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嚇得打了個嗝,拍拍胸脯,小心翼翼道:“才剛張家人上門來,他家仆人去山上的廟裏送香油錢,迴來的路上碰見二爺和大郎,二爺托他帶句口信,說昨夜落雨,山溪暴漲,把過江的竹橋淹了,二爺他們要在山裏多耽擱一宿,請太太和三小姐寬心。“
周氏眉頭一皺,“曉得了,三娘呢?“
寶珠搖搖頭,故意道:“我才從外麵進來,沒看見三小姐。“
周氏四下裏掃了一眼,沒看到李綺節的身影,鬆了口氣:“你去灶房幫劉婆子呲魚,魚泡洗幹淨留著。剛剛你聽見的話,一個字都不許對三娘講!“
寶珠連忙點頭不迭:“太太放心,我曉得輕重。“
周氏淡淡嗯了一聲,放下軟簾,關上房門。
寶珠悄悄抹了把汗,一徑出了正院,找到躲在隔壁院牆下的李綺節,抱怨道:“三娘好狠的心,把我一個人丟在裏頭!“
李綺節笑了笑,拿著一柄棕櫚葉製成的蒲扇,給寶珠扇風:“寶珠姐姐,委屈你了,我那糖果匣子裏有半匣子梅菜肉餡的金華酥餅,全給你當點心,請你消消氣。“
寶珠哼了一聲,搶過蒲扇,把青綠色的棕葉搖得劈裏啪啦響,“小姐聽見太太的話了?您千萬別在太太麵前露出形跡,不然我又得挨罵!“
李綺節眼珠一轉,“這事家裏人都曉得,就我一個人蒙在鼓裏,與其看他們遮遮掩掩的,還不如索性鬧開了好。“
寶珠當即變色:“三娘!“
李綺節拍拍寶珠的手,安撫她道:“家裏人來人往的,連那個不相幹的孟四哥都在向我套話,嬸嬸怎麽會知道一定是你漏的口風呢?“
寶珠一想,好像是這個道理,到底不放心,還是叮囑一句:“這種事你出麵摻和不好看,還是讓太太拿主意吧。“
李綺節淡淡一笑,沒說話。
這天,李乙和李子恆果然沒有歸家。
夜裏李大伯和周氏帶著李綺節、李昭節和李九冬在正房吃晚飯。家裏人口少,中秋團圓飯的大菜還沒吃完,頓頓都是熱的剩菜,排骨藕湯熱了又熱,藕塊都快熬成粉了。
快撤席時,周氏像是忽然想起來一事,笑著向李大伯道:“楊家送來的魚一時半會兒吃不完,正合適打魚糕。“
李大伯端著一盅滾茶,嘟著嘴唇,胡子尖微微翹起,正徐徐吹去繚繞在茶碗上的熱氣:“啊?喔,全聽夫人安排。“
李綺節臉上不動聲色,接過寶珠遞到肘邊的一盞泡橘茶,送到周氏跟前:“嬸嬸吃茶。“
周氏看李綺節似乎真的對楊天保的事不知情,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接過茶碗,淺抿一口。
吃過茶點,一家人圍著圓桌說了會兒閑話。
夜色漸深,李昭節和李九冬不知不覺打起瞌睡,小腦袋瓜子一點一點,差點跌到圓桌子底下去。周氏不由笑道:“瞧她倆瞌睡直滴的,帶她們迴房困覺去吧。“
曹氏和劉婆子上前,抱起兩姐妹,送二人迴房,眾人各自迴房歇下。
白天落了幾點雨絲,有些陰沉,夜裏的月色倒是極好,又清又亮。桂花樹的葉片鍍了層銀邊,在靜夜中散發出淡淡的幽光,不必點燈籠,就能看清迴房的路。
洗漱過後,李綺節披著一件沉香色棉綢對襟薄夾襖,坐在架子床欄邊上,等寶珠把湯婆子罩在被子裏,連忙把冰涼的腳丫子伸進去,舒服地直歎氣,懶懶道:“把我那套直身衣裳收拾出來,明早我要穿的。“
寶珠收走麵盆架上的銅盆,把李綺節脫下的外衣搭在雕刻喜鵲紅梅屏風上,手上的動作一頓:“三娘要出門?“
直身是男裝,李綺節隻有去鎮上才會著男裝打扮。
李綺節粲然一笑,燈火撲朔迷離,搖曳的燭光下她的笑容也有點古怪:“明天我要去胭脂街走一趟!“
寶珠驚唿一聲,踉蹌了兩下,險些沒站穩,“哐當“一聲巨響,銅盆摔在地上,殘水濺了一地。
胭脂街是本地有名的一條街巷,長街一麵接岸,一麵臨河。沿河的那麵修建了數座雅致的竹樓,樓下寬敞,可供烏篷船出入。樓上桌椅床凳,軟榻香案,一應具有,是住人的地方——住的人有些特別,無一例外全是花娘。
鎮上沿河的地方臨著渡口,渡口往來船隻極多,船工水手和力夫都是靠力氣吃飯的,身邊沒有婦人操持家業,錢鈔來得快,花得也快。鎮上漸漸興起一種專門靠伺候往來船工吃飯的生意行當——花娘。
花娘們晝伏夜出,鎮上的居民聞雞起舞,忙忙碌碌,她們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漫漫長日,她們無所事事,攥一大把鹽炒香瓜子,散著頭發,趿拉著繡鞋,斜倚在窗前,一邊嗑瓜子,一邊看奔流不息的江水,聽船工們噴薄著力量的口號聲,時不時呸呸幾聲,把沾著潤濕口水的瓜子皮吐進大江裏。
到了夜裏,老百姓們酣然入睡,花娘們開始迎來送往。她們梳起高髻,穿上鮮亮衣裳,在臉上抹一層厚厚的鉛粉胭脂,一張張粉臉塗得豔紅雪白,敞開衣襟,露出半截雪白酥胸,打開樓上的軒窗,和漂流在江上的水手船工們調笑。
隻需花上幾十個銅板,客人便能將烏篷船駛入花娘樓前,仆役自會係上小船,搭好舢板,將客人迎入樓中,好酒好菜伺候。
李綺節下午已經暗暗從曹氏那裏打聽到,楊天保就是和胭脂街的其中一個花娘私奔的。
曹氏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她不僅擅於替小娘子們纏小腳,還會一手好針線活,然而察言觀色、探聽消息才是她的拿手絕活。她來李家不過短短幾個月的工夫,李家附近幾十戶人家的底細,已經被她摸得一清二楚!周氏在李家村生活了這麽多年,知道的都沒她多。
這門功夫沒有功法心訣,全靠天分和見識,修煉起來不容易,要價也格外高。為了撬開曹氏的嘴巴,李綺節足足花了三百個大錢哩!
據曹氏說,胭脂街中有一個顧幹娘,家中養了十幾個年輕嬌嫩的小花娘,不僅個個生得嬌豔嫵媚,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加之她家特意費鈔從南邊揚州府請來一位廚子,做得一桌好酒飯,是胭脂街中一絕。一年到頭,不管溽暑寒冬,慕名光顧她們家竹樓的客人都絡繹不絕。
楊天保的一位同窗早就仰慕顧幹娘的幹女兒們,極力攛掇楊天保陪他去胭脂街見識見識,楊天保推卻不過,隻得去了。
誰知一來二往,他那位同窗過足了癮,並沒有流連風月,楊天保倒是一次又一次故地重遊,比同窗去得還勤。
周氏眉頭一皺,“曉得了,三娘呢?“
寶珠搖搖頭,故意道:“我才從外麵進來,沒看見三小姐。“
周氏四下裏掃了一眼,沒看到李綺節的身影,鬆了口氣:“你去灶房幫劉婆子呲魚,魚泡洗幹淨留著。剛剛你聽見的話,一個字都不許對三娘講!“
寶珠連忙點頭不迭:“太太放心,我曉得輕重。“
周氏淡淡嗯了一聲,放下軟簾,關上房門。
寶珠悄悄抹了把汗,一徑出了正院,找到躲在隔壁院牆下的李綺節,抱怨道:“三娘好狠的心,把我一個人丟在裏頭!“
李綺節笑了笑,拿著一柄棕櫚葉製成的蒲扇,給寶珠扇風:“寶珠姐姐,委屈你了,我那糖果匣子裏有半匣子梅菜肉餡的金華酥餅,全給你當點心,請你消消氣。“
寶珠哼了一聲,搶過蒲扇,把青綠色的棕葉搖得劈裏啪啦響,“小姐聽見太太的話了?您千萬別在太太麵前露出形跡,不然我又得挨罵!“
李綺節眼珠一轉,“這事家裏人都曉得,就我一個人蒙在鼓裏,與其看他們遮遮掩掩的,還不如索性鬧開了好。“
寶珠當即變色:“三娘!“
李綺節拍拍寶珠的手,安撫她道:“家裏人來人往的,連那個不相幹的孟四哥都在向我套話,嬸嬸怎麽會知道一定是你漏的口風呢?“
寶珠一想,好像是這個道理,到底不放心,還是叮囑一句:“這種事你出麵摻和不好看,還是讓太太拿主意吧。“
李綺節淡淡一笑,沒說話。
這天,李乙和李子恆果然沒有歸家。
夜裏李大伯和周氏帶著李綺節、李昭節和李九冬在正房吃晚飯。家裏人口少,中秋團圓飯的大菜還沒吃完,頓頓都是熱的剩菜,排骨藕湯熱了又熱,藕塊都快熬成粉了。
快撤席時,周氏像是忽然想起來一事,笑著向李大伯道:“楊家送來的魚一時半會兒吃不完,正合適打魚糕。“
李大伯端著一盅滾茶,嘟著嘴唇,胡子尖微微翹起,正徐徐吹去繚繞在茶碗上的熱氣:“啊?喔,全聽夫人安排。“
李綺節臉上不動聲色,接過寶珠遞到肘邊的一盞泡橘茶,送到周氏跟前:“嬸嬸吃茶。“
周氏看李綺節似乎真的對楊天保的事不知情,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接過茶碗,淺抿一口。
吃過茶點,一家人圍著圓桌說了會兒閑話。
夜色漸深,李昭節和李九冬不知不覺打起瞌睡,小腦袋瓜子一點一點,差點跌到圓桌子底下去。周氏不由笑道:“瞧她倆瞌睡直滴的,帶她們迴房困覺去吧。“
曹氏和劉婆子上前,抱起兩姐妹,送二人迴房,眾人各自迴房歇下。
白天落了幾點雨絲,有些陰沉,夜裏的月色倒是極好,又清又亮。桂花樹的葉片鍍了層銀邊,在靜夜中散發出淡淡的幽光,不必點燈籠,就能看清迴房的路。
洗漱過後,李綺節披著一件沉香色棉綢對襟薄夾襖,坐在架子床欄邊上,等寶珠把湯婆子罩在被子裏,連忙把冰涼的腳丫子伸進去,舒服地直歎氣,懶懶道:“把我那套直身衣裳收拾出來,明早我要穿的。“
寶珠收走麵盆架上的銅盆,把李綺節脫下的外衣搭在雕刻喜鵲紅梅屏風上,手上的動作一頓:“三娘要出門?“
直身是男裝,李綺節隻有去鎮上才會著男裝打扮。
李綺節粲然一笑,燈火撲朔迷離,搖曳的燭光下她的笑容也有點古怪:“明天我要去胭脂街走一趟!“
寶珠驚唿一聲,踉蹌了兩下,險些沒站穩,“哐當“一聲巨響,銅盆摔在地上,殘水濺了一地。
胭脂街是本地有名的一條街巷,長街一麵接岸,一麵臨河。沿河的那麵修建了數座雅致的竹樓,樓下寬敞,可供烏篷船出入。樓上桌椅床凳,軟榻香案,一應具有,是住人的地方——住的人有些特別,無一例外全是花娘。
鎮上沿河的地方臨著渡口,渡口往來船隻極多,船工水手和力夫都是靠力氣吃飯的,身邊沒有婦人操持家業,錢鈔來得快,花得也快。鎮上漸漸興起一種專門靠伺候往來船工吃飯的生意行當——花娘。
花娘們晝伏夜出,鎮上的居民聞雞起舞,忙忙碌碌,她們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漫漫長日,她們無所事事,攥一大把鹽炒香瓜子,散著頭發,趿拉著繡鞋,斜倚在窗前,一邊嗑瓜子,一邊看奔流不息的江水,聽船工們噴薄著力量的口號聲,時不時呸呸幾聲,把沾著潤濕口水的瓜子皮吐進大江裏。
到了夜裏,老百姓們酣然入睡,花娘們開始迎來送往。她們梳起高髻,穿上鮮亮衣裳,在臉上抹一層厚厚的鉛粉胭脂,一張張粉臉塗得豔紅雪白,敞開衣襟,露出半截雪白酥胸,打開樓上的軒窗,和漂流在江上的水手船工們調笑。
隻需花上幾十個銅板,客人便能將烏篷船駛入花娘樓前,仆役自會係上小船,搭好舢板,將客人迎入樓中,好酒好菜伺候。
李綺節下午已經暗暗從曹氏那裏打聽到,楊天保就是和胭脂街的其中一個花娘私奔的。
曹氏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她不僅擅於替小娘子們纏小腳,還會一手好針線活,然而察言觀色、探聽消息才是她的拿手絕活。她來李家不過短短幾個月的工夫,李家附近幾十戶人家的底細,已經被她摸得一清二楚!周氏在李家村生活了這麽多年,知道的都沒她多。
這門功夫沒有功法心訣,全靠天分和見識,修煉起來不容易,要價也格外高。為了撬開曹氏的嘴巴,李綺節足足花了三百個大錢哩!
據曹氏說,胭脂街中有一個顧幹娘,家中養了十幾個年輕嬌嫩的小花娘,不僅個個生得嬌豔嫵媚,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加之她家特意費鈔從南邊揚州府請來一位廚子,做得一桌好酒飯,是胭脂街中一絕。一年到頭,不管溽暑寒冬,慕名光顧她們家竹樓的客人都絡繹不絕。
楊天保的一位同窗早就仰慕顧幹娘的幹女兒們,極力攛掇楊天保陪他去胭脂街見識見識,楊天保推卻不過,隻得去了。
誰知一來二往,他那位同窗過足了癮,並沒有流連風月,楊天保倒是一次又一次故地重遊,比同窗去得還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