九度節度使討伐安慶緒,將安慶緒圍困在相州。安慶緒困獸猶鬥,負隅頑抗,雙方在相州激烈廝殺,唐軍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可是肅宗卻對郭、李二人心存顧慮,害怕軍權過度集中,竟然在九度節度使中不設主帥,隻是委派宦官魚朝恩作為“觀軍容宣慰使”統攝三軍,總攬全局,這讓中軍無主,而屢次錯過消滅安慶緒的大好良機。

    這個魚朝恩做個爾虞我詐的宦官奴才估計是百分百的稱職,作為三軍統帥,不諳軍事的他真是勉為其難。而最讓人欽佩的是有些人往往知道事不可為,卻偏要迎難而上,把三軍將士的生命和複國大業當成兒戲,可賀可敬,魚朝恩就是這樣的一種人。

    肅宗有些太過於信任宦官了,可能是他對玄宗任用安祿山此種將領,到頭來落了個姑息養奸而心有餘悸。在魚朝恩之後,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紛紛走上前台。除了宦官勢力日益囂張,肅宗又寵信皇後張良娣,任容她幹涉朝政,而皇後張良娣與李輔國等結黨,欲廢黜太子李豫的地位,立肅宗次子越王李孚為太子。肅宗國家尚未平定,而後院又將起火了。

    史思明降唐以後,肅宗對他卻是百般的不放心,史思明確實也如一顆定時炸彈,不知何時就會引爆,會炸得唐軍粉身碎骨。

    肅宗想要除掉史思明以絕後患,卻不想計劃外泄,史思明率部再次叛唐,在安慶緒被唐軍圍困至次年三月時,史思明援救安慶緒,大敗唐軍六十萬軍,郭子儀退守洛陽,其餘各歸各部。

    魚朝恩將失利的責任全部推卸到郭子儀的身上,肅宗不辨是非,將郭子儀罷免兵權,調迴長安。

    不久,叛軍內部又發生內訌,史思明殺了安慶緒,接收安慶緒部,自稱“大燕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時唐詩,那時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謝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謝飛花並收藏那時唐詩,那時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