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羅現在很鬱悶,很煩躁
僅僅是和巴軍的第一場戰爭,他就損失了自己最喜愛或者說是麾下最強的武將,甚至還賠上了三百精兵。而反觀巴軍,竟然是毫發無傷,隻是損失了一些箭枝而已。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心。
為了暫時穩定住士兵的情緒,元羅不得不采用了鐵血手段。這一手段當下的效果確實是立竿見影,應人士兵的士氣被穩定在了一個水平線上。但元羅發現了一個問題,幾乎是所有的士兵,甚至包括一些將領,看他的眼睛之中都夾雜著一些別樣的情緒。
元羅知道,他是失了人心,他的這一做法會讓很多人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害怕下一個被犧牲的就是自己。但是情勢所迫,元羅現在已經管不了那麽多了,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守住義城,擊退巴軍的進攻。一旦義城被守住了,巴軍退兵了,那麽大家記住的隻會是元羅的英明決策,而不會揪著他今天的決定不放。
相比於元羅的煩躁,李仲辰要開心的多,或者說李仲辰就完全是元羅情緒的對立麵。一來,李仲辰的攻城戰,第一仗就得了小勝,還陣斬了敵將,極大的提高了巴軍的士氣,壓製了應人的士氣;二來,李仲辰又得到了一員虎將。相比於第一點,其實李仲辰更看重的是第二點。
這就好比你在玩三國爭霸一類的策略遊戲,你每得到一個叫的上名字的武將,或者曆史上有名的謀臣,都會倍感幸喜。李仲辰現在就是這麽個狀況,大司馬程城就好比是係統自帶的s級新手武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李仲辰都很難再找到一個比肩大司馬的牛人,那麽a級的武將就成為首選,而程乾此時正是一個a級武將。而且,因為他是大司馬的兒子,從小熟讀兵書,受到大司馬的指點,李忠辰有理由相信,他絕對是一個潛在的s級武將。
說迴正題,在戰國這個時代,名士和名將是一個國家的重大資源。智謀和武力,往往能改變一場戰爭的走勢,甚至改變強弱對比。所以說得到一個名將,更勝千軍。而程乾雖然還算不上是名將,隻能算的上是一員虎將,但是,他有一個最重要的身份-------他是李仲辰的小舅子。
也就是說,他是一名完全可以信任培養的潛在名將,忠心百分之百,而且最讓李仲辰看重的一點,他沒有因為父親是大司馬就走捷徑,他的百夫長,完全是他在戰場之上通過殺敵累功而獲得的,如果不是今天被李仲辰識破,恐怕他還是不會暴露自己的身份。當然,也許是大司馬覺得自己的兒子可以出來露露臉了,才給他使眼色,讓他請命出站。
但不管怎樣,李仲辰越看自己的大舅子越喜歡,諸位不要想歪,那是男人之間純粹的欣賞。‘
程乾站在大帳裏已經很久了,帳裏隻有李仲辰和他兩個人,李仲辰已經怔怔的打量他很長時間了,可就是不說話,這讓程乾很是尷尬。
“大舅哥,你瞞的我好苦啊!天天在我眼皮底下,我竟然不知道就是你!“李仲辰看了一會,終於開口打破了沉寂。
”大王,莫要折煞屬下!“程乾聽李仲辰喊他大舅哥,一時之間慌得要死。
”無妨,現在大帳之中隻有你我二人,我們就當嘮嘮家常。“李仲辰倒是不在乎,比較他骨子裏還是個現代人。
”那好,但憑大王吩咐。”李仲辰可以不在乎,程乾可不行。雖然戰國之時,君王與重臣之間往往更像是朋友,比後世要親密的多,但他程乾一來不是什麽重臣,二來他和李仲辰總共也就沒說過幾句話,雖然有嫣兒的這一層關係在,但程乾還摸不透李仲辰的性子。
“不用這麽拘束,嫣兒和我交談的時候常提起你,說他的哥哥武力驚人,離煉精化氣也就臨門一腳了。”
“不敢當,我這妹妹比我資質要好的多,我虛長他幾歲,內氣卻差不多,大王才是練武的奇才,這才幾個月,恐怕已經快要突破築基中期了吧。”程乾一聽李仲辰說起他的妹妹,心中稍安,知道李仲辰是在向他示好,他看了幾眼,便隻李仲辰也修習了他程家的功夫,而且練得不錯。
“好了,不說這些,你這次陣斬敵將,為大功一件,說說吧,你想要什麽賞賜!”客套話說完了,李仲辰迴到正題。
“但憑大王吩咐!”似乎所有人都會這句萬金油的話。
“好,我軍現在每千人都由千人將,我也不好貿然調度,這樣吧,我從我的中軍之中給你抽出五百人,你自領一軍,隻聽我調度,等到迴去之後,我軍再招新兵,我放你一個將軍的位置,你看如何。”李仲辰思來想去,覺得這是最穩妥的處理辦法。
“是,大王!”程城雙手一舉,行了一個軍禮,臉上露出一點點喜色。
“你先不要高興,這次讓你自領五百人是有任務的?“
”大王請講。“聽到有任務,程乾反而高興起來了。
李仲辰輕輕的點點頭,他很滿意程乾的表現。
“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領著這五百人去義城北門給我叫門,他一日不出來,你就一日不停的叫,叫到有人出來為止!”圍城戰的精髓就是消磨防守方的耐性與士氣,逼迫他們出城一戰。
“臣領命!”程乾還以為是什麽大任務,原來就是個單純的罵戰。
“你不要小瞧了這次任務。你負責的是吸引應人的目光!“
”是!“程乾看了看李仲辰,李仲辰一擺手,程乾立刻會意,退出帳外,拿著李仲辰的手術召集他的兵馬去了。
翌日一早,天剛剛蒙蒙亮,程乾就策馬在義城北門之下叫罵起來。程乾出身將門,不會什麽太難聽的話,但是別忘了他手下可是有五百精兵的,這五百人入伍之前大多是鄉下的糙漢子,什麽罵人的話那是滾瓜爛熟,直罵的義城裏麵和城牆山的應人軍隊火冒三丈,狠不得從牆上跳下去和巴軍拚命。但是因為元羅命令,他們隻能忍著。
忍著忍著也就習慣了,膽氣也就沒了。
僅僅是和巴軍的第一場戰爭,他就損失了自己最喜愛或者說是麾下最強的武將,甚至還賠上了三百精兵。而反觀巴軍,竟然是毫發無傷,隻是損失了一些箭枝而已。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心。
為了暫時穩定住士兵的情緒,元羅不得不采用了鐵血手段。這一手段當下的效果確實是立竿見影,應人士兵的士氣被穩定在了一個水平線上。但元羅發現了一個問題,幾乎是所有的士兵,甚至包括一些將領,看他的眼睛之中都夾雜著一些別樣的情緒。
元羅知道,他是失了人心,他的這一做法會讓很多人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害怕下一個被犧牲的就是自己。但是情勢所迫,元羅現在已經管不了那麽多了,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守住義城,擊退巴軍的進攻。一旦義城被守住了,巴軍退兵了,那麽大家記住的隻會是元羅的英明決策,而不會揪著他今天的決定不放。
相比於元羅的煩躁,李仲辰要開心的多,或者說李仲辰就完全是元羅情緒的對立麵。一來,李仲辰的攻城戰,第一仗就得了小勝,還陣斬了敵將,極大的提高了巴軍的士氣,壓製了應人的士氣;二來,李仲辰又得到了一員虎將。相比於第一點,其實李仲辰更看重的是第二點。
這就好比你在玩三國爭霸一類的策略遊戲,你每得到一個叫的上名字的武將,或者曆史上有名的謀臣,都會倍感幸喜。李仲辰現在就是這麽個狀況,大司馬程城就好比是係統自帶的s級新手武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李仲辰都很難再找到一個比肩大司馬的牛人,那麽a級的武將就成為首選,而程乾此時正是一個a級武將。而且,因為他是大司馬的兒子,從小熟讀兵書,受到大司馬的指點,李忠辰有理由相信,他絕對是一個潛在的s級武將。
說迴正題,在戰國這個時代,名士和名將是一個國家的重大資源。智謀和武力,往往能改變一場戰爭的走勢,甚至改變強弱對比。所以說得到一個名將,更勝千軍。而程乾雖然還算不上是名將,隻能算的上是一員虎將,但是,他有一個最重要的身份-------他是李仲辰的小舅子。
也就是說,他是一名完全可以信任培養的潛在名將,忠心百分之百,而且最讓李仲辰看重的一點,他沒有因為父親是大司馬就走捷徑,他的百夫長,完全是他在戰場之上通過殺敵累功而獲得的,如果不是今天被李仲辰識破,恐怕他還是不會暴露自己的身份。當然,也許是大司馬覺得自己的兒子可以出來露露臉了,才給他使眼色,讓他請命出站。
但不管怎樣,李仲辰越看自己的大舅子越喜歡,諸位不要想歪,那是男人之間純粹的欣賞。‘
程乾站在大帳裏已經很久了,帳裏隻有李仲辰和他兩個人,李仲辰已經怔怔的打量他很長時間了,可就是不說話,這讓程乾很是尷尬。
“大舅哥,你瞞的我好苦啊!天天在我眼皮底下,我竟然不知道就是你!“李仲辰看了一會,終於開口打破了沉寂。
”大王,莫要折煞屬下!“程乾聽李仲辰喊他大舅哥,一時之間慌得要死。
”無妨,現在大帳之中隻有你我二人,我們就當嘮嘮家常。“李仲辰倒是不在乎,比較他骨子裏還是個現代人。
”那好,但憑大王吩咐。”李仲辰可以不在乎,程乾可不行。雖然戰國之時,君王與重臣之間往往更像是朋友,比後世要親密的多,但他程乾一來不是什麽重臣,二來他和李仲辰總共也就沒說過幾句話,雖然有嫣兒的這一層關係在,但程乾還摸不透李仲辰的性子。
“不用這麽拘束,嫣兒和我交談的時候常提起你,說他的哥哥武力驚人,離煉精化氣也就臨門一腳了。”
“不敢當,我這妹妹比我資質要好的多,我虛長他幾歲,內氣卻差不多,大王才是練武的奇才,這才幾個月,恐怕已經快要突破築基中期了吧。”程乾一聽李仲辰說起他的妹妹,心中稍安,知道李仲辰是在向他示好,他看了幾眼,便隻李仲辰也修習了他程家的功夫,而且練得不錯。
“好了,不說這些,你這次陣斬敵將,為大功一件,說說吧,你想要什麽賞賜!”客套話說完了,李仲辰迴到正題。
“但憑大王吩咐!”似乎所有人都會這句萬金油的話。
“好,我軍現在每千人都由千人將,我也不好貿然調度,這樣吧,我從我的中軍之中給你抽出五百人,你自領一軍,隻聽我調度,等到迴去之後,我軍再招新兵,我放你一個將軍的位置,你看如何。”李仲辰思來想去,覺得這是最穩妥的處理辦法。
“是,大王!”程城雙手一舉,行了一個軍禮,臉上露出一點點喜色。
“你先不要高興,這次讓你自領五百人是有任務的?“
”大王請講。“聽到有任務,程乾反而高興起來了。
李仲辰輕輕的點點頭,他很滿意程乾的表現。
“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領著這五百人去義城北門給我叫門,他一日不出來,你就一日不停的叫,叫到有人出來為止!”圍城戰的精髓就是消磨防守方的耐性與士氣,逼迫他們出城一戰。
“臣領命!”程乾還以為是什麽大任務,原來就是個單純的罵戰。
“你不要小瞧了這次任務。你負責的是吸引應人的目光!“
”是!“程乾看了看李仲辰,李仲辰一擺手,程乾立刻會意,退出帳外,拿著李仲辰的手術召集他的兵馬去了。
翌日一早,天剛剛蒙蒙亮,程乾就策馬在義城北門之下叫罵起來。程乾出身將門,不會什麽太難聽的話,但是別忘了他手下可是有五百精兵的,這五百人入伍之前大多是鄉下的糙漢子,什麽罵人的話那是滾瓜爛熟,直罵的義城裏麵和城牆山的應人軍隊火冒三丈,狠不得從牆上跳下去和巴軍拚命。但是因為元羅命令,他們隻能忍著。
忍著忍著也就習慣了,膽氣也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