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是不是,崔明嵐都不可以進宮。所以,作為崔明嵐後台的崔丞相隻能委屈一下,晚節不保了。
所以,繼曹國希事件之後,崔丞相也被“正義的使者”餘漢康彈劾了!
崔誌慶在民間的聲望開始斷崖式下跌。而餘漢康身邊的危險也呈井噴式增長。
戰王府,演武場
“王爺啊,你就不能換一個人嗎?”
餘漢康真心累啊!這日子不是人過的!為什麽每次這種危險的事情都要來找他?
他之前彈劾了曹國希,跟曹家有點關係的人都給他和他的親族使絆子。因為這件事情,他已經跟族內長老鬧翻了。
這次把崔誌慶給彈劾了,估計迴去就可以收到斷絕關係的文書了。
“不是正好嗎?我用你用順手了。你們族內不是正在商量了如何綁住你們家嗎?這個小寶貝可是他們的首選下手對象!”
蕭承佑懷裏抱著娃,手裏抓著糖葫蘆,看都不看一眼餘漢康辣眼睛的表演。
“王爺的消息還真是靈通啊!”
蕭承佑沒吭聲。這個不是他的消息,是蕭承陽知道他想要動手之後,派人送過來的。這個就沒必要告訴餘漢康了。
“臣告辭!”
餘漢康拿了一串新的糖葫蘆,把自家寶貝女兒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然後一把抱住,離開了王府。
“餘大人還挺可憐的。”
蕭承佑還沒有迴家的時候,珍珍是由韓維建帶著的。珍珍說她爹爹每天都愁眉苦臉,還有壞哥哥想要摸她。
“他自己不夠強勢,可以怪得了誰呢?”
蕭承佑覺得,餘漢康繼續這麽遷就自己的族人,早晚會出事。
“嗬,說得好聽叫做一飯之恩,。但是說不好聽的,當年他又不是沒有報恩,至於一直用這件事情來綁架另外一個人嗎?
因為當年施舍了餘漢康一碗飯,就在餘漢康成才之後成了餘家一族的族長。
現在兒子不爭氣,又想要用孫子扯著餘漢康的女兒。強行給餘漢康降一個輩分。”
蕭承佑看到資料的時候也覺得自己當初選人不謹慎,選了這麽個東西。
“餘漢康是學子出身,別人拿捏著恩情,就拿捏著他的名聲。”
曾經也是學子的韓維建很理解餘漢康。
“學子?碰上無賴的時候,你講學子的那套?”
蕭承佑在軍中,什麽人都見識過了。無賴敢賴你,不過是看著你好欺負而已。隻要你比無賴更狠更兇更有實力,他們就沒有辦法將你怎麽樣。
“是為了自己的官位吧。”
韓維建最終歎道。餘漢康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嗎?或許明白,但是為什麽不這麽做?就是顧念自己的名聲吧?為什麽顧念名聲?
因為官位啊!他不想要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缺點,所以對待所謂的恩人就隻能忍著。
“所以,你猜最後,他會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送出去嗎?”
“不知道。”
餘漢康或許是有點當局者迷。在朝中,多得是有缺陷的官員。自古以來,隻有皇帝不能有錯。
要是臣子有錯,最重的就是滅九族,而最輕的不過斥責幾句。以他的情況來看,最多也就是斥責幾句。嚴重一點,就是貶官了。
“希望你以後不要被權勢迷了眼。”
蕭承佑看著即將到官場上的韓維建,心裏還挺擔心的。
“不會的。”
韓維建相信自己不會的。他會做正確的事情,不用因為害怕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
他跟餘漢康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背後有依靠。隻要他不是做錯了事情,那麽他就會一直好好的。
皇宮,正清殿
“大白,我現在可以做什麽啊?”
小白看著蕭承陽伏案疾書,認真研讀大白送過去的水利和修路的相關書籍。
裏麵是白苦瓜在係統論壇上麵精心收集到的各種治理措施和方案。上麵還很貼心地附帶了各種治理方案的實地情況。
它啥都不幹,就坐在旁邊,莫名覺得很無聊。
“你可以提議,讓那些大臣一起來研讀。然後,我們去觀察一下崔明嵐以及各大後宅還有沒有崔明嵐這樣子的人了。”
小白想著,崔明嵐的確是很重要的線,所以跟蕭承陽提議之後,就去了觀察崔明嵐的動態。
或許是崔丞相的勢力開始下降,氣運也跟著減弱,在小白的視覺下,崔明嵐身上的氣運也開始消減。
具體體現在,崔明嵐的生意不再是一家獨大。雖然她們有創新有底蘊,但是也架不住人家會抄。
在這個抄襲無罪的時代,被人學去了做菜手法,崔明嵐也不能去衙門裏麵告狀,隻能將自己的秘法看得更重一些。
而且,打不了價格戰的崔明嵐方隻能保持收支平衡。遠不如剛開始那個時候那麽風光。
嚐到了金錢帶來快感的崔明鈺對日漸減少的收入很不滿。他開始不斷向自己的姐姐施加壓力,希望她可以換一些新奇一些的東西,繼續把客人給拉迴來。
“大白,你說,會換人嗎?”
崔明嵐手底下賺錢的店鋪太多了,幾乎涉及到每個領域。在她的創意獨領風騷的時候,其他人的店鋪就相對應地被打壓。
這樣的優勢,有好處也有壞處。這個得看崔明嵐壓製大家的時間。要是壓製的時間長,或許大家都會腆著臉上門求合作。
但是壓製的時間短,那麽就會導致原本不和的人聯合在一起,共同對抗外部的入侵。
崔明嵐就是這個外敵。
“豬隊友那麽多,崔家落敗是遲早的事情。”
白苦瓜也覺得很奇葩,為什麽當初崔丞相決定換女,卻不決定將兒子換到嫡母的名下。
按照崔明鈺這鑽營勁兒,加上崔夫人的算計,整個崔家或許就不一樣了。
而且,兩個女孩都是為崔夫人的“兒子”聯姻的工具的話,崔夫人壓根就不會為難她們,隻會把她們調教成為兩件絕佳的聯姻工具。
這樣的想法對崔夫人以及原本的嫡女不太友好。但是如果站在崔丞相這個當家人的角度,這是一種比較好的做法。
“貧富之間的落差,足以逼瘋一個人。”
所以,繼曹國希事件之後,崔丞相也被“正義的使者”餘漢康彈劾了!
崔誌慶在民間的聲望開始斷崖式下跌。而餘漢康身邊的危險也呈井噴式增長。
戰王府,演武場
“王爺啊,你就不能換一個人嗎?”
餘漢康真心累啊!這日子不是人過的!為什麽每次這種危險的事情都要來找他?
他之前彈劾了曹國希,跟曹家有點關係的人都給他和他的親族使絆子。因為這件事情,他已經跟族內長老鬧翻了。
這次把崔誌慶給彈劾了,估計迴去就可以收到斷絕關係的文書了。
“不是正好嗎?我用你用順手了。你們族內不是正在商量了如何綁住你們家嗎?這個小寶貝可是他們的首選下手對象!”
蕭承佑懷裏抱著娃,手裏抓著糖葫蘆,看都不看一眼餘漢康辣眼睛的表演。
“王爺的消息還真是靈通啊!”
蕭承佑沒吭聲。這個不是他的消息,是蕭承陽知道他想要動手之後,派人送過來的。這個就沒必要告訴餘漢康了。
“臣告辭!”
餘漢康拿了一串新的糖葫蘆,把自家寶貝女兒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然後一把抱住,離開了王府。
“餘大人還挺可憐的。”
蕭承佑還沒有迴家的時候,珍珍是由韓維建帶著的。珍珍說她爹爹每天都愁眉苦臉,還有壞哥哥想要摸她。
“他自己不夠強勢,可以怪得了誰呢?”
蕭承佑覺得,餘漢康繼續這麽遷就自己的族人,早晚會出事。
“嗬,說得好聽叫做一飯之恩,。但是說不好聽的,當年他又不是沒有報恩,至於一直用這件事情來綁架另外一個人嗎?
因為當年施舍了餘漢康一碗飯,就在餘漢康成才之後成了餘家一族的族長。
現在兒子不爭氣,又想要用孫子扯著餘漢康的女兒。強行給餘漢康降一個輩分。”
蕭承佑看到資料的時候也覺得自己當初選人不謹慎,選了這麽個東西。
“餘漢康是學子出身,別人拿捏著恩情,就拿捏著他的名聲。”
曾經也是學子的韓維建很理解餘漢康。
“學子?碰上無賴的時候,你講學子的那套?”
蕭承佑在軍中,什麽人都見識過了。無賴敢賴你,不過是看著你好欺負而已。隻要你比無賴更狠更兇更有實力,他們就沒有辦法將你怎麽樣。
“是為了自己的官位吧。”
韓維建最終歎道。餘漢康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嗎?或許明白,但是為什麽不這麽做?就是顧念自己的名聲吧?為什麽顧念名聲?
因為官位啊!他不想要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缺點,所以對待所謂的恩人就隻能忍著。
“所以,你猜最後,他會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送出去嗎?”
“不知道。”
餘漢康或許是有點當局者迷。在朝中,多得是有缺陷的官員。自古以來,隻有皇帝不能有錯。
要是臣子有錯,最重的就是滅九族,而最輕的不過斥責幾句。以他的情況來看,最多也就是斥責幾句。嚴重一點,就是貶官了。
“希望你以後不要被權勢迷了眼。”
蕭承佑看著即將到官場上的韓維建,心裏還挺擔心的。
“不會的。”
韓維建相信自己不會的。他會做正確的事情,不用因為害怕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
他跟餘漢康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背後有依靠。隻要他不是做錯了事情,那麽他就會一直好好的。
皇宮,正清殿
“大白,我現在可以做什麽啊?”
小白看著蕭承陽伏案疾書,認真研讀大白送過去的水利和修路的相關書籍。
裏麵是白苦瓜在係統論壇上麵精心收集到的各種治理措施和方案。上麵還很貼心地附帶了各種治理方案的實地情況。
它啥都不幹,就坐在旁邊,莫名覺得很無聊。
“你可以提議,讓那些大臣一起來研讀。然後,我們去觀察一下崔明嵐以及各大後宅還有沒有崔明嵐這樣子的人了。”
小白想著,崔明嵐的確是很重要的線,所以跟蕭承陽提議之後,就去了觀察崔明嵐的動態。
或許是崔丞相的勢力開始下降,氣運也跟著減弱,在小白的視覺下,崔明嵐身上的氣運也開始消減。
具體體現在,崔明嵐的生意不再是一家獨大。雖然她們有創新有底蘊,但是也架不住人家會抄。
在這個抄襲無罪的時代,被人學去了做菜手法,崔明嵐也不能去衙門裏麵告狀,隻能將自己的秘法看得更重一些。
而且,打不了價格戰的崔明嵐方隻能保持收支平衡。遠不如剛開始那個時候那麽風光。
嚐到了金錢帶來快感的崔明鈺對日漸減少的收入很不滿。他開始不斷向自己的姐姐施加壓力,希望她可以換一些新奇一些的東西,繼續把客人給拉迴來。
“大白,你說,會換人嗎?”
崔明嵐手底下賺錢的店鋪太多了,幾乎涉及到每個領域。在她的創意獨領風騷的時候,其他人的店鋪就相對應地被打壓。
這樣的優勢,有好處也有壞處。這個得看崔明嵐壓製大家的時間。要是壓製的時間長,或許大家都會腆著臉上門求合作。
但是壓製的時間短,那麽就會導致原本不和的人聯合在一起,共同對抗外部的入侵。
崔明嵐就是這個外敵。
“豬隊友那麽多,崔家落敗是遲早的事情。”
白苦瓜也覺得很奇葩,為什麽當初崔丞相決定換女,卻不決定將兒子換到嫡母的名下。
按照崔明鈺這鑽營勁兒,加上崔夫人的算計,整個崔家或許就不一樣了。
而且,兩個女孩都是為崔夫人的“兒子”聯姻的工具的話,崔夫人壓根就不會為難她們,隻會把她們調教成為兩件絕佳的聯姻工具。
這樣的想法對崔夫人以及原本的嫡女不太友好。但是如果站在崔丞相這個當家人的角度,這是一種比較好的做法。
“貧富之間的落差,足以逼瘋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