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菀菁第三個作答完畢,儼然成竹在胸的模樣,孰料她總共才解出十八字,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但是轉念再一想,解出十八字全部正確,而且還提前“交卷”,未嚐不是一種自信,更有藏鋒斂銳之意。


    全然不管眾人如何揣測,莊菀菁氣定神閑的道:“慚愧慚愧,小女子才疏學淺,隻能壓線過關,讓各位見笑了。”


    方蘭陵微微一笑道:“莊姑娘特立獨行,不愧為南華真君傳人,後續還請再接再厲。”


    莊菀菁含笑應是,方蘭陵又拿起一張紙箋,看過之後咳聲道:“真如道長解出二十字,其中正確者二十字,此局順利過關。”


    這一成績同樣“適可而止”,隻是比莊菀菁更加穩妥,藏拙之意不言自明。


    真如道長氣態沉凝,淺淺一笑道:“九玉天書終究有共通之處,貧道隻能照貓畫虎,好在不曾貽笑大方。”


    方蘭陵莞爾道:“真如道長過謙了,方某看過這九張紙箋,唯有道長解出那奇異的蝌蚪文。”


    眾人聞言不禁動容,荀無咎難掩激動之色,緊盯著真如道長道:“大宋嘉定五年,有座禹王碑於衡山岣嶁峰現世,碑上篆刻七十七個古字,因形似而被稱為蝌蚪文,古往今來能破解者堪稱鳳毛麟角。”


    “荀某也曾醉心於這蝌蚪文,並與幾位至交好友共同參研,可惜空耗數十年時光,結果仍是不得要領。”


    “今日得見高賢,實乃荀某之幸,真如道長若肯傳授蝌蚪文,荀某任憑差遣,保證絕無二話。”


    這位學究滿腔誠懇,大有五體投地之意,真如道長見狀和聲道:“荀先生客氣了,貧道對蝌蚪文隻是一知半解,早想與飽學之士互相印證。荀先生若有共同參研之意,貧道求之不得,豈敢妄談差遣。”


    荀無咎聞言喜出望外,可還沒等他稱謝,便聽太史青霜淡笑道:“說起這蝌蚪文,妾身倒也略知一二,隻是不知此番解讀是否正確,還請方公子為妾身評判。”


    方蘭陵點頭一笑,拿起最後一張紙箋,凝神觀看片刻,眼中露出欣慰之色,語聲清朗的道:“太史會首解出三十六字,其中正確者三十三字,此局順利過關。”


    此語一出,眾人都不禁暗叫厲害,敢情太史青霜不但“交卷”最早,解對的文字數目也最多,這一局當真出盡風頭,可她依舊不溫不火,隻是輕咳一聲道:“敢問方公子,妾身那蝌蚪文可曾解對了?”


    方蘭陵嗯聲道:“太史會首解答正確,與方某不謀而合。”


    太史青霜看向荀無咎,眨眼一笑道:“妾身還是那句話,不論今日結果如何,隻要荀先生肯加入墨香會,妾身自會奉上相關記述供你參研。”


    這已經是太史青霜第二次當麵挖角,還跟真如道長有一別苗頭之意,顯然對荀無咎十分青睞。


    偏巧荀無咎中年喪妻,眼下乃是孑然一身,眾人看在眼裏,不免生出多餘聯想,隻是麵上都不曾顯露罷了。


    荀無咎尤其心中打鼓,當下拱拱手道:“多謝太史會首不吝賜教,入會之事非同小可,後續你我再詳談吧。”


    這話客氣中透著幾分疏遠,太史青霜不以為忤,隻是輕笑道:“也好,後續再詳談不遲。”


    方蘭陵眼中微露笑意,清清嗓子道:“那麽第一局初考至此結束,十位貴客全部順利過關,方某已經命人準備第二局複考,各位可以稍作休息。”


    眾人自無不可,趁此餘暇閑談品茗,氣氛也很快緩和下來。


    韓非信看向身旁的慕雲,由衷讚賞的道:“慕少俠真是文武雙全,韓某癡長你十歲有餘,論學識卻甘拜下風,也難怪範兄弟對你恁地推重。”


    慕雲原本還信心滿滿,隻道自身際遇得天獨厚,九玉天書必定手到擒來,怎料在場眾人皆非庸手,太史青霜和荀無咎固是勝他一籌,真如道長和莊菀菁顯然也未盡全力,究竟鹿死誰手,猶在未定之天。


    所以此刻聽到韓非信稱讚,慕雲隻覺臉上發燒,搖頭苦笑道:“韓先生謬讚了,在下愧不敢當,此次競逐強手如雲,在下若非見識大才,隻怕仍是井底之蛙。”


    韓非信緩緩點頭道:“慕少俠虛懷若穀,愈發難能可貴,今日確實群英薈萃,韓某同感高山仰止,眼下唯有盡己所能,結果卻是強求不得。”


    慕雲點頭稱是,說話間隻聽環佩叮咚,十名婢女去而複返。


    這次擺上木桌的是十隻錦盒,大約二尺見方,隻聽方蘭陵清咳一聲道:“第一局隻是小試牛刀,第二局複考更進一步。”


    “九玉天書雖由多種文字寫就,但若每種文字都有跡可循,也並非不可索解。”


    “方某參研多年,已然辨認出三十六種文字,另有十三種大略探知出處,後續隻要詳加追查,相信能夠通曉涵義。”


    “然而隻有一種文字,任憑方某上窮碧落下黃泉,始終毫無頭緒,根本不知所謂。”


    “那是一種及其怪異的符文,與古今中外各家文字大異其趣,仿佛來自九天之上、九地之下,並非凡間應當存在。”


    “偏偏這種文字總出現在關鍵之處,致使前後無法貫通,詞句篇章宛如一盤散沙。”


    “倘若依前後文意妄加解讀,極有可能南轅北轍,與天書本意背道而馳。”


    方蘭陵說到這裏,看向真如道長道:“道長先前言道,貴派數代精研,所得不過十中存一,方某鬥膽猜測,原因便在此吧?”


    真如道長沉吟著道:“本派對九玉天書中的文字解讀,恐怕不及方公子這般全麵,但確有一種奇特文字屢屢出現,於關鍵之處截斷前後文意,令人無法索解。”


    方蘭陵了然的道:“看來並非方某異想天開,這種文字正是解讀九玉天書的關鍵。”


    “《易經》係辭有雲:‘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所以除去那四十九種文字,恰好缺少這遁去之‘一’。”


    說罷方蘭陵環視全場,朗聲宣布道:“第二局複考正是由此‘一’以貫之,嚐試解讀那種奇特文字,考題便在錦盒之中,請各位貴客打開一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州鎮魔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炎紅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炎紅龍並收藏神州鎮魔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