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冬天來臨之前,總要經曆幾場淅淅瀝瀝的小雨。又濕又冷的天氣,讓人感覺寒冷滲透性極強,周圍經過的人們都豎起衣領,將脖子緊緊縮在衣領裏麵。
祈洛翎和哲學老師陳教授走在大學校園裏的小道上。
校園道路兩旁樹上僅剩下的幾片黃葉,也在寒風中打著旋兒飄在空中,光禿禿的枝椏直指著天空。
程玉平將她引見給自己的師兄陳教授後,便獨自離去,辦自己的事情去了。
陳教授三十多歲,相貌普通,個子不高,偏瘦,白白淨淨的,很儒雅,戴幾百度的眼鏡。
“聽玉平說,你想了解音樂對人思維情感的影響?“陳教授看著她,平靜的微笑。
”是的,打擾你了。“祈洛翎禮貌的說。
“沒事,難得你有這方麵的興趣。請問你的職業跟音樂有關嗎?“
她想了想,說:”我隻是名音樂愛好者,遇上些關於難題,所以我想請教這方向的知識。“
這時,遠處傳來喧雜的聲音,有吵鬧聲、笑聲、歡唿聲甚至還有汽車鳴笛聲。就在那五花八門的聲音裏,若有若無的鋼琴曲夾雜在裏麵。祈洛翎敏銳捕捉到它微弱的存在。
“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的選段。”她喃喃自語。
“什麽?”陳教授似乎沒有聽明白。
祈洛翎抱歉笑了笑,說:“我隻是剛才無意中聽到一首熟悉的曲子。”
“我怎麽沒聽見呢?”他試著用耳朵仔細聆聽著,失望搖搖頭,“我什麽也沒有聽見。”
“請原諒我,我比常人對音樂更敏感一些。”祈洛翎微微一笑。
“剛才我沒聽清楚,你說是那是什麽首音樂?”
“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的選段。”祈洛翎重複說了一遍。
“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的選段?”他努力想在腦海裏搜索著好像曾經聽說過的鋼琴曲。
“對了,我想起了這首曲子。這首曲子就是讓希特勒落淚的曲子。”陳教授笑了笑。
然後,他接著說:“這就是音樂對人的情感影響的一例,即使十惡不赦的人,一首曲子的旋律都會改變他自然情感。”
“音樂影響人的情感,我是相信的。可它怎麽會影響人的思想或是思維呢?畢竟思想是理性的東西。”
陳教授思考幾秒鍾後說:“當人們從音樂作品中體驗到作曲家的生命意識和情感激流並被之感染時,就會在靈魂深處產生一種震蕩和劇烈的情感衝擊,從而使被震顫的心靈獲得一種更新和再生,並且會以一種新的方式去觀照社會和人生,由此而建立一種新的認識與評價人生意義的標準。”
“真的會在思維上建立一種新的價值觀嗎?”祈洛翎有些不相信,反問道。
“當然,這跟音樂的本源有關。當然一談到本源,就會進入哲學範疇。《禮記·樂記》代表儒家的音樂家美學思想,它是這樣論述了音樂的本源:“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哼政通矣。“
”什麽意思?“
”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裏衝動,表現為聲,片片段段的聲組合變化為有一定結構的整體稱為音。所以世道太平時的音中充滿安適與歡樂,其政治必平和;亂世時候的音裏充滿了怨恨與憤怒,其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滅亡及瀕於滅亡的國家其音充滿哀傷和愁思,百姓困苦無望。所以音樂是與政治相通的,也是一種********。“
祈洛翎若有所悟,點點頭。
“這個理論在古希臘哲學係統裏都有詳盡的論辯。在古希臘人的心目中,音樂具有教化功能,能淨化心靈、使人從善。”
“音樂有教化的作用?”
“當然,蘇格拉底說過:對於身體用體育,對於心靈用音樂。柏拉圖早在《理想國》中曾說過:節奏與樂調以最強烈的力量浸入人心靈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適,它們就會以美來浸潤心靈。受到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事物中的醜陋,但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讚賞他們,並很快地把他們吸收到心靈裏,作為滋養,因而使自己的人格也變得高尚優美。”
陳教授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亞裏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學》第八章中也談到,音樂的道德作用和教育作用尤為重要,音樂的教育作用比它產生的愉悅作用更重要。在古希臘的理論家看來,音樂具有倫理價值的取向,這充分反映在他們對音樂的管製上,要警惕不適度的音樂對人的“腐蝕”。”
陳教授侃侃而談,話語中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也包括很多哲學思維,祈洛翎並不能全部理解,她陷入思考中。
”無論從哲學理論還是現實實踐來看,優雅的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的確可以塑造過正義美好的靈魂,甚至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提出了,改變音樂的旋律,國家的基本法律也會隨之改變。“
祈洛翎驚愕望著他。
“你不太了解這方麵的知識,很正常。比如音樂甚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在國與國之間的博弈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們。”
“此話怎麽講?”
“比如美國外交手段中,音樂是最有力的傳播工具。它通常會選擇與其********分歧或價值觀衝突比較嚴重的國家。而在這些國家中,年輕人和社會邊緣公眾是其核心目標公眾。一方麵,年輕人喜愛音樂,願意接受新鮮的東西,尚未建立固定的價值觀,且其思想將影響國家未來的走向,將其作為核心公眾非常有助於美國觀念輸出的有效性和長遠性;另一方麵,年輕人充滿反叛性,說教式的宣傳隻能適得其反,而爵士樂、搖滾樂、嘻哈音樂的反權威性卻能讓他們在音樂中進行宣泄,獲得共鳴。“
”好像是那麽迴事。“祈洛翎想了想,點點頭。
“比如冷戰時期的爵士樂外交,學校和年輕人所在的地區是表演的主要場所,各種流行音樂通過“歐洲自由之聲”、“********”、“盧森堡之音”等滲透到年輕人的文化之中,讓各國共產主義政權極為惱火。音樂家和年輕人之間的互動,讓文化與觀念的分享更加暢通而自由。在美國公共外交史上,當它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處於冰點(或不友好)狀態的時候,音樂往往會充當“政治先鋒”先行或試行,傳達政治無法言語又無法保持沉默的信息。正所謂正所謂“當政黨沉默之際,正是藝術家粉墨登場之時”。如今中國公共外交麵臨的公眾紛繁複雜,如何確定核心公眾和戰略公眾,製定不同的音樂外交方案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你做的研究很有深度。“祈洛翎讚許點點頭。
陳教授笑了笑,說:”同理,人類的時代與音樂發展也是密不可分。我就做這方麵的研究,我發覺有一個現象。“
”什麽現象?“
”我發現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反之每一種音樂都有自己的時代背景,每一種音樂中,你都可以聽到那個時代的聲音,感知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比如二戰期間的德國和日本,乃至中國****期間,人們變得那麽瘋狂,毫無理性,那個時代的音樂像是被撒旦詛咒過一般。“
說完,陳教授對她詭異笑了笑。這時,她突然發現他的臉上隱隱有一層晦暗的陰影,她的心底湧上了莫名的不安。
陳教授看了看手上的表,說:”差不多,我有事情要先告辭了,如果還有什麽疑問,可以直接到學校來找了。“
”謝謝你,打擾你了。很高興認識你。“祈洛翎說道。
兩人伸出手短短相握,然後在校園門口告別了,各自朝著自己的方向離去。
祈洛翎和哲學老師陳教授走在大學校園裏的小道上。
校園道路兩旁樹上僅剩下的幾片黃葉,也在寒風中打著旋兒飄在空中,光禿禿的枝椏直指著天空。
程玉平將她引見給自己的師兄陳教授後,便獨自離去,辦自己的事情去了。
陳教授三十多歲,相貌普通,個子不高,偏瘦,白白淨淨的,很儒雅,戴幾百度的眼鏡。
“聽玉平說,你想了解音樂對人思維情感的影響?“陳教授看著她,平靜的微笑。
”是的,打擾你了。“祈洛翎禮貌的說。
“沒事,難得你有這方麵的興趣。請問你的職業跟音樂有關嗎?“
她想了想,說:”我隻是名音樂愛好者,遇上些關於難題,所以我想請教這方向的知識。“
這時,遠處傳來喧雜的聲音,有吵鬧聲、笑聲、歡唿聲甚至還有汽車鳴笛聲。就在那五花八門的聲音裏,若有若無的鋼琴曲夾雜在裏麵。祈洛翎敏銳捕捉到它微弱的存在。
“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的選段。”她喃喃自語。
“什麽?”陳教授似乎沒有聽明白。
祈洛翎抱歉笑了笑,說:“我隻是剛才無意中聽到一首熟悉的曲子。”
“我怎麽沒聽見呢?”他試著用耳朵仔細聆聽著,失望搖搖頭,“我什麽也沒有聽見。”
“請原諒我,我比常人對音樂更敏感一些。”祈洛翎微微一笑。
“剛才我沒聽清楚,你說是那是什麽首音樂?”
“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的選段。”祈洛翎重複說了一遍。
“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的選段?”他努力想在腦海裏搜索著好像曾經聽說過的鋼琴曲。
“對了,我想起了這首曲子。這首曲子就是讓希特勒落淚的曲子。”陳教授笑了笑。
然後,他接著說:“這就是音樂對人的情感影響的一例,即使十惡不赦的人,一首曲子的旋律都會改變他自然情感。”
“音樂影響人的情感,我是相信的。可它怎麽會影響人的思想或是思維呢?畢竟思想是理性的東西。”
陳教授思考幾秒鍾後說:“當人們從音樂作品中體驗到作曲家的生命意識和情感激流並被之感染時,就會在靈魂深處產生一種震蕩和劇烈的情感衝擊,從而使被震顫的心靈獲得一種更新和再生,並且會以一種新的方式去觀照社會和人生,由此而建立一種新的認識與評價人生意義的標準。”
“真的會在思維上建立一種新的價值觀嗎?”祈洛翎有些不相信,反問道。
“當然,這跟音樂的本源有關。當然一談到本源,就會進入哲學範疇。《禮記·樂記》代表儒家的音樂家美學思想,它是這樣論述了音樂的本源:“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哼政通矣。“
”什麽意思?“
”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裏衝動,表現為聲,片片段段的聲組合變化為有一定結構的整體稱為音。所以世道太平時的音中充滿安適與歡樂,其政治必平和;亂世時候的音裏充滿了怨恨與憤怒,其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滅亡及瀕於滅亡的國家其音充滿哀傷和愁思,百姓困苦無望。所以音樂是與政治相通的,也是一種********。“
祈洛翎若有所悟,點點頭。
“這個理論在古希臘哲學係統裏都有詳盡的論辯。在古希臘人的心目中,音樂具有教化功能,能淨化心靈、使人從善。”
“音樂有教化的作用?”
“當然,蘇格拉底說過:對於身體用體育,對於心靈用音樂。柏拉圖早在《理想國》中曾說過:節奏與樂調以最強烈的力量浸入人心靈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適,它們就會以美來浸潤心靈。受到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事物中的醜陋,但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讚賞他們,並很快地把他們吸收到心靈裏,作為滋養,因而使自己的人格也變得高尚優美。”
陳教授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亞裏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學》第八章中也談到,音樂的道德作用和教育作用尤為重要,音樂的教育作用比它產生的愉悅作用更重要。在古希臘的理論家看來,音樂具有倫理價值的取向,這充分反映在他們對音樂的管製上,要警惕不適度的音樂對人的“腐蝕”。”
陳教授侃侃而談,話語中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也包括很多哲學思維,祈洛翎並不能全部理解,她陷入思考中。
”無論從哲學理論還是現實實踐來看,優雅的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的確可以塑造過正義美好的靈魂,甚至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提出了,改變音樂的旋律,國家的基本法律也會隨之改變。“
祈洛翎驚愕望著他。
“你不太了解這方麵的知識,很正常。比如音樂甚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在國與國之間的博弈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們。”
“此話怎麽講?”
“比如美國外交手段中,音樂是最有力的傳播工具。它通常會選擇與其********分歧或價值觀衝突比較嚴重的國家。而在這些國家中,年輕人和社會邊緣公眾是其核心目標公眾。一方麵,年輕人喜愛音樂,願意接受新鮮的東西,尚未建立固定的價值觀,且其思想將影響國家未來的走向,將其作為核心公眾非常有助於美國觀念輸出的有效性和長遠性;另一方麵,年輕人充滿反叛性,說教式的宣傳隻能適得其反,而爵士樂、搖滾樂、嘻哈音樂的反權威性卻能讓他們在音樂中進行宣泄,獲得共鳴。“
”好像是那麽迴事。“祈洛翎想了想,點點頭。
“比如冷戰時期的爵士樂外交,學校和年輕人所在的地區是表演的主要場所,各種流行音樂通過“歐洲自由之聲”、“********”、“盧森堡之音”等滲透到年輕人的文化之中,讓各國共產主義政權極為惱火。音樂家和年輕人之間的互動,讓文化與觀念的分享更加暢通而自由。在美國公共外交史上,當它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處於冰點(或不友好)狀態的時候,音樂往往會充當“政治先鋒”先行或試行,傳達政治無法言語又無法保持沉默的信息。正所謂正所謂“當政黨沉默之際,正是藝術家粉墨登場之時”。如今中國公共外交麵臨的公眾紛繁複雜,如何確定核心公眾和戰略公眾,製定不同的音樂外交方案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你做的研究很有深度。“祈洛翎讚許點點頭。
陳教授笑了笑,說:”同理,人類的時代與音樂發展也是密不可分。我就做這方麵的研究,我發覺有一個現象。“
”什麽現象?“
”我發現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反之每一種音樂都有自己的時代背景,每一種音樂中,你都可以聽到那個時代的聲音,感知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比如二戰期間的德國和日本,乃至中國****期間,人們變得那麽瘋狂,毫無理性,那個時代的音樂像是被撒旦詛咒過一般。“
說完,陳教授對她詭異笑了笑。這時,她突然發現他的臉上隱隱有一層晦暗的陰影,她的心底湧上了莫名的不安。
陳教授看了看手上的表,說:”差不多,我有事情要先告辭了,如果還有什麽疑問,可以直接到學校來找了。“
”謝謝你,打擾你了。很高興認識你。“祈洛翎說道。
兩人伸出手短短相握,然後在校園門口告別了,各自朝著自己的方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