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的萬籟俱靜,白染聽見了小鳥掠過空中的輕盈聲,還有那些蟲音,還有蛙鳴,流水聲。
仿佛身臨其境,來到一處祥和的田園,白染感覺整個人都像要融化了似的,在聆聽一會兒,感覺要歸於塵泥,化成這裏的泥土,從此圓潤。
無疑的,這種感覺十分危險,連同那些鮮嫩的皮膚和澎湃的血,還有鏘鏗如鋼的骨頭都像是融化了似的,這不得不讓白染強行掙脫開來了。
刷。
舉目望去,一片光明,原來這已是白天,怪石上的文字早已消失,場地上唯獨白染還在修煉,還有一些路過的行人。
唿吸著真實的空氣,白染突然發現,這是安全的感覺。
那一片田園美境,也不是那麽祥和,而是在美麗的外表下,潛藏著無聲危機,就像是一朵美麗的食人花,有著美麗的外表,吸引生物前去,而後一口吞下。
而這一田園美境,殺人手段更為隱蔽,可讓人死無安樂,是為無形之毒,最為致命。
白染摸摸背後,衣衫已小濕一片,好似劫後餘生,同時他目光閃爍不定,內心掙紮,思量著要不要繼續悟下去。
因為,他怕他會死在這一場詭異的悟道中。
畢竟,世間也是有著“道隕”這一說法。
道隕,除了表示一位大能隕落,還可表示修士在悟道的過程中,誤入歧途,魂消道隕,心神盡散,空留一具肉身在世。
白染站了起來,臉色略有陰沉,本就冰冷的臉,現在看起來更加的冷,像是一塊萬年寒冰,使路過的行人不自禁心打冷戰,下意識避開。
現在還不知道此碑文講述的是什麽,白染可不願意就這麽放棄了,決定今晚在解讀一遍碑文。
白染前往了此島上的藏經閣,打算了解一下這個怪石的出現時間,以及那一年發生的大事記。
一炷香時間後,不詳石島,藏經閣。
這座藏經閣的風格同樣很是古怪,其造型在一千年前就已重修一遍,其風格仿造的是島中心的不詳石。
它的建築材料用的全是黑色的巨石,表麵不反射陽光,同時也古樸神秘,在白天非常顯眼,而在晚上則是非常沒有存在感,像是整座樓都融入到黑夜中一樣,如果不是熟路的人,都難以找見。
而此藏經閣也不是人人可進,都需要做一些認證任務方可進入,而白染是什麽人,他可是劍太風師尊的弟子,憑著劍行宗的通天手段,不到半盞茶時間就成功進入了藏經閣。
藏經閣內,比較陰暗,天花板掛著三三兩兩的夜明珠,有這種微亮的明光倒也不至於太暗,隻是陰森了些,在裏麵行走的人都像是穿著黑袍行走的鬼物,有點駭人。
同時,這裏的書架也都是由黑石構成,堅固又神秘,看來這裏的人都特別喜歡石頭,尤其是黑色的石頭。
找了一會兒,白染終於找到了藏經閣的史料區,並且一路翻動下來,發現了一件事。
那就是這一古怪的石碑的墜落記載並不詳細,不過有多本史書記錄著是一千年前,比如其中一段寫著:
突有一日,天空晴朗,驟然驚亮,熾陽燃燒,天降神隕,轟平萬裏生機,地動山搖,改變地貌,大海倒灌。
數月後,有一異人前去事發海域,將此烏黑異石搬上大島。
以上這兩段,是白染找得描寫比較詳細的一段,這裏不僅說明了此石的由來,還將登場時的災難程度描述出來,轟平萬裏生機,改變地貌。
單是這一個“萬”,還有“改”字,可見其影響不一般,震動了不止百萬裏範圍,連海床的地貌都變更了。
之後,白染再看看那之後的發生的怪異事件記錄,果然從中捕捉到了有用的信息。
“嘭。”
白染闔上史書,麵色變幻,似舉棋不定。
因為,他了解到巨石到了島上後,一直有一些怪事發生。
那就是,有些天才人間蒸發,不知去處,而且魂燈不滅,隻是保持著最小的亮度,一直處瀕死狀態,過了上百年魂燈才徹底熄滅。
這一事件被稱為不詳島靈異事件,也是這一事件,那時的人們暗地裏稱此石為不祥石。
不過因為不祥石太難聽,而死的人又非常之少,究竟是沒有擺在明麵上,所以不詳石之稱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
而不祥石這一稱唿則被人漸漸忘記,淹沒在時光中,隻有史書記錄了隻言片語。
不祥與不詳,隻有一字之差,在白染眼裏卻有天壤之別。
暗自思索一下,富貴險中求,白染還是打算嚐試一下,然後就打算離開了,不過在走了幾步,又轉身尋找起關於煉神知識的一類書。
除了想要解讀碑文,白染還想了解煉神一類的東西,如果有煉神一類的書更好,白染會立刻放棄碑文,學習煉神。
又找了半天,再一次發現煉神書籍的稀有性,這裏一本都沒有,所以敗興而去,迴到中央廣場時已接近月色將滿之際,他當即轉換心情,炯炯有神地觀看黑色怪石。
半晌,月光如水,傾注而下,使黑石染上一層淡淡光暈,有著亮白色的銘文出現。
有時候,白染甚至想過這些亮白色的銘文是不是從天上投影下來的,隻是月光遮住玄機。
不過,這也是僅僅是猜測一下,並不為真。
白染收迴飄飛不定的思想,開始專心研讀。
靜法自然!
白染這一次終於把前四字解讀出來,同時也暗暗吃驚,這書名起得大氣磅礴,十分玄奧,與道貼切。
看來,這怪石的來頭很大,這一篇經文恐怕不凡。
然而,一想到曆史上有一些天驕鑽研此石憑空人間蒸發,便感覺頭皮涼嗖嗖的,似乎自己隨時會重蹈覆轍,小命不保。
白染內心越發的謹慎,符運算經時時刻刻監測身體異狀,以及心理波動,一旦異常,便會強行逆轉功法零點一息,以此刺激自己從中醒來。
一路看下去,白染解讀出來的不多,卻恰好把第一層的文字給研讀完畢。
靜,乃自然之道的分支。
靜,無處不在,它存在於世間每一寸角落,它是溫和的代表,它同樣暗藏著恐怖危機,唯有“靜”之大成者,方能以靜弑人,無聲無息,終於安靜。
再後麵,就是關於如何入手靜之一道,首先第一步就是歸隱鬧市,修煉內心,心靜無鬧。
這裏麵的心靜無鬧,有著一個前提,就是要在修煉中達到至靜,而且這一修煉還是不一般的,不是指盤坐修煉如此簡單,還要睜開雙眼,與人交流,並且保持著靜心,處於修煉狀態。(未完待續。)
仿佛身臨其境,來到一處祥和的田園,白染感覺整個人都像要融化了似的,在聆聽一會兒,感覺要歸於塵泥,化成這裏的泥土,從此圓潤。
無疑的,這種感覺十分危險,連同那些鮮嫩的皮膚和澎湃的血,還有鏘鏗如鋼的骨頭都像是融化了似的,這不得不讓白染強行掙脫開來了。
刷。
舉目望去,一片光明,原來這已是白天,怪石上的文字早已消失,場地上唯獨白染還在修煉,還有一些路過的行人。
唿吸著真實的空氣,白染突然發現,這是安全的感覺。
那一片田園美境,也不是那麽祥和,而是在美麗的外表下,潛藏著無聲危機,就像是一朵美麗的食人花,有著美麗的外表,吸引生物前去,而後一口吞下。
而這一田園美境,殺人手段更為隱蔽,可讓人死無安樂,是為無形之毒,最為致命。
白染摸摸背後,衣衫已小濕一片,好似劫後餘生,同時他目光閃爍不定,內心掙紮,思量著要不要繼續悟下去。
因為,他怕他會死在這一場詭異的悟道中。
畢竟,世間也是有著“道隕”這一說法。
道隕,除了表示一位大能隕落,還可表示修士在悟道的過程中,誤入歧途,魂消道隕,心神盡散,空留一具肉身在世。
白染站了起來,臉色略有陰沉,本就冰冷的臉,現在看起來更加的冷,像是一塊萬年寒冰,使路過的行人不自禁心打冷戰,下意識避開。
現在還不知道此碑文講述的是什麽,白染可不願意就這麽放棄了,決定今晚在解讀一遍碑文。
白染前往了此島上的藏經閣,打算了解一下這個怪石的出現時間,以及那一年發生的大事記。
一炷香時間後,不詳石島,藏經閣。
這座藏經閣的風格同樣很是古怪,其造型在一千年前就已重修一遍,其風格仿造的是島中心的不詳石。
它的建築材料用的全是黑色的巨石,表麵不反射陽光,同時也古樸神秘,在白天非常顯眼,而在晚上則是非常沒有存在感,像是整座樓都融入到黑夜中一樣,如果不是熟路的人,都難以找見。
而此藏經閣也不是人人可進,都需要做一些認證任務方可進入,而白染是什麽人,他可是劍太風師尊的弟子,憑著劍行宗的通天手段,不到半盞茶時間就成功進入了藏經閣。
藏經閣內,比較陰暗,天花板掛著三三兩兩的夜明珠,有這種微亮的明光倒也不至於太暗,隻是陰森了些,在裏麵行走的人都像是穿著黑袍行走的鬼物,有點駭人。
同時,這裏的書架也都是由黑石構成,堅固又神秘,看來這裏的人都特別喜歡石頭,尤其是黑色的石頭。
找了一會兒,白染終於找到了藏經閣的史料區,並且一路翻動下來,發現了一件事。
那就是這一古怪的石碑的墜落記載並不詳細,不過有多本史書記錄著是一千年前,比如其中一段寫著:
突有一日,天空晴朗,驟然驚亮,熾陽燃燒,天降神隕,轟平萬裏生機,地動山搖,改變地貌,大海倒灌。
數月後,有一異人前去事發海域,將此烏黑異石搬上大島。
以上這兩段,是白染找得描寫比較詳細的一段,這裏不僅說明了此石的由來,還將登場時的災難程度描述出來,轟平萬裏生機,改變地貌。
單是這一個“萬”,還有“改”字,可見其影響不一般,震動了不止百萬裏範圍,連海床的地貌都變更了。
之後,白染再看看那之後的發生的怪異事件記錄,果然從中捕捉到了有用的信息。
“嘭。”
白染闔上史書,麵色變幻,似舉棋不定。
因為,他了解到巨石到了島上後,一直有一些怪事發生。
那就是,有些天才人間蒸發,不知去處,而且魂燈不滅,隻是保持著最小的亮度,一直處瀕死狀態,過了上百年魂燈才徹底熄滅。
這一事件被稱為不詳島靈異事件,也是這一事件,那時的人們暗地裏稱此石為不祥石。
不過因為不祥石太難聽,而死的人又非常之少,究竟是沒有擺在明麵上,所以不詳石之稱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
而不祥石這一稱唿則被人漸漸忘記,淹沒在時光中,隻有史書記錄了隻言片語。
不祥與不詳,隻有一字之差,在白染眼裏卻有天壤之別。
暗自思索一下,富貴險中求,白染還是打算嚐試一下,然後就打算離開了,不過在走了幾步,又轉身尋找起關於煉神知識的一類書。
除了想要解讀碑文,白染還想了解煉神一類的東西,如果有煉神一類的書更好,白染會立刻放棄碑文,學習煉神。
又找了半天,再一次發現煉神書籍的稀有性,這裏一本都沒有,所以敗興而去,迴到中央廣場時已接近月色將滿之際,他當即轉換心情,炯炯有神地觀看黑色怪石。
半晌,月光如水,傾注而下,使黑石染上一層淡淡光暈,有著亮白色的銘文出現。
有時候,白染甚至想過這些亮白色的銘文是不是從天上投影下來的,隻是月光遮住玄機。
不過,這也是僅僅是猜測一下,並不為真。
白染收迴飄飛不定的思想,開始專心研讀。
靜法自然!
白染這一次終於把前四字解讀出來,同時也暗暗吃驚,這書名起得大氣磅礴,十分玄奧,與道貼切。
看來,這怪石的來頭很大,這一篇經文恐怕不凡。
然而,一想到曆史上有一些天驕鑽研此石憑空人間蒸發,便感覺頭皮涼嗖嗖的,似乎自己隨時會重蹈覆轍,小命不保。
白染內心越發的謹慎,符運算經時時刻刻監測身體異狀,以及心理波動,一旦異常,便會強行逆轉功法零點一息,以此刺激自己從中醒來。
一路看下去,白染解讀出來的不多,卻恰好把第一層的文字給研讀完畢。
靜,乃自然之道的分支。
靜,無處不在,它存在於世間每一寸角落,它是溫和的代表,它同樣暗藏著恐怖危機,唯有“靜”之大成者,方能以靜弑人,無聲無息,終於安靜。
再後麵,就是關於如何入手靜之一道,首先第一步就是歸隱鬧市,修煉內心,心靜無鬧。
這裏麵的心靜無鬧,有著一個前提,就是要在修煉中達到至靜,而且這一修煉還是不一般的,不是指盤坐修煉如此簡單,還要睜開雙眼,與人交流,並且保持著靜心,處於修煉狀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