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剛珍而重之地從自身帶來的包袱裏,掏出兩瓶酒道:“吳老板,今天咱們嚐嚐鮮,這個酒別看不知名,但口感還不錯。”
吳遠一瞧那瓶身,就有些眼熟,等到宋剛轉了過來露出標貼,登時恍然。
“這酒我知道,號稱是曆代衍聖公設宴專用酒嘛!過兩年,指定聲名大噪。”
畢竟過兩年,央視標王一拿,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銷量直接超過茅台五糧液。
至於真正的品質如何,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吳遠不講究,喝什麽都無所謂。
宋剛不明就裏,又看了看手裏的酒壇樣式的瓶身,莫非這酒真要起飛了?
但這不重要。
有美相伴,對酒當歌,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況,今天宋剛這頓宴請,也沒什麽特定的目的,就是拉拉關係。
以至於跟小蜜聯動起來,就更加隨心所欲了。
吳遠反正是眼觀鼻,鼻觀心,權當是沒看見。
即便如此,也多少體會到點帶小蜜吃飯的便利來。
譬如魚都是挑了刺的,蝦都是剝好的,麵前碟子裏一直都是滿的。
根本不用自己伸手去夾。
好在沈清也很明智地把握著一個度,沒有真像宋剛小蜜那樣夾菜送到宋剛嘴邊。
一頓飯吃完。
沈清很識趣地及時抽身,連讓吳遠說聲謝謝的機會都沒給。
從招待所迴到家,媳婦楊落雁正在準備隔天掃墓上墳的貢品。
兩條紅尾大鯉魚已經收拾出來了。
雪白的大饅頭也在灶房裏蒸上了。
除此之外,滿地的紙錢,金紙和銀紙的元寶和串串錢,牆角堆了一大堆。
吳遠看著愕然道:“這也太多了吧?”
楊落雁手上動作不停,給他一個白眼道:“給爹娘的,哪有嫌多的?”
隔天一早,農曆三月初一。
天剛蒙蒙亮,楊落雁便推開吳遠的糾纏,起床了。
吳遠也沒了睡意,起來跟著幫忙。
一氣忙到了八點來鍾。
一家人吃了早飯,各式各樣的貢品也全都收拾出來,放在笸籮裏,足足放了倆笸籮。
再加上用花布抱起來的各式紙錢。
吳遠一個人根本拿不完。
再加上倆孩子,倆口子四隻手,根本照顧不過來。
說話間,三姐吳秀華和熊剛到了。
留在院子外麵的貢品和紙錢,也是不少。
見狀隻能道:“我們這屬於出過門的閨女,必須等你之後,才能去。照我說,你帶著落雁去就行了,別折騰倆孩子了。一會讓倆孩子在供桌前磕個頭就完了。”
這就是規矩與現實的衝突。
吳遠倒也不迂腐,看著倆孩子蹭蹭走路的勁,真帶他們去,憑他們那小短腿,不知道得走到何時。
至於開車去上墳?
咱畢竟不是做給旁人看的,沒必要,不至於。
於是吳遠和媳婦倆口子,提上倆笸籮和紙錢,徑自出了門。
留下三姐倆口子,在家幫著帶孩子。
今兒風和日麗,有著書裏春天所有的美好。
仔細看去,湖裏地裏透著越來越多的綠意盎然。
一路和熟人如常地打著招唿,倆口子不覺間來到自家的田間地頭。
看著掩映在桑樹林子中的新碑舊墓,是那般肅雅別致。
伴隨著三棵青鬆傲立,令人心生緬懷。
第392章 該來的,不該來的,都來了
雖然是他親自設計的,但吳遠也是頭一迴見。
上次下雨過來,隻是遠遠地瞄了一眼,根本沒看真切。
如今到了近前,才發現,三位老師傅的手藝沒的說。
雖然七天的工期超了,但活兒幹得細致到位,吳遠很滿意。
老丈人代為買來的三棵鬆樹,棵棵高大挺拔,傲然挺立,讓人遠遠就能瞧見。
即便將來桑樹林子長高了、茂密了,也掩蓋不了其傲然的風姿。
吳遠越看越滿意。
心說著,這麽好的三棵鬆樹,總不會再死掉一棵了吧?
放下笸籮,吳遠向西走出個二百來步的樣子,就地鏟了一鐵鍁的土,又走迴來。
算是上墳添土。
隨後又圍著墳墓轉了一圈,清走一些不知道從哪兒飄來的草根樹葉之類的。
其實已經很幹淨了。
畢竟仨位老師傅剛修繕完畢,又經曆了一場大雨的衝洗。
但儀式該走還是得走。
一樣不能少。
迴到新碑之前,楊落雁正癡癡地看著石碑下麵所署的名字,一臉驕傲。
“看什麽呢,傻乎乎的。”
吳遠說了一句,但架不住媳婦依舊挺著胸脯,倍感自豪。
不管這個傻娘們了。
吳遠揭開笸籮的包布,把媳婦精心準備的貢菜,全都擺在專門砌好的台麵上。
便擺還便跟爹娘炫耀說:“瞧瞧,你們兒媳婦這是真上心。孫子孫女沒來,你們也別失望,因為你們兒媳準備的東西是真的豐盛,我實在拿不下。”
跟爹娘絮叨的太多,多少有些冷落爺奶和老祖宗那邊了。
不過吳遠和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接觸,倒也沒什麽心理負擔。
連楊落雁平分的紙錢和金元寶、銀元寶都拿過來一些,添在爹娘這攤裏。
明目張膽地偏心。
偏到後來,媳婦楊落雁看著都不忍心道:“別拿啦,下迴我多準備些就是了。”
火光升騰而起。
吳遠對於爹娘的思念,也隨著升騰的火光漸行漸遠。
等到火光稍斂,吳遠取了筷子,給先人們敬了飯菜,磕了頭。
之後順順當當地結束這次清明祭掃。
迴到家,三姐吳秀華又急急匆匆地接著去。
三姐夫熊剛照舊陪著。
結果這一去,比吳遠倆口子待的還久。而且迴來時,倆眼紅彤彤的。
一看就是哭過。
熊剛訕笑著解釋道:“以前你三姐覺著你可憐,跟爹娘哭;如今你有錢幸福了,她還是跟爹娘哭。”
吳秀華搶白道:“我激動的,不行麽?”
說話間,倆人嚷嚷著要走,連院子也不進。
臨走前,熊剛給吳遠散了根煙,私下裏看著天氣問道:“防汛抗洪的準備方案,我剛跟上頭提了,這天就晴成這樣,這事不會弄巧成拙吧?”
吳遠搖搖頭:“不會。”
“就算弄巧成拙,我也心甘情願。”熊剛喟然道:“相比於受災受難的,我倒情願這事別發生。”
說完,熊剛推上車子正要走。
四姐吳芳華打南邊過來了,雖然隻帶了紙錢,卻也是破天荒頭一迴了。
三姐當時就從車後座上跳下來,拉著老四問:“你咋來了?”
這話問得吳芳華多少有些臉紅,但臉紅也要梗著脖子說:“我就不能來一趟嗎?”
吳秀華卻道:“你這多年不露麵的,再把爹娘給驚著。再說你怕是也找不到地兒了,還得讓幺弟領你去。”
吳遠無所謂地出麵道:“我左右無事,再走一趟也沒事。”
這話聽著,算是給了極大的台階了。
畢竟誰不知道,幺弟身為大老板,哪裏會真正閑著沒事?
吳秀華不再多說,一轉頭,發現打南頭的路上,又來了兩道熟悉的身影。
吳遠一瞧那瓶身,就有些眼熟,等到宋剛轉了過來露出標貼,登時恍然。
“這酒我知道,號稱是曆代衍聖公設宴專用酒嘛!過兩年,指定聲名大噪。”
畢竟過兩年,央視標王一拿,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銷量直接超過茅台五糧液。
至於真正的品質如何,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吳遠不講究,喝什麽都無所謂。
宋剛不明就裏,又看了看手裏的酒壇樣式的瓶身,莫非這酒真要起飛了?
但這不重要。
有美相伴,對酒當歌,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況,今天宋剛這頓宴請,也沒什麽特定的目的,就是拉拉關係。
以至於跟小蜜聯動起來,就更加隨心所欲了。
吳遠反正是眼觀鼻,鼻觀心,權當是沒看見。
即便如此,也多少體會到點帶小蜜吃飯的便利來。
譬如魚都是挑了刺的,蝦都是剝好的,麵前碟子裏一直都是滿的。
根本不用自己伸手去夾。
好在沈清也很明智地把握著一個度,沒有真像宋剛小蜜那樣夾菜送到宋剛嘴邊。
一頓飯吃完。
沈清很識趣地及時抽身,連讓吳遠說聲謝謝的機會都沒給。
從招待所迴到家,媳婦楊落雁正在準備隔天掃墓上墳的貢品。
兩條紅尾大鯉魚已經收拾出來了。
雪白的大饅頭也在灶房裏蒸上了。
除此之外,滿地的紙錢,金紙和銀紙的元寶和串串錢,牆角堆了一大堆。
吳遠看著愕然道:“這也太多了吧?”
楊落雁手上動作不停,給他一個白眼道:“給爹娘的,哪有嫌多的?”
隔天一早,農曆三月初一。
天剛蒙蒙亮,楊落雁便推開吳遠的糾纏,起床了。
吳遠也沒了睡意,起來跟著幫忙。
一氣忙到了八點來鍾。
一家人吃了早飯,各式各樣的貢品也全都收拾出來,放在笸籮裏,足足放了倆笸籮。
再加上用花布抱起來的各式紙錢。
吳遠一個人根本拿不完。
再加上倆孩子,倆口子四隻手,根本照顧不過來。
說話間,三姐吳秀華和熊剛到了。
留在院子外麵的貢品和紙錢,也是不少。
見狀隻能道:“我們這屬於出過門的閨女,必須等你之後,才能去。照我說,你帶著落雁去就行了,別折騰倆孩子了。一會讓倆孩子在供桌前磕個頭就完了。”
這就是規矩與現實的衝突。
吳遠倒也不迂腐,看著倆孩子蹭蹭走路的勁,真帶他們去,憑他們那小短腿,不知道得走到何時。
至於開車去上墳?
咱畢竟不是做給旁人看的,沒必要,不至於。
於是吳遠和媳婦倆口子,提上倆笸籮和紙錢,徑自出了門。
留下三姐倆口子,在家幫著帶孩子。
今兒風和日麗,有著書裏春天所有的美好。
仔細看去,湖裏地裏透著越來越多的綠意盎然。
一路和熟人如常地打著招唿,倆口子不覺間來到自家的田間地頭。
看著掩映在桑樹林子中的新碑舊墓,是那般肅雅別致。
伴隨著三棵青鬆傲立,令人心生緬懷。
第392章 該來的,不該來的,都來了
雖然是他親自設計的,但吳遠也是頭一迴見。
上次下雨過來,隻是遠遠地瞄了一眼,根本沒看真切。
如今到了近前,才發現,三位老師傅的手藝沒的說。
雖然七天的工期超了,但活兒幹得細致到位,吳遠很滿意。
老丈人代為買來的三棵鬆樹,棵棵高大挺拔,傲然挺立,讓人遠遠就能瞧見。
即便將來桑樹林子長高了、茂密了,也掩蓋不了其傲然的風姿。
吳遠越看越滿意。
心說著,這麽好的三棵鬆樹,總不會再死掉一棵了吧?
放下笸籮,吳遠向西走出個二百來步的樣子,就地鏟了一鐵鍁的土,又走迴來。
算是上墳添土。
隨後又圍著墳墓轉了一圈,清走一些不知道從哪兒飄來的草根樹葉之類的。
其實已經很幹淨了。
畢竟仨位老師傅剛修繕完畢,又經曆了一場大雨的衝洗。
但儀式該走還是得走。
一樣不能少。
迴到新碑之前,楊落雁正癡癡地看著石碑下麵所署的名字,一臉驕傲。
“看什麽呢,傻乎乎的。”
吳遠說了一句,但架不住媳婦依舊挺著胸脯,倍感自豪。
不管這個傻娘們了。
吳遠揭開笸籮的包布,把媳婦精心準備的貢菜,全都擺在專門砌好的台麵上。
便擺還便跟爹娘炫耀說:“瞧瞧,你們兒媳婦這是真上心。孫子孫女沒來,你們也別失望,因為你們兒媳準備的東西是真的豐盛,我實在拿不下。”
跟爹娘絮叨的太多,多少有些冷落爺奶和老祖宗那邊了。
不過吳遠和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接觸,倒也沒什麽心理負擔。
連楊落雁平分的紙錢和金元寶、銀元寶都拿過來一些,添在爹娘這攤裏。
明目張膽地偏心。
偏到後來,媳婦楊落雁看著都不忍心道:“別拿啦,下迴我多準備些就是了。”
火光升騰而起。
吳遠對於爹娘的思念,也隨著升騰的火光漸行漸遠。
等到火光稍斂,吳遠取了筷子,給先人們敬了飯菜,磕了頭。
之後順順當當地結束這次清明祭掃。
迴到家,三姐吳秀華又急急匆匆地接著去。
三姐夫熊剛照舊陪著。
結果這一去,比吳遠倆口子待的還久。而且迴來時,倆眼紅彤彤的。
一看就是哭過。
熊剛訕笑著解釋道:“以前你三姐覺著你可憐,跟爹娘哭;如今你有錢幸福了,她還是跟爹娘哭。”
吳秀華搶白道:“我激動的,不行麽?”
說話間,倆人嚷嚷著要走,連院子也不進。
臨走前,熊剛給吳遠散了根煙,私下裏看著天氣問道:“防汛抗洪的準備方案,我剛跟上頭提了,這天就晴成這樣,這事不會弄巧成拙吧?”
吳遠搖搖頭:“不會。”
“就算弄巧成拙,我也心甘情願。”熊剛喟然道:“相比於受災受難的,我倒情願這事別發生。”
說完,熊剛推上車子正要走。
四姐吳芳華打南邊過來了,雖然隻帶了紙錢,卻也是破天荒頭一迴了。
三姐當時就從車後座上跳下來,拉著老四問:“你咋來了?”
這話問得吳芳華多少有些臉紅,但臉紅也要梗著脖子說:“我就不能來一趟嗎?”
吳秀華卻道:“你這多年不露麵的,再把爹娘給驚著。再說你怕是也找不到地兒了,還得讓幺弟領你去。”
吳遠無所謂地出麵道:“我左右無事,再走一趟也沒事。”
這話聽著,算是給了極大的台階了。
畢竟誰不知道,幺弟身為大老板,哪裏會真正閑著沒事?
吳秀華不再多說,一轉頭,發現打南頭的路上,又來了兩道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