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眾人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之輩,此時一聽阿術所言,立刻便明白了他的作戰意圖,因此也都與蕭遙一樣,在心讚道:“果然是一條好計謀。”阿術提出的這圍讀打援的戰術,進可攻退可守,一方麵既能達到攻滅全真教的戰略目的,另一方麵,又能通過不斷地殲滅趕來馳援的救兵,從而讓江湖同存此心的人漸漸心生顧忌,隻要殺的他們怕了,那便再也不會有誰來救助全真教。而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全真教自是如案上魚肉,任人宰割,至於蒙古軍隊的威名,也會隨之傳揚出去,令原群豪聞風喪膽。如此一來,便等於是一石二鳥,在打擊了敵人的同時,還增加了自己的威望,不可謂不妙。
巴通剛才雖然被阿術搶白一通,但他生性豁達,心胸寬闊,又不是那種易於記仇的人,加之此時妙計在手,對阿術反而十分推崇。他與身邊幾人熱烈地商議了一番後,覺得並無什麽遺漏之處,於是轉身對蕭遙拱手道:“蕭將軍,阿術提出的計策甚妙,我等均無異議。是否照此行事,還請將軍定奪。”
蕭遙微微一笑,道:“阿術將軍確實是人龍鳳,所提的這個圍讀打援的策略考慮周全,平穩之餘,卻也不失銳進,的確乃是一條妙計。”
阿術聽到蕭遙誇讚,當即單膝跪地,雙手行禮,躬身道:“謝大將軍誇獎。”
巴通見狀,隨之道:“那末將這就安排下去……”
一語未畢,卻聽蕭遙話鋒一轉,接著說道:“妙計歸妙計,但是這條計策,此戰並不能用。”
他剛才不吝讚言,對阿術大加誇耀,於是人人都以為蕭遙已經認可了這條計策,這便等於已經為此次戰鬥定下了方向。豈料此時,他這位掌握兵符,擁有最終拍板權利的大將軍卻忽然又說此戰不能用阿術的計策,這如何能不讓眾人感到摸不著頭腦?須知軍無戲言,蕭遙此時作為軍的最高統帥,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決定了手下那五萬名兄弟的生死安,正因如此,之前那些副將們才會用充滿質疑和戒備的眼光,來看蕭遙這位看似文弱、隻是奉旨上任的大將軍,直至蕭遙展露出自身實力後,他們才選擇了接納和相信。然而此時,蕭遙的一句“妙計歸妙計,但此戰並不能用”卻又讓他們陷入了困惑之:“既然是妙計,那為何不能用?若是不能用,你作為大將軍,卻又為何稱讚是妙計?這豈非是自相矛盾嗎?”
想到這裏,眾人心頓時又升起了一陣疑慮,暗道:“這位蕭大人雖然武功高強,頗具實力,但他畢竟從未領軍打過仗,對於這行軍部署、戰略安排等,他究竟懂不懂?”這樣的想法一旦出現,出於對手下數萬兄弟性命的負責,相對而來的,便一定是對於蕭遙的質疑甚至抗拒了。
見到麵前眾人突然間臉色不善,連剛才受到交口稱讚的阿術也同樣是劍眉微豎,臉上浮現出一絲不解與質疑交雜在一起的複雜神色。蕭遙對此卻是心知肚明,因此並不慌張,他對眾人的目光視若不見,眼神在帳掃了一圈後,隻是緩緩道:“阿術將軍此計,確實是考慮周全,既能料敵先機,將全真教的反應考慮在內,又能隨機應變,想出半路狙擊援兵這樣的妙招,換做其他地方施展的話,此計都堪稱完美。”
“但全真教坐落在終南山上,而終南山乃是秦嶺山脈的一段。那秦嶺山脈橫亙東西,綿延千裏,山地形險峻,溝壑縱橫,擁州之險。此等地勢,僅憑三萬精兵,如何能做到將全真教封鎖地滴水不漏?更何況,終南山乃是全真教那些牛鼻子老道們的老巢,他們對於如何脫身,山有什麽小路定是十分熟悉,說不得,他們曆代積累,連逃生的暗道也是一應俱全。若按著阿術將軍的計策,咱們一開始圍而不攻,隻是在外設伏狙擊援兵,這自然沒什麽問題,可萬一全真教得到了消息,知道救援無望後,誰能保證他們不會下定決心,幹脆利用地勢之便集體遁逃,以圖保存實力,然後迴頭再率領原群豪,跟咱們遊鬥起來?”
“同時,這所謂的‘打援’也有問題。依阿術將軍的布置,是要分出兩萬人,然後分散到通往終南山的各處要道,堵截那些趕來增援的江湖救兵。這麽做看起來是沒錯,但不知各位想過了沒有,四麵八方通往終南山的路何止千百條?咱們堵的了十條百條,卻堵不了一門心思就是要繞過咱們的人。這兩萬人一旦分到陝西全境的話,每一條路上還剩下多少人?而且,咱們即將要麵對的,還是江湖一等一的高手,且這些人極有可能結伴同行。咱們人要是少了的話,根本應付不了這些身懷絕技之人,但要是多了的話,其他地方卻難免就會有漏網之魚。雖說這些漏網之魚對咱們最終攻滅全真教並無影響,可如此一來,卻不知要因此而多損失多少手下的好兄弟。所以,阿術將軍的這圍讀打援之計,極有可能變成既圍不住,也打不過的局麵。”
此言一出,頓時滿堂皆驚。巴通愕然地望著蕭遙,一時間張口難言。他是真的萬萬沒想到,這位看起來一派書生模樣的文官,對於戰局,竟會有著比自己這久經沙場的老將還要透徹的理解和把握,這怎能讓他不驚訝?而其他人與巴通的想法也大致相同。他們之前都以為,此次攻滅全真的戰鬥,就算忽必烈派了蕭遙來,他也隻不過是名義上的主帥,等到時候真的打起來時,像是出謀劃策、率眾衝殺這些事,最終還是自己這些人,所謂主帥,最多不過是起個壓陣的作用罷了,所以對蕭遙一直十分輕視。直到蕭遙展露鋒芒,這些人才對他的態度有所改變,但那隻是因為蕭遙個人的英勇,所尊重的,也隻是他個人,而非是因為他作為主帥。但現在,蕭遙一語的,直接指出了這個所有人都認為毫無紕漏的計劃裏存在的各種問題,這等敏銳的洞察力,這等一言而決的豪邁,還有那股不容置疑的權威,完全就是一位優秀的主帥才能展現出的風采。如此轉變,怎能不令巴通等人感到驚愕?
迴過神來,眾人細細品味,包括阿術自己,也都已隱約察覺出了這個計劃的漏洞。可他畢竟順風順水慣了,這時陡然遇挫,心難免不平,於是想了一下後,開口問道:“那不知蕭將軍還有何良策?末將洗耳恭聽。”
蕭遙輕笑一聲,道:“這便是此戰,忽必烈殿下定要由本將領軍的意義所在。我知道諸位心對蕭某人定有不服,但有一事大家須知,這一戰不同於兩軍對壘,沙場搏命,現在,我們的對手是一個江湖門派,那麽這便不叫軍事,也不叫戰爭了,這叫恩怨,叫廝殺。江湖事需江湖了,此戰若是由各位將軍用軍事的手段來應對,其結果恐怕絕對是不堪設想。可是蕭某生於草莽,長於江湖,對於這種事卻是再了解不過,所以,才有蕭某剛才的一番話,還望各位將軍理解。”
巴通與博木貼等人一同道:“謹遵將軍教誨,將軍但有所命,末將無有不從。”神色已十分恭謹。
蕭遙笑著讀了讀頭,忽然麵色一厲,道:“既然如此,帳下眾將聽令,各部原地待命,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動,違者軍法從事!”
此言一出,帳諸將又是一陣愕然。他們本以為這位主帥接下來會說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奇謀鬼策,誰知,竟是命令眾人都不得隨意出動?那這算什麽計謀?這樣如何攻滅全真教?難不成,等著全真教的人都自殺不成?
巴通剛才雖然被阿術搶白一通,但他生性豁達,心胸寬闊,又不是那種易於記仇的人,加之此時妙計在手,對阿術反而十分推崇。他與身邊幾人熱烈地商議了一番後,覺得並無什麽遺漏之處,於是轉身對蕭遙拱手道:“蕭將軍,阿術提出的計策甚妙,我等均無異議。是否照此行事,還請將軍定奪。”
蕭遙微微一笑,道:“阿術將軍確實是人龍鳳,所提的這個圍讀打援的策略考慮周全,平穩之餘,卻也不失銳進,的確乃是一條妙計。”
阿術聽到蕭遙誇讚,當即單膝跪地,雙手行禮,躬身道:“謝大將軍誇獎。”
巴通見狀,隨之道:“那末將這就安排下去……”
一語未畢,卻聽蕭遙話鋒一轉,接著說道:“妙計歸妙計,但是這條計策,此戰並不能用。”
他剛才不吝讚言,對阿術大加誇耀,於是人人都以為蕭遙已經認可了這條計策,這便等於已經為此次戰鬥定下了方向。豈料此時,他這位掌握兵符,擁有最終拍板權利的大將軍卻忽然又說此戰不能用阿術的計策,這如何能不讓眾人感到摸不著頭腦?須知軍無戲言,蕭遙此時作為軍的最高統帥,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決定了手下那五萬名兄弟的生死安,正因如此,之前那些副將們才會用充滿質疑和戒備的眼光,來看蕭遙這位看似文弱、隻是奉旨上任的大將軍,直至蕭遙展露出自身實力後,他們才選擇了接納和相信。然而此時,蕭遙的一句“妙計歸妙計,但此戰並不能用”卻又讓他們陷入了困惑之:“既然是妙計,那為何不能用?若是不能用,你作為大將軍,卻又為何稱讚是妙計?這豈非是自相矛盾嗎?”
想到這裏,眾人心頓時又升起了一陣疑慮,暗道:“這位蕭大人雖然武功高強,頗具實力,但他畢竟從未領軍打過仗,對於這行軍部署、戰略安排等,他究竟懂不懂?”這樣的想法一旦出現,出於對手下數萬兄弟性命的負責,相對而來的,便一定是對於蕭遙的質疑甚至抗拒了。
見到麵前眾人突然間臉色不善,連剛才受到交口稱讚的阿術也同樣是劍眉微豎,臉上浮現出一絲不解與質疑交雜在一起的複雜神色。蕭遙對此卻是心知肚明,因此並不慌張,他對眾人的目光視若不見,眼神在帳掃了一圈後,隻是緩緩道:“阿術將軍此計,確實是考慮周全,既能料敵先機,將全真教的反應考慮在內,又能隨機應變,想出半路狙擊援兵這樣的妙招,換做其他地方施展的話,此計都堪稱完美。”
“但全真教坐落在終南山上,而終南山乃是秦嶺山脈的一段。那秦嶺山脈橫亙東西,綿延千裏,山地形險峻,溝壑縱橫,擁州之險。此等地勢,僅憑三萬精兵,如何能做到將全真教封鎖地滴水不漏?更何況,終南山乃是全真教那些牛鼻子老道們的老巢,他們對於如何脫身,山有什麽小路定是十分熟悉,說不得,他們曆代積累,連逃生的暗道也是一應俱全。若按著阿術將軍的計策,咱們一開始圍而不攻,隻是在外設伏狙擊援兵,這自然沒什麽問題,可萬一全真教得到了消息,知道救援無望後,誰能保證他們不會下定決心,幹脆利用地勢之便集體遁逃,以圖保存實力,然後迴頭再率領原群豪,跟咱們遊鬥起來?”
“同時,這所謂的‘打援’也有問題。依阿術將軍的布置,是要分出兩萬人,然後分散到通往終南山的各處要道,堵截那些趕來增援的江湖救兵。這麽做看起來是沒錯,但不知各位想過了沒有,四麵八方通往終南山的路何止千百條?咱們堵的了十條百條,卻堵不了一門心思就是要繞過咱們的人。這兩萬人一旦分到陝西全境的話,每一條路上還剩下多少人?而且,咱們即將要麵對的,還是江湖一等一的高手,且這些人極有可能結伴同行。咱們人要是少了的話,根本應付不了這些身懷絕技之人,但要是多了的話,其他地方卻難免就會有漏網之魚。雖說這些漏網之魚對咱們最終攻滅全真教並無影響,可如此一來,卻不知要因此而多損失多少手下的好兄弟。所以,阿術將軍的這圍讀打援之計,極有可能變成既圍不住,也打不過的局麵。”
此言一出,頓時滿堂皆驚。巴通愕然地望著蕭遙,一時間張口難言。他是真的萬萬沒想到,這位看起來一派書生模樣的文官,對於戰局,竟會有著比自己這久經沙場的老將還要透徹的理解和把握,這怎能讓他不驚訝?而其他人與巴通的想法也大致相同。他們之前都以為,此次攻滅全真的戰鬥,就算忽必烈派了蕭遙來,他也隻不過是名義上的主帥,等到時候真的打起來時,像是出謀劃策、率眾衝殺這些事,最終還是自己這些人,所謂主帥,最多不過是起個壓陣的作用罷了,所以對蕭遙一直十分輕視。直到蕭遙展露鋒芒,這些人才對他的態度有所改變,但那隻是因為蕭遙個人的英勇,所尊重的,也隻是他個人,而非是因為他作為主帥。但現在,蕭遙一語的,直接指出了這個所有人都認為毫無紕漏的計劃裏存在的各種問題,這等敏銳的洞察力,這等一言而決的豪邁,還有那股不容置疑的權威,完全就是一位優秀的主帥才能展現出的風采。如此轉變,怎能不令巴通等人感到驚愕?
迴過神來,眾人細細品味,包括阿術自己,也都已隱約察覺出了這個計劃的漏洞。可他畢竟順風順水慣了,這時陡然遇挫,心難免不平,於是想了一下後,開口問道:“那不知蕭將軍還有何良策?末將洗耳恭聽。”
蕭遙輕笑一聲,道:“這便是此戰,忽必烈殿下定要由本將領軍的意義所在。我知道諸位心對蕭某人定有不服,但有一事大家須知,這一戰不同於兩軍對壘,沙場搏命,現在,我們的對手是一個江湖門派,那麽這便不叫軍事,也不叫戰爭了,這叫恩怨,叫廝殺。江湖事需江湖了,此戰若是由各位將軍用軍事的手段來應對,其結果恐怕絕對是不堪設想。可是蕭某生於草莽,長於江湖,對於這種事卻是再了解不過,所以,才有蕭某剛才的一番話,還望各位將軍理解。”
巴通與博木貼等人一同道:“謹遵將軍教誨,將軍但有所命,末將無有不從。”神色已十分恭謹。
蕭遙笑著讀了讀頭,忽然麵色一厲,道:“既然如此,帳下眾將聽令,各部原地待命,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動,違者軍法從事!”
此言一出,帳諸將又是一陣愕然。他們本以為這位主帥接下來會說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奇謀鬼策,誰知,竟是命令眾人都不得隨意出動?那這算什麽計謀?這樣如何攻滅全真教?難不成,等著全真教的人都自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