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華栩卻在書房等了好一會兒才見到父親穿著官服從外麵走進來,他正側頭跟他身邊的護衛說著話:“趙純被判了斬立決,趙府也被抄了家,所得家財除了填補賑災銀兩的空缺,其他盡數入了國庫,涉案的官員也大多被降了職……這案子查了兩三個月,總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也可以鬆口氣了。”
鄭忠皮膚黢黑,年齡跟華釗差不多大,身形卻沒華釗粗壯,看上去比華釗年輕了許多,一張剛毅的國字臉顯得有些冷漠。
他跟了華釗很多年,一直恪盡職守,忠心耿耿,華釗有什麽事也都會跟他說。
聞言,鄭忠就點了點頭,說:“張大人因嫡子涉案辭了官,大理寺左少卿的位子也就空缺下來,老爺在此次案件中立了大功,估計有望擢升少卿。”
華釗笑了笑說:“顏大人向來看重張大人,此次案件又跟張大人沒什麽牽扯,顏大人會在聖上麵前替他求情也說不定。我擢不擢升且隨緣吧,安心做好分內的事就對了。”
何況還一個周進虎視眈眈地盯著那個位子呢,這次的案子他也有幫忙,就算皇上真批了張大人的辭呈,大理寺少卿的位子能不能輪得到他坐還是兩說,還是老實守好本分,別讓人拿了把柄,得不償失丟了官才好。
鄭忠知道老爺為人小心謹慎,沒有十分把握的事不會輕易去做,也不敢多說什麽,抬頭就看到大爺身邊的小廝站在書房外,就跟華釗說:“是大少爺從江府迴來了,想必是有所收獲,才這麽急著來書房找您。”
華釗嗯了一聲,他這個兒子從小就沒讓他失望過,他抬步跨了進去。
華栩穿著褐色的細布直裰,頭發用一根竹節紋的青玉簪子綰起,俊朗的麵容顯得十分沉穩,見華釗進來,他連忙放下茶盞過去給他行禮,喊了聲父親。
華釗點頭,指著書案側邊的太師椅讓他坐下說話,他卻等華釗坐了下來,才坐到了他身旁。
華釗喝了一口茶,就說:“這個案子已經結了,皇上判了趙純死罪,其他涉案官員被降職流放,江擎因疏忽大意被皇上罰了幾個月的俸祿,倒沒怎麽受到牽連……你在江府可查到有蛛絲馬跡?”
他在江府的時候,江府上下都對他很好,照顧得十分周全,妻子幫著丈母娘處理事情,江大人怕他在府中無聊,還特地邀他去茶樓跟他的同僚喝茶,好讓他趁機結識他們。
他心裏惦記著父親交代的事,聊天的時候就顯得有些漫不經心,被江大人的同僚看出來了,江大人還特地替他解圍,說了他一堆好話。
想到江大人待他這麽好,他卻是懷著目的的,心裏就有些過意不去……但想到江大人若真的是清白的,又怎麽會怕他查,心裏也就釋懷了。
但事實卻恐怕不是如此……
他笑了一下,答道:“旁的兒子倒沒查到,隻查到江大人在趙純被抓的前幾日,還派人去過湖廣與他交涉,估計是兩人沒有談妥,派去的人再沒迴來過……這還是兒子從一個侍衛的口中探聽到的,後來我又讓阿晚旁敲側擊地問了江大人幾句,才知道是那人已經遇害了。”
華釗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我又去找那人的妻女問情況,他的妻子隻是個普通的農婦,也不知道什麽……兒子跟她說了很久,她才從屋裏拿了個木匣子給我,說是那人很謹慎收著關鍵時候能保命的東西。”
華栩想到她聽到丈夫過世的消息後,哭得傷心欲絕的樣子就覺得有些難過,“我打開來看了,是一本賬冊,記載了江大人與趙大人所有的銀兩往來。”
他從懷裏把賬冊拿出來,遞給父親看,“不過並未涉及到賑災銀兩……父親,您看這事應該怎麽辦?”
但銀兩的數目也不小!
華釗凝眉看了幾眼賬冊,就道:“這事還得交給都察院禦使大人定奪,我不能淌這趟渾水……畢竟江府跟我們還有姻親,我做這樣的事到底不好。”
而且就算有都察院禦使大人出麵彈劾,也不一定能動得了他……畢竟他上頭有個李輔矩護著。
華栩也明白父親的顧忌,低聲道:“我聽從父親的安排……若情況屬實,就算他是我的嶽丈,我也是沒有辦法的。”
華釗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都察院的兩位大人也不是濫用職權隨便彈劾他人的人,定會查明真相再迴稟,不會冤枉了好人的。”
都察院右都禦史池大人是平國公嫡長子,在位十幾年,彈劾過的貪官汙吏下至九品芝麻官上至內閣輔臣共達百餘人,朝中很多人都忌憚他。如果能把這案子交給他,華栩也十分放心。
華栩點頭:“兒子知道,兒子早就聽聞都察院右都禦史池大人為人正直,公正廉明,相信他會給大家一個交代的。”
華釗嗯了一聲,問他:“你此次去江府,江擎可有懷疑你什麽?”
華栩搖頭:“似乎沒有,他跟我說了很多翰林院的事,帶我見了一些同僚,囑咐了我很多去翰林院要注意的事,看上去不像懷疑我的樣子。”他過幾天就要去翰林院觀政了。
即便如此,華釗還是叮囑他:“江擎這人不容小覷,你以後還是要多留心,萬不能讓他發現這賬冊是你拿的,否則我怕他在翰林院為難你……翰林院與他交好的人頗多。”
如果他在翰林院觀政期間沒出什麽差錯,出來是要在六部任職的,江擎又是戶部尚書,到時候難免要與他打交道,若是這時候得罪了他,對栩兒沒什麽好處。
所以他才想著要把這事交給都禦使來辦,他就算不替自己著想,也要為自己的兒子著想……
這一點華栩在江府的時候就知道了,江大人帶他去茶樓見的,都是翰林院有頭有臉的人物……他點頭說:“兒子已經告誡過那人的妻女了,她們是不會把兒子說出去的,父親您放心,兒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不會輕易讓人拿了把柄的。”
華栩卻在書房等了好一會兒才見到父親穿著官服從外麵走進來,他正側頭跟他身邊的護衛說著話:“趙純被判了斬立決,趙府也被抄了家,所得家財除了填補賑災銀兩的空缺,其他盡數入了國庫,涉案的官員也大多被降了職……這案子查了兩三個月,總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也可以鬆口氣了。”
鄭忠皮膚黢黑,年齡跟華釗差不多大,身形卻沒華釗粗壯,看上去比華釗年輕了許多,一張剛毅的國字臉顯得有些冷漠。
他跟了華釗很多年,一直恪盡職守,忠心耿耿,華釗有什麽事也都會跟他說。
聞言,鄭忠就點了點頭,說:“張大人因嫡子涉案辭了官,大理寺左少卿的位子也就空缺下來,老爺在此次案件中立了大功,估計有望擢升少卿。”
華釗笑了笑說:“顏大人向來看重張大人,此次案件又跟張大人沒什麽牽扯,顏大人會在聖上麵前替他求情也說不定。我擢不擢升且隨緣吧,安心做好分內的事就對了。”
何況還一個周進虎視眈眈地盯著那個位子呢,這次的案子他也有幫忙,就算皇上真批了張大人的辭呈,大理寺少卿的位子能不能輪得到他坐還是兩說,還是老實守好本分,別讓人拿了把柄,得不償失丟了官才好。
鄭忠知道老爺為人小心謹慎,沒有十分把握的事不會輕易去做,也不敢多說什麽,抬頭就看到大爺身邊的小廝站在書房外,就跟華釗說:“是大少爺從江府迴來了,想必是有所收獲,才這麽急著來書房找您。”
華釗嗯了一聲,他這個兒子從小就沒讓他失望過,他抬步跨了進去。
華栩穿著褐色的細布直裰,頭發用一根竹節紋的青玉簪子綰起,俊朗的麵容顯得十分沉穩,見華釗進來,他連忙放下茶盞過去給他行禮,喊了聲父親。
華釗點頭,指著書案側邊的太師椅讓他坐下說話,他卻等華釗坐了下來,才坐到了他身旁。
華釗喝了一口茶,就說:“這個案子已經結了,皇上判了趙純死罪,其他涉案官員被降職流放,江擎因疏忽大意被皇上罰了幾個月的俸祿,倒沒怎麽受到牽連……你在江府可查到有蛛絲馬跡?”
他在江府的時候,江府上下都對他很好,照顧得十分周全,妻子幫著丈母娘處理事情,江大人怕他在府中無聊,還特地邀他去茶樓跟他的同僚喝茶,好讓他趁機結識他們。
他心裏惦記著父親交代的事,聊天的時候就顯得有些漫不經心,被江大人的同僚看出來了,江大人還特地替他解圍,說了他一堆好話。
想到江大人待他這麽好,他卻是懷著目的的,心裏就有些過意不去……但想到江大人若真的是清白的,又怎麽會怕他查,心裏也就釋懷了。
但事實卻恐怕不是如此……
他笑了一下,答道:“旁的兒子倒沒查到,隻查到江大人在趙純被抓的前幾日,還派人去過湖廣與他交涉,估計是兩人沒有談妥,派去的人再沒迴來過……這還是兒子從一個侍衛的口中探聽到的,後來我又讓阿晚旁敲側擊地問了江大人幾句,才知道是那人已經遇害了。”
華釗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我又去找那人的妻女問情況,他的妻子隻是個普通的農婦,也不知道什麽……兒子跟她說了很久,她才從屋裏拿了個木匣子給我,說是那人很謹慎收著關鍵時候能保命的東西。”
華栩想到她聽到丈夫過世的消息後,哭得傷心欲絕的樣子就覺得有些難過,“我打開來看了,是一本賬冊,記載了江大人與趙大人所有的銀兩往來。”
他從懷裏把賬冊拿出來,遞給父親看,“不過並未涉及到賑災銀兩……父親,您看這事應該怎麽辦?”
但銀兩的數目也不小!
華釗凝眉看了幾眼賬冊,就道:“這事還得交給都察院禦使大人定奪,我不能淌這趟渾水……畢竟江府跟我們還有姻親,我做這樣的事到底不好。”
而且就算有都察院禦使大人出麵彈劾,也不一定能動得了他……畢竟他上頭有個李輔矩護著。
華栩也明白父親的顧忌,低聲道:“我聽從父親的安排……若情況屬實,就算他是我的嶽丈,我也是沒有辦法的。”
華釗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都察院的兩位大人也不是濫用職權隨便彈劾他人的人,定會查明真相再迴稟,不會冤枉了好人的。”
都察院右都禦史池大人是平國公嫡長子,在位十幾年,彈劾過的貪官汙吏下至九品芝麻官上至內閣輔臣共達百餘人,朝中很多人都忌憚他。如果能把這案子交給他,華栩也十分放心。
華栩點頭:“兒子知道,兒子早就聽聞都察院右都禦史池大人為人正直,公正廉明,相信他會給大家一個交代的。”
華釗嗯了一聲,問他:“你此次去江府,江擎可有懷疑你什麽?”
華栩搖頭:“似乎沒有,他跟我說了很多翰林院的事,帶我見了一些同僚,囑咐了我很多去翰林院要注意的事,看上去不像懷疑我的樣子。”他過幾天就要去翰林院觀政了。
即便如此,華釗還是叮囑他:“江擎這人不容小覷,你以後還是要多留心,萬不能讓他發現這賬冊是你拿的,否則我怕他在翰林院為難你……翰林院與他交好的人頗多。”
如果他在翰林院觀政期間沒出什麽差錯,出來是要在六部任職的,江擎又是戶部尚書,到時候難免要與他打交道,若是這時候得罪了他,對栩兒沒什麽好處。
所以他才想著要把這事交給都禦使來辦,他就算不替自己著想,也要為自己的兒子著想……
這一點華栩在江府的時候就知道了,江大人帶他去茶樓見的,都是翰林院有頭有臉的人物……他點頭說:“兒子已經告誡過那人的妻女了,她們是不會把兒子說出去的,父親您放心,兒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不會輕易讓人拿了把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