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杠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像青杠樹一樣能四處紮根,在這片土地上開枝散葉,光大李家的門楣。
李青杠卻長成了一個悶葫蘆,不愛說話,隻喜歡傾聽,不管在哪裏,一坐就是大半天,啥也不幹也可以不吃不喝,就是傻樂。
人們管這種人叫爛板凳,李青杠也就有了這個綽號。
但他不以為意,還是我行我素。
到了二十歲,就是農村青年男女談婚論嫁的年齡,他父親委托媒人給他找了幾門親事,還沒見麵李青杠就給推了。
他說他不結婚,一個人自由自在,結婚有什麽意思?
結婚有什麽意思?
這是腦殼單邊少根筋啊!
他父親沒辦法,隻能委托同村青年帶他出去打工,求他們找個機會帶李青杠去逛逛紅燈區,感受一下當新郎官的快樂。
然而事與願違,李青杠差點就打電話報警,要把幾個同鄉送進號子。
至那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拿李青杠說事,也沒有人願意搭理他。
誰沒有點齷齪事,遇到這麽一個“光明偉岸”的英雄漢,不一定哪天就被他送進去,那還了的!
李青杠習慣不說話,不覺得生活有哪點不好,還是照舊過日子,撿著機會就去聽人擺龍門陣。
他喜歡聽,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他都喜歡。
此時他就瞪著一雙大眼睛看著幾人。
楊軍樺被他看的毛骨悚然,喊道:“青杠,會開完了,你可以迴去了。”
李青杠嗬嗬一笑,還是不動。
鄭文武和他年齡差不多,又是中學和小學的同學,覺得他可伶,柔聲道:“就讓他聽吧。”
也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都是一個村子的,聽聽也不關事。
楊軍樺道:“就是覺得冷颼颼的。”
李長春道:“可能是人少了,你們進屋烤火,我把這裏收拾一下。”
衛煌道:“一起收拾吧。”
李長春道:“你不管,我和青杠兩個人就行。”
安排做事,李青杠倒也利落,馬上就主動配合,將燃著的柴退掉在地上滾滅。
衛煌跟著楊軍樺等人進屋,低聲問道:“他是啞巴嗎?”
鄭文武道:“不是,隻是不愛說話。”
衛煌仔細一想,今天真沒聽他說過一句話,好奇道:“啥原因導致的?”
楊軍樺道:“天知道,他老漢去算命都沒有算出來是什麽原因。”
衛煌道:“不願意講話可能是心理有問題,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
楊軍樺同意這個觀點:“就是心裏有病。”
李洪上廁所迴來,見幾人坐著,掏出香煙活躍氣氛,又坐到衛煌對麵,問道:“說一下你們有什麽想法,我也聽聽。”
劉常海道:“你這方麵比我們懂,我們還要向你學習。”
李洪見他們不說話,問衛煌道:“衛工,你講講你的想法。”
衛煌想著李青杠的問題,目光看著窗外,一時間沒有注意李洪的問題。
李洪敲了敲爐子,放大聲音道:“衛工?”
衛煌迴過神,擺手拒絕道:“你曉得我不抽煙。”
李洪笑道:“這外麵沒得美女啥,怎麽走神了?我是問你有什麽計劃,說來聽聽。”
衛煌汗顏,指著楊軍樺道:“我的想法是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想法,去設計對應的建築,以滿足生意的需求,比如楊哥想開個魚館,那麽他家的房子一層肯定是框架,二層做包房,住宅就考慮到三樓。”
這是借鑒了張大華的思路。
李洪又逐一詢問其他幾人,激將道:“都敞開了說,不要藏著,我真要做也不會和你們做一樣的,不會抄襲你們的想法。”
他一開始問幾人,這幾人都沒有講,衛煌一開口就說了楊軍樺的想法,明顯這幾人對自己有保留。
劉常海道:“我真的沒有想好。”
鄭文武道:“我不打算做生意。”
楊軍樺道:“李老師,你講講你的主意,你見過識廣,應該比我們更懂。”
李洪當然有想法,而且他覺得自己的主意和在座幾人可以形成互補關係,隻有一起合作把蛋糕做大,生意才能蒸蒸日上。
“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人的一輩子有四次機會,出生的時候投個好胎;讀書的時候考個好的大學;結婚的時候找個好對象;以及天降貴人提攜自己。”
“前麵三樣目前看來都不現實,隻有最後一條正是眼前的機會,我們不能錯過。”
說到這裏,李洪又給幾人戴高帽,說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那些離開的都是鼠目寸光,特別是那個李長秋,當個車間主任以為自己幺不倒台。
隻要大家堅定方向幹下去,以後日子比他好過千百倍。
楊軍樺和李長秋多少算是親戚,見他毫無忌憚的在背後說人壞話,實在是聽不下去,打斷道:“你就講你的具體想法,不要扯開話題。”
李洪道:“我的想法就是在咱們村打造一個夏令營的基地,讓學生家長在假期帶著孩子來我們村學習鍛煉,這樣就會產生吃住,是不是給大家帶來客源?”
李洪這幾年在黑水縣開培訓班賺了錢,劉常海相信他說做就能做到,馬上表態說自己要做鄉村旅館。
他先提出來,別人想做也不能,總不能一個村的都要搶生意!
李洪道:“那人過來也不能天天吃魚,陳四,你開個家常菜館,讓你婆娘好好學幾道菜。”
陳四看了一眼楊軍樺,點頭道:“可以。”
李洪問衛煌道:“衛工,我這個方案如何?”
“挺好。”衛煌在手機上找出衛星地圖,問道:“你們幾家的位置在哪裏?”
如果幾家能連成一片,那麽直接就可以打造出一個小區域的景點,有利於前期推廣宣傳。
鄭文武側著生意幫忙尋找。
幾家雖然在一個村,相隔的距離卻有幾百米,並不在同一個區域。
衛煌又問楊軍樺道:“楊哥,你計劃用哪幾塊田來建魚塘?”
楊軍樺看的清楚,指了自己家的田,又說旁邊就是李長春的,如果能協調周邊的田,那麽相鄰的幾塊都可以改造成魚塘。
劉常海等人這才知道楊軍樺還想養魚,那就可以自產自銷,解決原材料的問題又要節約一筆錢。
都開始在心裏琢磨自己還能做點什麽才能補全產業鏈。
李青杠卻長成了一個悶葫蘆,不愛說話,隻喜歡傾聽,不管在哪裏,一坐就是大半天,啥也不幹也可以不吃不喝,就是傻樂。
人們管這種人叫爛板凳,李青杠也就有了這個綽號。
但他不以為意,還是我行我素。
到了二十歲,就是農村青年男女談婚論嫁的年齡,他父親委托媒人給他找了幾門親事,還沒見麵李青杠就給推了。
他說他不結婚,一個人自由自在,結婚有什麽意思?
結婚有什麽意思?
這是腦殼單邊少根筋啊!
他父親沒辦法,隻能委托同村青年帶他出去打工,求他們找個機會帶李青杠去逛逛紅燈區,感受一下當新郎官的快樂。
然而事與願違,李青杠差點就打電話報警,要把幾個同鄉送進號子。
至那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拿李青杠說事,也沒有人願意搭理他。
誰沒有點齷齪事,遇到這麽一個“光明偉岸”的英雄漢,不一定哪天就被他送進去,那還了的!
李青杠習慣不說話,不覺得生活有哪點不好,還是照舊過日子,撿著機會就去聽人擺龍門陣。
他喜歡聽,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他都喜歡。
此時他就瞪著一雙大眼睛看著幾人。
楊軍樺被他看的毛骨悚然,喊道:“青杠,會開完了,你可以迴去了。”
李青杠嗬嗬一笑,還是不動。
鄭文武和他年齡差不多,又是中學和小學的同學,覺得他可伶,柔聲道:“就讓他聽吧。”
也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都是一個村子的,聽聽也不關事。
楊軍樺道:“就是覺得冷颼颼的。”
李長春道:“可能是人少了,你們進屋烤火,我把這裏收拾一下。”
衛煌道:“一起收拾吧。”
李長春道:“你不管,我和青杠兩個人就行。”
安排做事,李青杠倒也利落,馬上就主動配合,將燃著的柴退掉在地上滾滅。
衛煌跟著楊軍樺等人進屋,低聲問道:“他是啞巴嗎?”
鄭文武道:“不是,隻是不愛說話。”
衛煌仔細一想,今天真沒聽他說過一句話,好奇道:“啥原因導致的?”
楊軍樺道:“天知道,他老漢去算命都沒有算出來是什麽原因。”
衛煌道:“不願意講話可能是心理有問題,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
楊軍樺同意這個觀點:“就是心裏有病。”
李洪上廁所迴來,見幾人坐著,掏出香煙活躍氣氛,又坐到衛煌對麵,問道:“說一下你們有什麽想法,我也聽聽。”
劉常海道:“你這方麵比我們懂,我們還要向你學習。”
李洪見他們不說話,問衛煌道:“衛工,你講講你的想法。”
衛煌想著李青杠的問題,目光看著窗外,一時間沒有注意李洪的問題。
李洪敲了敲爐子,放大聲音道:“衛工?”
衛煌迴過神,擺手拒絕道:“你曉得我不抽煙。”
李洪笑道:“這外麵沒得美女啥,怎麽走神了?我是問你有什麽計劃,說來聽聽。”
衛煌汗顏,指著楊軍樺道:“我的想法是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想法,去設計對應的建築,以滿足生意的需求,比如楊哥想開個魚館,那麽他家的房子一層肯定是框架,二層做包房,住宅就考慮到三樓。”
這是借鑒了張大華的思路。
李洪又逐一詢問其他幾人,激將道:“都敞開了說,不要藏著,我真要做也不會和你們做一樣的,不會抄襲你們的想法。”
他一開始問幾人,這幾人都沒有講,衛煌一開口就說了楊軍樺的想法,明顯這幾人對自己有保留。
劉常海道:“我真的沒有想好。”
鄭文武道:“我不打算做生意。”
楊軍樺道:“李老師,你講講你的主意,你見過識廣,應該比我們更懂。”
李洪當然有想法,而且他覺得自己的主意和在座幾人可以形成互補關係,隻有一起合作把蛋糕做大,生意才能蒸蒸日上。
“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人的一輩子有四次機會,出生的時候投個好胎;讀書的時候考個好的大學;結婚的時候找個好對象;以及天降貴人提攜自己。”
“前麵三樣目前看來都不現實,隻有最後一條正是眼前的機會,我們不能錯過。”
說到這裏,李洪又給幾人戴高帽,說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那些離開的都是鼠目寸光,特別是那個李長秋,當個車間主任以為自己幺不倒台。
隻要大家堅定方向幹下去,以後日子比他好過千百倍。
楊軍樺和李長秋多少算是親戚,見他毫無忌憚的在背後說人壞話,實在是聽不下去,打斷道:“你就講你的具體想法,不要扯開話題。”
李洪道:“我的想法就是在咱們村打造一個夏令營的基地,讓學生家長在假期帶著孩子來我們村學習鍛煉,這樣就會產生吃住,是不是給大家帶來客源?”
李洪這幾年在黑水縣開培訓班賺了錢,劉常海相信他說做就能做到,馬上表態說自己要做鄉村旅館。
他先提出來,別人想做也不能,總不能一個村的都要搶生意!
李洪道:“那人過來也不能天天吃魚,陳四,你開個家常菜館,讓你婆娘好好學幾道菜。”
陳四看了一眼楊軍樺,點頭道:“可以。”
李洪問衛煌道:“衛工,我這個方案如何?”
“挺好。”衛煌在手機上找出衛星地圖,問道:“你們幾家的位置在哪裏?”
如果幾家能連成一片,那麽直接就可以打造出一個小區域的景點,有利於前期推廣宣傳。
鄭文武側著生意幫忙尋找。
幾家雖然在一個村,相隔的距離卻有幾百米,並不在同一個區域。
衛煌又問楊軍樺道:“楊哥,你計劃用哪幾塊田來建魚塘?”
楊軍樺看的清楚,指了自己家的田,又說旁邊就是李長春的,如果能協調周邊的田,那麽相鄰的幾塊都可以改造成魚塘。
劉常海等人這才知道楊軍樺還想養魚,那就可以自產自銷,解決原材料的問題又要節約一筆錢。
都開始在心裏琢磨自己還能做點什麽才能補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