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娘子和周氏都是愛說話的人,談起八卦來更是滔滔不絕沒有歇嘴的工夫,兩人說得高興,從楚王的王府有多氣派多威風,說到楚王妃生了幾個兒子,楚王世子納了十幾房小妾,忽然話題一轉,議論起前幾日的采選。


    五娘子歎了口氣,道:“這迴縣裏挑走了二十個女孩子,都是十一二歲的小姑娘,作孽喲!“


    周氏連忙道:“都是誰家小娘子?“


    五娘子道:“沒有咱們李家村認得的人家,不然縣裏早派人來報喜了。“


    周氏鬆了口氣,拍拍心口:“阿彌陀佛,幸好我們家三娘連夜出城,不然官人和我也得擔驚受怕。“


    五娘子笑道:“三娘是訂了親的,倒是不用怕采選。“


    周氏點點頭,目光不經意間從李昭節和李九冬姐妹倆身上掃過,又添了件心事。


    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往外走,李綺節牽著姐妹倆的手,跟在嬸嬸周氏後麵,裝乖巧文靜。


    孟雲暉低頭走在母親五娘子身邊,胳膊底下還夾著皮球。


    李九冬生怕孟雲暉把皮球帶走,踮起腳跟,伸手去夠皮球上的彩綢帶子,嘟著嘴巴道:“孟四哥,還我。“


    孟雲暉一拍腦袋,歉然一笑,把皮球塞進李九冬懷裏。


    李昭節忽然劈手奪過皮球,拔腿就跑。


    李九冬愣了半天,氣得麵色漲紅,一叉腰:“李昭節!“


    氣鼓鼓地跟了上去。


    李綺節搖頭失笑,姐妹倆一天十二個時辰,除了睡覺、吃飯的時候,其他時間就是在爭吵、和好、打架、哭鬧、和好之間循環往複,也虧她們倆精力無限,能一直這麽折騰。


    耳邊忽然響起一聲問詢:“三娘喜歡聽戲嗎?“


    聲音非常清晰,孟雲暉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站到她身旁,和她離得隻有幾步遠。


    李綺節心下有些詫異,不動聲色退開半步:“什麽戲?我隻愛聽漁鼓戲。“


    漁鼓戲是潭州府本地的傳統表演方式,開演的時候,藝人豎抱竹筒製成的漁鼓,拍擊豬皮、膀胱膜或是羊皮製成的鼓麵,邊說邊唱,唱詞大多取材自民間的英雄故事、神話怪談、傳奇小說。


    漁鼓戲唱腔優美,活潑生動,鄉土氣息濃鬱,主要是唱詞簡單口語化,非常通俗易懂,很符合李綺節這種外來人士的口味。


    孟雲暉怔了一下,抬眼看向李綺節,麵露疑惑之色。


    李綺節莫名其妙,大大方方任孟雲暉打量,我就喜歡看俗氣的漁鼓戲,咋了?


    孟雲暉摸摸鼻尖,避開李綺節的眼神:“三娘什麽時候會說官話了?“


    李綺節一時啞然,這才發現,孟雲暉是用官話問的,她答的,也是官話。


    原來他是奇怪她說話的口音,而不是鄙視她的審美愛好。


    她笑了笑,道:“四哥的官話是在武昌府學的?“


    孟雲暉點點頭,看李綺節似乎沒有迴答的意思,也沒接著問,自己岔開話道:“今天是中秋,金家請戲班連唱三天夜戲,三娘去看嗎?“


    孟雲暉說的金家就是瑤江縣首富金家,他家祖上不是潭州府本地人,是幾十年前遷移到潭州府的外姓之一。金家發達以後,想融入本地的世家圈子,贏得本地人的擁護,每年中秋節都會自掏腰包請戲班子到鎮上唱戲。屆時鎮上分外熱鬧,十裏八鄉的村民都會搖著小船去鎮上聽戲,連縣城裏的人家也不例外。


    戲班子是草台班子,三教九流都有,說書、變戲法、漁鼓戲、唱小曲、南戲、北戲,樣樣都能來兩出,老百姓們愛看什麽就演什麽,從不端架子,在民間很受歡迎。看戲是瑤江縣人茶餘飯後最熱衷的消遣方式。


    李綺節搖搖頭:“夜裏江風大,我要留在家裏陪嬸嬸祭月。“


    孟雲暉徐徐吐出一口氣,笑了笑,“原來如此。“


    像是鬆了口氣似的,加快腳步跟上周氏和五娘子,沒再找李綺節說話。


    徒留李綺節一頭霧水:秀才公,您啥意思?


    正自疑惑,寶鵲忽然從前門跑進來,麵色惶急:“太太,張大少奶奶來了!“


    周氏臉上一僵,扭著二藍色手絹直咬牙:李乙和李子恆還沒迴來,滴酥鮑螺還沒備下,張大少奶奶怎麽提前來了?!


    張家和李家離得不遠。


    張家原本家大業大,光是庶兄弟幾個,就有幾十人口,自早年張家老太太去世後,張家便分了家。


    現如今張老太爺帶著長子一大家和幼女住著鄉裏最大的一處宅院,素淨淡雅的青磚黑瓦院落,嵌了鏤花窗的白圍牆從竹山的這邊一直綿延到竹山的那頭,攏共能有好幾十間屋子。


    朱漆大門,油黑欄杆,張家門口一般沒有家丁戍守,隻蹲了兩隻幼童大小的小石獅子,模樣並不威嚴,憨頭憨腦倒顯得有些可親可愛。


    雖然張府並不像省城大戶人家那般氣派莊嚴,但是於鄉鎮幾百戶人家來說,張老太爺可是十裏八鄉頂頂富裕的財主老爺。


    不過財主老爺早年也是泥腿子出身,家裏雖則發跡,但並不豪奢。至今張老太爺還在後院種著兩畝瓜果菜苗,隔一天才許廚房燉一迴肉湯。家裏雇傭的仆從丫頭也不多,老太太生前隻有兩個丫頭伺候,嫡出的少爺小姐們,都是一個婆子,兩個丫頭。


    家裏掌事的大媳婦張大少奶奶時常親自下廚,為張老太爺和張大爺張金寶置辦酒菜吃食,張府上上下下平時都隻穿棉衣或是布衣,出門見客才許穿衣料華貴的綢緞紗衣。


    饒是如此,張大少奶奶還是能在周氏和整個鄉裏的婦人們麵前擺譜兒,隻因她是望族嫡女。


    李綺節在明朝生活幾年下來,已經充分認識到家世門第的重要性,這個時代宗法道德是維護社會的紐帶和根本,出身名門大戶的人天然比別人多幾分底氣。


    五娘子看周氏像是有點不高興,笑道:“府上今天真熱鬧,張大少奶奶也來了。“


    話音剛落,幾個打著辮子、穿青花布衫褲的丫頭,扶著一個嬌小玲瓏的美婦踏進內院。


    今天是中秋,張大少奶奶/頭上勒著鏡麵輕紗抹額,穿的是八成新銀泥色滾邊繡月季藤蔓窄袖對襟春綢短襖,湘黃色暗花長裙,蓮步輕移,由兩個小丫頭攙扶著,顫巍巍走到周氏跟前,眼皮微微抬起,“周嫂子。“


    聲音像黃鶯一般,柔婉動聽。


    輕飄飄掃了旁邊的五娘子一眼,見她麵皮粗黑,穿著寒酸,便沒有搭理。


    五娘子不以為意,主動招唿道:“大少奶奶這身衣裳真好看!“


    張大少奶奶嘴角輕輕一挑,麵露鄙夷之色。


    正準備避讓到外院去的孟雲暉眉頭皺起,遲疑了片刻,沒有吱聲,悄然離開。


    李綺節默默打量著張大少奶奶,心中暗暗道:傳說張大少奶奶能整治一手好湯水,而張老太爺為了儉省,堅持要媳婦親自掌廚,不知道這位少奶奶站在鍋台前炒大菜的時候,是不是也這麽嬌滴滴的,站都站不穩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小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明朝小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