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的全息體驗倉現在已經用光了能量,無法再次啟動,林教授上次在全息的世界裏堅持了一天多的時間,徹底用光了所有能量才出來的。


    且不提那個被未來人設定成“複古風格”的世界如何讓林教授目瞪口呆,光是外界與內部時間長的運用就已經讓人非常心動了。


    林教授出來之後,將自己所有的感受寫出了好幾萬字的報告書,隨後他們就馬不停蹄地開始研究全息技術了。


    作為嘉國最頂端的科學技術研究所,這個基地裏匯聚了各種各樣的天才,而且無論年輕還是年老,隻要是在實驗基地裏的人都有一股韌勁兒,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


    他們將全息技術的研究分割成了幾大部分:全息艙的芯片技術、非接觸性的思維沉浸技術,還有就是這個全息艙的能源提供。


    前兩項不用多說,絕對是最難搞定的尖端技術類,但隻要按照資料本一步步學下來,製作材料夠的情況下,最多三年五載的,他們也就研究下來了。


    讓專家組比較疑惑的就是能源的問題,未來人給的技術非常全麵,告知了全息艙的基礎能源提供可以用電能、熱能、風能、星能等等能源,當然最方便的就是電能了,此事暫且不提。


    非常讓大家不理解的是資料本上描述的重中之重的全息核心區供能,這個需要的能源是一個非常長的名詞:【智慧生命體可持續精神能量】。


    首先,藍星上的智慧生命體也隻有人類,這一點不用過多贅述,那麽,可持續精神能量是什麽?精神的能量又如何能夠拿來用,又怎麽能做到“可持續”?


    專家組帶著疑惑,繼續閱讀資料本,最終得到了一個非常讓人無奈的答案。


    一次性全息體驗艙中除了安裝了能量儲存盒以外,還放了精神能量儲存盒,全息體驗艙用不了的原因就是精神能量儲存盒內的精神能量隻夠用一次了。


    很顯然,哪怕是在未來,精神能量也是一種很昂貴且稀有的東西。


    而這種精神能量在全息技術裏是有著很大的作用的,可以說真正的想研究透未來人的全息技術,他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將人體的精神能量儲存起來作為一種能源,為全息艙供能。


    雖然他們可以強行將全息技術艙的構造全盤複製出來,但如果沒有精神能源的支撐,他們將無法在全息世界裏創造出任何新東西,眾所周知,任何厲害的人工智能所擁有的能力,其實都是跟人類學來的。


    盡管人類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人類是最會創造的。因此全息世界可以模擬出整個星球,但人類的意識進去了以後隻能看個表麵,做個飯估計可以,但想做實驗是不可能的,因為機器和人工智能承擔不了如此真實的變化,能夠給予整個全息世界創造的能力的,隻有人類自身的精神能量。


    盡管描述起來撲朔迷離,但全息項目組是不可能放棄這件事的,嘉國也不會放棄。


    在全息的世界裏,大家可以把一分鍾當成10分鍾甚至一小時來用,打比方就是目前對於嘉國來說十分困難,打算用30年去研究出來的星體軌跡錯位儀,隻要讓研究人員都躺進全息艙裏,設定好現實與全息世界的時間差,或許他們早上躺進去,中午出來就已經知道了要如何製造了。


    這就是全息的魅力,這對於現在的嘉國,或者說是任何人來說,都是無與倫比的誘惑。


    而這寶貝現在被鎖在一個匣子裏,開啟匣子的鑰匙就是精神能量。


    而恰巧現在整個藍星也沒有哪個國家在研究這些,這對於藍星來說實在是太過超前了。比較遺憾的是資料本裏雖然寫明了好幾個如何製作精神力儲存盒以及精神力收納設備的技術,可對於現在的藍星來說都不適配,以他們現有的材料做不出這些,隻能做出簡化版。


    所以全息項目組要嚐試著開始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他們能做的就是盡快的找出精神力特別強悍的人,然後將資料本上的理論信息套上去,研究出具有嘉國特色的精神力儲存裝置。


    不單是秦若,其他正在喝營養液的試驗人群也在一直被觀察著,不斷研究他們精神力的波動。


    當然一切的前提還是對於個人沒有危害的,盡管有人會說,為了全人類的未來,有些人就是要犧牲,但是能不犧牲還是不要犧牲比較好。


    秦若近幾天的檢測數據很快就傳送了過來,被分派給了一個技術員進行分析,好在他們有資料本,雖然不能直接抄答案,但解析過程還是可以學習的。


    在秦若之前,他們已經總結出了一定規律,而秦若因為早早就服用了營養液,所檢測到的數據似乎更為明顯,被他們標為了重點。


    從無到有的過程是艱難的,但好在他們已經快速地找到了規律。


    現在也已經開始服用營養液,且唯一一個曾經進入過全息世界的林教授穿著白大褂,對著數據笑得非常開懷:“數據已經符合咱們實驗的預測,接下來咱們可以開始下一個階段了!”


    ……


    4月15日起,嘉國的某些技術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而此時,嘉國的國賓館,來參加環保大會的聯合國五大成員國的領導人們已全部到達。


    嘉國已發出邀請,穀主席將在4月16日同各國領導人會見。


    第235章 【修文】


    最近世界風雲變幻, 主要的焦點還是在嘉國。


    嘉國的世界環保大會每一年都會舉辦,往年嘉國雖然也會舉辦得比較體麵,但其實並沒有什麽重要的官員參與,今年嘉國不但重視度直接翻倍, 而且連領導人都要參與, 不同尋常的重視就意味著會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


    世界環保大會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網絡熱詞, 嘉國首都變得熱鬧起來, 每天都有新的國家領導人到達。


    大家似乎達到了某種默契——看看嘉國究竟要做什麽的默契。


    就在這樣微妙的氣氛當中,聯合國五大成員國的會見會議正常舉辦了。


    嘉國主席穀清甫、希爾國總統朵拉·史密斯、顛國首相約克·泰勒、複根國總統保羅·巴拿馬、熊國總統瓦連京全部都親自出席了。


    按照慣例, 在前一天晚上嘉國這邊已經舉辦了晚宴, 因此到了今天,就是說正事的時候了。


    其實從去年到今年, 稍微敏銳一些的人, 都能感受到藍星整個大環境的動蕩,或者說除了嘉國顯得遊刃有餘以外,其他國家在應對天災的時候都有些措手不及。


    這隻能說嘉國的應急機製和其他國家不一樣, 嘉國已經在意識到問題的第一時間改進了自己的應急機製, 從上到下變成了一台機動性非常強的國家應急機器。


    對於這種能夠盡量減少損失的應急機製, 其實國際上有不少國家想要借鑒, 但最終的效果卻都不怎麽好。


    言歸正傳, 此次的會見會議從上午的9點一直開到了下午的2點多, 大家連午飯都是在會議室吃的,這樣其實顯得不太合適,然而在大家都堅持要繼續開會的情況下,嘉國也隻好尊重大家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以及上一次嘉國和希爾國的座談會都沒有媒體進入。或許有些人知道5個國家開了這次會議, 但不會有人知道具體的內容,再去詢問的時候也顯得諱莫如深。


    時間就這樣慢慢的過去, 到4月20日的時候,聯合國的秘書長伊莉雅居然也趕來了嘉國,她這麽一來更顯得風雨欲來了。


    許多人都在分析這次嘉國究竟要做什麽,為什麽這次請這麽多領導人過來……


    就在這種氣氛中,時間來到了4月30日。


    在這一天嘉國首先公開了4月8日希爾國軍艦進入嘉國領海,與嘉國對峙了幾個小時的部分視頻,並且堪稱直率地表示,嘉國絕不會主動攻打任何國家,但麵對底線之上的挑釁,嘉國也絕不退縮。


    視頻內容是嘉國所拍攝的希爾國此次入境軍艦的通信塔同一時間碎裂的瞬間,視頻就是經過了簡單的裁剪,並沒有任何作假的痕跡,而且嘉國也不屑於作假。


    嘉國這個做法可以說是十分克製了,肉眼可見希爾國的軍人並沒有任何的傷亡,而且4月8日的時候希爾國總統朵拉不正好就在嘉國?


    他們的軍艦居然這麽囂張,還進入人家的領海……


    不少人都想要看朵拉的笑話,然而朵拉這次氣沉如水,並沒有受什麽影響,她此時正在準備今天的圓桌會議。


    這裏要簡單介紹一下本次環保大會的議程。


    4月28日的時候是環保大會開幕式暨經濟與綠色發展交流峰會,主要出席的是一些在環保方麵比較有真知灼見的各個專家以及主要的領導。


    4月30日則是世界經濟與環保圓桌會議,主要出席的則隻有各國的領導人以及部分政府人員了。


    也就是說4月28日的時候是真真正正的環保技術交流,比如如何以國家層麵倡議低碳出行,並且分析一些比較成功的例子。在這一天像朵拉這樣比較給嘉國麵子的就會出席一下開幕式,之後的交流峰會不會出席,重點是4月30日的圓桌會議。


    對於嘉國乃至藍星來說很重要的一天來臨了,依舊是熟悉的時間,上午9點。圓桌會議由嘉國主席親自主持,出席會議的是被嘉國邀請來的整個藍星所有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


    沒有一個國家缺席,哪怕領導人來不了的,也派遣了國家代表。


    會議被稱之為是圓桌會議,但因為人數過多其實還是采取了大型會議場的設計,走進會議室之後,看起來像是聯合國會議現場。


    經過前麵一大套比較平平無奇的會議流程後,此次的圓桌會議已經被拉滿了期待。


    然後,穀主席上台:“歡迎大家參加本次的經濟與環保圓桌會議,說來有件事也比較有趣,本次會議雖然叫做經濟與環保,但我個人更喜歡叫它‘求生與未來’圓桌會議。”


    在場不知情的人都麵麵相覷,而已經提前被知會了一聲的5個國家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秘書長臉上則是凝重的表情,他們並不驚訝。


    穀主席再次語出驚人:“根據嘉國的測算,藍星將進入一個災變階段,災變的形式是自然災害,此次的自然災害大概會持續幾十年,而且越來越頻繁。”


    他為了給大家接受的時間,說話的速度還是比較慢的。


    而坐在自己國家位置的三島弘樹則是心裏咯噔了一下,嘉國是如何測算到的持續幾十年的?自然災害的預警有什麽數據支撐?蝸國現在已經被自然災害害成了這樣,現在告訴他居然隻是個開始,他根本無法接受!


    然而穀主席顯然還沒有說完,他竭力保持了冷靜,繼續聽下去。


    然後他就聽到穀主席說道:“並且,嘉國的航天局已經監測到在距離藍星約658億千米的位置已經襲來了一顆直徑500米的小行星,不出意外的話,這顆小行星將在約56年後撞擊藍星。”


    658億千米聽起來是個很長的數字,然而這麽長的距離連一光年都算不上,正常來說,隻要它的速度達到了音速的4倍,56年後就絕對會撞擊到藍星。


    這話一出大家更為震驚了,其實有人是不相信的,他們可以拿出各種證據來證明藍星是安全的,即便有小行星來也輪不上撞擊藍星,這概率太小,然而藍星在之前已經過三次來自於外太空的隕石雨。除了第3次出了一點誤差以外,其他幾次都精準的令人害怕。


    嘉國真的不是在危言聳聽嗎?


    有人說:“穀主席,我們需要看到證據!”


    證據當然是有的。


    穀主席讓開了主席台的位置,為了今天已經準備了許久的楊在賢部長和航天局高局長走上台去。


    無論楊部長還是高局長,其實都是從專業人才做到現在的職位的,雖然在專業知識上不如長年累月研究這些的老專家們,但講解一些事情還是做得到的。


    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楊部長和高局長就從各個方麵開始解答所有人的問題,並且他們在解答的時候還會將相對應的資料投放在身後的大屏幕上。


    沒錯,嘉國確實已經做足了準備,無論問題如何刁鑽過分,他們都能夠拿出相關的數據來支撐。


    朵拉沉默的聽著兩位專業人士的解答,這樣的問題她早就都問過了,但是嘉國似乎真的掌握了這些技術,而且還能具體到有可能出現災難的地點。


    如果放在一年之前,可能不會有人相信嘉國所說的話,以為都是危言聳聽,然而……從去年開始,嘉國就預言成功了幾乎所有的有傷害的地震。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沒有嘉國的幫助,現在可能蝸國已經沒有了,所有人都會被埋葬在大地震造成的建築坍塌中,海嘯會衝走很多很多人。


    如果光靠嘴說是沒人會相信的,但嘉國展示出了實力。


    更何況嘉國對於天災這方麵的研究是真的進步了非常多,盡管視讖基地那邊經常傳來天災的消息,他們也都按照那邊的消息去提前防備撤離民眾,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學習。


    地震預警儀資料本上有許多相關的技術,這些技術並不能夠讓嘉國學會預警所有的災難,但能夠幫助他們,更了解這個星球。


    比如說資料本上舉例表示的數據告訴大家,藍星從麵積以及資源上來說,在宇宙中評分可以稱得上是最低的那一檔,被稱之為貧困星。而貧困星是最容易被了解的,未來人已經總結出了如何快速收集一整個星球的資源,並且將整個星球的能量提取出來。但可惜的是,這資料本上並沒有提及如何搞定整個星球能量的事情。


    如果說一開始嘉國對於視讖所說的事情還有著一絲懷疑,也許隻是星球短暫的在調整自己的狀態罷了,然而通過專業的資料分析出的結果卻徹底打破了幻想。


    除了地震預警儀以外,嘉國現在也有了一些非常珍貴且精密的儀器用來觀測整個國土不穩定的地方,不穩定的地方注定是要出現天災的,一切都有跡可循。


    ……


    在場所有人神色都變得凝重起來。


    在以前當然也出現過有些人用末日論來吸引眼球甚至以此牟利的人,或者說有很大一部分的邪|教都是這樣危言聳聽的。


    聽到嘉國所說的話,大家第一時間就想反駁,藍星怎麽會進入災變期,怎麽可能真的有小行星能夠撞到藍星?


    可嘉國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說謊,他們現在已經成了藍星武力上最強的國家,國際影響力也在逐步提升,嘉國如果想要牟利的話,可以用更加直接而且體麵的方式。


    恐慌在會場蔓延起來,所有人都想反駁些什麽,但沒有人說出太重點的話。


    因為嘉國說的是事實,他們現在的確已經可以拿到確實的證據,證明大災變時期已經到來。


    星球進入了驟變期。


    可還是有人不死心。


    某個留了一臉大胡子的石油大國的總統嘰裏咕嚕說了一串話,所有人都能從耳機聽到同聲傳譯。


    這位總統說:“還有更直觀的證據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30條短視頻助星球避開天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睡覺能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睡覺能人並收藏30條短視頻助星球避開天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