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辰為什麽要把大司馬程城,令尹沈章,左尹於健三個人留下來?這當然是有目的的。
因為他準備點鴛鴦了。說白了,李仲辰準備做一迴媒人,牽一次紅線。
而他要做媒的對象,就是他的大舅子,大司馬程城的兒子,程乾。
還在義城的時候,不經意之間,他就知道自己這大舅子二十多歲了還沒有媳婦。戰國時代,男人一般十六歲左右與就娶妻了,像程乾這樣二十歲還沒有妻子的,甚至似乎還沒有經曆過人事的,真是少之又少,堪稱是珍惜動物。李仲辰自己摘了程嫣兒這顆大桃子,也不能虧待了自己的大舅哥不是,這兩天他反複打聽了這江州城內的情況,終於讓他找到了突破口。
“大王,不知留我等三人在此,有何要事相商?”
三人互相看了幾眼,眼見李仲辰遲遲不開口,令尹沈章又是三人之中官最大的,隻好硬著頭皮躬身問道。
“沈卿,今日之事原本沒有你的事,隻是想請你留下做個見證。”李仲辰看著率先“衝”上來的沈章,示意他先在一旁看著。
李仲辰看到三個人一頭霧水的樣子,不知為何,莫名的想笑,他強忍著笑意,接著說道:“於卿家,我聽聞你有一小女兒今天年方二八,正待字閨中,是也不是?”
左尹於健一聽李仲辰問他的小女兒,心中一動,心道難不成是大王又要納妃。可是想想又覺得不對,倘若大王真的要納妃,那留下這大司馬程城幹什麽,要知道,他的女兒程嫣兒可是李仲辰的正妃。納側妃還要留著正妃的“眼線”,想來也不太可能。
“迴大王。確有此事。”
於健越想越不對,他的眼光在李仲辰和大司馬的身上來迴的掃視。看著大司馬程城一副了然的模樣,他突然也好像明白了什麽。
“寡人且問你,你家女兒可曾婚配或是有什麽心儀之人。”李仲辰得到左尹於健肯定的答複,知道這事情已經成了一半。
“迴大王,小女未曾婚配,一直待字閨中,生人勿進,自然也沒有什麽心儀之人。”於健答道。
“如此甚好,甚好啊。”
聽到這裏,李仲辰心中大喜。看來自己的情報果然沒錯,這禁衛軍首領吳丹辦事還是蠻靠譜的,他轉頭看向大司馬程城,看到對方臉上的表情,心道老丈人恐怕已經猜出來了。
“大司馬,我聽聞小程將軍也未曾婚配,是也不是。”李仲辰此話一出,沈章終於明白了過來,原來大王要他留在此處,就是要為此事做個見證。
“這,這。。。迴大王,犬子確實還沒有娶妻。”大司馬程城心中想到了是一迴事,被王上問起又是另一迴事,饒是他久經沙場,可是被問起這婚配之事,還是不由得老臉一紅。
“沒有就好,沒有就好。”李仲辰看著大司馬的窘態,又轉頭看向於健,早在之前李仲辰開頭詢問大司馬的時候,於健就知道大王這是要牽線搭橋了,此時見李仲辰看先他,倒也絲毫不顯得慌亂。
“於卿家,你覺得程小將軍如何?”
“迴大王,程小將軍少年英才,小小年紀就擢為三千人將,戰功頗多,實乃良才。”於健實話實說,一個勁的誇獎程乾。這倒是讓大司馬程城高興的很,與有榮焉。
“我是問你程乾是不是良配。”李仲辰看到這老油子還在擦著邊說話,幹脆挑明了講。
“是。”左尹於健看到李仲辰都這麽說了,知道王命難違,這一個是字倒是答的果斷的很。也不怪左尹於健打擦邊球,父親嫁女兒,古往今來,都是一個模樣。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任誰看著自己的情人要到別人的懷中去,也難免有些小小的不舍。
“大司馬的意思呢?”搞定了左尹於健,李仲辰自然要再搞定大司馬。
“一切但憑大王吩咐!”大司馬程城其實也早有為程乾尋一門親事的打算。隻是程乾外出學藝七年,去年才剛剛迴返,一下子也來不及。現在既然李仲辰有意做媒,對方又是左尹於健家的閨女,門當戶對之下,他高興還來不及,怎麽可能反對。
“如此甚好,男未娶,女未嫁。你二人又都是寡人的肱骨。這親上加親的事,不知你們怎麽看。”李仲辰笑著問道,他這話已經露骨的不能再露骨。
“迴大王,臣等二人無異議。”大司馬程城和左尹於健相視一眼,齊聲說道。
“好,既然你們沒有異議,這婚事就算是定了。沈卿,你來為這兩家做媒可好。”李仲辰留下沈章的目的,就是要讓他為二人做媒。
這大司馬程城和左尹於健結為親家,在巴國乃是天大的事情。李仲辰雖然也可以出麵,但總歸不太好,因為這要結婚的人是他的大舅哥。而除了李仲辰之外,足夠德高望重的就隻有沈章一人。
沈章聽到一半的時候,就知道這媒人一事是跑不了了,李仲辰心血來潮搞這麽一出牽線搭橋的把戲,最後苦的還是他沈章。但大王已經點名了,況且又是這兩家要結親,沈章也就隻能硬著頭皮上。
“臣領命。”沈章微微拱手,麵色上看不出絲毫的變化。
看到令尹沈章也應下了此事,李仲辰心中大定,一想到要帶著程嫣兒去喝大舅哥的喜酒,他就不由得想笑。搞定了這牽線搭橋的事,他屏退了三人,開開心心的找嫣兒報喜去了。
殿中的三人經曆這麽一番戲劇性的牽線搭橋,連大司馬的頭上都不免出了一頭冷汗。他和於健相互拜別,約好了時間相互拜訪,敲定黃道吉日。便匆匆的迴家去了。
..........
夜黑的深了,大司馬的府邸之中,大司馬程城和練兵歸來的兒子程乾對坐。
“爹,你說什麽?你說大王為我張羅了一門親事?”
“不錯。你今年二十歲,也不小了。即便是大王不提,我過些日子也要給你一門張羅親事。”
“娶妻倒是沒什麽。可是。。。”程乾麵露猶豫之色。
“可是什麽?”大司馬程城問道。
“可是我學藝未成,原本打算不日便請辭來著。”程乾答道。
“七年,還沒學成?”
“還沒到出師的日子,我此次迴來,也是因巴國新敗,迴來幫您。”
“如此,怕是要耽誤人家的姑娘了。”大司馬程城思考了片刻,看著兒子,沉聲說道。
“爹,等兩天,我親自去找大王解釋清楚,推了這門親事把。”
“也好。大丈夫何患無妻,學本事最重要。”大司馬程城歎了口氣,他一邊說著話,一邊看向了窗外漆黑的夜空。
因為他準備點鴛鴦了。說白了,李仲辰準備做一迴媒人,牽一次紅線。
而他要做媒的對象,就是他的大舅子,大司馬程城的兒子,程乾。
還在義城的時候,不經意之間,他就知道自己這大舅子二十多歲了還沒有媳婦。戰國時代,男人一般十六歲左右與就娶妻了,像程乾這樣二十歲還沒有妻子的,甚至似乎還沒有經曆過人事的,真是少之又少,堪稱是珍惜動物。李仲辰自己摘了程嫣兒這顆大桃子,也不能虧待了自己的大舅哥不是,這兩天他反複打聽了這江州城內的情況,終於讓他找到了突破口。
“大王,不知留我等三人在此,有何要事相商?”
三人互相看了幾眼,眼見李仲辰遲遲不開口,令尹沈章又是三人之中官最大的,隻好硬著頭皮躬身問道。
“沈卿,今日之事原本沒有你的事,隻是想請你留下做個見證。”李仲辰看著率先“衝”上來的沈章,示意他先在一旁看著。
李仲辰看到三個人一頭霧水的樣子,不知為何,莫名的想笑,他強忍著笑意,接著說道:“於卿家,我聽聞你有一小女兒今天年方二八,正待字閨中,是也不是?”
左尹於健一聽李仲辰問他的小女兒,心中一動,心道難不成是大王又要納妃。可是想想又覺得不對,倘若大王真的要納妃,那留下這大司馬程城幹什麽,要知道,他的女兒程嫣兒可是李仲辰的正妃。納側妃還要留著正妃的“眼線”,想來也不太可能。
“迴大王。確有此事。”
於健越想越不對,他的眼光在李仲辰和大司馬的身上來迴的掃視。看著大司馬程城一副了然的模樣,他突然也好像明白了什麽。
“寡人且問你,你家女兒可曾婚配或是有什麽心儀之人。”李仲辰得到左尹於健肯定的答複,知道這事情已經成了一半。
“迴大王,小女未曾婚配,一直待字閨中,生人勿進,自然也沒有什麽心儀之人。”於健答道。
“如此甚好,甚好啊。”
聽到這裏,李仲辰心中大喜。看來自己的情報果然沒錯,這禁衛軍首領吳丹辦事還是蠻靠譜的,他轉頭看向大司馬程城,看到對方臉上的表情,心道老丈人恐怕已經猜出來了。
“大司馬,我聽聞小程將軍也未曾婚配,是也不是。”李仲辰此話一出,沈章終於明白了過來,原來大王要他留在此處,就是要為此事做個見證。
“這,這。。。迴大王,犬子確實還沒有娶妻。”大司馬程城心中想到了是一迴事,被王上問起又是另一迴事,饒是他久經沙場,可是被問起這婚配之事,還是不由得老臉一紅。
“沒有就好,沒有就好。”李仲辰看著大司馬的窘態,又轉頭看向於健,早在之前李仲辰開頭詢問大司馬的時候,於健就知道大王這是要牽線搭橋了,此時見李仲辰看先他,倒也絲毫不顯得慌亂。
“於卿家,你覺得程小將軍如何?”
“迴大王,程小將軍少年英才,小小年紀就擢為三千人將,戰功頗多,實乃良才。”於健實話實說,一個勁的誇獎程乾。這倒是讓大司馬程城高興的很,與有榮焉。
“我是問你程乾是不是良配。”李仲辰看到這老油子還在擦著邊說話,幹脆挑明了講。
“是。”左尹於健看到李仲辰都這麽說了,知道王命難違,這一個是字倒是答的果斷的很。也不怪左尹於健打擦邊球,父親嫁女兒,古往今來,都是一個模樣。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任誰看著自己的情人要到別人的懷中去,也難免有些小小的不舍。
“大司馬的意思呢?”搞定了左尹於健,李仲辰自然要再搞定大司馬。
“一切但憑大王吩咐!”大司馬程城其實也早有為程乾尋一門親事的打算。隻是程乾外出學藝七年,去年才剛剛迴返,一下子也來不及。現在既然李仲辰有意做媒,對方又是左尹於健家的閨女,門當戶對之下,他高興還來不及,怎麽可能反對。
“如此甚好,男未娶,女未嫁。你二人又都是寡人的肱骨。這親上加親的事,不知你們怎麽看。”李仲辰笑著問道,他這話已經露骨的不能再露骨。
“迴大王,臣等二人無異議。”大司馬程城和左尹於健相視一眼,齊聲說道。
“好,既然你們沒有異議,這婚事就算是定了。沈卿,你來為這兩家做媒可好。”李仲辰留下沈章的目的,就是要讓他為二人做媒。
這大司馬程城和左尹於健結為親家,在巴國乃是天大的事情。李仲辰雖然也可以出麵,但總歸不太好,因為這要結婚的人是他的大舅哥。而除了李仲辰之外,足夠德高望重的就隻有沈章一人。
沈章聽到一半的時候,就知道這媒人一事是跑不了了,李仲辰心血來潮搞這麽一出牽線搭橋的把戲,最後苦的還是他沈章。但大王已經點名了,況且又是這兩家要結親,沈章也就隻能硬著頭皮上。
“臣領命。”沈章微微拱手,麵色上看不出絲毫的變化。
看到令尹沈章也應下了此事,李仲辰心中大定,一想到要帶著程嫣兒去喝大舅哥的喜酒,他就不由得想笑。搞定了這牽線搭橋的事,他屏退了三人,開開心心的找嫣兒報喜去了。
殿中的三人經曆這麽一番戲劇性的牽線搭橋,連大司馬的頭上都不免出了一頭冷汗。他和於健相互拜別,約好了時間相互拜訪,敲定黃道吉日。便匆匆的迴家去了。
..........
夜黑的深了,大司馬的府邸之中,大司馬程城和練兵歸來的兒子程乾對坐。
“爹,你說什麽?你說大王為我張羅了一門親事?”
“不錯。你今年二十歲,也不小了。即便是大王不提,我過些日子也要給你一門張羅親事。”
“娶妻倒是沒什麽。可是。。。”程乾麵露猶豫之色。
“可是什麽?”大司馬程城問道。
“可是我學藝未成,原本打算不日便請辭來著。”程乾答道。
“七年,還沒學成?”
“還沒到出師的日子,我此次迴來,也是因巴國新敗,迴來幫您。”
“如此,怕是要耽誤人家的姑娘了。”大司馬程城思考了片刻,看著兒子,沉聲說道。
“爹,等兩天,我親自去找大王解釋清楚,推了這門親事把。”
“也好。大丈夫何患無妻,學本事最重要。”大司馬程城歎了口氣,他一邊說著話,一邊看向了窗外漆黑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