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
翠竹居處於試營業階段,準確來說尚未營業,目前的員工不多,主要就是周小寶一家和張雪梅一家。
主廚兼老板是楊繡春——為此她暫時都不去菜市場擺攤了,菜攤的事都交給孫夢香來負責。
周傳福有空就必須來幫忙;
而張雪梅負責給客人們點菜,張建國負責清掃和搬運。
周小寶和王一品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堪稱兩隻最沒用的大米蟲,隻能在店裏充當小二跑跑腿、端端菜。
對了,翠竹居的菜單由周小寶親自擬定,主推自家的高級蔬菜和兔眼藍莓。
菜價分別是:翡翠白菜22元/份,油光茄子32元/份,白玉黃瓜25元/份,鬆茸128元/份,竹蓀68元/份。
總之,他們在美味鮮和香魚閣能吃到的菜都能在這裏吃到,而且能一下子全部吃到。
這價格對於三福村村民來說可謂咂舌,但飯店本來就不是為了村民而開的,而且比起徐明和孟長青,這定價可是真厚道。
至於使用金色調味瓶的三鮮——白菜茄子鬆茸一鍋燉,作為保留菜色,每天限3份,售價666元/份。這價格沒得說,土豪必備。
藍莓作為飯前飯後的甜點必不可少,定價良心,就是賣給劉玉坤的出貨價,350/斤。
當然,光讓客人吃素可不行,他聯係了村裏幾家有承包魚塘和養豬的村民,跟他們簽訂了供應合同。
這些村民自己養殖的魚和豬雖然味道不甚獨特,但在楊繡春美妙的廚藝下也獨有農家風味,讓城裏人偶爾吃吃也很不錯。
而河邊的棧橋已經搭建起來了框架。
所以,所有的工程中,進度最慢的反而是周小寶的別墅,到現在還在打地基階段。
周小寶也不急,別墅是用來自己住的,馬虎不得,慢工才能出細活嘛!
“賓館有了,飯店有了,景點也差不多有了……萬事俱備了,但是沒遊客怎麽辦?”王一品提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周小寶露出勝券在握的笑容:“我早有準備。”
當天下午,他就打電話給徐明和孟長青。
是的,他要借徐明和孟長青拉來村子裏的第一批遊客!
徐明和孟長青的魚館最近靠自己的蔬菜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食客,這些時刻屬於縣城相對富裕的人群,消費能力較高——而這樣的人群,可不就是三福村旅遊的目標群體嗎!
“徐明叔,我給你供應了那麽多好蔬菜,又給了你s級餌料,你也該幫我一迴了吧!”
徐明嘿嘿一笑:“怎麽幫?”
周小寶開門見山:“我們三福村開發旅遊啦,不管用什麽辦法,你後天給我能拉多少人拉多少,親自帶到村子裏來!”
徐明撲哧一笑:“旅遊?你們三福村?”
周小寶也不廢話:“我說真的喲,我給你一天準備時間,你要是後天帶的人太少,那你的蔬菜配額別想讓我給你漲了!”
“臥槽,夠狠!”徐明被拿住軟肋,哪敢大意,立刻掛了電話去組織遊客了。
接著周小寶用同樣的方法打給了孟長青,讓他帶著他的朋友和食客一起來三福村做客。
時間很快過去,轉眼到了後天。
上午十點半,村子裏就來了兩輛嶄新的大巴,引來全村人的圍觀。一輛裝的是徐明的食客和釣友,一輛裝的是孟長青的食客和朋友。
兩車人加起來一共有一百來號人,浩浩蕩蕩非常壯觀。
徐明和孟長青等人一下車,立刻就受到了三福村村民們的熱烈歡迎。
王一品還往天上放了兩響禮炮,喜得客人們一驚一乍眉開眼笑:“這鄉下也流行這些了!”
徐明走到周小寶麵前,攬過他肩膀,像是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滿目驚奇地東張西望:“這些都是你小子搞的?”
孟長青遞上一瓶茅台,同樣無比震驚。
他們發現半個月不到,整個三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巷也幹淨整潔了,每隔二十米就有一個垃圾箱。然後是隨處可見的公廁、石凳,連城市裏公園才能見到單杆雙杆石鎖等運動設施居然也出現在了三福河邊!
就連公路兩邊的香樟也被精心修剪過,呈現出優美不一的樹姿。
要不是剛進村看到那個高掛的“三福村歡迎您!”的橫幅,他們險些以為走錯村子了!
周小寶沒有迴答,隻是心中閃過一句話——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
“大家跟我來!”
周小寶、周傳福和王一品走在最前頭帶路,身後跟著徐明和孟長青,徐明和孟長青身後則是一百來號遊客。
帶來的客人都頗為讚許地點點頭。鄉下能開發成這個樣子,真的很不錯了!
徐明和孟長青也是長舒一口氣
來之前他們還擔心三福村沒什麽玩頭,不好招待客人,但現在看客人都露出滿意的神情。
風和日麗,樹影婆娑,沿著綠樹成蔭的鄉間青石板道漫步,簡直有一種身在景區的感覺!
“小寶這麽大的改造,你可下了不少血本吧!”徐明不用想,有能力又願意為這個村子做這些的隻有周小寶了。
孟長青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少說也要幾十萬。”
周小寶笑了:“這你們還真是說錯了,前麵河邊的飯店雖然說是我出錢蓋的,村裏的這些公共設施我隻是負責提建議和方案,具體的籌資我完全沒介入。所以這麽說吧,除了賓館飯店,其餘的這些我完全沒投錢,都是靠村民們籌錢得來的。”
“完全沒投錢?”徐明瞪大了眼睛,“不可能吧,光靠你們三福村的村民,應該不可能這麽有錢啊!”
周小寶解釋道:
“並不是村民有錢,而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結果。我在村委會貼出告示後,鄉親們幾乎都是踴躍掏出家底拿來投資的。而且作為村子裏的共同財產,大家都很自覺維護,也互相監督。”
“你們看現在整個村子裏,哪裏還能看到雞鴨貓狗豬牛隨地亂拉的糞便?”
“想一下子學會城裏人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的,但思想觀念慢慢轉變是可以做到的。”
“村民們居然也真的聽你傳授的這種思想觀念?”
徐明對於周小波不隻是驚奇,而是驚歎了。
翠竹居處於試營業階段,準確來說尚未營業,目前的員工不多,主要就是周小寶一家和張雪梅一家。
主廚兼老板是楊繡春——為此她暫時都不去菜市場擺攤了,菜攤的事都交給孫夢香來負責。
周傳福有空就必須來幫忙;
而張雪梅負責給客人們點菜,張建國負責清掃和搬運。
周小寶和王一品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堪稱兩隻最沒用的大米蟲,隻能在店裏充當小二跑跑腿、端端菜。
對了,翠竹居的菜單由周小寶親自擬定,主推自家的高級蔬菜和兔眼藍莓。
菜價分別是:翡翠白菜22元/份,油光茄子32元/份,白玉黃瓜25元/份,鬆茸128元/份,竹蓀68元/份。
總之,他們在美味鮮和香魚閣能吃到的菜都能在這裏吃到,而且能一下子全部吃到。
這價格對於三福村村民來說可謂咂舌,但飯店本來就不是為了村民而開的,而且比起徐明和孟長青,這定價可是真厚道。
至於使用金色調味瓶的三鮮——白菜茄子鬆茸一鍋燉,作為保留菜色,每天限3份,售價666元/份。這價格沒得說,土豪必備。
藍莓作為飯前飯後的甜點必不可少,定價良心,就是賣給劉玉坤的出貨價,350/斤。
當然,光讓客人吃素可不行,他聯係了村裏幾家有承包魚塘和養豬的村民,跟他們簽訂了供應合同。
這些村民自己養殖的魚和豬雖然味道不甚獨特,但在楊繡春美妙的廚藝下也獨有農家風味,讓城裏人偶爾吃吃也很不錯。
而河邊的棧橋已經搭建起來了框架。
所以,所有的工程中,進度最慢的反而是周小寶的別墅,到現在還在打地基階段。
周小寶也不急,別墅是用來自己住的,馬虎不得,慢工才能出細活嘛!
“賓館有了,飯店有了,景點也差不多有了……萬事俱備了,但是沒遊客怎麽辦?”王一品提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周小寶露出勝券在握的笑容:“我早有準備。”
當天下午,他就打電話給徐明和孟長青。
是的,他要借徐明和孟長青拉來村子裏的第一批遊客!
徐明和孟長青的魚館最近靠自己的蔬菜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食客,這些時刻屬於縣城相對富裕的人群,消費能力較高——而這樣的人群,可不就是三福村旅遊的目標群體嗎!
“徐明叔,我給你供應了那麽多好蔬菜,又給了你s級餌料,你也該幫我一迴了吧!”
徐明嘿嘿一笑:“怎麽幫?”
周小寶開門見山:“我們三福村開發旅遊啦,不管用什麽辦法,你後天給我能拉多少人拉多少,親自帶到村子裏來!”
徐明撲哧一笑:“旅遊?你們三福村?”
周小寶也不廢話:“我說真的喲,我給你一天準備時間,你要是後天帶的人太少,那你的蔬菜配額別想讓我給你漲了!”
“臥槽,夠狠!”徐明被拿住軟肋,哪敢大意,立刻掛了電話去組織遊客了。
接著周小寶用同樣的方法打給了孟長青,讓他帶著他的朋友和食客一起來三福村做客。
時間很快過去,轉眼到了後天。
上午十點半,村子裏就來了兩輛嶄新的大巴,引來全村人的圍觀。一輛裝的是徐明的食客和釣友,一輛裝的是孟長青的食客和朋友。
兩車人加起來一共有一百來號人,浩浩蕩蕩非常壯觀。
徐明和孟長青等人一下車,立刻就受到了三福村村民們的熱烈歡迎。
王一品還往天上放了兩響禮炮,喜得客人們一驚一乍眉開眼笑:“這鄉下也流行這些了!”
徐明走到周小寶麵前,攬過他肩膀,像是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滿目驚奇地東張西望:“這些都是你小子搞的?”
孟長青遞上一瓶茅台,同樣無比震驚。
他們發現半個月不到,整個三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巷也幹淨整潔了,每隔二十米就有一個垃圾箱。然後是隨處可見的公廁、石凳,連城市裏公園才能見到單杆雙杆石鎖等運動設施居然也出現在了三福河邊!
就連公路兩邊的香樟也被精心修剪過,呈現出優美不一的樹姿。
要不是剛進村看到那個高掛的“三福村歡迎您!”的橫幅,他們險些以為走錯村子了!
周小寶沒有迴答,隻是心中閃過一句話——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
“大家跟我來!”
周小寶、周傳福和王一品走在最前頭帶路,身後跟著徐明和孟長青,徐明和孟長青身後則是一百來號遊客。
帶來的客人都頗為讚許地點點頭。鄉下能開發成這個樣子,真的很不錯了!
徐明和孟長青也是長舒一口氣
來之前他們還擔心三福村沒什麽玩頭,不好招待客人,但現在看客人都露出滿意的神情。
風和日麗,樹影婆娑,沿著綠樹成蔭的鄉間青石板道漫步,簡直有一種身在景區的感覺!
“小寶這麽大的改造,你可下了不少血本吧!”徐明不用想,有能力又願意為這個村子做這些的隻有周小寶了。
孟長青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少說也要幾十萬。”
周小寶笑了:“這你們還真是說錯了,前麵河邊的飯店雖然說是我出錢蓋的,村裏的這些公共設施我隻是負責提建議和方案,具體的籌資我完全沒介入。所以這麽說吧,除了賓館飯店,其餘的這些我完全沒投錢,都是靠村民們籌錢得來的。”
“完全沒投錢?”徐明瞪大了眼睛,“不可能吧,光靠你們三福村的村民,應該不可能這麽有錢啊!”
周小寶解釋道:
“並不是村民有錢,而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結果。我在村委會貼出告示後,鄉親們幾乎都是踴躍掏出家底拿來投資的。而且作為村子裏的共同財產,大家都很自覺維護,也互相監督。”
“你們看現在整個村子裏,哪裏還能看到雞鴨貓狗豬牛隨地亂拉的糞便?”
“想一下子學會城裏人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的,但思想觀念慢慢轉變是可以做到的。”
“村民們居然也真的聽你傳授的這種思想觀念?”
徐明對於周小波不隻是驚奇,而是驚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