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事是沉璧事件。


    這年秋天,又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一位走夜路的使者從東經過華陰,突然有一個人手持玉璧將其攔住。他對使者說,請你替我把這塊玉璧送給浩池君,還對使者說:“今年祖龍死。”使者莫名其妙,急問他是什麽意思。但是,這個奇怪的人留下玉璧,沒做任何解釋,轉眼就消失在夜幕之中了。


    稀裏糊塗但也感覺不妙的使者帶著玉璧迴到鹹陽,立即向秦始皇做了匯報。秦始皇聽後,第一反應就是這句話中的“祖龍”指的是自己,他沉默了好大一會兒,才說,山鬼至多知道一年之事。


    退朝之後,秦始皇對別人說,“祖龍”是指人的祖先。聽起來似乎口氣很硬,其實已有無可奈何之感了。然後,他派人將使者捎迴來的玉璧送禦府去察驗,鑒定的結果是,這塊玉璧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巡遊渡江之時,祭祀水神而投到江水中的那塊。


    趙坎說到這裏,這三件怪事看似無關,其實卻在環環相扣,我隱隱感到了一股陰謀的味道,我疑問道:“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麽又被一個不明身份的人給送迴來了呢?而且這三件事就跟事先設計好了一樣,專門對付秦始皇的!”


    這樣的疑問不僅我有,就連口述內容的趙坎也有同感。他說:“我怎麽覺得有一個幕後黑手,在故意引誘秦始皇離開鹹陽,進行第五次大巡遊呢?!”


    我想了想,說道:“要是真有這個人,也太過可怕,這三件事相輔相成,幾乎每一件事都觸動了秦始皇最擔心的事上。這是一場針對秦始皇的巨大陰謀!”


    “嗯,事實證明的確如此,首先出現熒惑守心的天象,這一點不是人力能做到的,或許正是因為它的出現,後麵兩件事才緊跟其後。”


    趙坎頓了頓,接著說道:“以最後一個怪事來說,這個幕後黑手至少策劃的十年之久,這真是驗證了一句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啊!”


    我有些啞然,秦始皇十年前扔的一塊玉璧,不僅被人撿了起來,十年後更是被送到了秦始皇的手裏,可見這人該有多麽痛恨秦始皇!


    我說:“我想,即使不發生第一件怪事,隕石事件和沉壁事件也會因為另外一個引子引出來,但是發生的第一件怪事,卻間接的幫了醞釀陰謀之人一個大忙!”


    秦始皇第五次出遊便死在了路上,這一切也太過巧合了!關於這一點,《史記》記錄的很詳細。


    最怕禍不單行,一年之中連續發生三件怪事鬧得秦始皇心裏非常鬱悶。


    他為這些事專門舉行了占卜,得出的結果是出巡和遷徙百姓才能避兇趨吉。於是,秦始皇下令遷移三萬戶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區,並且給每位遷徙戶贈了爵位。


    “避兇巡遊離鹹陽,鑾輿同載鮑魚歸”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的龐大車隊從北邊沿著直道快速向南邊的鹹陽前進。


    這個車隊有兩大特點:一是車隊中有數十輛外形上完全一樣的豪華車,二是這數十輛豪華車散發著一股刺鼻的臭味。


    原來,這些車輛中有幾輛裝滿了發臭的鮑魚,另外一輛豪華車裝載著一具已經發臭的屍體。


    屍臭和魚臭相互混合,彌漫在整個車隊之中。隨行人員中隻有幾個人知道這具屍體是誰,多數大臣和眾多隨行人員對這個車隊的秘密完全不知曉,還以為秦始皇想吃臭鮑魚呢!


    誰都沒有想到,這具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就是中國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始皇的屍體。秦始皇生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的人生閉幕式竟然是為幾車臭鮑魚所伴隨!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呢?


    原來,天現“熒惑守心”的兇象,天降隕石並刻有秦亡的讖語,十年前祭水神沉河的玉璧被莫名其妙地送迴,並帶來了“今年祖龍死”的預言,這一連串的事件讓秦始皇非常鬱悶,占卜得出,他必須巡遊,才能化兇為吉。於是,秦始皇三十七年,開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五次大巡遊。


    由於有了前一年三樁怪事為背景,這次大巡遊已經成為了秦始皇拯救自己生命的一次非同尋常的大事件。這次巡遊並非刻意要做什麽,而隻是趨吉避兇。


    左丞相李斯是秦始皇的親信,自然要陪他出巡,右丞相馮去疾不能再離京,於是,奉命留守京城。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平日深受父皇喜愛,要求陪父皇出遊,秦始皇答應了--這小子倒是挺會趕機會的。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從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發,到第二年七月,前後長達九個月。這九個月中,秦始皇南到浙江錢塘,在會稽祭奠了大禹,刻石頌德,當然是歌頌大秦帝國和自己的豐功偉業,然後北上到達琅琊。


    但是,到達平原津時,秦始皇突發重病。


    中國古代文獻中的“病”與現代漢語中的“病”概念不一樣。一般較輕的病,在古代文獻中隻稱“疾”,隻有重病才稱“病”。


    所以,“至平原津而病”是說秦始皇走到平原津時得了重病。


    “上病益甚”,等於說秦始皇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了。此時秦始皇自己已經感到有些不妙,這才“為璽書賜公子扶蘇”,寫了加蓋玉璽的詔書給公子扶蘇,召長子扶蘇迴鹹陽主持喪葬。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得更詳細: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餘群臣皆莫知也。


    秦始皇在病危之時,特意讓趙高草擬了一封給長子扶蘇的詔書,要他將兵權交給蒙恬,趕往鹹陽主持喪葬。但是,詔書寫完還沒有來得及封給使者,秦始皇已經撒手人寰。這封詔書和秦始皇的玉璽都由趙高保管。此事隻有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和幾名貼身宦官知道。


    但是,加蓋了玉璽的皇帝詔書並沒有及時交給使者發走,而是留在了中車府令、行符璽事趙高手裏。


    整個巡遊的車隊並沒有因為秦始皇的病危而停下來,而是繼續西行。


    走到沙丘平台,秦始皇駕崩。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零號檔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狐狸的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狐狸的夢並收藏零號檔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