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
情陷大明:秋香點伯虎 作者:楓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當塗縣發現了大武和小武的屍體之後,徐榮就一直惴惴不安。他生怕死裏逃生的鄧卓會被抓捕歸案。
為此,徐榮也暗中派出了人手,到處尋找鄧卓。
然而,一晃五六天過去了,無論是應天府和西廠千戶所聯合派出的官差,還是徐榮暗中派出的人手,都沒有找到鄧卓。
萃芳閣之案的進展,也似乎陷入了停頓。蔣謙每日裏照常出值,與徐榮談笑風生,似乎忘掉了萃芳閣的案子。應天府和西廠千戶所那邊,也變得一如從前。好像金陵城的所有人,都不再關注萃芳閣之案了。
“鄧卓歸不了案,他們就查不到我身上。這個鄧卓,最好永遠也別再出現了。這樣挺好!”
這天,徐榮在紅‘袖’招之中,對孟香雪如此說道。
“那萃芳閣的案子,難道就這麽一直擱置下去?”孟香雪問道。
徐榮笑了笑:“這個案子當然不可能成為懸案。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神鱷幫那群水匪身上,草草結案。”
孟香雪眼神一亮:“要真是這樣的話,那你不就立了大功了!神鱷幫的水匪,可是你剿滅的。”
“婦人之見!”徐榮玩味的一笑,“就算沒有萃芳閣的案子,我剿滅了神鱷幫,也是大功一件。萃芳閣這個案子,隻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那你立了這麽大的功勞,會不會得到升遷,調入北京宮中任職啊?”孟香雪一臉希冀的問徐榮。
徐榮又是一笑:“還是婦人之見。北京有什麽好的?我這樣的人,就算到了北京,也隻是小螻蟻一隻,哪裏比得上在這南京當土皇帝逍遙快活?”
“我還從沒去過北京呢,要是你能調到北京,我就可以跟著搬過去,在北京開一家紅‘袖’招了。”
“嗬嗬,你以為北京就那麽好混啊?在這裏,有我這棵大樹,紅‘袖’招生意興隆。可要到了北京,連我都成為小螻蟻了,你以為紅‘袖’招還能如在金陵這般風光?”
稍一頓,徐榮繼續說道:“人呢,要知足才能常樂。”
…………
陸珩這幾天可算喘過氣來了。蔣謙不再催促他審理萃芳閣的案子,陸珩也樂得輕鬆自在。
不過陸珩也感到奇怪,為什麽之前緊盯著萃芳閣之案的那些人,忽然就都不關注此案了呢?
陸珩的想法與徐榮一樣,他也認為,關鍵人物鄧卓不能歸案,此案最後定會草草審結。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恰恰相反,蔣謙他們不再關注萃芳閣之案了,不是因為案子遭遇了瓶頸,而是因為胸有成竹了。
與華觀、王華、曾光廈三人聯名上書彈劾徐榮之後,蔣謙他們就平靜了下來,隻等著朝廷派出欽差,調查徐榮。這段時間,無非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而已。
不過,蔣謙也沒閑著,他也在關心鄧卓的下落。
雖然,憑借鄧卓檢舉的徐榮的那些不法之事,也照樣能扳倒徐榮,可如果能把徐榮參與了萃芳閣之案的事情,辦成鐵案,無疑於加重徐榮的罪行。
可要是鄧卓不能到案,就無法咬死徐榮參與萃芳閣之案。
“小春啊,雜家已經聯合華太師、王華、曾光廈上書朝廷,彈劾徐榮了。相信用不了多少時候,朝廷派出的欽差就會到金陵了。你也該告訴雜家鄧卓的下落了吧?”
這天,蔣謙把蔣春……也就是楊逢春喊到了書房中。
“公公,要是欽差查實了徐榮的那些不法之事,能不能弄死他?”蔣春問道。
蔣謙輕輕一笑,搖了搖頭:“不好說啊!可要是找到了鄧卓,由鄧卓作證,再把萃芳閣之案加在徐榮的頭上,那他就必死無疑了。與水匪勾結擄掠人口,事後還以剿匪的名義私自調兵殺人滅口,這麽大的罪行,神仙也保不了他。”
蔣謙這話其實是在誇大其詞,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從蔣春口中套出鄧卓的下落。
蔣春沉思了一會兒,心防有些鬆動了:“公公,若是鄧卓到案,他會不會落罪啊?”
“你怎麽這麽關心鄧卓?當初你不是還想殺他嗎?”蔣謙不解了。
蔣春尷尬的一笑:“這個……隻因為我和鄧卓達成了協議,由他照顧我們……呃不,是以前的神鱷幫的大頭領胡傳彪的母親和兒子。這一老一少都是無辜的。要是鄧卓獲罪,那就沒人照顧他們了。”
“你倒是講義氣的很!”蔣謙讚賞的點了點頭,“鄧卓雖然有罪,可罪責並不大。再加上他檢舉徐榮,有大功於朝廷。雜家在從旁出力,為他在欽差麵前開脫,他定會無事的。你就放心吧。”
“好!那小的就告訴您鄧卓的下落。他去了南昌,投奔寧王爺了。”
“什麽,鄧卓去投奔寧王了?”蔣謙大感驚愕。
隨即,蔣謙就陷入了沉思:這個鄧卓,倒也算是個人才。他去投奔寧王爺,著對寧王爺來說,是一件好事。可這就一來,鄧卓和我就是自己人了,我對他還真不能不管不問了。
也罷,就向王爺說明實情,讓鄧卓迴金陵一趟吧。大不了,我保他平安無事便是。
蔣謙拿定了主意,便對蔣春說道:“雜家這就寫封信給寧王爺,讓他安排鄧卓來金陵。對於胡傳彪的母親和兒子,雜家也會請求寧王收留,妥善照顧的。”
“如此,就多謝公公了!”蔣春感激的跪下,對著蔣謙叩拜不止。
當日,蔣謙就寫好了信。可對於送信之人,他卻再三斟酌起來。
蔣謙不缺心腹,但這封信卻不是送到就行的。他需要一個既是心腹,又對萃芳閣之案深為了解的人去南昌,麵見寧王朱宸濠。
“咦,我怎麽把她給忘了!”蔣謙忽然想到了一人。
又斟酌了一番,蔣謙認為,再沒有比她想到的這人更合適的人選了。
“就是她了!”蔣謙打定了主意。
那麽,蔣謙選定的這人是誰呢?不是別人,正是蘭芷若。
為此,徐榮也暗中派出了人手,到處尋找鄧卓。
然而,一晃五六天過去了,無論是應天府和西廠千戶所聯合派出的官差,還是徐榮暗中派出的人手,都沒有找到鄧卓。
萃芳閣之案的進展,也似乎陷入了停頓。蔣謙每日裏照常出值,與徐榮談笑風生,似乎忘掉了萃芳閣的案子。應天府和西廠千戶所那邊,也變得一如從前。好像金陵城的所有人,都不再關注萃芳閣之案了。
“鄧卓歸不了案,他們就查不到我身上。這個鄧卓,最好永遠也別再出現了。這樣挺好!”
這天,徐榮在紅‘袖’招之中,對孟香雪如此說道。
“那萃芳閣的案子,難道就這麽一直擱置下去?”孟香雪問道。
徐榮笑了笑:“這個案子當然不可能成為懸案。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神鱷幫那群水匪身上,草草結案。”
孟香雪眼神一亮:“要真是這樣的話,那你不就立了大功了!神鱷幫的水匪,可是你剿滅的。”
“婦人之見!”徐榮玩味的一笑,“就算沒有萃芳閣的案子,我剿滅了神鱷幫,也是大功一件。萃芳閣這個案子,隻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那你立了這麽大的功勞,會不會得到升遷,調入北京宮中任職啊?”孟香雪一臉希冀的問徐榮。
徐榮又是一笑:“還是婦人之見。北京有什麽好的?我這樣的人,就算到了北京,也隻是小螻蟻一隻,哪裏比得上在這南京當土皇帝逍遙快活?”
“我還從沒去過北京呢,要是你能調到北京,我就可以跟著搬過去,在北京開一家紅‘袖’招了。”
“嗬嗬,你以為北京就那麽好混啊?在這裏,有我這棵大樹,紅‘袖’招生意興隆。可要到了北京,連我都成為小螻蟻了,你以為紅‘袖’招還能如在金陵這般風光?”
稍一頓,徐榮繼續說道:“人呢,要知足才能常樂。”
…………
陸珩這幾天可算喘過氣來了。蔣謙不再催促他審理萃芳閣的案子,陸珩也樂得輕鬆自在。
不過陸珩也感到奇怪,為什麽之前緊盯著萃芳閣之案的那些人,忽然就都不關注此案了呢?
陸珩的想法與徐榮一樣,他也認為,關鍵人物鄧卓不能歸案,此案最後定會草草審結。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恰恰相反,蔣謙他們不再關注萃芳閣之案了,不是因為案子遭遇了瓶頸,而是因為胸有成竹了。
與華觀、王華、曾光廈三人聯名上書彈劾徐榮之後,蔣謙他們就平靜了下來,隻等著朝廷派出欽差,調查徐榮。這段時間,無非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而已。
不過,蔣謙也沒閑著,他也在關心鄧卓的下落。
雖然,憑借鄧卓檢舉的徐榮的那些不法之事,也照樣能扳倒徐榮,可如果能把徐榮參與了萃芳閣之案的事情,辦成鐵案,無疑於加重徐榮的罪行。
可要是鄧卓不能到案,就無法咬死徐榮參與萃芳閣之案。
“小春啊,雜家已經聯合華太師、王華、曾光廈上書朝廷,彈劾徐榮了。相信用不了多少時候,朝廷派出的欽差就會到金陵了。你也該告訴雜家鄧卓的下落了吧?”
這天,蔣謙把蔣春……也就是楊逢春喊到了書房中。
“公公,要是欽差查實了徐榮的那些不法之事,能不能弄死他?”蔣春問道。
蔣謙輕輕一笑,搖了搖頭:“不好說啊!可要是找到了鄧卓,由鄧卓作證,再把萃芳閣之案加在徐榮的頭上,那他就必死無疑了。與水匪勾結擄掠人口,事後還以剿匪的名義私自調兵殺人滅口,這麽大的罪行,神仙也保不了他。”
蔣謙這話其實是在誇大其詞,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從蔣春口中套出鄧卓的下落。
蔣春沉思了一會兒,心防有些鬆動了:“公公,若是鄧卓到案,他會不會落罪啊?”
“你怎麽這麽關心鄧卓?當初你不是還想殺他嗎?”蔣謙不解了。
蔣春尷尬的一笑:“這個……隻因為我和鄧卓達成了協議,由他照顧我們……呃不,是以前的神鱷幫的大頭領胡傳彪的母親和兒子。這一老一少都是無辜的。要是鄧卓獲罪,那就沒人照顧他們了。”
“你倒是講義氣的很!”蔣謙讚賞的點了點頭,“鄧卓雖然有罪,可罪責並不大。再加上他檢舉徐榮,有大功於朝廷。雜家在從旁出力,為他在欽差麵前開脫,他定會無事的。你就放心吧。”
“好!那小的就告訴您鄧卓的下落。他去了南昌,投奔寧王爺了。”
“什麽,鄧卓去投奔寧王了?”蔣謙大感驚愕。
隨即,蔣謙就陷入了沉思:這個鄧卓,倒也算是個人才。他去投奔寧王爺,著對寧王爺來說,是一件好事。可這就一來,鄧卓和我就是自己人了,我對他還真不能不管不問了。
也罷,就向王爺說明實情,讓鄧卓迴金陵一趟吧。大不了,我保他平安無事便是。
蔣謙拿定了主意,便對蔣春說道:“雜家這就寫封信給寧王爺,讓他安排鄧卓來金陵。對於胡傳彪的母親和兒子,雜家也會請求寧王收留,妥善照顧的。”
“如此,就多謝公公了!”蔣春感激的跪下,對著蔣謙叩拜不止。
當日,蔣謙就寫好了信。可對於送信之人,他卻再三斟酌起來。
蔣謙不缺心腹,但這封信卻不是送到就行的。他需要一個既是心腹,又對萃芳閣之案深為了解的人去南昌,麵見寧王朱宸濠。
“咦,我怎麽把她給忘了!”蔣謙忽然想到了一人。
又斟酌了一番,蔣謙認為,再沒有比她想到的這人更合適的人選了。
“就是她了!”蔣謙打定了主意。
那麽,蔣謙選定的這人是誰呢?不是別人,正是蘭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