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含丹十二簪
至尊農女:妖孽王爺賴上門 作者:夏七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010章 含丹十二簪
“怎麽就這麽麻煩!”秦月瑤聽三姑娘提起闔宮夜宴,喪氣地將手裏的簪子又都放了迴去。
她原本以為,說服了越老夫人,等到了那聖旨賜婚,等到了身世公開後,他們這樁婚事最難的部分就已經過去了,隻需得安心等著年後行大禮就好。
現在她才明白,先前那些都不算什麽,如今這次,才是真正的麻煩事!
“別的便也罷了,這新製的鳳簪是斷不能用的,《齊禮》裏可是寫明了的,非皇室內眷和聖上賞賜者,私製私戴鳳簪都是逾禮犯上的大罪,你們在府上叫我一聲夫人,外頭的人因王爺的緣故稱我一聲王妃,可陛下的聖旨上寫得明明白白,元月十八後我才是在太和殿受封,在禮部造冊的王府內眷,禮部在籌備闔宮夜宴時自會替我在聖上麵前請賞求賜,在此之前,我用不得這些簪子。”
先前禮部給她搬來的那麽多禮法典籍,她可不是白讀的。
當初淳於大人還特意跟她討論過這個問題,陛下雖然下了旨,可給她的就是一旨賜婚,沒加封身份便罷了,連賞賜的釵環首飾都沒有。
淳於大人說那些符合她王妃身份的釵環首飾,本該是在賜婚旨意下來後,由中宮之主著內務府備製賞下的。
可惜了他們早把那位中宮之主得罪了幹淨,當時沈太後又正好稱病休養,便連這按禮製該辦的事全都給忘了,這大概就是她當初偷綁了小皇帝出皇城觀戰的報應吧。
這些新製的鳳簪她可不敢戴,在華清閣私宴上因自降身份被羞辱,總好過被抓著切實的把柄被問罪下獄吧?
三姑娘與幾位嬤嬤默然相視了幾秒,紛紛下跪告罪。
她們都在宮中伺候多年了,此番受了越娘娘重托來府上幫忙,這些事本該先這位準王妃一步想明白的。
可先前大家是真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也早就將秦月瑤當攝政王妃待了,反倒在這般細節上疏忽了。
“這事也怪不得你們,隻是我與王爺這般情況比較特殊,日後月餘還要請幾位嬤嬤考量諸事時更多幾分小心了。”秦月瑤喚了她們起身,讓她們將這套頭麵仔細挑選後,也沒再上妝試過了,隻是請了嬤嬤們下去休息,又叫三姑娘把府上的賬冊拿過來,去書房打點府裏年節的事情。
別看偌大的王府裏人口簡單,可這年節諸事,要顧及的還有在外的田莊和鋪子,光莊子上和鋪子裏的管事就有幾百人,她還要逐一看過各處今年的收成後,定奪年下的賞銀。
這事前些日子原是賀管家帶著人在做,如今賀管家出外辦差了,這事又拖不得,便也隻能她親自過問了。
秦月瑤在書房一直從上午忙到了傍晚,連午飯都隻是在書房裏隨便對付了幾口,也好在酒樓那邊沒出什麽問題,否則她今日真要忙瘋了不可。
待得院外夕照遍布的時候,薑琳終於帶著三人從薑府過來了。
秦月瑤剛理完了盛州的幾個田莊之事,撐頭靠在窗邊盯著院裏的亭子出神。
“瞧你這愁眉苦臉的樣子,可是因著明日赴宴之事傷神?”薑琳一進院門就瞧見了窗邊那張眉毛鼻子全皺成一團的臉,她笑著掠到了窗邊,抬手點了點秦月瑤那溝壑縱深的眉心,“別愁了,瞧瞧我們給你帶什麽好東西迴來了。”
“好東西?!”秦月瑤瞥見她身後抱著個小箱子的雲殊,精神一震。
她現下身心俱疲,正需要點好東西來撫慰一下受傷的心靈。
薑琳從雲殊手裏接過箱子,直接擺到了案上那幾本打開的賬冊上,這才掀開了箱蓋。
秦月瑤被入目的金光一晃,隨即眉頭又皺得更深了:“娘是從哪兒得來的?我現下真戴不得這些東西。”
她早間才從那一套頭麵裏挑走了三支鳳簪呢,現下她娘倒是給她又弄了十二支迴來。
“這可是咱們家的傳家寶,我們自己的東西,你有什麽戴不得的?”薑琳倚在窗邊,伸手撿了一支口含藍寶石的鳳簪出來,順手插到了秦月瑤發間,“這可是前朝古董,天底下就獨這麽一套,明日你戴去華清閣,也給那些人長長眼。”
“這不是端孝皇後的含丹十二簪嗎?奴婢聽說這原是端孝皇後封後時,明章帝賜予端孝皇後的,因著是前朝古董,端孝皇後一直視若珍寶,也就封後當日戴過一次便收起來了,不知端孝皇後是何時賞了薑教主的?”三姑娘在一旁看到那箱子裏各含寶珠的鳳簪,詫異道。
端孝皇後是攝政王皇祖母駕崩後的諡號,明章帝更是王爺的皇曾考祖了,這含丹十二簪,也就她跟著越娘娘還在宮中的時候,聽尚在人世的皇太後提到過,卻不想今日居然親眼看到了,還是在薑教主手裏。
“我哪裏能得這麽大的賞賜,這是端孝皇後當年賞給我母親的。”薑琳看著那箱子裏靜放著的簪子,緩聲對秦月瑤道,“當初你太姥爺抱恙在床,你外婆帶著我來京中侍疾,一待就是十年,皇太後感念她至純至孝之心,特意招她入宮覲見,還將這含丹十二簪賜給了她以示嘉獎。這些簪子,當初在燁火教時我就想給你了,可你外公小氣,守著不願拿出來,我們今日可是費了好大的勁才找到的呢。”
早間出門的時候她聽到幾個嬤嬤在討論鳳簪的事情,才想起了這茬,就趁著薑長離不在,帶著孩子們去薑府翻箱倒櫃找了一通。
“外公留著,是想留個念想,咱們怎麽能偷偷給他拿了?”秦月瑤垂眸看著那些華貴的簪子,搖了搖頭。
往日與薑長離閑聊時,她也偶爾會聽外公說起,外婆還在世時的往事。
她外婆出身官宦世家,當初為了追尋真愛,毅然遠嫁到了南境,好好的官家小姐不做,跑到江湖門派裏來做教主夫人,外公感念她如此厚待,報以全部的真心,兩人才做了不到十年的恩愛夫妻,她外婆聽聞自己的父親因公患重疾,在京中臥床不起,又毅然帶了女兒迴京在家中侍奉,那十年來,她外婆寸步不離地守在京中,與外公聚少離多。
外公說他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年他因著外婆久不願歸去,負氣之下,也四處雲遊,往京中去探望相聚的時日太少,等得她太姥爺病逝,她娘出嫁,外婆終於與他一同南歸了,卻不想沒兩年又遇上了教中生亂,連累了他們夫妻倆就此天人永隔。
這些簪子,是她太姥爺用半生為齊鞠躬盡瘁,生死不悔和外公外婆夫妻分別十載換來的。
當初他們在燁火教焚了外婆的屍骨,如今這套含丹十二簪,想來也是外婆留給外公的唯一念想了。
薑琳不以為意是聳了聳肩:“他這不是還沒迴來嗎?你先拿去戴戴,到時候又給他偷偷放迴去不就成了。”
“怎麽就這麽麻煩!”秦月瑤聽三姑娘提起闔宮夜宴,喪氣地將手裏的簪子又都放了迴去。
她原本以為,說服了越老夫人,等到了那聖旨賜婚,等到了身世公開後,他們這樁婚事最難的部分就已經過去了,隻需得安心等著年後行大禮就好。
現在她才明白,先前那些都不算什麽,如今這次,才是真正的麻煩事!
“別的便也罷了,這新製的鳳簪是斷不能用的,《齊禮》裏可是寫明了的,非皇室內眷和聖上賞賜者,私製私戴鳳簪都是逾禮犯上的大罪,你們在府上叫我一聲夫人,外頭的人因王爺的緣故稱我一聲王妃,可陛下的聖旨上寫得明明白白,元月十八後我才是在太和殿受封,在禮部造冊的王府內眷,禮部在籌備闔宮夜宴時自會替我在聖上麵前請賞求賜,在此之前,我用不得這些簪子。”
先前禮部給她搬來的那麽多禮法典籍,她可不是白讀的。
當初淳於大人還特意跟她討論過這個問題,陛下雖然下了旨,可給她的就是一旨賜婚,沒加封身份便罷了,連賞賜的釵環首飾都沒有。
淳於大人說那些符合她王妃身份的釵環首飾,本該是在賜婚旨意下來後,由中宮之主著內務府備製賞下的。
可惜了他們早把那位中宮之主得罪了幹淨,當時沈太後又正好稱病休養,便連這按禮製該辦的事全都給忘了,這大概就是她當初偷綁了小皇帝出皇城觀戰的報應吧。
這些新製的鳳簪她可不敢戴,在華清閣私宴上因自降身份被羞辱,總好過被抓著切實的把柄被問罪下獄吧?
三姑娘與幾位嬤嬤默然相視了幾秒,紛紛下跪告罪。
她們都在宮中伺候多年了,此番受了越娘娘重托來府上幫忙,這些事本該先這位準王妃一步想明白的。
可先前大家是真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也早就將秦月瑤當攝政王妃待了,反倒在這般細節上疏忽了。
“這事也怪不得你們,隻是我與王爺這般情況比較特殊,日後月餘還要請幾位嬤嬤考量諸事時更多幾分小心了。”秦月瑤喚了她們起身,讓她們將這套頭麵仔細挑選後,也沒再上妝試過了,隻是請了嬤嬤們下去休息,又叫三姑娘把府上的賬冊拿過來,去書房打點府裏年節的事情。
別看偌大的王府裏人口簡單,可這年節諸事,要顧及的還有在外的田莊和鋪子,光莊子上和鋪子裏的管事就有幾百人,她還要逐一看過各處今年的收成後,定奪年下的賞銀。
這事前些日子原是賀管家帶著人在做,如今賀管家出外辦差了,這事又拖不得,便也隻能她親自過問了。
秦月瑤在書房一直從上午忙到了傍晚,連午飯都隻是在書房裏隨便對付了幾口,也好在酒樓那邊沒出什麽問題,否則她今日真要忙瘋了不可。
待得院外夕照遍布的時候,薑琳終於帶著三人從薑府過來了。
秦月瑤剛理完了盛州的幾個田莊之事,撐頭靠在窗邊盯著院裏的亭子出神。
“瞧你這愁眉苦臉的樣子,可是因著明日赴宴之事傷神?”薑琳一進院門就瞧見了窗邊那張眉毛鼻子全皺成一團的臉,她笑著掠到了窗邊,抬手點了點秦月瑤那溝壑縱深的眉心,“別愁了,瞧瞧我們給你帶什麽好東西迴來了。”
“好東西?!”秦月瑤瞥見她身後抱著個小箱子的雲殊,精神一震。
她現下身心俱疲,正需要點好東西來撫慰一下受傷的心靈。
薑琳從雲殊手裏接過箱子,直接擺到了案上那幾本打開的賬冊上,這才掀開了箱蓋。
秦月瑤被入目的金光一晃,隨即眉頭又皺得更深了:“娘是從哪兒得來的?我現下真戴不得這些東西。”
她早間才從那一套頭麵裏挑走了三支鳳簪呢,現下她娘倒是給她又弄了十二支迴來。
“這可是咱們家的傳家寶,我們自己的東西,你有什麽戴不得的?”薑琳倚在窗邊,伸手撿了一支口含藍寶石的鳳簪出來,順手插到了秦月瑤發間,“這可是前朝古董,天底下就獨這麽一套,明日你戴去華清閣,也給那些人長長眼。”
“這不是端孝皇後的含丹十二簪嗎?奴婢聽說這原是端孝皇後封後時,明章帝賜予端孝皇後的,因著是前朝古董,端孝皇後一直視若珍寶,也就封後當日戴過一次便收起來了,不知端孝皇後是何時賞了薑教主的?”三姑娘在一旁看到那箱子裏各含寶珠的鳳簪,詫異道。
端孝皇後是攝政王皇祖母駕崩後的諡號,明章帝更是王爺的皇曾考祖了,這含丹十二簪,也就她跟著越娘娘還在宮中的時候,聽尚在人世的皇太後提到過,卻不想今日居然親眼看到了,還是在薑教主手裏。
“我哪裏能得這麽大的賞賜,這是端孝皇後當年賞給我母親的。”薑琳看著那箱子裏靜放著的簪子,緩聲對秦月瑤道,“當初你太姥爺抱恙在床,你外婆帶著我來京中侍疾,一待就是十年,皇太後感念她至純至孝之心,特意招她入宮覲見,還將這含丹十二簪賜給了她以示嘉獎。這些簪子,當初在燁火教時我就想給你了,可你外公小氣,守著不願拿出來,我們今日可是費了好大的勁才找到的呢。”
早間出門的時候她聽到幾個嬤嬤在討論鳳簪的事情,才想起了這茬,就趁著薑長離不在,帶著孩子們去薑府翻箱倒櫃找了一通。
“外公留著,是想留個念想,咱們怎麽能偷偷給他拿了?”秦月瑤垂眸看著那些華貴的簪子,搖了搖頭。
往日與薑長離閑聊時,她也偶爾會聽外公說起,外婆還在世時的往事。
她外婆出身官宦世家,當初為了追尋真愛,毅然遠嫁到了南境,好好的官家小姐不做,跑到江湖門派裏來做教主夫人,外公感念她如此厚待,報以全部的真心,兩人才做了不到十年的恩愛夫妻,她外婆聽聞自己的父親因公患重疾,在京中臥床不起,又毅然帶了女兒迴京在家中侍奉,那十年來,她外婆寸步不離地守在京中,與外公聚少離多。
外公說他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年他因著外婆久不願歸去,負氣之下,也四處雲遊,往京中去探望相聚的時日太少,等得她太姥爺病逝,她娘出嫁,外婆終於與他一同南歸了,卻不想沒兩年又遇上了教中生亂,連累了他們夫妻倆就此天人永隔。
這些簪子,是她太姥爺用半生為齊鞠躬盡瘁,生死不悔和外公外婆夫妻分別十載換來的。
當初他們在燁火教焚了外婆的屍骨,如今這套含丹十二簪,想來也是外婆留給外公的唯一念想了。
薑琳不以為意是聳了聳肩:“他這不是還沒迴來嗎?你先拿去戴戴,到時候又給他偷偷放迴去不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