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 喜事上門,縣裏找李乙說親的媒婆陡然多了起來。


    李乙不知就裏,還以為大兒子忽然得了哪家閨秀青眼,心中歡喜, 特意請大嫂子周氏代李子恆相看人家。


    周氏忙著為李綺節張羅嫁妝,成套的大家具、布匹料子、首飾器物都是提前備好的,鎖在李家庫房裏, 無需操心。但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隻能臨時置辦,一樣樣加起來,也得費不少心思。天氣熱,田地裏事務多,長工、短工們天天在地裏勞作, 家裏要為長工們準備一天三頓的吃食, 雖說有婆子、丫頭使力, 但離不了拿主意的掌事人。


    李綺節被李乙拘在鄉下, 美其名曰讓她專心備嫁,也不得閑。好在孫天佑光杆一個,她不必為該給婆家長輩送什麽禮物而操心,隻需要全心全意準備孫天佑的行頭就成。


    說起來,左不過是衣衫鞋襪、頭巾荷包之類的貼身物件。不用她親自動手, 討來孫天佑的尺寸, 讓丫頭們裁布扯線,等她們做得七七八八時,她再隨意縫上一兩針, 便算是她親手做的。以她本人的繡工,真讓她老老實實待在閨房裏繡花描針,她半個月也繡不出一隻完整的水鴨子。


    李乙見嫂子騰不出空,少不了自己親自上陣——李綺節倒是願意為哥哥的婚事出謀劃策,奈何李乙壓根不聽他的。


    生怕李乙給哥哥找的媳婦不靠譜,李綺節連忙讓進寶給李子恆遞信,讓他迴李家村一趟。


    進寶跑了一趟縣城,迴來時道:“大郎一心撲在蹴鞠上,連跟我說句話的工夫都沒有,不肯迴呢!“


    李綺節聞言,眉心一皺,“就和哥哥說,我多日不見他,怪想他的,讓他好歹迴來住幾天。“


    進寶答應一聲,第二天再坐船去縣城,仍舊是無功而返,搓著黑乎乎的雙手,一臉愧疚:“三娘,不瞞你說,我覺得大郎玩瘋了!“


    寶珠嗔怪地瞪進寶一眼:“胡說八道什麽呢!是不是這幾天西瓜吃多了,齁甜嗓子眼,連話都不會說了?“


    進寶訕訕道:“我這不是怕大郎把心玩野了麽!“


    李綺節拍案而起,把正鬥嘴的姐弟倆嚇了一跳:“我明天親自去請他!“


    渡口水流湍急,下船的時候,一群穿短衫麻褲的農人挑著一擔擔菱角蓮藕、荷花藕尖上前,爭相推銷自家菜蔬。


    李綺節讓寶珠買了十文錢的蓮蓬,進寶趕著牛車上路,幾人一路吃著蓮蓬,一路閑話,不多時就到了球場前。


    幾個月過去,這裏比剛建造的時候要熱鬧多了。不過來來往往的多是夥計、工匠,而非看球賽的鄉民。


    花慶福曾幾度為球場的生意而著急上火,甚至顧不上含蓄,直接找李綺節追問她的計劃和打算,名為關心,實際上是勸她早日把這塊食之無用、棄之可惜的土地給賣了。


    任花慶福怎麽勸說警告,李綺節始終風雨不動安如山。蹴鞠是朝廷明文禁止的娛樂活動,違者甚至可能會被砍掉雙腿,自家玩一玩不要緊,但士兵、官員、差役都不敢明目張膽說自己喜愛蹴鞠。她想發展這項傳統的體育運動,必須先為自己找到一個頂天立地的大靠山,扯虎皮、拉大旗,她的虎皮還沒扯到手呢!


    不過縣城裏的商戶倒是個個離人精差不多了,她還沒抬出大佛來,他們已經窺出後頭的商機,就像聞著甜香的蜜蜂,一窩蜂湧上來等著占好處,如今球場周圍的地皮幾乎已經全被各家商戶租賃,即使球場始終沒有大動作,每個月來此地看戲順便趕集的老百姓也越來越多,儼然成為縣城外最熱鬧的一處小市鎮。


    球場的大看台仍然每天上演雜劇或者漁鼓戲,門票依舊免費,隻需要繳茶水錢。隨著演義故事的慢慢流傳,不止閑漢、老人們每天等著球場開門,連學館的書生文人也慕名前來觀看曲目,講評唱詞,並為此撰寫文章——當然是李綺節暗中命人收買好的部分讀書人,她不懂自我營銷,但打廣告、吹牛皮誰都會。


    當縣裏人人都在談論球場上演的戲目,其他人就算不愛看戲,為了顯示自己並未落伍,也得抽空來瞧一瞧。看了上半場,休息半個時辰,在球場周圍的小麵館、小食肆裏吃頓飯,接著看下半場,午後才是每天一場的球賽,由雇傭的蹴鞠藝人們表演。


    球賽看的人多,但球賽的生財由官府和野路子的人掌控,和李綺節不相幹,她也不願插手其中,隻當作不知道。到目前為止,租賃周邊商鋪和前來看戲的各位顧客才是球場收入的大頭。


    球場的戲目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不是因為幾個藝人師傅是什麽名角兒,很大原因,在於題材故事。


    明朝也是有廣電總局的,永樂年間,官府正式頒布禁令,嚴格限製各地戲班子演習曲目的題材和形式。從內容上來說,不許涉及朝廷政事、宮廷紛爭,從人物上來說,藝人不得扮演曆代帝王、忠臣先賢,違者仗打一百。


    一時之間,戲台子上除了題材絕對安全的仙人鬼怪、神話傳說,就隻剩下千篇一律的孝子孝孫,節烈英婦等教化戲,和以勸人為善為目的的老套戲碼。內容空洞,題材單一,完全不能和當初風格多樣、嬉笑怒罵、反應市井民情、披露社會黑暗現實的戲目可比。


    北戲影響深遠,曾是官方戲曲的代表,後來逐漸被南戲所取代,和永樂年間題材的限製關係很大。


    李綺節問過老師傅,讓他們另辟蹊徑,官府不讓唱的,咱不唱,但生活世情、家長裏短可以唱啊,別小看宅門裏的瑣碎,隻要故事能在逗人開會大小的同時,還觸動人心、發人深省,都能搬上台嘛!


    當然,最後結局肯定以誤會解除、壞人幡然醒悟、好人財名雙收的大團圓合家歡為結尾。


    這種時候,找那些飽讀聖賢書的書生是不頂事的,隻能從流傳的市井小說文人中挑選編劇,他們一般文筆老辣,知道老百姓們最愛看什麽,而且相對落魄,來者不拒,什麽都敢寫,什麽都願意寫,不會扭扭捏捏,瞻前顧後。


    由他們寫好劇本,再讓熟知朝廷禁令的文書潤色,在縣衙那頭打好招唿,上上下下打點妥當,戲目便正式搬上舞台了。


    李綺節沒有想到,最受歡迎的新戲目,不是在史上流行上千年並且永遠不曾褪色的落魄才子考中狀元、報仇雪恨、抱得美人歸的**絲逆襲爽文模式,而是破案劇!


    是的,雖然藝人們不能扮演朝廷官員,但是神仙鬼怪也能破案呐!而且每個案件結尾都會歌功頌德、勸導老百姓向善,嚴格把控尺度,隻差沒把官府頒布的規定直接塞到老百姓嘴巴裏去了,所以講破案的戲目沒有被禁。


    尤其是那些案件曲折,往往連著半個月都唱不完的戲,每到唱到精彩處,更是引得縣裏人人趨之若鶩,巴不得吃住都在球場周邊,隻為了先睹為快——這是個思想還較為淳樸保守的年代,沒有什麽惡意劇透,故弄玄虛才是主流。想知道真相,請往球場一觀!


    老師傅們得了賞錢之後,思如泉湧,在吸收南方戲曲優點的同時,又接連嚐試著開發了其他曲目,李綺節什麽都不懂,幹脆任他們隨意發揮,隻要主題積極,不觸犯官府底線就成。


    花慶福也是看球場每天排演的戲曲越來越受歡迎,這才偃旗息鼓,沒再多問什麽。等李綺節命他打通王府的路子,他大概猜到她的意圖,雖然不大抱希望,但還是鼓足幹勁去奔忙走動,球賽沒人看不要緊,他興奮的是李綺節向他展示的另一樣東西。


    一路走走停停,很快到了轉角處,守在路口的小童看到李綺節一行,連忙引著他們往另一條人煙稀少的岔路走:“東家還沒迴呢,球場現今是花大郎主事。“


    花慶福遠在武昌府,長子花大郎留在家替他看顧生意。


    見到花大郎時,他正急得團團轉,雙手叉在腰間,板著臉訓斥幾個穿麻鞋的小童。李綺節走到他跟前老半天了,他才反應過來,怔了一下,臉上閃過一絲心虛之色,“三娘,你怎麽來了?“


    聲音一下子低了七八度,“你曉得大郎摔傷了?“


    進寶瞪大眼睛:“大郎受傷了?我咋沒看出來?“


    李綺節嘖嘖兩聲,李子恆學精乖了,竟然會隱瞞自己的傷情。記得以前他在外頭和人打架,腦殼被碎瓦片打傷了一小塊,血流如注,連衣襟都染黑了一大片,他一點都不在意,迴到家裏,第一件事不是清洗傷口,而是得意洋洋地向她展示自己的傷口。


    她沉吟片刻:“傷得重不重?“


    花大郎連忙搖頭:“不重不重,就是崴了腳,走路是沒什麽妨礙的,就是老師傅們怕一時養不好,以後不好下場,所以讓他最好不要下地走動,他怕嚇著你們,才瞞著不說的。“


    既然傷得不重,李綺節便不多問,男子漢大丈夫,誰沒個磕磕碰碰的時候?何況她這個哥哥天生一把子力氣,不喜歡沾手鋪子裏的活計,唯有在球場上奔跑衝鋒,才能激發他的潛能,最大發揮他的長處。


    蹴鞠藝人是上不了台麵的,可李子恆誌向在此,李綺節能做的,就是助他一臂之力,恢複蹴鞠的昔日榮光,讓蹴鞠藝人成為受人尊重向往的職業。就算野望最終不能實現,也要試上一試,再論其他。


    李子恆在內廳和師傅排演比賽時的陣法,聽說李綺節親自來找他,有些慌亂,這幾天他是坐在椅子上讓人推著走的,進寶來見他時,他隻要坐著和他說話就成,所以沒有露餡,但自己的親妹妹來了,他總不能一直坐著不起身吧?


    一旁的小童安慰他道:“少爺別急,小姐通情達理,眼界開明,知道您受傷,心疼還來不及,想必不會追求其他。“


    李子恆翻了個白眼:他就是不想讓妹妹擔心麽!


    然而不等老師傅們避嫌離開,小童進來道:“少爺,小姐又迴去了!“


    “三娘走了?“


    李子恆疑心妹妹在詐自己,不敢相信。耐心等了足足一刻鍾,才敢讓小童推著他去見花大郎:“三娘怎麽說走就走了?她不是來找我的?“


    花大郎麵不改色,嘿嘿一笑,“大郎放心養傷便是,三娘這迴來,主要是想向我交代幾樣要緊事,然後還要進城去一趟,順便給你送幾件換洗衣裳,衣裳我讓人送到你房裏去了。“


    他頓了一下,拍拍自己的腦袋,“對了,三娘讓我給你帶句話,說你要是沒時間迴家,寫封信給她也成。“


    李子恆長長籲出一口氣,“你認得字比我多,你幫我寫吧!“


    出了球場,寶珠皺眉道:“明明曉得大郎在扯謊,咱們就這麽走了?“


    李綺節把銀絲紗帷帽戴在頭上,這種素色輕紗輕盈透風,垂懸下來,狀如垂絲,既能遮擋炎炎烈日,遮掩容貌,還涼快,“少年意氣,何必戳穿他。“


    李子恆一時三刻定不下心,找他商量也沒用,反正李乙那邊的人選還沒定下來,等她一家一家打聽好對方的人品性情,再讓李子恆自己選好了。


    仍是迴了渡口,雇船迴家。


    進寶在外麵看守老牛和板車,寶珠和李綺節坐在船艙裏躲避日曬。水麵上熱氣蒸騰,波光粼粼的浪濤裹挾著灼人的細碎日光,南風帶來的暑氣夾雜著濕潤的水汽,撲在臉上,烘得人骨頭發軟、熏然欲罪——江邊人家的酷暑,熱也熱得纏綿,讓人喘不過氣。


    欸乃聲聲,船很快行到李家村前,遠遠能看到岸邊停泊著數隻烏篷船。酷熱難耐,船夫們三三兩兩躺在岸邊的樹蔭下休憩,每個人頭上都戴了一頂碩大的綠色寬簷帽子,像是忽然冒出一叢叢芋頭。


    等船離得近了,李綺節才看清那帽子的材質,原來是他們用隨手從河裏摘取的荷葉編的。


    “撲騰“幾聲,有人耐不住熱,跳進江水。


    寶珠連忙擋在李綺節跟前,不讓她看見那些脫得隻剩下汗衫褂子的船夫村人。


    然而這撲騰聲有些奇怪,岸邊有人連聲唿喊,更多的人則在交頭接耳看熱鬧。


    難不成有人想不開,特地跑到人來人往的渡口尋死?


    李綺節掀開帷帽一角,看到岸邊有幾個熟悉的人影,眉峰微蹙:“讓船夫先別靠岸,咱們從另外一個方向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小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明朝小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