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黃大舅舅,張美溪父女迴去客廳裏坐了。杏子端過來冰鎮的信遠齋酸梅湯,張家大爺說:
“你母親現在很著急了,不叫你去上班。你在家養了這一整天,也不見好,要是還不行,就請一個醫生過來看看,也許是中暑了。”
上海已經進入了高溫的“盛夏模式”,大街上的黃包車夫來迴跑動,汗水浸在汗衫子上,竟然可以汪出一大白色的鹽漬來,鋪了柏油的馬路變得軟唿唿的,踩上去的時候,發出啪嘰,啪嘰的聲音,開始黏腳。
張美溪從黃大舅舅出去走動了一趟,眼睛已經恢複了清明,她笑著說:
“家裏這麽涼快,怎麽會中暑,我隻是想著搭建電網的事。”
因為大小軍閥割據,中華大地,像一塊裂開的成千八百塊的瓷器一樣,大裂片上還密密麻麻的分布著小裂片。搭建電網,總是會有很多的預想不到的麻煩吧。
張家大爺也跟著搖頭苦笑:
“全國電網,一時半會也難成,就這東南五省,有孫督軍大力支援,三五年也是有希望的。”
張美溪搖頭:
“孫督軍打仗也是太忙,要說起來搞建設,還比不上東北王。”
曆史上評價孫督軍的能力一般,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爭奪地盤,地盤內的工業建設,都是列強殖民者在支撐,單論民族工業建設一種,跟東北王比不了。
東北王在日俄的壓力下還能維持北中國的統一,建立相對比較完整的工業和教育基礎,並且出兵南下,謀求向外發展。
張家大爺努力做出一點父親的威嚴來:
“你不要想得太多,累壞了。”
張美溪點頭,轉身迴去書房,一目十行的翻報紙。
報紙上學者和商人們鼓吹全國電網,其實隻占了比較小一部分的篇幅,更大的篇幅討論的是政局。
已故的南方大總統北上跟東北王匯合的時候。南邊的一位陳姓將軍代理軍務,自稱是代理大元帥。大總統對此還沒來得及發表意見,就病故了。
另外還有一位蔣姓的南方大總統繼任者,在廣州成立了新一屆的國民政府。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和陳大元帥進行大總統嫡係繼承者名譽爭奪戰。
盡管從晚清滅亡的第一天開始,民間的意願就是全國一統,可是軍閥們有自己的小私利,分封山頭。各自作守財奴。
割據到最嚴格的時候,甚至會逆流而動,阻礙社會的進步。比如四川省的鐵路,規格是與全國其他地方不同的,他們害怕統一軌道的鐵路會增大運兵能力,威脅自己的統治。
軍閥們甚至會阻礙修路,但是卻沒有一個軍閥會得罪運送藥品的商人,不管多麽強悍的性格,麵對生病導致的機體衰弱也無能為力,他們把求助醫生當做是最後的安心保障。平安集團的藥品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暢通無阻。
電燈和電話,小民百姓的印象大部分會是溫馨的,忙碌了一天迴到家中,有一盞明黃色的電燈為自己守候。或者說接到一個至交好友的電話,一瞬間那份飄然,清晰的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是有人關心自己的。
在上海更遠一些的郊縣,長江流域一片的幾個省份裏。
媒婆梳著油光的頭,頭上插著粉色的大朵絹花,帶著靦腆的小夥子們去姑娘家相親。在雙方還沒有做決定的時候。第一次見麵,男方一般會帶一包麥芽糖加一包葵花籽做禮物。
姑娘們紅著臉,隔著窗戶看一眼,害怕被人嘲笑。並不好意思看太久,就會轉身迴去偏房裏,隨便拿起什麽活計來做,一般都是繡花。
父母們會進來問女兒意見,姑娘們太害羞,把頭紮的很低。小聲的說:
“俺聽爹娘的。”
這樣基本上就是對男方小夥子的樣貌滿意了,接下來父母們要考察的重點是男方具體的家業,看看是不是門當戶對,幾口人,幾畝地,做什麽工。
媒婆們在現實的基礎上稍微添加幾分誇張和修辭的介紹了,最後再添加上一句:
“他們家裏是裝了電燈的,三間房子一片的亮堂,晚上做針線活計,不傷眼睛。”
電燈是一個很具體的工具,讓人聯想起一切美好的事務來。裝電燈的人家,房子總是相對來說高大體麵些的。一日三餐,總是會吃的更好更飽一些。
因為電燈是在滿足了基本的照亮需要,煤油燈或者牛油蠟燭之外,更高層次的追求。追求到電燈一個檔次的,代表著它前麵的基本條件差不多都滿足了。
媒婆們提到了電燈,父母們都增加了更多的安心,互相商量過,添加一些美好的假設聯想,親事差不多就說定了。
這樣的場景,會不斷的重複,一開始的時候民國初年,發生在大城市裏。過了幾年又會發生在中型的省會城市裏,再往後,會發生在郊縣,一直慢慢的深入到農村。
在這樣的婚姻硬性指標引導下,電燈最初會點亮大城市的夜晚,慢慢的向中型城市擴散,最後到達小城、小鎮、鄉村。
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太陽落下山去,電燈被拉開,一個光芒照滿一個屋子,無數光芒照亮一個城市。光芒繼續擴散,直到照滿一個國家。
做工的男人們迴到家中,最先看到的就是那盞為自己守候的燈。兒童們瘋玩一陣,跑迴家中,最先看到的也是那盞明燈。
電燈的光明在人間擴散,成就更好的姻緣的同時,還有一些反麵的作用,也是相親的場景。
頭插紅色大花的媒婆帶著年輕靦腆的小夥子去相親,姑娘對小夥子的形象也滿意了,媒婆也添油加醋說的天花亂墜。
女方的父母還得再托相熟的親戚打聽一下,親戚們會盡職盡責,說的更具體些:
“他家有點不行吧,連個電燈都沒裝。”
“沒有裝電燈啊,我們家還裝了電燈那,我們家姑娘針線的手藝又好,有勤快喜歡晚上做點收工,要是沒有電燈,按可太傷眼睛了。”
在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家裝了電燈之後,那麽沒有裝電燈的人家,就會引起不太美好的聯想來,電燈也沒有,那房子肯定一般了。一天三頓飯,吃的也一定一般的。要是夥食上的預算高一些,普通人家總會想法調節儉省一下,裝一盞電燈吧。
於是在相同的條件之下,家裏沒有裝電燈的小夥子,被淘汰了。
……(未完待續。)
“你母親現在很著急了,不叫你去上班。你在家養了這一整天,也不見好,要是還不行,就請一個醫生過來看看,也許是中暑了。”
上海已經進入了高溫的“盛夏模式”,大街上的黃包車夫來迴跑動,汗水浸在汗衫子上,竟然可以汪出一大白色的鹽漬來,鋪了柏油的馬路變得軟唿唿的,踩上去的時候,發出啪嘰,啪嘰的聲音,開始黏腳。
張美溪從黃大舅舅出去走動了一趟,眼睛已經恢複了清明,她笑著說:
“家裏這麽涼快,怎麽會中暑,我隻是想著搭建電網的事。”
因為大小軍閥割據,中華大地,像一塊裂開的成千八百塊的瓷器一樣,大裂片上還密密麻麻的分布著小裂片。搭建電網,總是會有很多的預想不到的麻煩吧。
張家大爺也跟著搖頭苦笑:
“全國電網,一時半會也難成,就這東南五省,有孫督軍大力支援,三五年也是有希望的。”
張美溪搖頭:
“孫督軍打仗也是太忙,要說起來搞建設,還比不上東北王。”
曆史上評價孫督軍的能力一般,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爭奪地盤,地盤內的工業建設,都是列強殖民者在支撐,單論民族工業建設一種,跟東北王比不了。
東北王在日俄的壓力下還能維持北中國的統一,建立相對比較完整的工業和教育基礎,並且出兵南下,謀求向外發展。
張家大爺努力做出一點父親的威嚴來:
“你不要想得太多,累壞了。”
張美溪點頭,轉身迴去書房,一目十行的翻報紙。
報紙上學者和商人們鼓吹全國電網,其實隻占了比較小一部分的篇幅,更大的篇幅討論的是政局。
已故的南方大總統北上跟東北王匯合的時候。南邊的一位陳姓將軍代理軍務,自稱是代理大元帥。大總統對此還沒來得及發表意見,就病故了。
另外還有一位蔣姓的南方大總統繼任者,在廣州成立了新一屆的國民政府。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和陳大元帥進行大總統嫡係繼承者名譽爭奪戰。
盡管從晚清滅亡的第一天開始,民間的意願就是全國一統,可是軍閥們有自己的小私利,分封山頭。各自作守財奴。
割據到最嚴格的時候,甚至會逆流而動,阻礙社會的進步。比如四川省的鐵路,規格是與全國其他地方不同的,他們害怕統一軌道的鐵路會增大運兵能力,威脅自己的統治。
軍閥們甚至會阻礙修路,但是卻沒有一個軍閥會得罪運送藥品的商人,不管多麽強悍的性格,麵對生病導致的機體衰弱也無能為力,他們把求助醫生當做是最後的安心保障。平安集團的藥品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暢通無阻。
電燈和電話,小民百姓的印象大部分會是溫馨的,忙碌了一天迴到家中,有一盞明黃色的電燈為自己守候。或者說接到一個至交好友的電話,一瞬間那份飄然,清晰的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是有人關心自己的。
在上海更遠一些的郊縣,長江流域一片的幾個省份裏。
媒婆梳著油光的頭,頭上插著粉色的大朵絹花,帶著靦腆的小夥子們去姑娘家相親。在雙方還沒有做決定的時候。第一次見麵,男方一般會帶一包麥芽糖加一包葵花籽做禮物。
姑娘們紅著臉,隔著窗戶看一眼,害怕被人嘲笑。並不好意思看太久,就會轉身迴去偏房裏,隨便拿起什麽活計來做,一般都是繡花。
父母們會進來問女兒意見,姑娘們太害羞,把頭紮的很低。小聲的說:
“俺聽爹娘的。”
這樣基本上就是對男方小夥子的樣貌滿意了,接下來父母們要考察的重點是男方具體的家業,看看是不是門當戶對,幾口人,幾畝地,做什麽工。
媒婆們在現實的基礎上稍微添加幾分誇張和修辭的介紹了,最後再添加上一句:
“他們家裏是裝了電燈的,三間房子一片的亮堂,晚上做針線活計,不傷眼睛。”
電燈是一個很具體的工具,讓人聯想起一切美好的事務來。裝電燈的人家,房子總是相對來說高大體麵些的。一日三餐,總是會吃的更好更飽一些。
因為電燈是在滿足了基本的照亮需要,煤油燈或者牛油蠟燭之外,更高層次的追求。追求到電燈一個檔次的,代表著它前麵的基本條件差不多都滿足了。
媒婆們提到了電燈,父母們都增加了更多的安心,互相商量過,添加一些美好的假設聯想,親事差不多就說定了。
這樣的場景,會不斷的重複,一開始的時候民國初年,發生在大城市裏。過了幾年又會發生在中型的省會城市裏,再往後,會發生在郊縣,一直慢慢的深入到農村。
在這樣的婚姻硬性指標引導下,電燈最初會點亮大城市的夜晚,慢慢的向中型城市擴散,最後到達小城、小鎮、鄉村。
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太陽落下山去,電燈被拉開,一個光芒照滿一個屋子,無數光芒照亮一個城市。光芒繼續擴散,直到照滿一個國家。
做工的男人們迴到家中,最先看到的就是那盞為自己守候的燈。兒童們瘋玩一陣,跑迴家中,最先看到的也是那盞明燈。
電燈的光明在人間擴散,成就更好的姻緣的同時,還有一些反麵的作用,也是相親的場景。
頭插紅色大花的媒婆帶著年輕靦腆的小夥子去相親,姑娘對小夥子的形象也滿意了,媒婆也添油加醋說的天花亂墜。
女方的父母還得再托相熟的親戚打聽一下,親戚們會盡職盡責,說的更具體些:
“他家有點不行吧,連個電燈都沒裝。”
“沒有裝電燈啊,我們家還裝了電燈那,我們家姑娘針線的手藝又好,有勤快喜歡晚上做點收工,要是沒有電燈,按可太傷眼睛了。”
在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家裝了電燈之後,那麽沒有裝電燈的人家,就會引起不太美好的聯想來,電燈也沒有,那房子肯定一般了。一天三頓飯,吃的也一定一般的。要是夥食上的預算高一些,普通人家總會想法調節儉省一下,裝一盞電燈吧。
於是在相同的條件之下,家裏沒有裝電燈的小夥子,被淘汰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