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86章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


    公元1591年5月16日。


    經過一番波折後,太平莊當地的礦山建設之事,終於開始了。


    太平莊一帶煤田眾多,劉家也在這裏經營多年,不過說實在,他們所建各礦眼的規模,還是太小,而且多是一些露天小采場。這些小采場,全部合起來,煤的月產量隻有幾百噸。


    這樣的規模產量,當然不能滿足黃來福和各商賈們的需求,黃來福需要的是,那種月產量過萬噸規模的大煤礦。雖說這種規模,放在後世,隻是一些村鎮小煤礦的規模,但放在此時的大明,也算是煤礦界大鄂了。依此時大明煤炭每噸三兩多銀子的價格,月產量過萬噸,克除成本後,每月能有一萬多兩銀子的淨收入,也算是非常可觀了。


    從16日開始,黃來福便吩咐礦工們對現有的各礦眼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完善技術,盡量往地層縱深處采掘煤炭,除此之外,還要多尋礦眼采場。


    大明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對煤炭的需要量急劇增加,所以當時的找煤采煤等行業,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當時不僅在地麵找煤的豐富經驗,就是在地層深處找煤的知識,也非常豐富,當時民眾已懂得煤係地層的斷層和煤尖滅現象,可以將地底深處的煤開采上來。後世中國探明的各煤田中,明後期差不多都已進行了大致的開采。


    黃來福此前來神池堡時,未雨綢繆,便高價從大明各地礦山,特別是大同等地尋來了二十多個有經驗的煤田礦師,這些人在找煤采煤上,都有十幾年的經驗。


    16日起,他們便領著眾多的五寨堡礦工們。沿著太平莊一帶,四處尋找新煤田。此外還有原太平莊的幾百礦工們,也全部被黃來福以月銀一兩的價格所聘請,全部加入到新煤礦地建設中來。聘請後,太平莊一帶的人民,衣食無憂,情緒更是穩定下來。


    18日,來自大同的楊祥瑞師傅正凝神看著前麵一塊光禿禿的山坡。楊師傅是個四十多歲的壯年人,身上穿一件厚實的布衫,發髻紛亂,臉上常常是到處黑黑一片,手上,還有種洗不去的深黑,典型的一個老礦工形象。他雖隻有四十多歲,但在各個煤山上。卻己經有三十幾年地工作經驗,可以說是找煤經驗非常豐富。


    他凝神了良久,對身旁的黃來福道:“大人,經小的察看,這山坡下。就有一個非常大的煤眼,裏麵有煤石怕不少於百萬擔之多。”


    黃來福聽了很興奮,同時又非常感興趣,他道:“何以見得?”


    楊師傅拱了拱手。道:“迴大人,查探石煤,有視石,查苗,察表裏各法。此山坡表土烏黑,又不生草木,此皆為山下有煤之兆。再視其山石,數石則行。顯示其山下皆為優質之明煤,小的在此恭賀大人了。”


    黃來福聽了大笑道:“好好,楊師傅你尋礦有功,本官要重重獎賞你。”


    楊祥瑞師傅大喜,忙道:“謝大人。”


    說實在,黃來福雖從後世帶來眾多的科技資料,但這些科技資料,也需要配合當時的生產力。才能散發出效果。而且黃來福雖說“理論”知識豐富。但要具體化成成果,也隻能依靠此時的科技人才。讓他親自來做。不論做什麽,都比不過此時地大明任何人。


    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在煤礦開采上,各種手工操作技術已經非常完善,沒有後世的設備條件,黃來福雖然有大把先進的後世資料,但對他來說,目前能改進的技術非常少。他唯一能做地,就是重金投入,大規模化經營。


    這也是黃來福的特點,也是他成功的地方:大氣。不論做什麽,都是比旁人多達十倍的資金和規模投入。當然這種投入,最後地迴報也是非常豐厚的。


    25日,主體以這座山坡的礦山建設開始動工,黃來福親自將這塊地方命名為神池堡大煤礦。上千名礦工們在這裏挖坑采取,開鑿井筒,並在附近撘建房屋,以為煤場。


    這處的礦山,在山坡下的十幾米處,當挖到煤的時候,為了避免毒氣灼人,礦工們在礦師的指揮下,用一些巨大的竹子,鑿去中節,插入煤中,毒氣就從竹中透出。這種排除井下毒氣地方法,比宋時的躲避法有了很大的進步,就是在20世紀初,也是常常使用這種方法。


    除此之外,神池堡大煤礦,在各礦師的指揮下,在巷道的部署上,也是非常的科學。這時已經懂得根據煤層的走向,布置上山下山,還有運輸與通風的巷道,最後建成地密密麻麻地各種巷道,讓黃來福看得讚歎不己。


    此外神池堡大煤礦,在井下的支護上,也有獨到之處。在楊師傅地指揮下,礦工們采用了二柱一梁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麵塌落冒頂。至於煤窯中的排水問題,使用了牛拽轆轤的方法。


    還有礦井的照明,此時挖煤多用明火油碗,油盤。但隨采深增加,瓦斯增多,極易引起爆炸,楊師傅的解決方法是給燈加罩。加了罩的燈,即可做照明工具,又可檢測通風的情況。


    而關於礦井的通風情況,此時多采用人工通風的辦法,如用風車、風櫃、風扇、牛皮囊等往井內扇風。不過這種人工通風法隻對淺部采煤有效。隻是依黃來福的計劃,神池堡大煤礦,當然不能隻滿足於采一些淺部的煤,隻是深厚的煤,如何擺除這種礦井的通風呢?


    楊師傅是眾礦師中,經驗最豐富的礦師,但他卻沒有別的方法。


    當晚,黃來福迴去查看自己的資料筆記,經過一年多的記錄,他電腦筆記本中的科技資料,有用的東西,他己經全部記錄於幾個本子之上。此次來神池堡,他便選擇了一個關於記錄煤與鐵部分資料的筆記本帶於身上。此時黃來福便翻看資料,力圖找到一個有用的地方。


    忽然黃來福心中一動,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便記錄了兩個自然通風的方法,分為單井筒通風和雙井筒通風。


    隻要選擇在較高處,製作下一些出風井,便可以解決雙井筒通風的問題。至於單井筒通風,隻要用片石砌一個三角形的迴風道,迴風道高出井筒,形如煙囪,就可以通風了。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用一種徑粗如碗的竹子,鑿去中節,放入井中,竹筒高出井口,便可形成自然風流,由竹筒抽出瓦斯等廢氣。


    有了這兩種方法,便可以解決深層礦井的通風問題。


    第二天,黃來福便招來了楊師傅,將這種方法告知了他,楊師傅半信半疑地看了黃來福一眼,不明白這種礦井的知識,為什麽眼前這個年輕的守備大人知道。不過最後的結果卻是證明了黃來福這種方法的實用之處,讓楊師傅對黃來福佩服不己。此後,他有機會,便會纏於黃來福身邊,向黃來福請教各種礦山的知識,讓黃來福煩不勝煩。


    經過上千人的努力,這處的礦山建設好了,煤炭,便大規模開始開采,單單這座礦山的日產量,便超過以前太平莊各小礦山的日總產量。當然,此處礦山及太平莊各地礦山的經營,也是借鑒於五寨堡各個農場的經營方式,獎罰分別,提高眾礦工們的積極性。


    不過黃來福也看到了,此時的采煤工具,主要還是用鑿、錘、鎬、釺等手工方法,黃來福便吩咐楊師傅等人,集中精力,嚐識采用火藥爆破的開采方法。不過這消息傳出後,黃來福就發現許多礦工及家屬們臉色憂愁。


    此外還有運輸問題,黃來福就看到了,當地的眾多礦工們,還有很多太平莊一帶的婦女小孩們,個個全身烏黑,人背肩挑的,從礦井下,背出一筐筐的煤,每背一筐煤,便可得到多少報酬。雖然工作辛苦,但是人人努力,對他們來說,一個月下來,便足以讓他們一家人豐衣足食了。


    楊師傅告知黃來福,其實大明此時一些礦山中,還有一個拖筐運煤的方法。這種拖筐形似船形或長方形,用竹製或木製,下麵還釘有鐵條或是拖條,使運輸煤更為方便省力。使用這種拖筐後,可以比人工的肩挑身背方法,來得快捷,所費人工更少。


    不過楊師傅對黃來福發出這種建議後,消息傳出,他遇到了一些問題……


    當晚,他就被人打黑棍,用布袋蒙在頭上,不知道被多少人拳打腳踢,楊師傅模糊中聽到,那些毆打他的人罵他缺心眼,想讓大家失業。這不,他們罵他,使用拖筐運煤後,會讓多少人沒飯吃?


    第二天,黃來福見到鼻青臉腫的楊師傅後,嚇了一跳,聽了他的哭訴後,黃來福也明白了一個高科技與工人飯碗的矛盾,也讓黃來福一係列的礦山技術的改進思路,暫時停了下來。


    事實上,這種矛盾,黃來福在五寨堡就有體會了,在五寨堡毛紡廠,他不敢改進紡織技術,因為一改進技術,就意味著眾多的女工失業。她們一失業,就意味著一家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在眼下大明這種流民滿地中,這種情況會增加嚴重的後果。


    權衡輕重後,黃來福將嚐識采用火藥爆破的開采法,及拖筐運煤法停了下來。黃來福心想,科技的改進,還是等市場的需求到了一定程度後再說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朝做千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白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白牛並收藏迴到明朝做千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