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周期三到六個月不等,說是跟溫度有關。咱就按照三季來算,這也才1500斤!”
“去年村部收購小龍蝦,優等品兩毛一斤,一般品一毛一斤。”
“這1500斤,就算全按照優等品來算,那收益也就堪堪跟種莊稼持平。”
“扣除小龍蝦飼養的投入成本和開銷,再扣除三提五統的,說不準還不如莊稼啊!”
吳遠心裏一突,確實如此。
野生小龍蝦按照兩毛一斤來算,那是淨賺。
可養殖的也按照這價格來的話,那就是純虧了。
頂天了,跟種莊稼一樣。
因為如今糧管所收購糧食的價格,也就在兩毛左右。
而且這價格是上頭定的,地方上做不了主。
想到這裏,吳遠心裏一動,定價權!
這是唯一的區別!
莊稼糧食,咱們村裏沒有定價權,上頭說多少就多少。
可對於小龍蝦,定價權是掌握在咱手裏的。
抓住定價權這個關鍵,吳遠的思路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許叔,這事啊,也不難辦。”
老許頭愕然道:“你想到辦法了?”
即便吳遠心裏覺著可行,但嘴上依舊沒說死道:“我先拋個磚,許叔你聽聽看。”
“行,你說。”老許頭幹脆道。
吳遠這才開口道:“為了保障小龍蝦養殖戶的利益,培育整個養殖市場,咱們村裏統一和各個養殖戶簽合同,以補貼價收購小龍蝦,比如5毛錢一斤,具體可以再研究。”
“如此以來,5毛錢一斤收上來的小龍蝦,在賣給三姐這樣的本地商戶時,指定是虧本的。但銷往外地,比如上海的教授夫人和我媳婦她小姨這樣的商戶時,起碼是可以保本的。”
“畢竟大城市的價格,完全可以做到咱們本地的兩倍。對於她們來說,兩塊錢一斤的十三香小龍蝦,原材料5毛錢一斤,合情合理。”
“除此之外,村裏今年繼續收購野生小龍蝦,來抵消補貼價帶來的成本。最終算下來,村裏應當貼不了多少錢。”
老許頭聽完,一拍桌子道:“還是你腦瓜子好使!這樣的話,倒也說得過去了。”
“不過跟各個養殖戶簽訂的補貼價收購合同,得有個上限,比如說每畝最多收購500斤!免得那些養殖戶高價收購野生龍蝦來湊數,賺差價。”
這確實是個空子。
但經老許頭這麽一堵,就不是問題了。
吳遠點點頭道:“反正大體思路就是這樣,許叔你再完善完善。”
“等過了兩三年,物價漲上去,村裏需要補貼的空間漸漸小了,到時候整個小龍蝦養殖產業,也就進入了良性循環。”
老許頭嘖嘖道:“確實如此。”
“不過這法子,也隻有咱們村有資格用。換做是別的村子,一分錢掰作兩半花的,哪敢下這麽大決心去補貼農民?”
說到這裏,老許頭追問道:“小遠你說實話,這迴咱們往迴倒騰的鋁錠子什麽的,真能掙著錢?”
吳遠哈哈一笑:“許叔,這事啊,我說再多也沒用,咱們拭目以待唄。”
正說著,許慧琴過來了。
老許頭扭頭就問:“慧琴哪,一畝蝦塘才產個三五百斤的小龍蝦,這太少了。你能不能加把勁,把產量搞上去?”
“最起碼也跟莊稼一樣,七八百斤往上,夠一夠一千斤啊!這樣一年兩茬三茬養下來,老百姓才有的賺呀。”
許慧琴為難地道:“大伯,這小龍蝦生長對環境也是有要求的。養殖密度太大的話,不利於成活,到頭來得不償失。”
老許頭早知如此,所以就是隨口一問。
再加上有吳遠提出的思路,這事其實已經有譜了。
可惜許慧琴不知道。
她特地趕過來,就是給老許頭出謀劃策的。
所以在打消了老許頭催生小龍蝦產量的念頭之後,許慧琴接著道:“大伯,我也想過了。”
“我覺著,咱們可以把養殖的小龍蝦往大城市賣,爭取賣個高價,應當不難。”
“這樣一來,養殖戶就有利可圖。至少養殖小龍蝦的經濟性,能超過普通莊稼。”
可惜老許頭剛聽過吳遠提出的思路。
再聽這個侄女提出來的想法,就不足為奇了。
“剛才吳老板已經給我出過主意了,比你這個思路更健全,更有可行性。”
隨即老許頭絮絮叨叨地,跟許慧琴,把吳遠的思路複述了一遍。
中間遺漏的地方,吳遠偶爾插一句,補充一下。
聽得許慧琴是眼前一亮之餘,如釋重負道:“這個思路果然好,很細致很周到。”
老許頭指點著大侄女道:“你呀,還得好好跟人吳老板學!”
“人家就到這兒一根煙的功夫,就想出這麽好的法子來。”
吳遠眼見許慧琴被說的臉都紅了,當即打岔道:“許叔,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慧琴繁殖和養殖小龍蝦是行家,她才是咱們村小龍蝦產業化的關鍵人物!”
說完,轉而問起道:“對了,慧琴,目前培育了多少小龍蝦苗?”
許慧琴精神一陣道:“大約有八百來公斤,可供養殖二十畝的樣子。”
換算下來,也就是每畝40公斤蝦苗的樣子。
二十畝的規模,著實算不上什麽產業化。
所以許慧琴緊跟著補充道:“等到下一茬小龍蝦成熟,咱們村的繁育規模應該能慢慢上到五十畝左右。”
聽起來依舊不多。
但畢竟小龍蝦的終端市場,也亟需拓展。
一味地提高村裏的養殖規模,等於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有風險不說,也沒那個必要。
饒是如此,老許頭已經撥拉著算盤算開道:“二十畝養殖麵積,滿打滿算一萬斤,全部補貼收購的話,補貼成本三千塊。”
“五十畝養殖麵積,滿打滿算兩萬五千斤,補貼成本七千五!”
“一年下來,村裏最多貼補一萬零五百塊。”
“還好,還好!”老許頭悻悻地抹了抹額頭道。
第1227章 先富帶後富,才是真本事
確定最大貼補的額度,老許頭心中有數,自然就放下心來。
剩下就是照此拿個章程出來,形成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然後經過梨園村投資委員會的集體討論,最終公示執行。
饒是如此,老許頭依舊忍不住問了吳遠一句道:“吳老板,你說這東西,咱們村裏不會要一直貼補下去吧?”
當著晚輩的麵,老許頭總喜歡叫他吳老板。
吳遠也沒讓他失望,不假思索地道:“不會,許叔。等上海和省城這樣的大城市中,小龍蝦的消費市場一旦形成,補貼的空間就會隨之縮小。”
“再加上未來物價上漲的因素,我估計不出三年,咱們村的小龍蝦就能形成利潤可觀的穩定產業鏈。”
打村部離開,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春天的白晝明顯變長了,以至於夜裏總覺著不夠睡的。
真正叫人體會到了‘春眠不覺曉’的意味。
迴到吳家小樓,媳婦楊落雁已經迴來了,正在廚房裏忙裏忙外。
吳遠摸了摸自顧自在沙發邊上玩的小江和玥玥。
隨即就卷起袖子,作勢要幫媳婦的忙。
楊落雁見狀道:“餓極了吧?一會就得了,不用你幫。”
果然這家常便飯,自己還是插不上手。
吳遠就手在廚房洗了把手。
就聽媳婦提起道:“對了,聽媽說,今天台島那邊來信了,就放在咱屋裏床頭上。”
每次台島來信,都是航空信封。
那獨特的標識,連玥玥都能認出來了。
吳遠甩了甩手,轉身進了房間,果然見著一封信件,在床頭櫃上放著。
摸起來拆開一看。
薄薄的幾頁信紙,除卻前麵的例行問候和交流之外。
二表哥施代功還在最後,隱晦地表達了,兩岸局勢緊張,有可能打起來的隱憂。
畢竟年初老美轟炸老薩這事過去剛沒多久。
戰爭的腳步,仿佛就在身邊似的。
吳遠微微一笑。
這大表哥施代成幾近退休,二表哥施代功年紀也不小的。
膽子是越來越小了。
不過屈居台島那個彈丸之地,本身安全感就是極具欠缺的。
尤其是在國際局勢風聲鶴唳的情況下。
失笑之餘,吳遠正準備提筆迴信。
“去年村部收購小龍蝦,優等品兩毛一斤,一般品一毛一斤。”
“這1500斤,就算全按照優等品來算,那收益也就堪堪跟種莊稼持平。”
“扣除小龍蝦飼養的投入成本和開銷,再扣除三提五統的,說不準還不如莊稼啊!”
吳遠心裏一突,確實如此。
野生小龍蝦按照兩毛一斤來算,那是淨賺。
可養殖的也按照這價格來的話,那就是純虧了。
頂天了,跟種莊稼一樣。
因為如今糧管所收購糧食的價格,也就在兩毛左右。
而且這價格是上頭定的,地方上做不了主。
想到這裏,吳遠心裏一動,定價權!
這是唯一的區別!
莊稼糧食,咱們村裏沒有定價權,上頭說多少就多少。
可對於小龍蝦,定價權是掌握在咱手裏的。
抓住定價權這個關鍵,吳遠的思路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許叔,這事啊,也不難辦。”
老許頭愕然道:“你想到辦法了?”
即便吳遠心裏覺著可行,但嘴上依舊沒說死道:“我先拋個磚,許叔你聽聽看。”
“行,你說。”老許頭幹脆道。
吳遠這才開口道:“為了保障小龍蝦養殖戶的利益,培育整個養殖市場,咱們村裏統一和各個養殖戶簽合同,以補貼價收購小龍蝦,比如5毛錢一斤,具體可以再研究。”
“如此以來,5毛錢一斤收上來的小龍蝦,在賣給三姐這樣的本地商戶時,指定是虧本的。但銷往外地,比如上海的教授夫人和我媳婦她小姨這樣的商戶時,起碼是可以保本的。”
“畢竟大城市的價格,完全可以做到咱們本地的兩倍。對於她們來說,兩塊錢一斤的十三香小龍蝦,原材料5毛錢一斤,合情合理。”
“除此之外,村裏今年繼續收購野生小龍蝦,來抵消補貼價帶來的成本。最終算下來,村裏應當貼不了多少錢。”
老許頭聽完,一拍桌子道:“還是你腦瓜子好使!這樣的話,倒也說得過去了。”
“不過跟各個養殖戶簽訂的補貼價收購合同,得有個上限,比如說每畝最多收購500斤!免得那些養殖戶高價收購野生龍蝦來湊數,賺差價。”
這確實是個空子。
但經老許頭這麽一堵,就不是問題了。
吳遠點點頭道:“反正大體思路就是這樣,許叔你再完善完善。”
“等過了兩三年,物價漲上去,村裏需要補貼的空間漸漸小了,到時候整個小龍蝦養殖產業,也就進入了良性循環。”
老許頭嘖嘖道:“確實如此。”
“不過這法子,也隻有咱們村有資格用。換做是別的村子,一分錢掰作兩半花的,哪敢下這麽大決心去補貼農民?”
說到這裏,老許頭追問道:“小遠你說實話,這迴咱們往迴倒騰的鋁錠子什麽的,真能掙著錢?”
吳遠哈哈一笑:“許叔,這事啊,我說再多也沒用,咱們拭目以待唄。”
正說著,許慧琴過來了。
老許頭扭頭就問:“慧琴哪,一畝蝦塘才產個三五百斤的小龍蝦,這太少了。你能不能加把勁,把產量搞上去?”
“最起碼也跟莊稼一樣,七八百斤往上,夠一夠一千斤啊!這樣一年兩茬三茬養下來,老百姓才有的賺呀。”
許慧琴為難地道:“大伯,這小龍蝦生長對環境也是有要求的。養殖密度太大的話,不利於成活,到頭來得不償失。”
老許頭早知如此,所以就是隨口一問。
再加上有吳遠提出的思路,這事其實已經有譜了。
可惜許慧琴不知道。
她特地趕過來,就是給老許頭出謀劃策的。
所以在打消了老許頭催生小龍蝦產量的念頭之後,許慧琴接著道:“大伯,我也想過了。”
“我覺著,咱們可以把養殖的小龍蝦往大城市賣,爭取賣個高價,應當不難。”
“這樣一來,養殖戶就有利可圖。至少養殖小龍蝦的經濟性,能超過普通莊稼。”
可惜老許頭剛聽過吳遠提出的思路。
再聽這個侄女提出來的想法,就不足為奇了。
“剛才吳老板已經給我出過主意了,比你這個思路更健全,更有可行性。”
隨即老許頭絮絮叨叨地,跟許慧琴,把吳遠的思路複述了一遍。
中間遺漏的地方,吳遠偶爾插一句,補充一下。
聽得許慧琴是眼前一亮之餘,如釋重負道:“這個思路果然好,很細致很周到。”
老許頭指點著大侄女道:“你呀,還得好好跟人吳老板學!”
“人家就到這兒一根煙的功夫,就想出這麽好的法子來。”
吳遠眼見許慧琴被說的臉都紅了,當即打岔道:“許叔,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慧琴繁殖和養殖小龍蝦是行家,她才是咱們村小龍蝦產業化的關鍵人物!”
說完,轉而問起道:“對了,慧琴,目前培育了多少小龍蝦苗?”
許慧琴精神一陣道:“大約有八百來公斤,可供養殖二十畝的樣子。”
換算下來,也就是每畝40公斤蝦苗的樣子。
二十畝的規模,著實算不上什麽產業化。
所以許慧琴緊跟著補充道:“等到下一茬小龍蝦成熟,咱們村的繁育規模應該能慢慢上到五十畝左右。”
聽起來依舊不多。
但畢竟小龍蝦的終端市場,也亟需拓展。
一味地提高村裏的養殖規模,等於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有風險不說,也沒那個必要。
饒是如此,老許頭已經撥拉著算盤算開道:“二十畝養殖麵積,滿打滿算一萬斤,全部補貼收購的話,補貼成本三千塊。”
“五十畝養殖麵積,滿打滿算兩萬五千斤,補貼成本七千五!”
“一年下來,村裏最多貼補一萬零五百塊。”
“還好,還好!”老許頭悻悻地抹了抹額頭道。
第1227章 先富帶後富,才是真本事
確定最大貼補的額度,老許頭心中有數,自然就放下心來。
剩下就是照此拿個章程出來,形成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然後經過梨園村投資委員會的集體討論,最終公示執行。
饒是如此,老許頭依舊忍不住問了吳遠一句道:“吳老板,你說這東西,咱們村裏不會要一直貼補下去吧?”
當著晚輩的麵,老許頭總喜歡叫他吳老板。
吳遠也沒讓他失望,不假思索地道:“不會,許叔。等上海和省城這樣的大城市中,小龍蝦的消費市場一旦形成,補貼的空間就會隨之縮小。”
“再加上未來物價上漲的因素,我估計不出三年,咱們村的小龍蝦就能形成利潤可觀的穩定產業鏈。”
打村部離開,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春天的白晝明顯變長了,以至於夜裏總覺著不夠睡的。
真正叫人體會到了‘春眠不覺曉’的意味。
迴到吳家小樓,媳婦楊落雁已經迴來了,正在廚房裏忙裏忙外。
吳遠摸了摸自顧自在沙發邊上玩的小江和玥玥。
隨即就卷起袖子,作勢要幫媳婦的忙。
楊落雁見狀道:“餓極了吧?一會就得了,不用你幫。”
果然這家常便飯,自己還是插不上手。
吳遠就手在廚房洗了把手。
就聽媳婦提起道:“對了,聽媽說,今天台島那邊來信了,就放在咱屋裏床頭上。”
每次台島來信,都是航空信封。
那獨特的標識,連玥玥都能認出來了。
吳遠甩了甩手,轉身進了房間,果然見著一封信件,在床頭櫃上放著。
摸起來拆開一看。
薄薄的幾頁信紙,除卻前麵的例行問候和交流之外。
二表哥施代功還在最後,隱晦地表達了,兩岸局勢緊張,有可能打起來的隱憂。
畢竟年初老美轟炸老薩這事過去剛沒多久。
戰爭的腳步,仿佛就在身邊似的。
吳遠微微一笑。
這大表哥施代成幾近退休,二表哥施代功年紀也不小的。
膽子是越來越小了。
不過屈居台島那個彈丸之地,本身安全感就是極具欠缺的。
尤其是在國際局勢風聲鶴唳的情況下。
失笑之餘,吳遠正準備提筆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