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也是曆時最長的一個節日。從頭年的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春節的各項活動拉開帷幕。而後,一直要到來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正式結束了。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大家都很忙碌,過個節也是匆匆忙忙的,沒有人真會連續花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慶祝春節。但古代不同,古代人生活節奏慢,中國的古代又屬於農業經濟時代,冬季農田裏無法耕作,大家也都貓在家中,有的是時間,於是,對於春節這個節日,也格外的重視。


    元宵節也叫上元節,這個節日,是跟春節連起來過的。元宵節也標誌著過年的正式結束。因此,這個節日也格外受人重視。


    說起元宵節的習俗,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吃湯圓、看花燈。當然,民間慶祝元宵節,還有很多的娛樂活動,比如跑旱船、扭秧歌、舞獅舞龍等等。


    從東漢那會兒,元宵節就已經有雛形了,那時的元宵節活動,主要就是賞燈。以後,曆朝曆代,元宵節賞燈也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元宵節又被稱為“燈節”。


    到了明朝,因為大明的國號源於明教,而明教又是佛教的分支,明朝也格外重視佛教。佛教僧侶有正月十五點燈敬佛的做法,而這個做法,又恰與民間的元宵節掛燈賞燈相合,因此,明朝官方對於元宵節這個傳統節日,較以往的朝代更為重視。


    依例,元宵節明朝的官吏放假三天,從正月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這三天,也是民間放燈的日子。


    為了慶祝元宵節,民間百姓,都會提前紮製花燈。一些富貴人家,更是雇傭了專門的紮燈藝人,到家中紮製大型的花燈、燈樓。而且,富貴人家還把放燈賞燈的活動當作了一種比賽。


    當然,這種比賽不是正式的,隻是那些有錢人家暗裏的較勁。誰家的花燈要是紮得好,在放燈的夜裏,他家門前必然圍觀的人多,這家人也格外有麵子。尤其是一些商戶,為了聚攏人氣,往往出大價錢雇傭一些手藝比較高的紮燈藝人,為自家紮製花燈。


    因此,紮燈藝人在元宵節之前,也成了搶手貨。有的人家,甚至在年前就與紮燈藝人約好了,元宵節之前到他家中幫著紮製花燈。


    對於這種搶紮燈藝人的活動,秋香一無所知。萃芳閣中眾人,因為忙於從初六到初十連續四日的演出,也都忽略了這件事。


    一直到了正月十二早上,官府貼出了元宵節放燈三日的告示,王婆出門買菜時,聽別人講了這件事,然後迴到萃芳閣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顏蓁蓁,顏蓁蓁才一下想起了紮製花燈之事。


    “壞了壞了,我們有一件大事忘了做了。”顏蓁蓁慌裏慌張的跑進秋香和蘭芷若的房間,張口就大喊。


    “顏姐姐,什麽大事忘了做了?竟讓你跟火燒屁股似的。”秋香詫異的問道。


    “紮燈,紮燈啊!”


    “紮燈?”秋香還沒意識到是什麽事情,蘭芷若卻一下明白了,她連忙說道:“對呀,咱們萃芳閣也是大商戶了,元宵節應該請些工匠紮點大的花燈的。”


    顏蓁蓁點點頭:“我說的就是這件事。可今日都已經十二了,咱們去哪裏請紮燈的工匠?”


    “還要請工匠紮燈?”秋香更加茫然了。


    顏蓁蓁瞥了秋香一眼,問道:“你在紅‘袖’招時,難道紅‘袖’招過元宵節不請工匠紮燈嗎?”


    “這……應該……大概……是請了吧?”秋香吞吞吐吐的說道。她穿越附體後,保留下的原先這具身體的主人的記憶,是呈片段性的,她自然不知道元宵節紮燈的事情。


    “我那時隻是個丫鬟,還整天被柳蝶衣指使的團團轉,真沒關心過這些事。”


    “那我就跟你好好說道說道。”顏蓁蓁尋了個凳子坐下,將元宵節放燈的事情跟秋香說了一遍。


    “顏姐姐說的沒錯,往年我在北京時,那邊過元宵節也都是這樣的。”


    待顏蓁蓁說完了,蘭芷若又附和了一句。


    “咱們要是在元宵節時,弄不出漂亮的花燈,會很沒麵子的。”顏蓁蓁生怕秋香還不明白,加重語氣又說了一句。


    秋香微微一笑,說道:“沒麵子就沒麵子吧,反正,咱們紅‘袖’招如今名聲在外,也不靠幾盞花燈吸引人。既然咱們已經請不到紮燈藝人了,那就幹脆不請了。自己隨便紮點花燈掛出去,還不用人看護著。咱們呀,幹脆都出去賞燈就是了。好好的玩玩。”


    “唉,也隻能如此了。”顏蓁蓁歎氣道。


    於是,正月十二這天,萃芳閣眾人就都聚在後院中,匆匆忙忙的紮起了花燈。


    樂師們是紮花燈的主力,其餘的人,也都幫著打下手。唯獨秋香,對於紮燈這門手藝一無所知。起初,她還主動的上前幫忙,可很快她就發現,自己越幫越忙。


    最後,秋香幹脆也不插手了,搬了個小馬紮坐到一邊,靜靜的看別人紮燈。


    那些樂師雖然不是專業的紮燈藝人,可他們紮出的花燈,也並非隻是簡單的燈籠,而是各有各的造型。有的花燈紮成了蓮花狀,有的紮成了元寶狀,還有的紮成了鳥獸狀。


    秋香看得眼界大開。普通人紮出的花燈就這麽漂亮,那要是專業的紮燈藝人,他們又會有怎樣的作品呢?


    在自己穿越前生活的那個年代,這門紮燈的手藝,怕是已經失傳了。電器化時代,元宵節的花燈,也都成了司空見慣的霓虹燈,比起古代這種純手工製作的花燈,實在少了些樂趣。


    “顏姐姐,從明天晚上就要掛燈了對吧?”秋香無聊之下,跟顏蓁蓁聊起了天。


    顏蓁蓁正在用小刀劈著竹篾,一聽秋香問她話,她抬起頭,詫異的看向秋香:“秋香妹妹,我有時真懷疑你是真聰明還是假糊塗。說你腦袋不靈光吧,做生意的那些點子,你一串一串的;說你聰明吧,怎麽有時你說的話,卻像個不知世情的人說的?這元宵節放燈三日,不光咱們大明朝如此,據說從唐朝那會兒就已經成了慣例了。你難道真的不知道?”


    “呃……我……當然知道了。”秋香抬高嗓門,很不服氣的說道,“我這不是無聊,故意沒話找話嘛。”


    “你要真想說話,不如給我們講個故事聽聽吧。”蘭芷若正在拿著毛筆,繪製已經成型的花燈上的圖案,聽見顏蓁蓁和秋香鬥嘴,她也湊趣的對秋香說道。


    “我哪會講故事啊。”


    “秋香姑娘,你連白蛇傳那麽精彩的故事都能想出來,講個故事還不是小菜一碟。”薛超也不甘寂寞的說道。


    “好,那我就給你們講一個跟元宵節有關的故事吧。”秋香忽然想到了一個典故。


    “話說北宋時,有個州的太守名叫田登,為人專製蠻橫,因為他的名字裏有個"登"字,所以不許州內的百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於是,隻要是與‘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來代替。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挨板子。不少吏卒因為說到與‘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依照以往的慣例,州城裏都要放三天焰火,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州府衙門要提前貼出告示,讓老百姓到時候前來觀燈。


    “可是這次,卻讓出告示的官員感到左右為難。怎麽寫呢?用上‘燈’字,要觸犯太守;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想了好久,寫告示的小官員隻能把‘燈’字改成‘火’字。這樣,告示上就寫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貼出後,老百姓看了都驚吵喧鬧起來。尤其是一些外地來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真的以為官府要在城裏放三天火呢!當地的老百姓,平時對於田登的專製蠻橫無理已經是非常不滿,這次看了官府貼出的這張告示,更是氣憤萬分,紛紛地說:‘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什麽世道!’”


    秋香的故事剛說完,有人忽然喊道:“這當然是太平世道了。”


    眾人一聽大驚,齊齊望向發聲處。卻隻見,華文手裏搖著一把折扇,從萃芳閣主樓的後門,走進了後院。


    “華公子?你怎麽來了?”秋香站了起來,詫異的問華文。


    “嗬嗬,本公子要不來,怎麽能聽到秋香姑娘講的精彩典故呢?”華文笑嘻嘻的說道。


    “原來你也知道我剛才講的是一個典故啊,還以為你隻聽半截子話,要向官府揭發我對世道不滿呢!”秋香沒好氣的說道。


    華文把手中折扇一下疊起,大笑道:“哈哈哈,秋香姑娘說笑了。”


    “華公子,你不去紅‘袖’招陪你的蝶衣姑娘,跑我們萃芳閣來,難道想幫我們紮花燈?”顏蓁蓁望著華文,一臉玩味的說道。


    “呃,紮花燈這種粗活,本公子自然不會做了。”華文尷尬的一笑,“本公子此來,是想邀請萃芳閣的眾位姑娘和師傅們,正月十五那天夜裏,一起去秦淮河上賞燈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情陷大明:秋香點伯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語並收藏情陷大明:秋香點伯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