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到底在等什麽?
至尊農女:妖孽王爺賴上門 作者:夏七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078章 到底在等什麽?
承恩侯府的前廳裏,今日不用上朝的君侯爺和過早被迫休假的顧帝師正在喝茶討論攝政王年後之舉有多不靠譜。
君修遠托腮看著窗外一棵擋光的柏樹,悠悠問:“以顧大人之見,王爺若真請旨免除自己攝政之權,朝上會有多少大臣進言阻攔?”
“王爺若隻是要交攝政之權,陛下必定會同意,而百裏丞相必會帶了百官進言阻攔,”顧文彬放下手裏的一紙文章,抬眸道,“可王爺如今是想撤攝政之位,立新政建內閣輔佐陛下,這般一來,朝上想來隻有陛下一人不高興了。”
小皇帝原就因為攝政王管他管得太多而不高興,如今好不容易攝政王要退一步了,卻要自朝上另選七人任大學士組建內閣,再加上以攝政王為首的幾位輔政大臣,這一下子就多出了一群人能對陛下指手畫腳,陛下能樂意嗎?
“咱們那位陛下,自登基後就沒怎麽高興過。他若是真遵從先帝遺訓,打從一開始就下決定要做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就罷了,偏我瞧著陛下對這個皇位也沒那麽著緊……”
“君侯爺!”顧文彬被君修遠突然冒出來的這話嚇了一跳,厲聲喝止後,不自在地清咳了一聲,緩了語氣,“陛下並非無心國事,隻是他尚且年幼,心智還未長成就突然接下了這麽一個重擔,慌亂無助也是正常的,這一年來,陛下的進步已是很大了。侯爺日後在朝為臣,不止是要替陛下分憂,還要擔負輔佐教導陛下之責,這樣的想法,切莫再有了。”
“顧大人這話說得,就好像我年後真能在內閣之中占一席之地一般,”君修遠挑眉笑了,想了想又道,“咱們認識也快一年了,本公子也是真心將你當朋友,今日王爺不在,顧大人不妨與我說句實話,若是王爺真能促成內閣的組建,我這個受封不到一年的承恩侯真能與你們這些重臣一起位列其中嗎?”
墨冥辰原是說要讓他借賑災之事,在戶部謀一個官職。
這次戶部在賑災之事上多有怠慢,拖欠物資和款項不說,還一直沒能拿出個讓陛下滿意的賑災之法來,加上之前錢寧河堤一案,犯事的雖是越家,可戶部也有監管不嚴之過,近日朝中已在著手整頓戶部,到年後戶部必定會有諸多空缺。
他先前籌措物資有功,加上這幾日在朝中進言不僅得了陛下肯定,甚至還受了百裏丞相誇讚,憑著這兩點,要往戶部補缺不是難事。
可這內閣雖隻有議政權,卻是能通過票擬直接影響陛下決策的,尤其是現在陛下無力親政,便是說日後這朝政要把持在內閣臣子手中也不足為過。
君修遠這幾日在府上難得做了功課,翻了一堆史書。
這設立內閣雖在大齊是第一迴,可在百年前的玧朝卻並不新鮮。
玧朝皇帝當初設立內閣,是為了分宰相之權,將政權握在自己手裏,內閣中的臣子即便不是出自翰林,也多是六部尚書之輩。
如今墨冥辰雖不撤百裏無憂的丞相之職,還要將他納入內閣與自己並首。
可餘下七位大學士,自然也是要選朝中重臣賢臣的。
像顧文彬這樣自翰林院出來的三元榜首,自然是能進的,可他這個承恩侯算怎麽迴事?
“君公子還是少年時便馳騁商場,當初更是僅憑一個小鎮上的酒樓就奪下了家主之位,君家在大齊各州產業遍布,容下官說句不敬的話,治理這樣一個偌大的家業,又與治國有何異?君公子隻用了數年時間便將君家再次推至頂峰,下官和朝中那些新晉的臣子們還在蹲著聖賢書,無所作為之時,就已聽過不少君公子的偉業傳說,君公子雖未參加科舉,可你的這些經驗和一身的本事,是我們這些僅憑讀書便能踏入仕途的學子永遠不可比的,陛下能得君公子這般大才相佐,乃是陛下之福,天下之幸。”
別的不說,有君修遠在,至少以後大齊的國庫該不至於連年虧空了吧?
顧文彬生怕君修遠是對自己不自信,生了退卻之心,所以說得認真,話都說盡了,才發現君修遠在一旁托腮笑看著自己,他微微一愣,隨即苦笑著搖頭:“侯爺就這麽想聽下官誇你?”
“這兩日被顧大人訓得多了,突然想聽聽顧大人這嘴裏到底說不說得出好話來?”君修遠伸手將先前被顧文彬批得滿篇皆是錯的幾篇論述文章攏到了跟前,笑得越發舒暢了。
他發現這顧文彬是真把墨冥辰的每句話都當迴事,那晚墨冥辰讓顧文彬有空多來教教他寫折子,這人這幾日就真一逮到他有空就往他府上來,天天給他出題寫文章,還天天訓他,把他打擊得都快懷疑人生了。
“下官這也是一時舊習難改,先前多有冒犯之處,還請侯爺見諒。”顧文彬笑歎了一口氣。
從當初離鄉趕考到如今,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教書,從前在白石村教孩子們,後來又在皇城裏頭教陛下以及當初太後招進南書房的一堆伴讀。
那些貴家公子小姐們一個賽一個的頑劣,偏又個個身份精貴,他不好從旁管束,就隻能從課業上下功夫,來打壓他們的氣焰。
這久而久之養成的習慣,最近倒是不知不覺被他用到了君修遠身上了。
“這幾日辛苦顧大人了,年節將至,顧大人還不打算動身返鄉嗎?”君修遠瞥了一眼顧文彬欲言又止的模樣,想了想又道,“年後要到元月二十才開朝,濱州路遠,即便顧大人來不及迴京觀禮,想來王爺與王妃也會體諒的。”
墨冥辰和秦月瑤的婚期就在元宵後,為了慶賀攝政王大婚,陛下將百官的假延至了元月二十。
雖說那夫妻倆打算在大禮之後在王府宴請親朋,可顧文彬若是不想出席,想來大家也都能體諒。
“王爺與王妃的大喜,下官不管是作為臣子還是朋友,都理應登門祝賀的,不過侯爺說得不錯,年節將至,下官的確該動身迴濱州了……”
顧文彬垂眸說著,話到最後,終是壓不住那自心底而起的歎息。
他早該動身離京了的,這般借故拖延至今,連他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在等什麽?
就在顧文彬打算起身告辭之際,突然聽得外麵疾步進來的小廝稟報:“侯爺,顧大人,攝政王妃來了,說有要事與侯爺相商。”
承恩侯府的前廳裏,今日不用上朝的君侯爺和過早被迫休假的顧帝師正在喝茶討論攝政王年後之舉有多不靠譜。
君修遠托腮看著窗外一棵擋光的柏樹,悠悠問:“以顧大人之見,王爺若真請旨免除自己攝政之權,朝上會有多少大臣進言阻攔?”
“王爺若隻是要交攝政之權,陛下必定會同意,而百裏丞相必會帶了百官進言阻攔,”顧文彬放下手裏的一紙文章,抬眸道,“可王爺如今是想撤攝政之位,立新政建內閣輔佐陛下,這般一來,朝上想來隻有陛下一人不高興了。”
小皇帝原就因為攝政王管他管得太多而不高興,如今好不容易攝政王要退一步了,卻要自朝上另選七人任大學士組建內閣,再加上以攝政王為首的幾位輔政大臣,這一下子就多出了一群人能對陛下指手畫腳,陛下能樂意嗎?
“咱們那位陛下,自登基後就沒怎麽高興過。他若是真遵從先帝遺訓,打從一開始就下決定要做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就罷了,偏我瞧著陛下對這個皇位也沒那麽著緊……”
“君侯爺!”顧文彬被君修遠突然冒出來的這話嚇了一跳,厲聲喝止後,不自在地清咳了一聲,緩了語氣,“陛下並非無心國事,隻是他尚且年幼,心智還未長成就突然接下了這麽一個重擔,慌亂無助也是正常的,這一年來,陛下的進步已是很大了。侯爺日後在朝為臣,不止是要替陛下分憂,還要擔負輔佐教導陛下之責,這樣的想法,切莫再有了。”
“顧大人這話說得,就好像我年後真能在內閣之中占一席之地一般,”君修遠挑眉笑了,想了想又道,“咱們認識也快一年了,本公子也是真心將你當朋友,今日王爺不在,顧大人不妨與我說句實話,若是王爺真能促成內閣的組建,我這個受封不到一年的承恩侯真能與你們這些重臣一起位列其中嗎?”
墨冥辰原是說要讓他借賑災之事,在戶部謀一個官職。
這次戶部在賑災之事上多有怠慢,拖欠物資和款項不說,還一直沒能拿出個讓陛下滿意的賑災之法來,加上之前錢寧河堤一案,犯事的雖是越家,可戶部也有監管不嚴之過,近日朝中已在著手整頓戶部,到年後戶部必定會有諸多空缺。
他先前籌措物資有功,加上這幾日在朝中進言不僅得了陛下肯定,甚至還受了百裏丞相誇讚,憑著這兩點,要往戶部補缺不是難事。
可這內閣雖隻有議政權,卻是能通過票擬直接影響陛下決策的,尤其是現在陛下無力親政,便是說日後這朝政要把持在內閣臣子手中也不足為過。
君修遠這幾日在府上難得做了功課,翻了一堆史書。
這設立內閣雖在大齊是第一迴,可在百年前的玧朝卻並不新鮮。
玧朝皇帝當初設立內閣,是為了分宰相之權,將政權握在自己手裏,內閣中的臣子即便不是出自翰林,也多是六部尚書之輩。
如今墨冥辰雖不撤百裏無憂的丞相之職,還要將他納入內閣與自己並首。
可餘下七位大學士,自然也是要選朝中重臣賢臣的。
像顧文彬這樣自翰林院出來的三元榜首,自然是能進的,可他這個承恩侯算怎麽迴事?
“君公子還是少年時便馳騁商場,當初更是僅憑一個小鎮上的酒樓就奪下了家主之位,君家在大齊各州產業遍布,容下官說句不敬的話,治理這樣一個偌大的家業,又與治國有何異?君公子隻用了數年時間便將君家再次推至頂峰,下官和朝中那些新晉的臣子們還在蹲著聖賢書,無所作為之時,就已聽過不少君公子的偉業傳說,君公子雖未參加科舉,可你的這些經驗和一身的本事,是我們這些僅憑讀書便能踏入仕途的學子永遠不可比的,陛下能得君公子這般大才相佐,乃是陛下之福,天下之幸。”
別的不說,有君修遠在,至少以後大齊的國庫該不至於連年虧空了吧?
顧文彬生怕君修遠是對自己不自信,生了退卻之心,所以說得認真,話都說盡了,才發現君修遠在一旁托腮笑看著自己,他微微一愣,隨即苦笑著搖頭:“侯爺就這麽想聽下官誇你?”
“這兩日被顧大人訓得多了,突然想聽聽顧大人這嘴裏到底說不說得出好話來?”君修遠伸手將先前被顧文彬批得滿篇皆是錯的幾篇論述文章攏到了跟前,笑得越發舒暢了。
他發現這顧文彬是真把墨冥辰的每句話都當迴事,那晚墨冥辰讓顧文彬有空多來教教他寫折子,這人這幾日就真一逮到他有空就往他府上來,天天給他出題寫文章,還天天訓他,把他打擊得都快懷疑人生了。
“下官這也是一時舊習難改,先前多有冒犯之處,還請侯爺見諒。”顧文彬笑歎了一口氣。
從當初離鄉趕考到如今,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教書,從前在白石村教孩子們,後來又在皇城裏頭教陛下以及當初太後招進南書房的一堆伴讀。
那些貴家公子小姐們一個賽一個的頑劣,偏又個個身份精貴,他不好從旁管束,就隻能從課業上下功夫,來打壓他們的氣焰。
這久而久之養成的習慣,最近倒是不知不覺被他用到了君修遠身上了。
“這幾日辛苦顧大人了,年節將至,顧大人還不打算動身返鄉嗎?”君修遠瞥了一眼顧文彬欲言又止的模樣,想了想又道,“年後要到元月二十才開朝,濱州路遠,即便顧大人來不及迴京觀禮,想來王爺與王妃也會體諒的。”
墨冥辰和秦月瑤的婚期就在元宵後,為了慶賀攝政王大婚,陛下將百官的假延至了元月二十。
雖說那夫妻倆打算在大禮之後在王府宴請親朋,可顧文彬若是不想出席,想來大家也都能體諒。
“王爺與王妃的大喜,下官不管是作為臣子還是朋友,都理應登門祝賀的,不過侯爺說得不錯,年節將至,下官的確該動身迴濱州了……”
顧文彬垂眸說著,話到最後,終是壓不住那自心底而起的歎息。
他早該動身離京了的,這般借故拖延至今,連他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在等什麽?
就在顧文彬打算起身告辭之際,突然聽得外麵疾步進來的小廝稟報:“侯爺,顧大人,攝政王妃來了,說有要事與侯爺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