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襄王叫做李昌,算下來是宣德帝的侄兒,也是孝敬皇帝的堂兄弟。李昌五十餘歲,年紀不小了,卻保養的頗為精神。


    此刻,他和世子李振帶著一大家子正在出蜀地的路上。蜀道難,難在蜀地多山。


    看著遠方的高山,李振說道:「阿耶,此生我再不進蜀地了。」「少不進蜀,老不出蜀,老夫如今卻要出蜀了。」


    李昌撫須,愜意的道:「李泌是想讓咱們迴去給秦王添堵,可老夫豈會做他的棋子?且看秦王對咱們如何。」


    李振說道:「他們說秦王與當年的孝敬皇帝一般呢!對咱們沒什麽好感。」李昌眸色微冷,「沒事你提孝敬皇帝作甚?」


    「這生父的誌向,秦王必然要承襲,否則天下人都會說他不孝。」李振說道。「秦王離開長安時還小,對孝敬皇帝壓根就沒印象,哪有什麽孝不孝的。」「阿耶,你怎地對孝敬皇帝這般····「不自在?」


    「哪有什麽不自在,他若是善待宗室···「大王,宗室議事,請大王前去。」


    此次李泌堪稱是大贈送,把隨行的宗室盡數都放了迴去,甚至還包括了孝敬皇帝的兩個兒子。議事的地方在官道旁的一個亭子裏。


    宗室人太多,故而能進亭子的都是年長之人,唯有兩個相對年輕的,便是貞王和庸王。「咳咳!」


    坐在上首的是德王李賢,見李昌來了,他幹咳一聲,說道:「都來了,那老夫便說說。」李昌坐下,對貞王和庸王,以及相熟的成王李鬆頷首。


    李鬆微笑迴禮。


    「此次咱們迴長安,想來到了長安時,新帝已然登基。」


    李賢看著眾人,「今日議事第一,對新帝,咱們是認,還是不認?」外麵有人嘀咕,「新帝登基之前好歹得和宗室通氣······」


    「滾!」李賢罵道。那人訕訕而去。


    有人說道:「那位從北殺到南,比之當初的高祖皇帝殺伐更為兇狠。你覺著宗室不在,他便要等著?」一群自大久了的蠢貨·····李昌冷笑。心想李賢既然請了貞王和庸王來,不問可知他是支持新帝登基的。


    「如何?」李賢問道。


    「都是一家子,打來打去,依舊是我李氏江山。」李鬆的話代表了不少人的立場。「誰不讚同?」李賢問道。


    貞王坐在那裏觀察,發現不少人都有些悻悻然,知曉這些人對那個小老弟不滿之極,隻是小老弟手中有大軍,不得不低頭。


    庸王低聲道:「他和阿耶一般,都對宗室不滿。不滿就不滿吧!還放話出來······當年阿耶便是早早表態,最終下台時宗室不肯幫襯,不少人還暗中落井下石。」


    「無需管。」貞王淡淡的道。


    見無人反對,李賢說道:「如此,出了蜀地之後,那位便是大唐帝王了。」眾人點頭,表示沒有異議。


    「其次,上次秦王釋放奴仆,咱們的人也沒少跟著跑,此事當如何?」秦王上次釋放關中十餘萬奴仆,其中就有不少是宗室的人口。


    貞王在觀察著眾人。


    當初消息傳到蜀地時,這些宗室大佬可是叫囂著什麽······—小畜生,也敢對老夫無禮嗎?


    或是說什麽······果然是無父無母之輩,泯滅了親情。此刻,這些人卻格外沉默。


    「那些人口都放出去了,再想弄迴來······」一個宗室長者歎道:「本王以為,算了吧!」「可沒了人口,那些田地讓誰種去?」有人不滿的道。


    「招募。」李鬆說道。


    「招募?招募給的工錢比奴仆高出許多,咱們家喝西北風去?」


    一陣爭執後,李賢喝住了眾人,說道:


    「如此,誰不願意的,到了長安自家上疏。」有人問道:「那您呢?」


    「老夫······認栽!」


    ···.


    登基的事兒推進的如火如荼。「楊啟許久都沒來了。」


    早上,坐在櫃台後的王琴雙手托腮,有些憂鬱的道。


    「那孩子多半是在讀書呢!」鄧二笑道,「怎地,琴兒這是覺得青梅竹馬了?」「什麽青梅竹馬?」王琴問道。


    郭秀瞪了鄧二一眼,「沒什麽。」「這不是來了?」鄧二指著外麵。


    阿梁提著個油紙包進來,「給,這是我家做的點心,你嚐嚐。」王琴接過,先問他,「你最近可是在讀書嗎?」


    「是,先生很是嚴苛!」阿梁歎道。


    秦王教導的東西和先生們不同,大多直指根源,有時候又是循循誘導。這裏教導完畢之後,阿梁還得去先生們那裏讀書,偶爾抽空去玄學拜神,外加學習.·····


    他忙的不可開交,卻不知老父親在背後嘀咕:「這卷的還不夠厲害要不要給他再開一個興趣班?」說了幾句話,阿梁便要走了。


    「給你。」


    王琴拿出一塊小石頭,小石頭上有斑駁的紋路,三種顏色,看著很是有趣。「好,多謝了。」


    阿梁接過,隨即迴去。


    等他走後,王琴打開油紙包,裏麵的點心······


    「我嚐嚐。」郭秀吃看一塊,蹙眉道:「這味道······不行啊!」「那我一個人吃!」王琴嘟著嘴,把油紙包重新包上。


    阿梁迴到宮中,先去了母親那裏。


    「我做的點心可好吃?」周寧笑眯眯的問道。「好吃。」阿梁用力點頭。


    「娘娘。」


    管大娘紅光滿麵的進來,「殿下方才和群臣議事,提及了太子之事。殿下說,此次登基大典,連同太子一起冊封。


    「啊!」


    哪怕知曉遲早會有那麽一天,周寧依舊愕然,「是不是太早了些。」阿梁還小啊!


    「劉公也說了大郎君還小,要不就再等幾年。殿下卻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天家的孩子也得如此。」管大娘福身,「恭喜娘娘,恭喜大郎君。」


    這大概是史上最幹脆的皇帝,壓根沒有絲毫猶豫,就把太子之位定下來了。......


    嶽二一家子抵達長安的這一日有些冷。「北疆來的?」


    城門處的軍士用狐疑的眼神看著嶽二,再看看他的妻兒,「你這歲數······不大對吧!」這老夫少妻也太明顯了些,難免會引發假夫妻的猜疑。


    「老夫腰子好!」嶽二挺直腰子。「來長安作甚?」


    「定居。」


    「可有居所?」


    「有投奔的人,隨後會買宅子。。「以何為業?」


    軍士抬頭,「問你呢!以何為業?」


    「都忘了老本行了。」嶽二歎息,然後說道:「販賣布匹。」「進去吧!」


    軍士交代道:「殿下準備登基,城中最近查得嚴,莫要折騰。」「殿下要登基?」嶽二聞言歡喜不已。


    「你歡喜什麽?」


    「老夫和殿下做了多年鄰居,怎地不歡喜?」「滿口胡言!」


    一隊馬車緩緩進城,隨行的數百騎兵和人交接後,隨即往南方去了。「年公。」


    交接的官員對年胥拱手。


    年胥看著朱雀大街,歎道:「大氣煌煌啊!」


    「可不是。」官員笑道:「年公來了長安,想來也會樂不思蜀吧!」這是告誡,年胥看了官員一眼,「老夫隻想在長安終老。」


    官員


    點頭,「如此最好。」年胥隨後請見秦王。「年胥來了?」


    秦王想了想,「登基後怕是會更忙,見一見吧!」年胥隨即進宮。


    和南周有些局促的皇宮不同,大唐的皇宮顯得恢宏大氣。見到秦王時,兩個宮中的繡娘正在幫他試穿袍服。


    「這裏有些小了。」一個繡娘福身請罪,「奴迴去就修改。」


    「孤看看。」秦王低頭看看腰間,伸手拉扯了一下,「不打緊。」「殿下······」


    外麵傳聞秦王最愛說的一句話便是將就,兩個自認為犯下大錯的繡娘不禁狂喜。「也就穿半日罷了,沒必要那麽精細。」


    兩個繡娘歡喜的告退,年胥進來。「罪臣見過殿下!」


    「南周沒了,你也來了長安,孤不說什麽不會猜忌之類的話。安心在長安住下,該如何就如何。若說什麽忌憚······你可知曉,孤此刻便指望著北遼那邊有人謀反,卷進來的人越多越好!」


    傳聞北疆的道路和水利甲天下,都是北遼俘虜的功勞。南周故地若是有人謀反,想想秦王的尿性,多半歡喜異常,然後在輿圖上尋找能修路的地方······年胥額頭汗濕,「罪臣不敢。」


    「如此,且去吧!」秦王擺擺手。「罪臣告退。」


    秦王目送著他出去,問道:「張氏被抄家,關中那些人可說了什麽?」秦澤說道:「錦衣衛那邊沒查到。」


    「一言不發?倒是詭異。」秦王撇開此事。時光流逝,兩日後。「明日登基。」


    怡娘板著臉在叮囑秦王身邊的宮女們,「今日你等休沐,都吃好睡好,養好精神。明日誰若是出錯,加倍處置!」


    「是!」


    秦王妃帶著兩個孩子也在叮囑下麵的人。唯有秦王,一個人去了玄學。


    玄學依舊被安置在了國子監中,甚至連國子監的教學都接手了。「你明日就登基啊!」


    哪怕是灑脫不羈如寧雅韻,在看到秦王後,依舊滿頭黑線。「就是做個樣子。」


    秦王和他走在國子監中,看著熟悉的景致,問道:「明日孤登基,掌教得來!」


    「這可不像你的性子。」老帥鍋狐疑的看著他,「有事你讓老夫去正常,這登基你既然沒當迴事,為何專程跑一趟催促老夫?」


    「明日孤會在朱雀大街的盡頭城樓上登基,那裏人多啊!」「原來你是怕死?」


    「隻是想熱鬧些。」秦王的臉皮果然不是一般厚實,「明日會有不少方外人,沒您在,孤這心中,它沒底啊!」


    「要做皇帝了可有想法?」秦王想了想。


    「阿梁何時能長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討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迪巴拉爵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迪巴拉爵士並收藏討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