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至此,蕭遙忽然心生異樣,接著在一旁觀察。(.好看的小說)看著看著,他腦海中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這支蒙古軍並非是來攻打襄陽,滅亡宋朝的。他們的到來,其實是為了自己!
此念一出,連蕭遙自己都有些震驚。但看著眼前的蒙古軍陣,他的腦海中除了這個想法外,再無他念。這支蒙古軍隊圍而不攻,雖然也會派出兵卒與宋兵廝殺,但擺出的卻絕非是攻城的架勢,相比之下,一隊隊蒙古騎兵繞城而行,倒好像是在觀察著什麽。蕭遙雖然不懂軍事,但他曾經跟在忽必烈身邊,也了解了一些戰爭技巧,明白眼前這顯然隻是在試探宋軍布防的虛實。而至於他為何會生出這支蒙古軍隊是為自己而來的想法,這倒是一個大膽的猜測了。
蕭遙與忽必烈分開已有月餘,當初二人分開前,曾以一月為限,言定一月之後,蒙古軍中若無對方身影,無論是誰,都要直接上稟可汗,起兵攻宋。當初有此約定,其實無非是在那種情況下,忽必烈和蕭遙互相安慰,給彼此一個生的希望和堅持下去的理由,畢竟當時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並不是誰在這種情況下,都還可以鎮定自若。而關於這個約定,至少蕭遙在這一個月裏,就從未真的指望過忽必烈如果真的順利迴到軍中,能依約發兵救援自己。畢竟,自己的這條命與成功伐宋相比,孰輕孰重一眼可知。可是現在,一支蒙古軍隊就如當初約定的一般,活生生地出現在了蕭遙的眼前。雖然也可以解釋為蒙哥可汗忽然起念,恰在此時興兵攻宋,但在蕭遙看來,顯然前者的解釋更能讓他看到希望與信任的所在,也更容易接受。
想到這裏,蕭遙心中頓時生起了無限希望,立刻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去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交了一個好兄弟。待到二更時分,曉月當空,明星閃爍,天上雲淡風輕,一片平和,除了偶爾從軍營中傳來的馬嘶之聲外,整個戰場都陷入了死寂之中。見此情景,蕭遙知道機不可失,當即背起玄鐵劍,抄小路縱馬朝著蒙古軍營奔去。
正奔馳間,忽聽得前方一聲呐喊,一隊宋軍自路兩旁的小丘突然躥出,朝著蕭遙急馳而來。見到這隊宋軍,蕭遙絲毫無懼,抽出玄鐵劍握在手裏。此時已有四人率先衝了過來,他見這四人身高馬大,喊聲如雷,縱馬奔近身來,當即拍馬迎上,憑著寬大的玄鐵劍之威,“啪”地一聲,便將其中一人手中的大刀刀杆震斷,跟著一劍透胸而入;另兩名宋兵緊隨其後,雙槍齊至,壓住蕭遙的巨劍,一名宋兵的蛇矛刺向蕭遙小腹。
四人使的都是長兵刃,急切中轉不過來,蕭遙見蛇矛近身,突然靈機一動,索性將玄鐵劍擲出,同時身子右斜,避過那名宋兵的一矛,跟著雙腕翻轉,抓住對麵那兩個宋兵的鐵槍槍頭,大喝一聲,宛如在半空中起個霹靂,振臂迴奪。這些宋兵其實都是宋軍中的精銳,他們夜畔深伏,為的便是截殺蒙古軍中那些通風報信,或是己方賣主求榮的叛徒。這樣的人往往要麽防範周密,要麽自身就是武藝超絕之輩,能擔此阻截任務者,絕非泛泛之輩,這率先衝過來的四名宋兵,便是宋朝軍隊中有名的武士,但此時麵對蕭遙,怎禁得住他的九陽神功?一奪之下,登時手臂酸麻,兩柄鐵槍脫手。蕭遙身在半空,不及倒轉槍頭,但翻手間忽然使出鬥轉星移的絕技,兩柄鐵槍就勢向前送去。隻聽得“當當”兩聲,鐵槍的木質槍杆撞在兩人胸口,登時將護胸鐵甲撞出了兩個凹坑。但槍杆畢竟木製,雖有九陽真氣的加持,卻仍是不堪重負,隨著“哢嚓”聲響,槍杆登時斷裂開來。然而這一擊雖刺不穿身體,但給蕭遙內力一震,那兩人立時狂噴鮮血,倒撞下馬。
另外那名宋兵甚是悍勇,雖見同伴三人喪命,但絲毫無懼,仍是挺矛來刺。此時玄鐵劍已被蕭遙擲出,手裏隻剩下剛才的兩柄鐵槍,可他並不因此而退卻,橫過左手鐵槍隔開他蛇矛,右手鐵槍砰地一聲,重重擊在他的頭盔之上,當場打得他腦蓋碎裂,跌下馬來。
這一陣交鋒說來緩慢,實則隻在電光火石之間。稍慢一步的那些兵勇見蕭遙在轉眼之間就連斃己方四名勇將,無不心驚膽寒,腳下都是一頓,不敢上前與之爭鋒。突然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句:“放箭!”霎時間,箭矢如流星追月,穿透蒼茫的夜空,朝著蕭遙齊刷刷地射來,破空聲一時間響徹耳畔。見此情景,蕭遙不及多想,趕忙縱馬欲搶上小丘,借以躲避。他雖有自信,但並不自大,明白自己除非是鋼筋鐵骨,否則武功再高,也擋不下這些箭。而這些箭雖隻有幾十支稀稀疏疏地射來,遠達不到如飛蝗過境的程度,但畢竟威脅極大,蕭遙連搶數次,都是不能近身,突然間*坐騎一聲嘶鳴,前腿軟倒,竟是胸口中了兩箭。一眾宋兵見狀,登時大聲呐喊,衝殺而至。蕭遙落馬後,順勢撿起被拋在地上的玄鐵劍,人叢中隻見他忽地縱躍而起,長劍揮舞處,其中一人頓時身首異處。蕭遙跳上了他的坐騎,巨劍挑劈砍殺,霎時間打死了十多名宋兵。
便在蕭遙殺得正痛快時,耳邊卻忽然傳來了一陣尖銳的唿嘯之聲。他循聲望去,隻見一人正朝一片林中跑去,同時撮唇唿救,那哨聲就是他發出的。蕭遙不願陷入纏鬥,此時隻想趕快趕到蒙古軍中見到忽必烈,右手當即摸出一根冰魄銀針,朝那人射去。其時夜色濃重,蒼雲已將月光盡數擋住,隻餘一絲若隱若現的光芒灑下。銀針出手,眨眼間便已無聲無息地射入了那宋兵的身體裏,遠遠隻見他撲通一聲便摔倒在地。看著身前僅剩的數十騎,蕭遙剛想一鼓作氣將其滅殺,眼前樹林中卻忽然轉出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見到那身影,蕭遙登時心中一震,撥馬欲走。
此念一出,連蕭遙自己都有些震驚。但看著眼前的蒙古軍陣,他的腦海中除了這個想法外,再無他念。這支蒙古軍隊圍而不攻,雖然也會派出兵卒與宋兵廝殺,但擺出的卻絕非是攻城的架勢,相比之下,一隊隊蒙古騎兵繞城而行,倒好像是在觀察著什麽。蕭遙雖然不懂軍事,但他曾經跟在忽必烈身邊,也了解了一些戰爭技巧,明白眼前這顯然隻是在試探宋軍布防的虛實。而至於他為何會生出這支蒙古軍隊是為自己而來的想法,這倒是一個大膽的猜測了。
蕭遙與忽必烈分開已有月餘,當初二人分開前,曾以一月為限,言定一月之後,蒙古軍中若無對方身影,無論是誰,都要直接上稟可汗,起兵攻宋。當初有此約定,其實無非是在那種情況下,忽必烈和蕭遙互相安慰,給彼此一個生的希望和堅持下去的理由,畢竟當時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並不是誰在這種情況下,都還可以鎮定自若。而關於這個約定,至少蕭遙在這一個月裏,就從未真的指望過忽必烈如果真的順利迴到軍中,能依約發兵救援自己。畢竟,自己的這條命與成功伐宋相比,孰輕孰重一眼可知。可是現在,一支蒙古軍隊就如當初約定的一般,活生生地出現在了蕭遙的眼前。雖然也可以解釋為蒙哥可汗忽然起念,恰在此時興兵攻宋,但在蕭遙看來,顯然前者的解釋更能讓他看到希望與信任的所在,也更容易接受。
想到這裏,蕭遙心中頓時生起了無限希望,立刻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去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交了一個好兄弟。待到二更時分,曉月當空,明星閃爍,天上雲淡風輕,一片平和,除了偶爾從軍營中傳來的馬嘶之聲外,整個戰場都陷入了死寂之中。見此情景,蕭遙知道機不可失,當即背起玄鐵劍,抄小路縱馬朝著蒙古軍營奔去。
正奔馳間,忽聽得前方一聲呐喊,一隊宋軍自路兩旁的小丘突然躥出,朝著蕭遙急馳而來。見到這隊宋軍,蕭遙絲毫無懼,抽出玄鐵劍握在手裏。此時已有四人率先衝了過來,他見這四人身高馬大,喊聲如雷,縱馬奔近身來,當即拍馬迎上,憑著寬大的玄鐵劍之威,“啪”地一聲,便將其中一人手中的大刀刀杆震斷,跟著一劍透胸而入;另兩名宋兵緊隨其後,雙槍齊至,壓住蕭遙的巨劍,一名宋兵的蛇矛刺向蕭遙小腹。
四人使的都是長兵刃,急切中轉不過來,蕭遙見蛇矛近身,突然靈機一動,索性將玄鐵劍擲出,同時身子右斜,避過那名宋兵的一矛,跟著雙腕翻轉,抓住對麵那兩個宋兵的鐵槍槍頭,大喝一聲,宛如在半空中起個霹靂,振臂迴奪。這些宋兵其實都是宋軍中的精銳,他們夜畔深伏,為的便是截殺蒙古軍中那些通風報信,或是己方賣主求榮的叛徒。這樣的人往往要麽防範周密,要麽自身就是武藝超絕之輩,能擔此阻截任務者,絕非泛泛之輩,這率先衝過來的四名宋兵,便是宋朝軍隊中有名的武士,但此時麵對蕭遙,怎禁得住他的九陽神功?一奪之下,登時手臂酸麻,兩柄鐵槍脫手。蕭遙身在半空,不及倒轉槍頭,但翻手間忽然使出鬥轉星移的絕技,兩柄鐵槍就勢向前送去。隻聽得“當當”兩聲,鐵槍的木質槍杆撞在兩人胸口,登時將護胸鐵甲撞出了兩個凹坑。但槍杆畢竟木製,雖有九陽真氣的加持,卻仍是不堪重負,隨著“哢嚓”聲響,槍杆登時斷裂開來。然而這一擊雖刺不穿身體,但給蕭遙內力一震,那兩人立時狂噴鮮血,倒撞下馬。
另外那名宋兵甚是悍勇,雖見同伴三人喪命,但絲毫無懼,仍是挺矛來刺。此時玄鐵劍已被蕭遙擲出,手裏隻剩下剛才的兩柄鐵槍,可他並不因此而退卻,橫過左手鐵槍隔開他蛇矛,右手鐵槍砰地一聲,重重擊在他的頭盔之上,當場打得他腦蓋碎裂,跌下馬來。
這一陣交鋒說來緩慢,實則隻在電光火石之間。稍慢一步的那些兵勇見蕭遙在轉眼之間就連斃己方四名勇將,無不心驚膽寒,腳下都是一頓,不敢上前與之爭鋒。突然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句:“放箭!”霎時間,箭矢如流星追月,穿透蒼茫的夜空,朝著蕭遙齊刷刷地射來,破空聲一時間響徹耳畔。見此情景,蕭遙不及多想,趕忙縱馬欲搶上小丘,借以躲避。他雖有自信,但並不自大,明白自己除非是鋼筋鐵骨,否則武功再高,也擋不下這些箭。而這些箭雖隻有幾十支稀稀疏疏地射來,遠達不到如飛蝗過境的程度,但畢竟威脅極大,蕭遙連搶數次,都是不能近身,突然間*坐騎一聲嘶鳴,前腿軟倒,竟是胸口中了兩箭。一眾宋兵見狀,登時大聲呐喊,衝殺而至。蕭遙落馬後,順勢撿起被拋在地上的玄鐵劍,人叢中隻見他忽地縱躍而起,長劍揮舞處,其中一人頓時身首異處。蕭遙跳上了他的坐騎,巨劍挑劈砍殺,霎時間打死了十多名宋兵。
便在蕭遙殺得正痛快時,耳邊卻忽然傳來了一陣尖銳的唿嘯之聲。他循聲望去,隻見一人正朝一片林中跑去,同時撮唇唿救,那哨聲就是他發出的。蕭遙不願陷入纏鬥,此時隻想趕快趕到蒙古軍中見到忽必烈,右手當即摸出一根冰魄銀針,朝那人射去。其時夜色濃重,蒼雲已將月光盡數擋住,隻餘一絲若隱若現的光芒灑下。銀針出手,眨眼間便已無聲無息地射入了那宋兵的身體裏,遠遠隻見他撲通一聲便摔倒在地。看著身前僅剩的數十騎,蕭遙剛想一鼓作氣將其滅殺,眼前樹林中卻忽然轉出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見到那身影,蕭遙登時心中一震,撥馬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