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正文結束再發的,可是我性子急,又有讀者想看。不管你愛不愛看我的廢話,這也是最後一次了。為了這篇文,我解釋了太多了遍了,自己是真的煩了夠夠的了。我估計好多讀者也夠夠的了。
到這裏,優優篇正文所有篇章馬上結束了。
很多疑問,我終於可以好好解釋一下了。
《閨蜜的男人》原本大綱,並不是這樣的,那個大綱比這個虐,黎華一直是藍恬的,優優是個三,本來最後黎華是要死的。然後可愛的淨來了,三不讓寫了,高官不讓寫了。阿信自認為是個守本分的人,偷著寫,不是不行,就是不想了。
從改名那一刻起,原大綱就徹底死了,我一定比你們任何人都感到遺憾。
我也不知道具體該解釋什麽,說說兩次分手的不同吧。
第一次分手,原因我想大家都理解了,因為長久不在一起,然後都有話悶著不說,內心還有不信任。所以選擇結束。
但第二次,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從川藏線之行,我就一直在鋪墊一種感情,你就在我心裏,踏踏實實轟轟烈烈,這種感情不會被取代,也不會被任何東西掩埋。因為它那樣深刻地存在,在我心中足夠美麗和浪漫,所以在不在一起,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優優選擇放手,首先,是在經曆了長達一年的壓抑之後,心情過於陰鬱,感覺無力再支撐下去,其次,就是這種不懼失去的心態存在。如果放手,能成全彼此的海闊天空,那又怎麽樣呢。
之後遭遇的不好,沒經曆的時候,誰知道碰到的都是不好的事情。
跟藍恬沒有關係,她對藍恬說讓與不讓,隻是對藍恬的一句安慰。總在糾結這個字眼兒的親,麻煩以後看文,多看看作者寫的內心鋪墊好麽,作者寫那麽多東西,肯定不是拿來湊字數的,你不看那些東西,等於看骨不看肉,能看到完整的內容麽?
137章:
“經曆這樣一場旅行,經曆千裏迢迢的追尋,我再不會因為那些不見得會發生的事情患得患失。而即便,那些不好的可能性真的發生了,我也不會再因為害怕失去,而不肯珍惜現在。
他就在我心裏,穩如泰山,我深愛著他,並且我知道他也深愛著我。這種失而複得之後的安全感,讓我認為即便以後我不能和黎華在一起,都沒什麽要緊的。
如果真的這樣深深地愛過,最終得到什麽結果都是甘心的。”
163章:
“從二十歲到二十四歲,我這段最閃亮的青春裏,永遠少不了黎華這個名字。我相信就算到老,到死的那一刻,我也永遠不會忘記這個人。他就是我人生中的裏程碑,他是我此生最美的風景。
他在我心裏最深的地方,任誰也不可能抹去和覆蓋。我想這可能就是愛情,我曾經非常深刻地擁有過它,我很甘心,結果是什麽,與愛情存在過的意義比較起來,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它像一朵夏花,也許總有凋敗的一天。在最美的時候被摘下,說不上來是好還是壞的結局。但我是那種,討厭看到美麗的東西,經過歲月催打逐漸凋零的人,所以我這人特別怕老。
我想如果這段感情,終究要走向被消磨殆盡的一天,我寧願它就在此刻停留靜止。”
164章:
“然後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然後我會轉身,找一個愛我的人,假裝幸福地繼續生活。裝著裝著,應該就真的幸福了。”
澀女是在言情,言的就是那麽幾個人,你愛過來我愛過去。而這本在講做人,在研究感情這個東西。
感情,沒有那麽直白,就愛來愛去那麽簡單。人有脆弱的時候,有腦子不夠用的時候,我們每個決定,促成了後麵的彎彎繞繞。每個人之間,其實都在相互影響和牽連。
這本,從人物聯係上,是非常緊密的。包括黎華和沈頌之間,都有緊密的牽連關係,而澀女裏,江北和康岩,我覺得就沒幾毛錢關係。再比如藍恬和周問雪,這兩個人看似毫無關聯,但藍恬的糾纏,造成優優和黎華的分手,從而促使優優和李拜天的驚喜約定,然後李拜天在這個約定的刺激下,終於反應過來自己愛的是誰,最後成全了周問雪多年的感情守候。
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這個問題,在爸爸去世那章,我覺得講得夠到位了。而我們做每件事情,也不見得能得到最初的結果,但這其中的龐大感悟,才是最終的意義所在。
其實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本書虐,可能因為我是跳出來看他的,我知道它是怎樣一步步走成這樣,如果沒有怎樣怎樣,那就不會怎樣怎樣。
我非常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在知道結局以後,跳迴去重新看一遍。我相信多少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有人說的好,沒有無懈可擊的情節,但有無懈可擊的鋪墊,我不能說我的鋪墊無懈可擊,但我確實已經竭盡全力。
在這種快節奏的更新環境下,我寫了一本不能算是文的文,文的意義在什麽,在情節,在吸引力,但這顯然不是我這本書的中心。
也不要再跟我提澀女,澀女已經是過去式。我要在澀女的基礎上轉型,也許有很多磕磕絆絆,但我並不懼怕這些。
這本書,也因為淨修改大綱的緣故,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出版的時候,肯定會重新修改編排,反正不管怎麽說,它結束了,它也將成為我的過去式。
下麵是藍恬的番外。不論你們想不想看,藍恬的番外都必須要寫。當然篇幅會相對比較短一些,但藍恬的內心,由我來解釋,不如讓她自己來解釋。也許大家看過以後會明白很多。
單獨分析每個人物:
優優的家庭生活環境,不用我細說了吧。也許出生就幸福的你,並不能懂那種強大的家庭壓力會給一個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我說了很多次,人物原型來自我的閨蜜,家庭關係我是照搬,閨蜜曾經被逼到去自殺。許多問題看似解決得簡單,可他存在的時候,就是很麻煩。比如後媽就這麽帶著弟弟走了,那是後媽的決定,後媽不走,她還能接著折騰。比如爸爸就這樣去世了,那也不能為了自己輕鬆,早幾年就直接解決了爸爸,不讓他活了呀。
這種家庭環境,在最初的時候,造成優優的患得患失,同時造就了她獨立堅強的性格。她的獨立,就是被害怕失去逼出來的。這點,我本人就深有感悟,因為自己的家庭也算不上十分幸福,我特別明白那種,必須要自己獨立強大起來,擁有在這個社會安身立命的東西,才不怕以後被拋棄。就是到現在,我都無法想象,應該怎樣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人生交付給另一個人。
而在特殊家庭下,這種情結必然會被放大。要麽成長為優優這種過分好強,要麽會變得十分冷漠破罐破摔。
後來黎華給了優優愛,讓優優能安心踏實地去依賴,這不是她不堅強了,而是她有安全感了。這才是真正的長大。
至於第二次分手,上麵說了,有些不懂的,我覺得除非真碰見一迴,可能真的不能懂了。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上的我們太功利,認為付出就要有結果,愛過就必須在一起。其實哪有那麽簡單麽。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用條框章法來約束,這世界將多麽的和諧,又將會多麽的無趣。
並且優優這種性格,會非常不想欠別人的,所以她才會糊裏糊塗地跟沈頌領證,因為沈頌在露出尾巴之前,對她是真的好。沒必要把女主寫的那麽強大,跟李拜天似得,什麽人都一眼看透,李拜天能看透,也不知道都吃過什麽樣的大虧。
黎華:最初的黎華,也是患得患失的,所以在他開始對優優有好感的時候,他總是以一種試探的姿態,等優優自己上鉤自己表白,(最初優優表白的時候,他還不喜歡她),黎華愛上優優,就是從星星的故事那一章開始,從此愛得堅定不移。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樣一種人。他要的隻是一種感動一次說服,然後這個感動可以取代一切。真的愛上了,就不那麽容易變了。羅密歐和朱麗葉才見幾麵就愛成那樣了,還在好奇黎華為毛愛優優的親,可能性格稍微多疑悲觀了一點點,反正每個人世界觀愛情觀不同,有疑問和不認同,都是合理現象。
但最初的黎華,也是不懂得怎麽愛的,他隻知道付出,卻並沒有掌握到最好的方式。而現實原因的聚少離多,使他錯失了很多表現的機會,讓李拜天好幾次頂在了前麵。這種人傻。
他小時候被親爹拋棄過,他會非常害怕失去,所以他害怕優優離開自己,害怕自己愛得沉重讓優優不舒服,所以他很縱容她,縱容到有些失去自我,不分對錯的地步。那時候黎華才多大,憑什麽要求他那樣成熟理智。
黎華對優優的愛,從來沒有變過。這個男主的定位,就是深情,堅定不移的那種。所以後來李拜天的頻頻出現,讓黎華不爽,卻並不會讓他對優優產生懷疑。而黎華對李拜天,我認為有種惺惺想起的情結,他並不討厭李拜天,甚至要感激,李拜天幫了優優很多,把她教成更成熟的樣子。
但黎華討厭沈頌。
黎華是個搞藝術的,他是個非常純粹專注的人,沈頌的定位很世俗,和李拜天的世俗不同,大家都是被生活強奸,李拜天是看透了,所以享受強奸,而沈頌是被生活強奸完了,轉頭去強奸別人。
關於那段黎華去跟藍恬假結婚,沒有告訴優優,而導致一次錯過。其實黎華當時是太放心了,他覺得帶走了藍恬,一切就結束了。優優可以過得安穩踏實了,爸爸生病優優生病,這都不是他能控製的。
他認為優優有困難了,至少李拜天和燕小嫦之類的人會幫助她,那麽強悍的優優不會讓自己過的很糟。而他想一口氣解決掉藍恬的事情,不說,是因為不知道這個過程究竟會有多長。不想讓優優再有一點點參與其中,想在結束的時候,馬上迴來找她,給她一個驚喜。他給優優時間,從關於藍恬的煩惱中徹底抽離出來。
不要說藍恬的問題很好解決,藍恬要不是有前麵那一通折騰而後無果,神佛能那麽容易打動她?藍恬是因為真的死心了,才會徹底放手的。
藍恬暫不解釋,有番外。
然後說沈頌,沈頌這種人,我覺得很常見。你把他放在正常的環境中,他就是正常的,真遇見事兒了,各種沒原則的毛病就露出來了。他真心喜歡優優,可這其中有很多想當然的成分,他在心裏把優優美化了。
然後得不到又不甘心,錢、人和麵子,他都想要,所以他折騰。這個人,因為比較常見,我覺得非常好理解,不用我說太多。
李拜天啊,也等番外看吧。
其他小配角,優優的後媽優優的爸爸,黎華的媽媽,還有什麽不懂的地方麽?我覺得正文都解釋很明白了,你覺得這都不可能,我隻能吐槽一句,你可能有點沒見識……
這本書,很多地方都取材於生活,生活遠比言言情複雜的多。如果親隻是來看搞對象的,好吧對不起,我把你騙進來了,讓你失望了。我寫它,還真不是為了寫搞對象,哎……
寫這本書,給我自己帶來了特別特別多的感悟,我覺得寫完他,我對生活的立場更加堅定了。我也將不再患得患失,心安理得接受生活的摧殘和曆練,然後在過程中思考,感悟。
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親說,似乎這本書裏,男女主就沒有甜蜜過呀,不需要甜蜜了,苦盡甘來,是最甜的蜜。
最後是一段預告。
正文結束了,但蓄謀已久的故事依然在繼續。
第一個長篇番外,來自周問雪視角,男主角就是李拜天。他們是發小,認識很多很多年,前麵的年頭裏,李拜天虐周問雪虐周問雪,把周問雪虐得把李拜天這人看得透透的,他撅下屁股就知道他要放什麽屁。一個女孩為一個男孩,考到北京,為他變成北京人,為他拚出自己的事業,從灰姑娘變成上流名媛,為了配得上他。
以朋友的身份,默默愛了很多年,然後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鎮他鎮他,給他鎮得一愣一愣的。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想看李拜天這樣的男人,如何被征服的,就看看周問雪的人生吧。這篇不虐。
第二個長篇番外,來自燕小嫦。所謂雞飛狗跳的怨婦生活,燕小嫦是鎮全家的,從公公婆婆鎮到鄰裏鄉親,誰讓我不痛快我就讓誰叫奶奶。這篇言情成分不重,其中有很多關於家庭倫理的東西,關於燕小嫦的身世,現在還是一個不能劇透的東西,但家庭方麵的感動,應該多於愛情。
燕小嫦的cp呢,嗯,是個莽夫。這家完全脫離高富帥了,就是平常小老百姓。燕小嫦膽子很大,急眼了什麽都敢玩兒,燕小嫦家的漢子是這麽說的,“我的字典裏隻有喪偶,沒有離婚,你自己看著辦。”
燕小嫦說:“如果你不能說服我,那麽請用行動睡服我。”
所以這是個女漢子和莽夫萌漢子的故事。讓廣場舞大媽和七姑八姨們都來得更猛烈些吧。
以上。
到這裏,優優篇正文所有篇章馬上結束了。
很多疑問,我終於可以好好解釋一下了。
《閨蜜的男人》原本大綱,並不是這樣的,那個大綱比這個虐,黎華一直是藍恬的,優優是個三,本來最後黎華是要死的。然後可愛的淨來了,三不讓寫了,高官不讓寫了。阿信自認為是個守本分的人,偷著寫,不是不行,就是不想了。
從改名那一刻起,原大綱就徹底死了,我一定比你們任何人都感到遺憾。
我也不知道具體該解釋什麽,說說兩次分手的不同吧。
第一次分手,原因我想大家都理解了,因為長久不在一起,然後都有話悶著不說,內心還有不信任。所以選擇結束。
但第二次,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從川藏線之行,我就一直在鋪墊一種感情,你就在我心裏,踏踏實實轟轟烈烈,這種感情不會被取代,也不會被任何東西掩埋。因為它那樣深刻地存在,在我心中足夠美麗和浪漫,所以在不在一起,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優優選擇放手,首先,是在經曆了長達一年的壓抑之後,心情過於陰鬱,感覺無力再支撐下去,其次,就是這種不懼失去的心態存在。如果放手,能成全彼此的海闊天空,那又怎麽樣呢。
之後遭遇的不好,沒經曆的時候,誰知道碰到的都是不好的事情。
跟藍恬沒有關係,她對藍恬說讓與不讓,隻是對藍恬的一句安慰。總在糾結這個字眼兒的親,麻煩以後看文,多看看作者寫的內心鋪墊好麽,作者寫那麽多東西,肯定不是拿來湊字數的,你不看那些東西,等於看骨不看肉,能看到完整的內容麽?
137章:
“經曆這樣一場旅行,經曆千裏迢迢的追尋,我再不會因為那些不見得會發生的事情患得患失。而即便,那些不好的可能性真的發生了,我也不會再因為害怕失去,而不肯珍惜現在。
他就在我心裏,穩如泰山,我深愛著他,並且我知道他也深愛著我。這種失而複得之後的安全感,讓我認為即便以後我不能和黎華在一起,都沒什麽要緊的。
如果真的這樣深深地愛過,最終得到什麽結果都是甘心的。”
163章:
“從二十歲到二十四歲,我這段最閃亮的青春裏,永遠少不了黎華這個名字。我相信就算到老,到死的那一刻,我也永遠不會忘記這個人。他就是我人生中的裏程碑,他是我此生最美的風景。
他在我心裏最深的地方,任誰也不可能抹去和覆蓋。我想這可能就是愛情,我曾經非常深刻地擁有過它,我很甘心,結果是什麽,與愛情存在過的意義比較起來,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它像一朵夏花,也許總有凋敗的一天。在最美的時候被摘下,說不上來是好還是壞的結局。但我是那種,討厭看到美麗的東西,經過歲月催打逐漸凋零的人,所以我這人特別怕老。
我想如果這段感情,終究要走向被消磨殆盡的一天,我寧願它就在此刻停留靜止。”
164章:
“然後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然後我會轉身,找一個愛我的人,假裝幸福地繼續生活。裝著裝著,應該就真的幸福了。”
澀女是在言情,言的就是那麽幾個人,你愛過來我愛過去。而這本在講做人,在研究感情這個東西。
感情,沒有那麽直白,就愛來愛去那麽簡單。人有脆弱的時候,有腦子不夠用的時候,我們每個決定,促成了後麵的彎彎繞繞。每個人之間,其實都在相互影響和牽連。
這本,從人物聯係上,是非常緊密的。包括黎華和沈頌之間,都有緊密的牽連關係,而澀女裏,江北和康岩,我覺得就沒幾毛錢關係。再比如藍恬和周問雪,這兩個人看似毫無關聯,但藍恬的糾纏,造成優優和黎華的分手,從而促使優優和李拜天的驚喜約定,然後李拜天在這個約定的刺激下,終於反應過來自己愛的是誰,最後成全了周問雪多年的感情守候。
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這個問題,在爸爸去世那章,我覺得講得夠到位了。而我們做每件事情,也不見得能得到最初的結果,但這其中的龐大感悟,才是最終的意義所在。
其實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本書虐,可能因為我是跳出來看他的,我知道它是怎樣一步步走成這樣,如果沒有怎樣怎樣,那就不會怎樣怎樣。
我非常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在知道結局以後,跳迴去重新看一遍。我相信多少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有人說的好,沒有無懈可擊的情節,但有無懈可擊的鋪墊,我不能說我的鋪墊無懈可擊,但我確實已經竭盡全力。
在這種快節奏的更新環境下,我寫了一本不能算是文的文,文的意義在什麽,在情節,在吸引力,但這顯然不是我這本書的中心。
也不要再跟我提澀女,澀女已經是過去式。我要在澀女的基礎上轉型,也許有很多磕磕絆絆,但我並不懼怕這些。
這本書,也因為淨修改大綱的緣故,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出版的時候,肯定會重新修改編排,反正不管怎麽說,它結束了,它也將成為我的過去式。
下麵是藍恬的番外。不論你們想不想看,藍恬的番外都必須要寫。當然篇幅會相對比較短一些,但藍恬的內心,由我來解釋,不如讓她自己來解釋。也許大家看過以後會明白很多。
單獨分析每個人物:
優優的家庭生活環境,不用我細說了吧。也許出生就幸福的你,並不能懂那種強大的家庭壓力會給一個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我說了很多次,人物原型來自我的閨蜜,家庭關係我是照搬,閨蜜曾經被逼到去自殺。許多問題看似解決得簡單,可他存在的時候,就是很麻煩。比如後媽就這麽帶著弟弟走了,那是後媽的決定,後媽不走,她還能接著折騰。比如爸爸就這樣去世了,那也不能為了自己輕鬆,早幾年就直接解決了爸爸,不讓他活了呀。
這種家庭環境,在最初的時候,造成優優的患得患失,同時造就了她獨立堅強的性格。她的獨立,就是被害怕失去逼出來的。這點,我本人就深有感悟,因為自己的家庭也算不上十分幸福,我特別明白那種,必須要自己獨立強大起來,擁有在這個社會安身立命的東西,才不怕以後被拋棄。就是到現在,我都無法想象,應該怎樣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人生交付給另一個人。
而在特殊家庭下,這種情結必然會被放大。要麽成長為優優這種過分好強,要麽會變得十分冷漠破罐破摔。
後來黎華給了優優愛,讓優優能安心踏實地去依賴,這不是她不堅強了,而是她有安全感了。這才是真正的長大。
至於第二次分手,上麵說了,有些不懂的,我覺得除非真碰見一迴,可能真的不能懂了。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上的我們太功利,認為付出就要有結果,愛過就必須在一起。其實哪有那麽簡單麽。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用條框章法來約束,這世界將多麽的和諧,又將會多麽的無趣。
並且優優這種性格,會非常不想欠別人的,所以她才會糊裏糊塗地跟沈頌領證,因為沈頌在露出尾巴之前,對她是真的好。沒必要把女主寫的那麽強大,跟李拜天似得,什麽人都一眼看透,李拜天能看透,也不知道都吃過什麽樣的大虧。
黎華:最初的黎華,也是患得患失的,所以在他開始對優優有好感的時候,他總是以一種試探的姿態,等優優自己上鉤自己表白,(最初優優表白的時候,他還不喜歡她),黎華愛上優優,就是從星星的故事那一章開始,從此愛得堅定不移。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樣一種人。他要的隻是一種感動一次說服,然後這個感動可以取代一切。真的愛上了,就不那麽容易變了。羅密歐和朱麗葉才見幾麵就愛成那樣了,還在好奇黎華為毛愛優優的親,可能性格稍微多疑悲觀了一點點,反正每個人世界觀愛情觀不同,有疑問和不認同,都是合理現象。
但最初的黎華,也是不懂得怎麽愛的,他隻知道付出,卻並沒有掌握到最好的方式。而現實原因的聚少離多,使他錯失了很多表現的機會,讓李拜天好幾次頂在了前麵。這種人傻。
他小時候被親爹拋棄過,他會非常害怕失去,所以他害怕優優離開自己,害怕自己愛得沉重讓優優不舒服,所以他很縱容她,縱容到有些失去自我,不分對錯的地步。那時候黎華才多大,憑什麽要求他那樣成熟理智。
黎華對優優的愛,從來沒有變過。這個男主的定位,就是深情,堅定不移的那種。所以後來李拜天的頻頻出現,讓黎華不爽,卻並不會讓他對優優產生懷疑。而黎華對李拜天,我認為有種惺惺想起的情結,他並不討厭李拜天,甚至要感激,李拜天幫了優優很多,把她教成更成熟的樣子。
但黎華討厭沈頌。
黎華是個搞藝術的,他是個非常純粹專注的人,沈頌的定位很世俗,和李拜天的世俗不同,大家都是被生活強奸,李拜天是看透了,所以享受強奸,而沈頌是被生活強奸完了,轉頭去強奸別人。
關於那段黎華去跟藍恬假結婚,沒有告訴優優,而導致一次錯過。其實黎華當時是太放心了,他覺得帶走了藍恬,一切就結束了。優優可以過得安穩踏實了,爸爸生病優優生病,這都不是他能控製的。
他認為優優有困難了,至少李拜天和燕小嫦之類的人會幫助她,那麽強悍的優優不會讓自己過的很糟。而他想一口氣解決掉藍恬的事情,不說,是因為不知道這個過程究竟會有多長。不想讓優優再有一點點參與其中,想在結束的時候,馬上迴來找她,給她一個驚喜。他給優優時間,從關於藍恬的煩惱中徹底抽離出來。
不要說藍恬的問題很好解決,藍恬要不是有前麵那一通折騰而後無果,神佛能那麽容易打動她?藍恬是因為真的死心了,才會徹底放手的。
藍恬暫不解釋,有番外。
然後說沈頌,沈頌這種人,我覺得很常見。你把他放在正常的環境中,他就是正常的,真遇見事兒了,各種沒原則的毛病就露出來了。他真心喜歡優優,可這其中有很多想當然的成分,他在心裏把優優美化了。
然後得不到又不甘心,錢、人和麵子,他都想要,所以他折騰。這個人,因為比較常見,我覺得非常好理解,不用我說太多。
李拜天啊,也等番外看吧。
其他小配角,優優的後媽優優的爸爸,黎華的媽媽,還有什麽不懂的地方麽?我覺得正文都解釋很明白了,你覺得這都不可能,我隻能吐槽一句,你可能有點沒見識……
這本書,很多地方都取材於生活,生活遠比言言情複雜的多。如果親隻是來看搞對象的,好吧對不起,我把你騙進來了,讓你失望了。我寫它,還真不是為了寫搞對象,哎……
寫這本書,給我自己帶來了特別特別多的感悟,我覺得寫完他,我對生活的立場更加堅定了。我也將不再患得患失,心安理得接受生活的摧殘和曆練,然後在過程中思考,感悟。
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親說,似乎這本書裏,男女主就沒有甜蜜過呀,不需要甜蜜了,苦盡甘來,是最甜的蜜。
最後是一段預告。
正文結束了,但蓄謀已久的故事依然在繼續。
第一個長篇番外,來自周問雪視角,男主角就是李拜天。他們是發小,認識很多很多年,前麵的年頭裏,李拜天虐周問雪虐周問雪,把周問雪虐得把李拜天這人看得透透的,他撅下屁股就知道他要放什麽屁。一個女孩為一個男孩,考到北京,為他變成北京人,為他拚出自己的事業,從灰姑娘變成上流名媛,為了配得上他。
以朋友的身份,默默愛了很多年,然後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鎮他鎮他,給他鎮得一愣一愣的。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想看李拜天這樣的男人,如何被征服的,就看看周問雪的人生吧。這篇不虐。
第二個長篇番外,來自燕小嫦。所謂雞飛狗跳的怨婦生活,燕小嫦是鎮全家的,從公公婆婆鎮到鄰裏鄉親,誰讓我不痛快我就讓誰叫奶奶。這篇言情成分不重,其中有很多關於家庭倫理的東西,關於燕小嫦的身世,現在還是一個不能劇透的東西,但家庭方麵的感動,應該多於愛情。
燕小嫦的cp呢,嗯,是個莽夫。這家完全脫離高富帥了,就是平常小老百姓。燕小嫦膽子很大,急眼了什麽都敢玩兒,燕小嫦家的漢子是這麽說的,“我的字典裏隻有喪偶,沒有離婚,你自己看著辦。”
燕小嫦說:“如果你不能說服我,那麽請用行動睡服我。”
所以這是個女漢子和莽夫萌漢子的故事。讓廣場舞大媽和七姑八姨們都來得更猛烈些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