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節
穿成農家子靠植物係統飛升首輔 作者:渝躍鳶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京城文武百官,此刻都還沉浸在前些日子收到寧都知府消息的餘韻中。
簡直震驚朝野!
竟然有人能得民心到如此地步?
寧都知府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們這麽多人都為之焦頭爛額的事情,被顧瑤光的爹娘做到了?
真的籌集到了糧草,要給邊關送去?
據說是秋府君主事,一個女人,竟然如此厲害?
寧都知府是沒有途徑發八百裏加急的信函的,盡管他用了最快的法子,等消息到京城的時候,送糧食的隊伍早就火急火燎地出發,走出了好大一截了,明盛帝想派兵去護送,都不知道人在哪裏!
明盛帝幾乎是立刻朝各個府城下了令,保證一路暢通,又同時給邊關發了信函,其中的時間差,簡直讓人心急如焚。
更別說秋娘和顧大根,加上一群百姓,根本沒有給朝廷發消息的自覺,腦子裏都是“我去救兒子!”“我去給小農神送糧食。”
主打一個:民間團隊,風騷走位,皇帝是誰?
要是完全沒消息吧,可能也還好,不會如此心急,可偏偏時不時會從各地官員,駐兵那兒傳來一條消息!
“皇上,糧草到我們這兒啦,很多!我們已經安全護送糧草入了下個府城!”
這是報喜+暗搓搓表功的,糧草沒在我的地方出事,我給好好地送出去了,接力棒交到下一府手上!
誰也不敢打糧草的主意,怕有個閃失,背上通敵叛國的鍋,再加上秋娘和寧都百姓都護得緊,於是他們隻知道“很多”,沒有具體數量。
這可不急死人嗎?
還有鏢局裏老手帶著隊伍抄近路,繞過了某個城池,直直衝著邊關而去的。
那城池顫顫悠悠打報告:“沒看到啊,我日日守在城門口,還派衙役沿著官路打探,真的沒看到隊伍的蹤影。”
這官員嚇得以為自己這兒出了岔子,然後又多思多憂,覺得會不會有人把責任扣在他頭上?
折子寫得那叫一個惶恐不安。
送入京城之後,簡直把文武百官心都嚇掉了。
……
這一封封折子入京,不但半點沒平息擔憂,讓京中知道糧草情況,反而讓所有人心都懸起來。
明盛帝更是氣極,直接把折子摔了。都護送了,不知道一路護送到邊關去嗎?怎麽還一副功德圓滿的語氣?
可後麵再補發聖旨,人也追不上了,甚至糧草都不知去向。
仔細算算,往後一段路,竟然都沒有合適的駐兵了,從京城派兵的話,還不知他們走的是那條路,追上說不定糧隊都快到邊關了。
簡直氣得肝疼!
這樣心懸著,百官都輾轉反側,日夜難眠,一邊加緊速度籌集糧草繼續往邊關送,一邊關注著這隻滑不溜的,神出鬼沒的民間送糧隊的情況。
寧都百姓為顧璋捐贈的糧草,到底有多少?減去一路消耗之後,到了邊關還能剩多少?
有沒有順利抵達?能不能趕在糧草耗盡,匈奴開戰前趕到?
路上會不會遇到什麽危險?
一個婦人主事,真的能行嗎?
在滿朝官員心急如焚之時,來自邊關八百裏加急的軍情,終於快馬揚鞭進入京城。
第113章 毒液
八百裏加急的軍情, 一連數日出現在京城。
再佐以糧草在淩雲山被山洪淹沒,皇帝一怒一下發落數人的消息,百姓怎麽會沒有察覺?
看到又有馬蹄從京城街麵疾馳飛踏而過, 百姓心中戚戚然,麵帶憂色,駐足議論。
“最近八百裏加急的軍情越來越多了。”
“前幾年一年都看不到一次,上次這麽緊急的軍情,好像還是當今剛剛登基那兩年。”
“匈奴這是休養生息,卷土重來, 又想來犯?”
“薛將軍鎮守邊關,定能狠狠打迴去, 可偏偏糧草在淩雲山給埋了,唉, 千萬要是好消息啊。”
在百姓擔憂的議論聲裏, 軍情以最快的速度, 一層層送上,直接送到了今日未散的早朝上。
匈奴大軍已退。
寧都百姓捐贈的糧草,已經平安送入軍營中, 損耗雖多,但餘下竟也能支撐過整個秋!
數量竟然如此龐大, 寧都百姓竟如此慷慨,顧璋在寧都府得民心之程度, 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想。
“天佑我大宣!”
“恭喜皇上,此患已解!有了足夠的糧草,區區匈奴, 不足為懼。”
明盛帝也是大喜,一向嚴正的麵容都出現喜色, 大笑道:“天賜我瑤光煌煌,其才衝霄,其運貫鴻,實乃朕之幸事,大宣之幸事!”
聽到明盛帝此言,許多官員隻覺得頭皮發麻,心中震蕩。
如此毫不吝惜的誇讚,是何等盛大之沛光?
不出意外,這話必然隨著帝王起居錄、史書等無數篇章,連同此事一起記錄,載著文人墨客的載譽,流傳後世,驚豔千古。
未及弱冠,就讓帝王交口稱讚,得此子,是帝王之幸,是天下之幸!
二十歲不到的少年,怎麽所做樁樁件件,都如此駭然,真是……真是讓人豔羨啊!
不僅是他本身,其父顧大司農、其母秋府君,其根顧氏一族,寧都百姓,都能在史書中留下重重的一筆,讓人感懷,讓人稱道。
文臣武將,能走上朝堂的,誰不有一番青史留名的豪情?
如今一農戶、一未讀過書的女子都有如此威名豪氣,想想實在是心中酸澀,誰人不羨慕?
不過都是經過事的,隻是不免感慨一番,很快就平複了情緒,紛紛恭賀起來。
明盛帝眉宇間皆露出喜色,連連下了許多破格封賞,還未到考評之時,便直接官升一級,升至四品!其父封安平侯,其母封安定郡君,可掌兵三百,其妻誥命,更有數不清的華貴布料,古玩珍寶……
此舉連護愛顧璋的許多重官,都有些驚訝。
可如今誰能說出點阻攔的話來?此情此景,還是不要掃興的好,而且捫心自問,他們心中何嚐不覺得,如此大功,應當如此!
賞罰分明、重用能臣,對還未長成的少年官員頗有幾分愛護,又不失曆練,這是明君之像,何嚐不是他們的幸事?
誰知,等下了朝,明盛帝一身明黃龍袍站在玉照殿外,負手而立,遙望邊關的方向,麵色有些愧色,他歎道:“那些日子,瑤光日日入宮請求,想頂了剛赤府知府缺,朕還說他胡鬧。”
他漆黑眸中滿是旁人看不懂的深思,良久才道:“瑤光如此聰慧,隻怕那時,就看出匈奴恐有異動。”
蘇公公不敢接這話,隻上前攙著他:“皇上,今日外頭風大,不如入歇息,喝杯禦湖龍井暖暖身子?”
被蘇公公這一提醒,明盛帝又歎道:“朕記得偶有幾次有事要議,瑤光便在殿外站了許久,實乃朕之過。”
蘇公公神色有異。
周圍站崗的英武侍衛也嘴角抽抽。
他們腦海裏浮現顧璋在外頭吃著隨身荷包裏的小零食、喝著不知什麽製作看起來就冰冰涼涼的水,還興致勃勃和他們小聲聊天的場景。
蘇公公隻恨不得去把他家主子搖醒,皇上你忘了嗎?每次來顧小狀元都要美美的吃一頓,歡快得嘴角都沾上醬汁,滿足得笑得不知多討喜。
還是忘了入宮幾次,討走您喜歡的硯台、折扇、環佩,說是要攢錢討媳婦……之後又暗搓搓說您小氣,然後氣得您說:“臭小子就是個貔貅,還說朕小氣!”
明盛帝顯然是不記得了,濾鏡一帶,這會兒隻剩下心疼,他的小狀元受苦了,如今在邊關多危險。
他對蘇公公道:“你去朕的私庫挑些,就按瑤光平日喜歡的風格挑……”又擔憂道,“當日離京也沒覺得有危險,瑤光都沒帶多少護衛,朕便譴100精兵,隨身護他周全才好。”
蘇公公:?
皇上,你忘了嗎!
前些日子你才笑著跟奴才炫耀,說顧小狀元武藝不俗,居然能打敗薛見雷將軍。
蘇公公麵皮抽了抽,拘著笑容道:“皇上說的是,奴才這就去準備。”
***
這樣的好消息,當然要昭告天下,以平民憂!
百姓得知後,驚得嘴巴能塞下拳頭。
“這得是多富裕。”
“我的糧食要換了粗糧,再省著吃,哪裏舍得給人平白拿這麽多?聽說最多的農戶,一戶捐了兩畝地,近10石的糧食。”
“唉,怎麽舍不得?別說一整個府城了,你想想,如果咱們村來了個大人物,他十分厲害,帶著咱們村家家吃飽飯,手裏有餘錢,家裏蓋了比現在好幾倍的大房子,若那人有需要,你會袖手旁觀嗎?”
“當然不會!我定然感激涕零,恨不得他長命百歲,日日無憂才好。”
即使是這種讓人完全不敢相信的消息,但是百姓帶入自己想一想,也覺得好像十分自然。
若是他們,也會做出同樣的事。
寧都百姓,實在是太讓人羨慕了,許多百姓忍不住想,若是他們也能和寧都一樣就好了。
站在百姓的角度,自然是看到富裕的糧食,高產的田地,對顧璋得民心、秋娘顧大根此舉之驚人沒有太大感覺。
但各地巨富商賈、在地方任職的官員等人,看到的東西就又不同了。
燕府。
燕家兄弟在竹風軒飲茶論道,笑得十分驕傲。
在後宅。
燕夫人聽到丈夫所言,十分不可置信的看向他:“那豈不是現在你就比不上女婿,護不住女兒了?”
聞言,麵色喜悅的嶽父,臉色一僵,囁嚅道:“話也不能這麽說。”
他努力發揮自己的口才:“你當初不還擔心,低嫁女兒日子沒現在舒坦,原來一個圈子的姐妹會瞧不起她,見到要主動行禮會憋屈嗎?這下就沒這個憂愁了吧!”
高嫁也擔心,低嫁也擔心,當初念叨了不少的燕夫人:“……”
為了安燕夫人這顆慈母心,努力挺直腰杆的嶽父,說了秋娘從籌糧到送糧的許多事,最後道:“你看,親家可沒騙人,顧家好像真的是女人做主,你看顧璋成婚時,不是把那麽多銀錢都交給芷兒了嗎?”
燕夫人聽了秋娘所為,隻覺得有陣陣雷鳴轟然在腦子裏劈裏啪啦的炸開,不斷衝擊著她的世界觀。
京城文武百官,此刻都還沉浸在前些日子收到寧都知府消息的餘韻中。
簡直震驚朝野!
竟然有人能得民心到如此地步?
寧都知府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們這麽多人都為之焦頭爛額的事情,被顧瑤光的爹娘做到了?
真的籌集到了糧草,要給邊關送去?
據說是秋府君主事,一個女人,竟然如此厲害?
寧都知府是沒有途徑發八百裏加急的信函的,盡管他用了最快的法子,等消息到京城的時候,送糧食的隊伍早就火急火燎地出發,走出了好大一截了,明盛帝想派兵去護送,都不知道人在哪裏!
明盛帝幾乎是立刻朝各個府城下了令,保證一路暢通,又同時給邊關發了信函,其中的時間差,簡直讓人心急如焚。
更別說秋娘和顧大根,加上一群百姓,根本沒有給朝廷發消息的自覺,腦子裏都是“我去救兒子!”“我去給小農神送糧食。”
主打一個:民間團隊,風騷走位,皇帝是誰?
要是完全沒消息吧,可能也還好,不會如此心急,可偏偏時不時會從各地官員,駐兵那兒傳來一條消息!
“皇上,糧草到我們這兒啦,很多!我們已經安全護送糧草入了下個府城!”
這是報喜+暗搓搓表功的,糧草沒在我的地方出事,我給好好地送出去了,接力棒交到下一府手上!
誰也不敢打糧草的主意,怕有個閃失,背上通敵叛國的鍋,再加上秋娘和寧都百姓都護得緊,於是他們隻知道“很多”,沒有具體數量。
這可不急死人嗎?
還有鏢局裏老手帶著隊伍抄近路,繞過了某個城池,直直衝著邊關而去的。
那城池顫顫悠悠打報告:“沒看到啊,我日日守在城門口,還派衙役沿著官路打探,真的沒看到隊伍的蹤影。”
這官員嚇得以為自己這兒出了岔子,然後又多思多憂,覺得會不會有人把責任扣在他頭上?
折子寫得那叫一個惶恐不安。
送入京城之後,簡直把文武百官心都嚇掉了。
……
這一封封折子入京,不但半點沒平息擔憂,讓京中知道糧草情況,反而讓所有人心都懸起來。
明盛帝更是氣極,直接把折子摔了。都護送了,不知道一路護送到邊關去嗎?怎麽還一副功德圓滿的語氣?
可後麵再補發聖旨,人也追不上了,甚至糧草都不知去向。
仔細算算,往後一段路,竟然都沒有合適的駐兵了,從京城派兵的話,還不知他們走的是那條路,追上說不定糧隊都快到邊關了。
簡直氣得肝疼!
這樣心懸著,百官都輾轉反側,日夜難眠,一邊加緊速度籌集糧草繼續往邊關送,一邊關注著這隻滑不溜的,神出鬼沒的民間送糧隊的情況。
寧都百姓為顧璋捐贈的糧草,到底有多少?減去一路消耗之後,到了邊關還能剩多少?
有沒有順利抵達?能不能趕在糧草耗盡,匈奴開戰前趕到?
路上會不會遇到什麽危險?
一個婦人主事,真的能行嗎?
在滿朝官員心急如焚之時,來自邊關八百裏加急的軍情,終於快馬揚鞭進入京城。
第113章 毒液
八百裏加急的軍情, 一連數日出現在京城。
再佐以糧草在淩雲山被山洪淹沒,皇帝一怒一下發落數人的消息,百姓怎麽會沒有察覺?
看到又有馬蹄從京城街麵疾馳飛踏而過, 百姓心中戚戚然,麵帶憂色,駐足議論。
“最近八百裏加急的軍情越來越多了。”
“前幾年一年都看不到一次,上次這麽緊急的軍情,好像還是當今剛剛登基那兩年。”
“匈奴這是休養生息,卷土重來, 又想來犯?”
“薛將軍鎮守邊關,定能狠狠打迴去, 可偏偏糧草在淩雲山給埋了,唉, 千萬要是好消息啊。”
在百姓擔憂的議論聲裏, 軍情以最快的速度, 一層層送上,直接送到了今日未散的早朝上。
匈奴大軍已退。
寧都百姓捐贈的糧草,已經平安送入軍營中, 損耗雖多,但餘下竟也能支撐過整個秋!
數量竟然如此龐大, 寧都百姓竟如此慷慨,顧璋在寧都府得民心之程度, 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想。
“天佑我大宣!”
“恭喜皇上,此患已解!有了足夠的糧草,區區匈奴, 不足為懼。”
明盛帝也是大喜,一向嚴正的麵容都出現喜色, 大笑道:“天賜我瑤光煌煌,其才衝霄,其運貫鴻,實乃朕之幸事,大宣之幸事!”
聽到明盛帝此言,許多官員隻覺得頭皮發麻,心中震蕩。
如此毫不吝惜的誇讚,是何等盛大之沛光?
不出意外,這話必然隨著帝王起居錄、史書等無數篇章,連同此事一起記錄,載著文人墨客的載譽,流傳後世,驚豔千古。
未及弱冠,就讓帝王交口稱讚,得此子,是帝王之幸,是天下之幸!
二十歲不到的少年,怎麽所做樁樁件件,都如此駭然,真是……真是讓人豔羨啊!
不僅是他本身,其父顧大司農、其母秋府君,其根顧氏一族,寧都百姓,都能在史書中留下重重的一筆,讓人感懷,讓人稱道。
文臣武將,能走上朝堂的,誰不有一番青史留名的豪情?
如今一農戶、一未讀過書的女子都有如此威名豪氣,想想實在是心中酸澀,誰人不羨慕?
不過都是經過事的,隻是不免感慨一番,很快就平複了情緒,紛紛恭賀起來。
明盛帝眉宇間皆露出喜色,連連下了許多破格封賞,還未到考評之時,便直接官升一級,升至四品!其父封安平侯,其母封安定郡君,可掌兵三百,其妻誥命,更有數不清的華貴布料,古玩珍寶……
此舉連護愛顧璋的許多重官,都有些驚訝。
可如今誰能說出點阻攔的話來?此情此景,還是不要掃興的好,而且捫心自問,他們心中何嚐不覺得,如此大功,應當如此!
賞罰分明、重用能臣,對還未長成的少年官員頗有幾分愛護,又不失曆練,這是明君之像,何嚐不是他們的幸事?
誰知,等下了朝,明盛帝一身明黃龍袍站在玉照殿外,負手而立,遙望邊關的方向,麵色有些愧色,他歎道:“那些日子,瑤光日日入宮請求,想頂了剛赤府知府缺,朕還說他胡鬧。”
他漆黑眸中滿是旁人看不懂的深思,良久才道:“瑤光如此聰慧,隻怕那時,就看出匈奴恐有異動。”
蘇公公不敢接這話,隻上前攙著他:“皇上,今日外頭風大,不如入歇息,喝杯禦湖龍井暖暖身子?”
被蘇公公這一提醒,明盛帝又歎道:“朕記得偶有幾次有事要議,瑤光便在殿外站了許久,實乃朕之過。”
蘇公公神色有異。
周圍站崗的英武侍衛也嘴角抽抽。
他們腦海裏浮現顧璋在外頭吃著隨身荷包裏的小零食、喝著不知什麽製作看起來就冰冰涼涼的水,還興致勃勃和他們小聲聊天的場景。
蘇公公隻恨不得去把他家主子搖醒,皇上你忘了嗎?每次來顧小狀元都要美美的吃一頓,歡快得嘴角都沾上醬汁,滿足得笑得不知多討喜。
還是忘了入宮幾次,討走您喜歡的硯台、折扇、環佩,說是要攢錢討媳婦……之後又暗搓搓說您小氣,然後氣得您說:“臭小子就是個貔貅,還說朕小氣!”
明盛帝顯然是不記得了,濾鏡一帶,這會兒隻剩下心疼,他的小狀元受苦了,如今在邊關多危險。
他對蘇公公道:“你去朕的私庫挑些,就按瑤光平日喜歡的風格挑……”又擔憂道,“當日離京也沒覺得有危險,瑤光都沒帶多少護衛,朕便譴100精兵,隨身護他周全才好。”
蘇公公:?
皇上,你忘了嗎!
前些日子你才笑著跟奴才炫耀,說顧小狀元武藝不俗,居然能打敗薛見雷將軍。
蘇公公麵皮抽了抽,拘著笑容道:“皇上說的是,奴才這就去準備。”
***
這樣的好消息,當然要昭告天下,以平民憂!
百姓得知後,驚得嘴巴能塞下拳頭。
“這得是多富裕。”
“我的糧食要換了粗糧,再省著吃,哪裏舍得給人平白拿這麽多?聽說最多的農戶,一戶捐了兩畝地,近10石的糧食。”
“唉,怎麽舍不得?別說一整個府城了,你想想,如果咱們村來了個大人物,他十分厲害,帶著咱們村家家吃飽飯,手裏有餘錢,家裏蓋了比現在好幾倍的大房子,若那人有需要,你會袖手旁觀嗎?”
“當然不會!我定然感激涕零,恨不得他長命百歲,日日無憂才好。”
即使是這種讓人完全不敢相信的消息,但是百姓帶入自己想一想,也覺得好像十分自然。
若是他們,也會做出同樣的事。
寧都百姓,實在是太讓人羨慕了,許多百姓忍不住想,若是他們也能和寧都一樣就好了。
站在百姓的角度,自然是看到富裕的糧食,高產的田地,對顧璋得民心、秋娘顧大根此舉之驚人沒有太大感覺。
但各地巨富商賈、在地方任職的官員等人,看到的東西就又不同了。
燕府。
燕家兄弟在竹風軒飲茶論道,笑得十分驕傲。
在後宅。
燕夫人聽到丈夫所言,十分不可置信的看向他:“那豈不是現在你就比不上女婿,護不住女兒了?”
聞言,麵色喜悅的嶽父,臉色一僵,囁嚅道:“話也不能這麽說。”
他努力發揮自己的口才:“你當初不還擔心,低嫁女兒日子沒現在舒坦,原來一個圈子的姐妹會瞧不起她,見到要主動行禮會憋屈嗎?這下就沒這個憂愁了吧!”
高嫁也擔心,低嫁也擔心,當初念叨了不少的燕夫人:“……”
為了安燕夫人這顆慈母心,努力挺直腰杆的嶽父,說了秋娘從籌糧到送糧的許多事,最後道:“你看,親家可沒騙人,顧家好像真的是女人做主,你看顧璋成婚時,不是把那麽多銀錢都交給芷兒了嗎?”
燕夫人聽了秋娘所為,隻覺得有陣陣雷鳴轟然在腦子裏劈裏啪啦的炸開,不斷衝擊著她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