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過後,有多少人還活著,有多少人已經死去,這都是一個未知數。
在太空和地表範圍內幾乎失去所有建築和設施的情況下,整個廢土可以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墳墓。
殘存的地下建築還留下幾處,它們又身在哪裏,裏麵是否有人,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可靠的答案。
新共合的遺民在裏麵,就像是被不斷挖出的古董一樣,雖然在同一天被埋下去,但被挖出地麵時間,可能相差幾天,數年甚至是幾十年。
而山丘營地的所有原住民,正是這樣的一群“老古董”。他們出土的時間大約在十四年前,被誤打誤撞的拾荒者觸動了已經出現缺口的緊急避難開關,一無所知地沉睡過去,一無所知地被人喚醒。
等到他們重新睜開眼來到地麵上之後,發現世界已經變了。
繁華與強盛煙消雲散,文明和秩序已成過往,隻剩下殘破荒蕪,以及想把他們時刻做成儲備糧的同胞。
並且由於喚醒方式的不當,被冷凍在避難所中五千人的隊伍,包括四千多即將被分派到各處的人造特種士兵和數百名科研輔導人員,最終活下來的不到一千五百人,而在十四年之後,這個數字銳減到了九百出頭。
到現在隻剩下了八百六十三名麵黃肌瘦的人造特種士兵,以及七十六名被大費周章才保護著活下來的科研人員。
或許按照這樣的發展,再過三四年,他們這些人可能會在這片土地上一個都不剩,就像是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一樣。
光是想一想,時靜就感覺這種死法異常地可怕。
如果可以,她還是想盡量活得時間長久一點,雖然餘生應該是沒有可能獲得共合國科研的最高獎項,但有機會弄明白世界發生大變的原因也是可以的。
寒風中,她扽了扽自己的單薄的衣服領口,將飄蕩在自己眼前的短發撥到耳邊,恬淡地看著昏暗中肅穆整齊的隊伍,麵露一絲慶幸。
雖然為了種種原因走出的同伴出現了各種情況,但冥冥之中卻還是幫了他們。
就在她的思緒飄散時,授勳開始了。
“開始授勳!”
隨著宣告,沈森伸出手,在衛兵端著的方形鐵盤上,取出了一枚衝壓而成的勳章,走到左手邊第一個人的位置,將其鄭重地扣在了胸前。
“恭喜你!”
“感謝長官!”
第一個人是張庭,他竭力控製著自己的喜悅和興奮向沈森敬了一個禮,不過當下一刻沈森伸出手和他握手的時候,張庭臉上的表情的狂熱和崇敬再也抑製不住了,這一刻他感覺自己的一生從來沒有像此刻這般榮耀過。
不隻是他,基本上每一個脫穎而出從沈森手裏接過這份榮譽的士兵,都感覺他們在今天走上了人生巔峰。
盡管在開始之前所有人都告誡自己一定要將最好的狀態展現在他們最敬仰的長官麵前,但當沈森真的走到他們麵前時,所有人都顫抖了,渾身發顫地看著他們的長官給他們授勳,然後握手。
甚至從第三人李新開始,像是被傳染了一樣,所有人在凜冽的寒風中,紅著眼眶,竭力使自己的眼淚不流下來。
因為他們記得長官告訴過他們,真正的軍人一直隻流血不流淚。
這幅場景,既滑稽又好笑,但在場的所有人看到之後卻沒有一個人笑出來,反而氣氛變得越發肅穆了起來,他們感覺已經變得逐漸麻木的腐朽心靈像是有塊地方被觸動了一樣,恨不得現在站在那最前麵的三十人之中就有一個是自己。
酸,真酸!
羨慕也是真的羨慕!
人群中戴著頭盔,端端正正站得筆直的年輕下士小六子,看著一向自詡為不喜形於色的上尉此刻也紅著雙眼,輕輕切了一聲。
“你這樣子,真不像一個軍官,可以沒有設備將你的囧樣拍下來,等以後我授勳的時候,讓你看看我的風範!”
想到這裏,他遙望著黑夜如同明亮星辰一般的新人長官,眼中不禁露出了期望的神采。
許久,當最後一名士兵授勳完畢後,沈森徑直走到隊伍中間,向這三十名有幸獲得第一批機甲的士兵重重的握起拳頭,叩打在左胸前,完成了最後一道程序。
“忠誠!”
刹那間,狂熱的唿喊像是山崩海嘯!
“忠誠!”
“忠誠!”
“忠誠!”
高亢激昂歡唿聲在黑夜之中響徹連綿的山川,震的群山之上的積雪都微微晃動。
榮譽感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人類終其一生卻始終在追求著它,甚至為之付出生命。
當可以填飽肚子之後,可以說廢土世界的人比以前更需要它,他們需要一個新的意義,新的目標。
沈森明白這種感覺,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在追求著榮譽,隻不過他的榮譽或許隻有宇宙變色之後才能給他。
足足有三四分鍾後,沈森才揮手製止了經久不散的歡唿,將一道新的命令下達給了在場的一千多人。
“肅靜,全體都有!”
“解散之後,整頓裝備,半小時之後準備啟程!”
指令下達後,聚集在一起的隊伍迅速的分開,開始按照各自指揮官的安排開始行動有序的開始收拾自己的行囊。
為了短時間內方便管理,沈森沒有打斷隊伍,而是讓周上尉暫時繼續負責著山丘營地的指揮,等到迴到營地之後才準備混編隊伍。
這樣一來,需要收拾東西的一方主要是山丘營地的隊伍,他們的東西雜而多,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來挑選打包。
從營地出發到有驚無險地兼並了山丘營地,沈森總共花了整整五天的時間。致高興的事情是第一批三十名機甲士兵已經被選拔了出來,除此之外就是山丘營地帶給他的驚喜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山丘營地總共九百餘人,其中包括八百六十三名曾經接受過高標準化軍事技能訓練的人造特種士兵,以及七十六名負責人造士兵培訓項目各個領域的科研專家。
可以說,沈森最剛開始想要的隻是集中在一起的幾百人口,但沒想到就像是抽獎一樣,開出的幾乎都是精英。
先說這八百多名人造特種士兵,一個個都是經過複雜嚴密的基因工程,千挑萬選才培育出來的“完美”人類,基本上每一個都屬於人類之中的佼佼者。
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思維邏輯,都超出經過自然隨機配對而出的人類。
如果把他們放在前世地球上,那基本都是有著研究生水平的特種兵王之中的兵王,而且是一個能打十個的那種。
至於他們受到的訓練,那就更不用說了,長達十幾年的軍事訓練讓每項技能都刻進了他們的骨子裏,可以說他們隨便哪一個都是最標準的完美士兵。
更重要的是,他們接受過機甲駕駛技術的通用性訓練,隻要讓他們出去熟悉一段時間,恢複恢複,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開著機甲直接上戰場,而且還是有戰術配合的那種。
除此之外,由於他們被掩埋於地下避難設施時,正在接受軍事培訓,得以保留了部分裝備。
十三年過去了,周山上尉向沈森匯報的時候,剩下的這些還是將他嚇了一跳。
電磁雙聯機槍48挺,各種型號電磁步槍2300把,單人能量導彈發射器二十,十六架蜂鳥偵測無人機以及六輛開拓者突擊戰車。
這些隻是現在完好無損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因為各種故障損壞而無法修理的“破爛”扔在山洞倉庫之中,無人問津。
都是些好東西,唯一的問題就是失去了工業基礎和後續補給的廢土,一般的拾荒者營地根本維護不了,更不要說高頻率地使用了。
周山他們將這些東西帶出來,沒過多長時間,一個個都因為能源和補給問題趴窩了,現在就基本隻剩下為數的步槍還有一點點子彈和能量電池續命。
就連他們身上穿的作戰服,現在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沒有足夠的能量使用,作戰服隻剩下了保暖和遮擋身體的功能。
鏈接在作戰服上的戰術頭盔,在有日光時還能湊活著用用,寒冬之期頂多是個擺設。
不過,現在它們都歸沈森了。
隻要落到了他手裏,就算現在其中一部分動不了,但總有一天,它們會動起來,並且是以成千上萬的數量。
遺留下的東西固然珍貴,不過沈森最看重的卻是裏麵包含的技術,隻要搞清楚弄明白,總有一天這些的武器裝備的生產線會重新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技術是最寶貴的,而創造出這些技術的人才那就是重中之重。
而山丘營地除過剛才提到的這些,還有著堪比大熊貓存在的七十六名各領域的科研專家。
聽周山說,以前有一百多位,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最終隻剩下七十六位。
他們大多數都是圍繞人造特種士兵項目進行工作的學者,有一半都是生物學方麵的大牛,少部分是醫學和理工學交叉學科的專家。
麵對此次收獲,沈森第一次知道什麽是吃飽的感覺。
...
在太空和地表範圍內幾乎失去所有建築和設施的情況下,整個廢土可以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墳墓。
殘存的地下建築還留下幾處,它們又身在哪裏,裏麵是否有人,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可靠的答案。
新共合的遺民在裏麵,就像是被不斷挖出的古董一樣,雖然在同一天被埋下去,但被挖出地麵時間,可能相差幾天,數年甚至是幾十年。
而山丘營地的所有原住民,正是這樣的一群“老古董”。他們出土的時間大約在十四年前,被誤打誤撞的拾荒者觸動了已經出現缺口的緊急避難開關,一無所知地沉睡過去,一無所知地被人喚醒。
等到他們重新睜開眼來到地麵上之後,發現世界已經變了。
繁華與強盛煙消雲散,文明和秩序已成過往,隻剩下殘破荒蕪,以及想把他們時刻做成儲備糧的同胞。
並且由於喚醒方式的不當,被冷凍在避難所中五千人的隊伍,包括四千多即將被分派到各處的人造特種士兵和數百名科研輔導人員,最終活下來的不到一千五百人,而在十四年之後,這個數字銳減到了九百出頭。
到現在隻剩下了八百六十三名麵黃肌瘦的人造特種士兵,以及七十六名被大費周章才保護著活下來的科研人員。
或許按照這樣的發展,再過三四年,他們這些人可能會在這片土地上一個都不剩,就像是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一樣。
光是想一想,時靜就感覺這種死法異常地可怕。
如果可以,她還是想盡量活得時間長久一點,雖然餘生應該是沒有可能獲得共合國科研的最高獎項,但有機會弄明白世界發生大變的原因也是可以的。
寒風中,她扽了扽自己的單薄的衣服領口,將飄蕩在自己眼前的短發撥到耳邊,恬淡地看著昏暗中肅穆整齊的隊伍,麵露一絲慶幸。
雖然為了種種原因走出的同伴出現了各種情況,但冥冥之中卻還是幫了他們。
就在她的思緒飄散時,授勳開始了。
“開始授勳!”
隨著宣告,沈森伸出手,在衛兵端著的方形鐵盤上,取出了一枚衝壓而成的勳章,走到左手邊第一個人的位置,將其鄭重地扣在了胸前。
“恭喜你!”
“感謝長官!”
第一個人是張庭,他竭力控製著自己的喜悅和興奮向沈森敬了一個禮,不過當下一刻沈森伸出手和他握手的時候,張庭臉上的表情的狂熱和崇敬再也抑製不住了,這一刻他感覺自己的一生從來沒有像此刻這般榮耀過。
不隻是他,基本上每一個脫穎而出從沈森手裏接過這份榮譽的士兵,都感覺他們在今天走上了人生巔峰。
盡管在開始之前所有人都告誡自己一定要將最好的狀態展現在他們最敬仰的長官麵前,但當沈森真的走到他們麵前時,所有人都顫抖了,渾身發顫地看著他們的長官給他們授勳,然後握手。
甚至從第三人李新開始,像是被傳染了一樣,所有人在凜冽的寒風中,紅著眼眶,竭力使自己的眼淚不流下來。
因為他們記得長官告訴過他們,真正的軍人一直隻流血不流淚。
這幅場景,既滑稽又好笑,但在場的所有人看到之後卻沒有一個人笑出來,反而氣氛變得越發肅穆了起來,他們感覺已經變得逐漸麻木的腐朽心靈像是有塊地方被觸動了一樣,恨不得現在站在那最前麵的三十人之中就有一個是自己。
酸,真酸!
羨慕也是真的羨慕!
人群中戴著頭盔,端端正正站得筆直的年輕下士小六子,看著一向自詡為不喜形於色的上尉此刻也紅著雙眼,輕輕切了一聲。
“你這樣子,真不像一個軍官,可以沒有設備將你的囧樣拍下來,等以後我授勳的時候,讓你看看我的風範!”
想到這裏,他遙望著黑夜如同明亮星辰一般的新人長官,眼中不禁露出了期望的神采。
許久,當最後一名士兵授勳完畢後,沈森徑直走到隊伍中間,向這三十名有幸獲得第一批機甲的士兵重重的握起拳頭,叩打在左胸前,完成了最後一道程序。
“忠誠!”
刹那間,狂熱的唿喊像是山崩海嘯!
“忠誠!”
“忠誠!”
“忠誠!”
高亢激昂歡唿聲在黑夜之中響徹連綿的山川,震的群山之上的積雪都微微晃動。
榮譽感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人類終其一生卻始終在追求著它,甚至為之付出生命。
當可以填飽肚子之後,可以說廢土世界的人比以前更需要它,他們需要一個新的意義,新的目標。
沈森明白這種感覺,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在追求著榮譽,隻不過他的榮譽或許隻有宇宙變色之後才能給他。
足足有三四分鍾後,沈森才揮手製止了經久不散的歡唿,將一道新的命令下達給了在場的一千多人。
“肅靜,全體都有!”
“解散之後,整頓裝備,半小時之後準備啟程!”
指令下達後,聚集在一起的隊伍迅速的分開,開始按照各自指揮官的安排開始行動有序的開始收拾自己的行囊。
為了短時間內方便管理,沈森沒有打斷隊伍,而是讓周上尉暫時繼續負責著山丘營地的指揮,等到迴到營地之後才準備混編隊伍。
這樣一來,需要收拾東西的一方主要是山丘營地的隊伍,他們的東西雜而多,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來挑選打包。
從營地出發到有驚無險地兼並了山丘營地,沈森總共花了整整五天的時間。致高興的事情是第一批三十名機甲士兵已經被選拔了出來,除此之外就是山丘營地帶給他的驚喜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山丘營地總共九百餘人,其中包括八百六十三名曾經接受過高標準化軍事技能訓練的人造特種士兵,以及七十六名負責人造士兵培訓項目各個領域的科研專家。
可以說,沈森最剛開始想要的隻是集中在一起的幾百人口,但沒想到就像是抽獎一樣,開出的幾乎都是精英。
先說這八百多名人造特種士兵,一個個都是經過複雜嚴密的基因工程,千挑萬選才培育出來的“完美”人類,基本上每一個都屬於人類之中的佼佼者。
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思維邏輯,都超出經過自然隨機配對而出的人類。
如果把他們放在前世地球上,那基本都是有著研究生水平的特種兵王之中的兵王,而且是一個能打十個的那種。
至於他們受到的訓練,那就更不用說了,長達十幾年的軍事訓練讓每項技能都刻進了他們的骨子裏,可以說他們隨便哪一個都是最標準的完美士兵。
更重要的是,他們接受過機甲駕駛技術的通用性訓練,隻要讓他們出去熟悉一段時間,恢複恢複,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開著機甲直接上戰場,而且還是有戰術配合的那種。
除此之外,由於他們被掩埋於地下避難設施時,正在接受軍事培訓,得以保留了部分裝備。
十三年過去了,周山上尉向沈森匯報的時候,剩下的這些還是將他嚇了一跳。
電磁雙聯機槍48挺,各種型號電磁步槍2300把,單人能量導彈發射器二十,十六架蜂鳥偵測無人機以及六輛開拓者突擊戰車。
這些隻是現在完好無損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因為各種故障損壞而無法修理的“破爛”扔在山洞倉庫之中,無人問津。
都是些好東西,唯一的問題就是失去了工業基礎和後續補給的廢土,一般的拾荒者營地根本維護不了,更不要說高頻率地使用了。
周山他們將這些東西帶出來,沒過多長時間,一個個都因為能源和補給問題趴窩了,現在就基本隻剩下為數的步槍還有一點點子彈和能量電池續命。
就連他們身上穿的作戰服,現在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沒有足夠的能量使用,作戰服隻剩下了保暖和遮擋身體的功能。
鏈接在作戰服上的戰術頭盔,在有日光時還能湊活著用用,寒冬之期頂多是個擺設。
不過,現在它們都歸沈森了。
隻要落到了他手裏,就算現在其中一部分動不了,但總有一天,它們會動起來,並且是以成千上萬的數量。
遺留下的東西固然珍貴,不過沈森最看重的卻是裏麵包含的技術,隻要搞清楚弄明白,總有一天這些的武器裝備的生產線會重新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技術是最寶貴的,而創造出這些技術的人才那就是重中之重。
而山丘營地除過剛才提到的這些,還有著堪比大熊貓存在的七十六名各領域的科研專家。
聽周山說,以前有一百多位,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最終隻剩下七十六位。
他們大多數都是圍繞人造特種士兵項目進行工作的學者,有一半都是生物學方麵的大牛,少部分是醫學和理工學交叉學科的專家。
麵對此次收獲,沈森第一次知道什麽是吃飽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