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科舉(中)
清朝的科舉沿襲明朝舊例,分為四個級別,分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院試,在就近的府、州、縣裏參加考試,由省裏的學政統一安排考試,錄取者為“生員”,入府、縣的官學,就是俗稱的秀才。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不再是布衣百姓,見了縣官,也不用跪拜。
鄉試,則在省府舉行,由朝廷欽點主考官同副主考官下去監考。錄取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舉人就能被稱為“老爺”了,同縣官可以尋常論交。成了舉人就有了做官的資格,要是舍得花錢,舉人可以直接補七品官。
按照規矩,必須要取得秀才同監生資格,才能參加鄉試。秀才是必須在原籍考試,監生同貢生的話,則可以不受籍貫限製,赴京城應試。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其他像遇到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的科舉考試,稱為恩科。
鄉試的第二年,就是會試之期。
會試在京城舉行,各省的舉人同國子監監生都可以參加,考生人數在五百到六百左右。通常取百十人,考上者為“貢生”,第一名為“會元”。
會試過後,便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這個卻沒有落榜那麽一說了,隻是在貢生中從新排名次,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為“進士及第”、二甲榜單上為“進士出身”、三甲榜單上為“同進士出身”。
一甲取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直接授官。二甲同三甲榜單上的,則通過考試,有的授官,有的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三年後,考試成績合格再授官。
京城這邊,鄉試同會試的地點都是一處,就是崇文門內的“貢院”。
這邊的貢院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原是木板搭建的棚子,後來發生過幾次貢院著火燒死舉人或者焚毀試卷的事後,進行了改造,成了磚木結構。
因這邊同時是鄉試同會試的考場,所以號房有九千多間,可以同時容納九千多士子同時應試。
十八日淩晨,曹顒便起來了。
他還真有幾分送學生去應考的家長的感覺,心中不自覺將古代的科舉同幾百年後的應試教育聯係到一起。要是對照科舉考試的四級,好像有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院的感覺。這鄉試,感覺就同幾百年後的高考很是相似。
貢院那邊,要在卯初(早上五點)入場,這中間還有考前的檢查,所以需要早些過去。
芍院這邊,兆佳氏已經使人預備了裝滿了吃食同水的竹籃,還有兩個馬桶。早點也使人預備好了,還特意吩咐廚房那邊做了一盤琥珀核桃。
這還是古時傳下的習俗,應試試子多吃核桃,認為核桃能補腦。
曹碩同曹項也起身了,兩人都換了半新不舊的單衣裳,過來同母親辭行。見曹顒同初瑜也在,兩人都躬身給哥哥嫂子見禮。
兆佳氏往曹碩身上摸了一把,道:“這衣裳也不抵寒,要是凍著了,可怎麽好?還是叫人換兩套厚衣服,就是髒了兩套新衣服又能如何,到底身子要緊?”
曹碩的眼圈有些發黑,看來是昨晚沒歇好。聽兆佳這般說,他小聲迴道:“母親,考場裏不讓穿夾衣,要是夾衣的話,也得拆了開來。兒子穿了兩件單衣,不會冷著。”
兆佳氏聽,不由“嘖嘖”兩聲,道:“這哪裏是去考試,真真是遭罪去了。快點吃了早飯,讓你們哥哥送你們過去吧!”
曹碩同曹項應了,卻不好就坐,請眾人也坐。
曹顒道:“我同你嫂子方才吃過了,你們兩個快吃吧。還不曉得要排隊多久,咱們也早些過去穩當。”
兆佳氏也道:“這大半夜的,我哪裏吃得下?你們兩個倒是要多吃些,總要吃飽了,才有力氣寫字兒。”
曹碩同曹項這才坐了,默默地吃了早飯。
等兩兄弟吃完,曹頌打著哈欠進來,見這邊已經收拾好了,看了看外頭的天色道:“這才醜初(淩晨兩點),是不是早了些?”
兆佳氏道:“趕早不趕晚,這哪裏是能耽擱的?”
曹顒見曹碩他們兄弟用完早飯,便道:“既是吃完了,咱們這就出發吧!”
說話間,一行人出了芍院,兆佳氏同初瑜親自送到二門外。兆佳氏少不得又囑咐再三,卻是多叫兄弟兩個彼此照應,好生保重身子,考試的事反而沒再提及。
到了前院,莊先生也起了。
自打去年五月,曹碩同曹項兩兄弟入京後,莊先生也算是給他們當了半個夫子。如今學生下場,他少不得也要出來送送。囑咐了幾句考場上的避字什麽的,都是之前說過的。
兄弟們都垂手聽了,莊先生還要親自送到貢院。曹顒因他上了年歲,這兩年畏寒,便攔下,沒有讓他折騰。
因是半夜三更的,曹顒便沒有叫人備馬,而是準備了幾輛馬車。兄弟四個坐了兩輛馬車,曹碩同曹項的書童提了裝了筆墨紙硯同吃食的籃子坐了一輛馬車。魏黑同鄭虎帶著十多個長隨護衛在後。
馬車前掛著燈籠領路,一行人往崇文門去了。
曹家到貢院的距離卻不近,還好因天還沒亮,路上沒人,這馬車也能跑起來。偶爾在路過遇到車馬,也都是往貢院方向去的。
距離貢院還有半條街時,這邊已經是燈火通明,到處是人頭湧動,馬車已經無法趕上前去。
曹顒同弟弟們都下了馬車,留了兩個人在這邊看馬車,其他人提了東西跟著往裏走。
到處都是送士子下場的親朋好友,耳邊傳來的都是些“榜上有名”的吉祥話。
雖說都是鄉試,但是順天府鄉試因監生可以不限籍貫參加,所以人數足有一兩千人。這些人中,卻隻能取百餘名,說起來想要榜上有名實不容易。
待了貢院前,這邊點了無數的火把同燈籠,亮堂堂的。在燈光映照下,就見高高聳立的貢院大門正中上,懸著墨字匾,上麵書著“貢院”二字。
在大門東西兩側,各修建一麵牌坊,東邊的牌坊上書著“明經取士”,西邊的牌坊上書著“為國求賢”。
大門外為東、西轅門,送士子的親朋隻能到轅門外。轅門內,有兵丁把手,士子們提著籃子排隊,要依次檢查,才能下場。
曹顒他們來得不算晚,卻也不算早,已經有士子進轅門了。
曹顒想起一件科舉舊聞來,道是前朝有個才子,因書童誤將一本書籍裝進籃子中,在檢查時被認定為作弊,禁了三場,十餘年來才允再考。因此,他也不由婆媽起來,對曹碩同曹項道:“先別著急進去,將籃子裏的東西再仔細檢查了。帶著筆跡的紙,一張也別混進去,這可不是鬧著完的。”
曹碩同曹項兄弟兩個,到了這貢院跟前,都是屏氣凝神,臉上帶著幾分肅穆。
聽了曹顒的話,兄弟兩個從書童手中接過竹籃,將筆墨紙硯這些東西挨個看了。
這時,就見轅門裏有人披頭散發地唿喊道:“冤枉!”
聲音分外淒慘,旁邊幾個檢查的官爺卻是如狼似虎的模樣,將那人拉到一邊。
曹顒他們幾個還詫異著,就聽有人低聲道:“發辮裏塞了小抄進去,這不是傻子是什麽?”
曹碩同曹項兄弟兩個唬得臉都白了,曹碩轉過頭,低聲問道:“大哥,辮子用檢查麽?”
曹顒哭笑不得,道:“你們慌什麽?做不作弊的,自己個兒心裏還沒有數?我叫檢查攜帶的物事兒,也是怕因粗心帶了書或者寫字兒的紙。”說著,他又將兄弟兩個打量了,單衣、單鞋的,應該挑不出什麽問題來。
看時辰差不多,曹顒從懷裏摸出幾個鼻煙壺來,看著花色不同,一人給了兩個,道:“玻璃的裝得是薄荷油,玉的裝的是鼻煙。薄荷油往水裏道些,剩下的同鼻煙倒到衣襟上,要是答題時,覺得腦子沉了,就拿衣襟用用。雖說揮發的快,說不得也能管些用。”
曹碩同曹項雙手接過,按照曹顒所說,擰開鼻煙壺,往水壺裏灑了幾滴薄荷,剩下的倒到衣襟上。
一時之間,薄荷的味道揮散開了,也使得人頭腦清明幾分。
曹碩同曹項自己提了竹籃,跟兩位兄長別過,往轅門去了。
曹頌見了曹顒的細心,生出幾分愧疚來,道:“都勞煩哥哥了,我都不省得還要預備這個。”
曹顒笑道:“許是我多餘,這個事夏天用的東西。如今已經過了中秋,秋高氣爽的,未必用得上這個。不過是有備無患罷了,兩個小的就算是心裏緊張,拿這個東西嗅一嗅說不定也安穩了。”
曹碩同曹項之前排了不少士子,兩人排著隊尾,還要等一會兒才能到檢查處。
曹顒同曹頌便沒有走,而是等著轅門外,尋思等他們下場再說。這時,就聽身後有人道:“表弟?”
曹顒因看著前麵,剛開始還沒在意。直到後邊有有人喊了一聲,他才覺得聲音有些耳熟,迴頭一看,正是傅鼐的長子昌齡。
昌齡穿著半新不舊的單衣,帶著兩個提著竹籃的長隨,正是應試舉子的裝扮。
曹顒帶著幾分詫異,道:“表哥也來應試?”
昌齡笑著點點頭,道:“吃了幾年兵飯,對武職卻是有些膩歪了,想尋個正牌子出身。”
富察家是滿洲大刑,傅鼐如今也做了正二品的副都統,昌齡自己也做了正五品的武職,如今卻是重新參加鄉試。這番魄力,使得曹顒也生出幾分敬佩來。
昌齡看了看曹顒旁邊的曹頌,道:“表弟是送兄弟來應試?不是聽說這些日子正補差事麽,怎麽又走科舉了?”
曹顒指了指排在隊伍的曹碩同曹項道:“是我家老三同老四兩個,他們今年第一次下場了!”
昌齡曉得曹顒有幾個堂弟,但是除了眼前這個到了弱冠年紀,其他的不過十幾歲的少年。聽說是那兩個小的應試,他倒是有些意外,道:“是他們兩個,年紀甚輕啊,這個歲數的學子多在學堂求學!”
曹顒笑道:“左右還小,不過是來張長見識罷了!”
因士子們都去排隊待檢去了,昌齡同曹顒寒暄兩句,便也進了轅門。
足足過了小半個時辰,才到曹碩同曹項兄弟兩個臨檢。
那幾個檢查的差使,將兩人從頭到尾搜身,鞋子也叫他們脫了。最後,他們還蹲下來撚了撚襪子,見是單層的才起身。竹籃裏的東西也逐一翻過,卻是沒什麽私帶,才叫兩人過去。
曹顒同曹頌在這邊看著,已經是鬆了口氣。曹碩同曹項兩個檢查完,轉過身來,見哥哥們還在,衝他們揮揮手,才進了考場……
清朝的科舉沿襲明朝舊例,分為四個級別,分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院試,在就近的府、州、縣裏參加考試,由省裏的學政統一安排考試,錄取者為“生員”,入府、縣的官學,就是俗稱的秀才。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不再是布衣百姓,見了縣官,也不用跪拜。
鄉試,則在省府舉行,由朝廷欽點主考官同副主考官下去監考。錄取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舉人就能被稱為“老爺”了,同縣官可以尋常論交。成了舉人就有了做官的資格,要是舍得花錢,舉人可以直接補七品官。
按照規矩,必須要取得秀才同監生資格,才能參加鄉試。秀才是必須在原籍考試,監生同貢生的話,則可以不受籍貫限製,赴京城應試。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其他像遇到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的科舉考試,稱為恩科。
鄉試的第二年,就是會試之期。
會試在京城舉行,各省的舉人同國子監監生都可以參加,考生人數在五百到六百左右。通常取百十人,考上者為“貢生”,第一名為“會元”。
會試過後,便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這個卻沒有落榜那麽一說了,隻是在貢生中從新排名次,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為“進士及第”、二甲榜單上為“進士出身”、三甲榜單上為“同進士出身”。
一甲取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直接授官。二甲同三甲榜單上的,則通過考試,有的授官,有的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三年後,考試成績合格再授官。
京城這邊,鄉試同會試的地點都是一處,就是崇文門內的“貢院”。
這邊的貢院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原是木板搭建的棚子,後來發生過幾次貢院著火燒死舉人或者焚毀試卷的事後,進行了改造,成了磚木結構。
因這邊同時是鄉試同會試的考場,所以號房有九千多間,可以同時容納九千多士子同時應試。
十八日淩晨,曹顒便起來了。
他還真有幾分送學生去應考的家長的感覺,心中不自覺將古代的科舉同幾百年後的應試教育聯係到一起。要是對照科舉考試的四級,好像有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院的感覺。這鄉試,感覺就同幾百年後的高考很是相似。
貢院那邊,要在卯初(早上五點)入場,這中間還有考前的檢查,所以需要早些過去。
芍院這邊,兆佳氏已經使人預備了裝滿了吃食同水的竹籃,還有兩個馬桶。早點也使人預備好了,還特意吩咐廚房那邊做了一盤琥珀核桃。
這還是古時傳下的習俗,應試試子多吃核桃,認為核桃能補腦。
曹碩同曹項也起身了,兩人都換了半新不舊的單衣裳,過來同母親辭行。見曹顒同初瑜也在,兩人都躬身給哥哥嫂子見禮。
兆佳氏往曹碩身上摸了一把,道:“這衣裳也不抵寒,要是凍著了,可怎麽好?還是叫人換兩套厚衣服,就是髒了兩套新衣服又能如何,到底身子要緊?”
曹碩的眼圈有些發黑,看來是昨晚沒歇好。聽兆佳這般說,他小聲迴道:“母親,考場裏不讓穿夾衣,要是夾衣的話,也得拆了開來。兒子穿了兩件單衣,不會冷著。”
兆佳氏聽,不由“嘖嘖”兩聲,道:“這哪裏是去考試,真真是遭罪去了。快點吃了早飯,讓你們哥哥送你們過去吧!”
曹碩同曹項應了,卻不好就坐,請眾人也坐。
曹顒道:“我同你嫂子方才吃過了,你們兩個快吃吧。還不曉得要排隊多久,咱們也早些過去穩當。”
兆佳氏也道:“這大半夜的,我哪裏吃得下?你們兩個倒是要多吃些,總要吃飽了,才有力氣寫字兒。”
曹碩同曹項這才坐了,默默地吃了早飯。
等兩兄弟吃完,曹頌打著哈欠進來,見這邊已經收拾好了,看了看外頭的天色道:“這才醜初(淩晨兩點),是不是早了些?”
兆佳氏道:“趕早不趕晚,這哪裏是能耽擱的?”
曹顒見曹碩他們兄弟用完早飯,便道:“既是吃完了,咱們這就出發吧!”
說話間,一行人出了芍院,兆佳氏同初瑜親自送到二門外。兆佳氏少不得又囑咐再三,卻是多叫兄弟兩個彼此照應,好生保重身子,考試的事反而沒再提及。
到了前院,莊先生也起了。
自打去年五月,曹碩同曹項兩兄弟入京後,莊先生也算是給他們當了半個夫子。如今學生下場,他少不得也要出來送送。囑咐了幾句考場上的避字什麽的,都是之前說過的。
兄弟們都垂手聽了,莊先生還要親自送到貢院。曹顒因他上了年歲,這兩年畏寒,便攔下,沒有讓他折騰。
因是半夜三更的,曹顒便沒有叫人備馬,而是準備了幾輛馬車。兄弟四個坐了兩輛馬車,曹碩同曹項的書童提了裝了筆墨紙硯同吃食的籃子坐了一輛馬車。魏黑同鄭虎帶著十多個長隨護衛在後。
馬車前掛著燈籠領路,一行人往崇文門去了。
曹家到貢院的距離卻不近,還好因天還沒亮,路上沒人,這馬車也能跑起來。偶爾在路過遇到車馬,也都是往貢院方向去的。
距離貢院還有半條街時,這邊已經是燈火通明,到處是人頭湧動,馬車已經無法趕上前去。
曹顒同弟弟們都下了馬車,留了兩個人在這邊看馬車,其他人提了東西跟著往裏走。
到處都是送士子下場的親朋好友,耳邊傳來的都是些“榜上有名”的吉祥話。
雖說都是鄉試,但是順天府鄉試因監生可以不限籍貫參加,所以人數足有一兩千人。這些人中,卻隻能取百餘名,說起來想要榜上有名實不容易。
待了貢院前,這邊點了無數的火把同燈籠,亮堂堂的。在燈光映照下,就見高高聳立的貢院大門正中上,懸著墨字匾,上麵書著“貢院”二字。
在大門東西兩側,各修建一麵牌坊,東邊的牌坊上書著“明經取士”,西邊的牌坊上書著“為國求賢”。
大門外為東、西轅門,送士子的親朋隻能到轅門外。轅門內,有兵丁把手,士子們提著籃子排隊,要依次檢查,才能下場。
曹顒他們來得不算晚,卻也不算早,已經有士子進轅門了。
曹顒想起一件科舉舊聞來,道是前朝有個才子,因書童誤將一本書籍裝進籃子中,在檢查時被認定為作弊,禁了三場,十餘年來才允再考。因此,他也不由婆媽起來,對曹碩同曹項道:“先別著急進去,將籃子裏的東西再仔細檢查了。帶著筆跡的紙,一張也別混進去,這可不是鬧著完的。”
曹碩同曹項兄弟兩個,到了這貢院跟前,都是屏氣凝神,臉上帶著幾分肅穆。
聽了曹顒的話,兄弟兩個從書童手中接過竹籃,將筆墨紙硯這些東西挨個看了。
這時,就見轅門裏有人披頭散發地唿喊道:“冤枉!”
聲音分外淒慘,旁邊幾個檢查的官爺卻是如狼似虎的模樣,將那人拉到一邊。
曹顒他們幾個還詫異著,就聽有人低聲道:“發辮裏塞了小抄進去,這不是傻子是什麽?”
曹碩同曹項兄弟兩個唬得臉都白了,曹碩轉過頭,低聲問道:“大哥,辮子用檢查麽?”
曹顒哭笑不得,道:“你們慌什麽?做不作弊的,自己個兒心裏還沒有數?我叫檢查攜帶的物事兒,也是怕因粗心帶了書或者寫字兒的紙。”說著,他又將兄弟兩個打量了,單衣、單鞋的,應該挑不出什麽問題來。
看時辰差不多,曹顒從懷裏摸出幾個鼻煙壺來,看著花色不同,一人給了兩個,道:“玻璃的裝得是薄荷油,玉的裝的是鼻煙。薄荷油往水裏道些,剩下的同鼻煙倒到衣襟上,要是答題時,覺得腦子沉了,就拿衣襟用用。雖說揮發的快,說不得也能管些用。”
曹碩同曹項雙手接過,按照曹顒所說,擰開鼻煙壺,往水壺裏灑了幾滴薄荷,剩下的倒到衣襟上。
一時之間,薄荷的味道揮散開了,也使得人頭腦清明幾分。
曹碩同曹項自己提了竹籃,跟兩位兄長別過,往轅門去了。
曹頌見了曹顒的細心,生出幾分愧疚來,道:“都勞煩哥哥了,我都不省得還要預備這個。”
曹顒笑道:“許是我多餘,這個事夏天用的東西。如今已經過了中秋,秋高氣爽的,未必用得上這個。不過是有備無患罷了,兩個小的就算是心裏緊張,拿這個東西嗅一嗅說不定也安穩了。”
曹碩同曹項之前排了不少士子,兩人排著隊尾,還要等一會兒才能到檢查處。
曹顒同曹頌便沒有走,而是等著轅門外,尋思等他們下場再說。這時,就聽身後有人道:“表弟?”
曹顒因看著前麵,剛開始還沒在意。直到後邊有有人喊了一聲,他才覺得聲音有些耳熟,迴頭一看,正是傅鼐的長子昌齡。
昌齡穿著半新不舊的單衣,帶著兩個提著竹籃的長隨,正是應試舉子的裝扮。
曹顒帶著幾分詫異,道:“表哥也來應試?”
昌齡笑著點點頭,道:“吃了幾年兵飯,對武職卻是有些膩歪了,想尋個正牌子出身。”
富察家是滿洲大刑,傅鼐如今也做了正二品的副都統,昌齡自己也做了正五品的武職,如今卻是重新參加鄉試。這番魄力,使得曹顒也生出幾分敬佩來。
昌齡看了看曹顒旁邊的曹頌,道:“表弟是送兄弟來應試?不是聽說這些日子正補差事麽,怎麽又走科舉了?”
曹顒指了指排在隊伍的曹碩同曹項道:“是我家老三同老四兩個,他們今年第一次下場了!”
昌齡曉得曹顒有幾個堂弟,但是除了眼前這個到了弱冠年紀,其他的不過十幾歲的少年。聽說是那兩個小的應試,他倒是有些意外,道:“是他們兩個,年紀甚輕啊,這個歲數的學子多在學堂求學!”
曹顒笑道:“左右還小,不過是來張長見識罷了!”
因士子們都去排隊待檢去了,昌齡同曹顒寒暄兩句,便也進了轅門。
足足過了小半個時辰,才到曹碩同曹項兄弟兩個臨檢。
那幾個檢查的差使,將兩人從頭到尾搜身,鞋子也叫他們脫了。最後,他們還蹲下來撚了撚襪子,見是單層的才起身。竹籃裏的東西也逐一翻過,卻是沒什麽私帶,才叫兩人過去。
曹顒同曹頌在這邊看著,已經是鬆了口氣。曹碩同曹項兩個檢查完,轉過身來,見哥哥們還在,衝他們揮揮手,才進了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