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伯人到中年,膝下仍然沒有兒子,始終是周氏的一塊心病。典妾大姑娘生的兩個都是女兒,李大伯自己不願強求,無可無不可。周氏偏偏不甘心,還想給李大伯納妾,直到侍妾生下兒子為止。


    李綺節抿一口甘甜的橘子絲泡茶,甜味從舌尖彌漫到心田,心中暗暗感慨:周氏性情爽朗,不是迂腐之人,之所以願意忍下辛酸,把丫頭寶鵲送到李大伯床上去,因為這個時代的女子,如果自己無所出,就必須主動為丈夫納妾,否則會被鄉裏人家罵作毒婦,說她斷了李家的香火。


    才想著李大伯的子嗣之事,聽得門口一陣腳步聲,婆子曹氏領著典妾大姑娘生的兩個女兒李昭節和李九冬進房給周氏請安。


    姐妹倆年紀還小,能吃能睡,像小豬一般歡實,往往是到吃早飯時才肯起床。周氏特意囑咐過,說小兒覺長,從不要求她們倆早起。


    婆子曹氏是李宅從人牙子處新買的老仆。


    李昭節和李九冬到纏腳的年紀了。秋冬天氣嚴寒,氣溫低,纏腳不容易出現潰爛紅腫,縣裏人家大多選在這個時節開始給家中小娘子纏腳。


    周氏預備過了中秋就給姐妹倆纏腳。托人牙子打聽到曹氏纏腳的手藝熟練精妙,纏的小腳又尖又翹,不僅纏得小巧,纏的形狀也很優美,像金蓮一樣,一狠心費了四兩半銀子,把她買到家中來為姐妹倆纏腳。


    曹氏年紀不大,頭發梳得光光的,勒著烏黑包頭,穿一件老鴉色對襟夾襖,深青細布裙子,領口和袖子都幹幹淨淨,沒有一絲褶皺,一進房,便低聲教李昭節和李九冬給周氏說幾句吉祥話。


    李昭節懵懵懂懂,不肯開口,曹氏有些發急,伸手在她背後輕輕點了一下,李昭節還是不肯作聲。


    倒是一旁吮著手指頭發呆的李九冬朦朧中睜大眼睛,含含糊糊叫嚷了幾聲。


    周氏笑著道:“罷了,先吃飯吧。”


    曹氏鬆了口氣,她在人牙子家收拾鋪蓋行李時,聽人牙子細細囑咐過,說周氏在娘家早有賢名,手頭不算大方,但心地卻好,不是那起子調三窩四的人。兩位小姐雖然不是她親生的,隻要不錯了規矩,就不會受氣。今日看來,周氏果然不像是別家那些苛刻冷淡的正室太太,雖然她待兩個孩子也不見親近,但相由心生,一看就是個不多事的直爽性子,曹氏自己曾是大戶人家的家生奴才,受了半輩子苦楚,別的不會,看人卻是精準的。


    到正院時,李大伯頭戴棕絲網巾,著一身油綠色福祿雙全紋棉綢褶子,負手站在青石院牆底下,正看著招財和短工收拾要帶去鎮上的褡褳包袱。


    李昭節看到李大伯,立刻掙脫曹氏的手,撲了過去,李九冬也墊著腳跟了上去。


    姐妹倆圍著李大伯嘰嘰喳喳討要東西,一個讓李大伯不能忘了她的木馬和七巧板,一個吵嚷著要李大伯記得買幾棵桃樹苗,種到她的房門前,來年好結桃子吃。


    李大伯抱起李九冬,笑嗬嗬道:“上迴買的雲片糕吃完了沒有?爹再給你們買些。“


    周氏想起一事,笑道:“今明兩天家裏要來客人,官人記得買幾匣子滴酥鮑螺迴來。“


    李大伯把在他懷裏扭來扭去的李九冬抱到門檻裏放下,整整被女兒扯亂的網巾:“城裏花相公家的娘子揀的鮑螺滋味最好,鎮上沒有人會揀。“


    周氏皺眉道:“家裏不缺待客的雲片糕、梅花香餅和果餡餅,隻是明天張家大少奶奶怕是要來,她們家和別人家不一樣,愛挑理,上一次我事情多,一時忘了備下滴酥鮑螺,張大少奶奶連茶都沒吃完,就走了。什麽都能少,就是不能缺滴酥鮑螺。“


    張大少奶奶娘家姓李,是李家嫡支派係的外嫁女兒,剛好嫁到李家兄弟倆所在的鄉裏。張大少奶奶是大戶人家出身,嫌棄鄉下人家粗鄙,不願和鄉裏人家來往,因看李大伯家頗為富裕,而且同是李姓,偶爾興致好時,會紆尊降貴,到李宅串個門。


    李大伯記得那個出門走個親戚總要戴紗帽的張大少奶奶,忍笑道:“二弟今天要迴來吃團圓飯,花相公和他交好,多半會送他幾盒滴酥鮑螺,你隻管等二弟迴來,鮑螺少不了你的。“


    周氏想一想,確實如此,這才鬆了眉頭,笑著道:“我不管,如果二叔沒帶鮑螺迴來,就讓進寶去縣城買,反正今年不能讓張大少奶奶甩臉子給我看!“


    劉婆子很快擺上早飯,一家人一桌吃飯。


    桌上是一碟桂林白腐乳、一盤五香豆豉、一盤切開的高郵醃蛋、一碟子醋拌苔菜、一盤瓜丁炒肉片,粥是綠豆白米粥。另外還有一簍子黃澄澄剛出油鍋的炸葉子、炸油條,一罐甜豆腐腦。


    李九冬年紀最小,劉婆子每天單單為她熬些米糊清粥吃,早上則是一碗鮮嫩爽滑的蒸雞蛋羹和蒸熟搗爛的山藥糊糊。


    李綺節和李九冬吃的是綠豆白米粥,一盤子金銀饅頭和筍肉饅頭。


    新鮮的豆腐腦澆上白糖、桂花、玫瑰鹵子,格外香甜,幾人吃飯前,先一人吃了一碗豆腐腦。


    炸葉子、炸油條和炸糯米團子都有些油膩,周氏不許李昭節和李九冬早上吃——倒是她自己,每天早上都要就著白粥湯粉,吃三枚油汪汪的炸葉子。


    幾人才喝了半碗粥,劉婆子捧著一隻青花菊紋盤子進房,笑嗬嗬道:“今兒個還炒了一盤辣蝦。“


    李綺節聞言,立刻丟了粥碗和匙子,抓起竹筷,笑道:“快端上來,正想吃這個呢!“


    這個季節河裏田間的魚蝦正肥。劉婆子前些天特地買了一簍子米蝦,放在缸裏養了幾天,待蝦吐盡髒汙,去殼抽筋,拿刷子一隻一隻洗得幹幹淨淨的,加些薑蒜酒醋辣椒末子,放在油鍋裏一頓爆炒。


    盛起來紅豔豔一大盆,撒上一層椒鹽蔥花粒子,簡直是天下至味。


    李綺節尤其愛吃肥蝦,不必下人伺候,肉乎乎的小爪子拈著蝦尾巴一陣亂啃,啃得小嘴巴油乎乎亮晶晶,辣得她眼圈都紅了。


    李昭節和李九冬看著青花描枝盤裏紅燦燦的辣蝦,也都食欲大開,吃了一隻又一隻,幾乎停不下來。


    劉婆子和曹氏站在下首,挽起袖子,露出腕上戴著的圓形福壽紋銀質手鐲,剝了一碟子又一碟子的蝦仁,蝦頭蝦殼堆成一座小山包一般。


    周氏怕她們腸胃消化不了,示意劉婆子和曹氏停手不用再剝蝦殼,不許姐妹倆多吃。


    姐妹倆不敢撒嬌,低頭繼續喝米粥,眼睜睜看著李綺節獨享美食。


    李大伯不愛吃辣,卻愛拿爆炒米蝦的粘稠湯汁泡飯吃,白胖的米粒混著香辣的湯汁,顆顆晶瑩,吃起來胃口大開。


    他一邊嘩啦啦往嘴裏扒飯,還一邊點評:“這辣蝦,沒有我做的好吃。“


    周氏含笑嗔了一句:“官人又在孩子們麵前自誇,幾時見你做過菜?“


    李大伯哼了一聲,神情頗為得意:“我年輕的時候,鄉裏人家整治酒席,都來求我幫忙,白案紅案,蒸饅頭炒大菜,我全都會。娘子不信,可以找間壁朱大郎問問,他娘老阿姑那年做壽,壽席上的一道粉蒸肉就是我做的!吃過的人沒有不誇的,老阿姑到現在還常常說起我那天做的菜。“


    聽到朱大郎和老阿姑的名字,周氏眉頭一皺。自從知道朱娘子放任朱家幾個大姑娘咒罵李綺節,她心裏帶了氣,不肯再把家裏的米湯白白送給朱家。今早朱家拍門來求米湯時,她讓劉婆子找了個借口推了。


    沒想到朱娘子二話不說,迴家把他家才幾個月大的小兒子抱到李宅門前,站在風地裏大哭了一場,說他們李家為富不仁、見死不救。間壁幾戶人家都圍在一邊指指點點,劉婆子見不是事,又憐惜朱家小郎君哭得可憐,隻能照舊把米湯全部送給朱家。


    也是因為這個,才會吵醒廂房裏的李綺節。


    周氏瞥一眼吃著辣蝦的李綺節,眼光不自覺落在她的一雙大腳上,長歎一口氣,好在李綺節沒聽到外邊到底吵了什麽,不然還不知會傷心成什麽樣子。


    李綺節沒有察覺到周氏的目光,一邊剝蝦殼,一邊饒有興致地聽李大伯吹噓他從前在鄉間鎮上幫廚的事跡。都說君子遠庖廚,這個時代的男人,十之*都是直男癌重度晚期,寧願餓肚子,也不會放下身段炊米造飯。李大伯倒是豁達得很,不僅不以做飯為恥,還覺得頗為光榮。


    吃過早飯,李大伯在網巾外麵罩上一頂生紗*帽,帶著招財出門,去渡口坐船。周氏看著劉婆子撤下碗盤,領著丫頭去廚房預備午飯的熱菜。


    李綺節則領著李昭節和李九冬姐妹倆在後院的桂花樹底下拍皮球。


    皮球裏麵塞的是穀糠和綠豆殼,輕飄飄的,沒多少重量,外麵紮了顏色鮮亮的彩綢絲帶,又漂亮又輕巧,很適合小娘子們閨中逗趣。


    李綺節上輩子沒生過孩子,這輩子還是個孩子,完全不會同孩子打交道。她喜歡偶爾逗逗孩子玩,但叫她自己養孩子,那是萬萬不肯的,她是眼看著爸媽兄嫂是怎麽一把屎一把尿把幾個侄兒侄女拉扯大的——一日三餐吃飯都要又哄又嚇地喂著吃,拉了尿了立馬要換衣服,天氣熱了怕小孩出汗,天氣冷了又惦記著孩子不能著涼,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隨時都要哭鬧一會兒,分分鍾都離不了人,好容易長大懂事了——五六七八歲的孩子,暴躁調皮,人厭狗憎,一熊熊一窩。


    她上輩子曾經幫著兄嫂帶過孩子,隻陪著那小霸王玩了一個下午,她覺得自己的運動量和容忍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升華,蠻可以立刻去競爭十大中國好涵養人物獎。


    所以對付李昭節和李九冬,李綺節的手段非常粗暴單一:想出各種遊戲,讓兩個小妮子盡情玩耍,玩到精疲力盡,就沒有力氣折磨她這個大姐姐了。


    李昭節使壞把皮球掛在桂樹上,讓李九冬墊著腳去夠,李九冬費了半天勁兒,都夠不著,忽然臉一垮,哇哇大哭。


    李綺節最怕小孩子魔音貫耳,聽到哭聲,嚇了一跳,下意識想跑遠點。


    剛想轉身,看到李九冬委屈的神情,又覺得自己有些小題大做,忍不住噗嗤一笑,抱起小堂妹,刮她的鼻子:“等九冬長高了,也能把皮球掛到樹上,讓昭節夠不著。“


    李昭節撅起嘴巴,有些不高興。


    院門前一聲竊笑,有人道:“哪有這麽教妹妹的?“


    李綺節驀地一怔,來人有一把清亮的好嗓子,又脆又亮,這倒沒有什麽,可他說的話並非潭州府的方言,而是官話。


    是她長這麽大,頭一次聽本地人說官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小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明朝小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