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茶,七千八一兩。”
歐陽治迴過神來,看了我們一眼,淡淡的說道。
“啥??”
我跟磊子眼珠子一瞪,然後再度看向了自己手中茶杯。
身子不由得抖動了一下。
這完全是被嚇到的。
我們剛剛喝的居然是七千八一兩的茶?
這尼瑪是喝了會飛嗎?
我了個去。
這尼瑪真的是貧窮限製了我的想象。
我看著那茶壺中零零散散的幾片茶葉,飄在這水上麵,顯得很是清寡。
這看上去就跟別的茶葉沒啥區別,但你要仔細一點觀察的話,倒還是能夠看到這茶葉要比那些什麽雨後龍井的茶葉還要細上一些。
而且彎彎曲曲的,就好像那什麽冬蟲夏草一樣。
“這茶能夠增加道行,要不然你以為我買來幹嘛。”
歐陽治從凳子上站了起來,走向了邊上的書架。
我聽到這能夠增加道行,連忙又是多灌了幾口。
心裏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
因為我根本就啥味道都沒品出來。
七千八一兩的茶啊。
這尼瑪咕咚咕咚就被我給灌了下去,這就剛剛那麽一喝,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錢。
不過,這東西可是能夠增加道行啊!
我這當然不會客氣。
反正這歐陽治也不差錢……
自從遭遇到那麽多事情之後,我跟磊子就意識到了實力的重要性,沒有實力,你就是個屁。
這書架上放滿了書籍,我看了一眼,這書的封麵可都是古色古香的。
看上去應該也是有點年月的了。
這房間很大,但是這有三四排的書架,占據了這房間大部分的位置。
這歐陽治從中抽出一本書,然後遞給我跟磊子。
“這是絕本,宋朝時候留下來的,翻閱的時候要小心點。”
歐陽治語氣難得的嚴肅起來。
我跟磊子連忙將手上的水給擦掉。
這絕本的意思,就是整個世界就特麽隻有一本。
就跟那世界級保護動物一樣。
不見一隻少一隻。
我跟磊子哪裏敢隨意對待?
翻開書,這樹上記滿了很多關於那湘西蠱術的信息。
有蠱術的種類,還有怎麽種蠱,怎麽下蠱,當然還有防止種蠱的方法。
我跟磊子看了足足有一個小時。
我又不笨,自然知道這歐陽治給我們看這書的意義,就是讓我們自己好好的防範一下。
不要到時候被別人種蠱了也傻乎乎的不知道。
所以我們也主要是把那精神力都集中在了如何防範上麵,我又不打算種蠱,也不打算下蠱害人。
那我肯定要多看看這蠱術怎麽防備才是。
看著看著,我突然好像想到了點什麽。
腦海中好像閃過了一個念頭,就好像一道驚雷,在我腦海中劃過一樣,讓我整個人都是待立在了那裏。
“怎麽了三哥?”
磊子在我身邊,正在跟我一起看著這書呢,自然是一下就察覺到了我的異樣。
我沒說話,因為我那個念頭剛剛冒出來,卻還沒能夠完全的浮出水麵。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那句話已經想到了,隻不過卻一直在嘴邊沒能夠說出來,這種張口卻好像突然忘記了那句話的感覺,卻是讓人很是難受。
我整個人待坐在那裏,那腦海中飛快的思索著。
蠱,蠱蟲,蠱蟲,蠱蟲。
我心裏麵不斷的來迴想著這兩個字,其他的事情都已經被我給完全忽略了。
這房間裏麵的其他東西都被我給徹底忽略了。
整個世界裏麵就好像隻剩下了我自己一個人,四周圍都是灰蒙蒙的,意識好像又迴到了當晚小叔來找我的那晚。
當初的情景好像電影一樣,走馬觀燈般在我腦海中不斷閃過。
一幀又一幀的在我腦海中不斷劃過。
“種蠱!附身蠱!”
我身軀一震,眼睛是越睜越大。
我記得了,爺爺帶我第一次去見青竹道長的時候,這青竹道長可是從我耳朵裏麵勾動了一條很是肥大的蠱蟲!
那時候我就已經被人下蠱了!
而現在,這居然有一條被下了蠱的烏鴉在我後麵跟著我。
這兩者要是結合起來,我根本就不難想到這其中的關聯!
很明顯!
當初那個朝我下蠱的家夥,一直在用這下了附身蠱的烏鴉在觀察著我!
隻不過,這家夥根本就不知道他所下的蠱蟲一早就被青竹道長從我體內取了出來。
我把這事跟這歐陽治說了。
這歐陽治臉上依舊是沒有任何的表情。
聽完我說之後,他才點了點頭。
跟我說道:“好,我知道了、”
那樣子平淡無奇,臉上一點變化都沒有,就好像知道了一點無關緊要的事情一樣。
就好像我剛剛跟他說的是今天吃過飯一樣…平平無奇。
我曹,大哥我好歹也是這茅山龍虎宗開宗千年來第一任正式宗主。
要是我那麽容易就被別人抓過去當成材料那樣來對待,這茅山龍虎宗都沒啥麵子不是?
好歹也是多點注重的感覺啊,你這樣,讓我很受傷啊…
好像聽到了我心裏的話語。
這歐陽治皺了皺眉頭,對我說道:“這書看快點,等會我就要收起來了。”
得,剛剛咱想的都是白費力氣。
還是乖乖的看看這書,別到時候被人又下蠱了也不知道。
我跟磊子又是接著看了下去。
這書還比較厚,我心裏略微估算了一下,大概要看個一個小時才行。
歐陽治點起了一根檀香。
檀香寥寥升起,青煙逐漸出現。
整個房間都是充滿了一種比較古典的那種韻味。
就好像迴到了古代一樣。
時間慢慢過去,我跟磊子可是足足看了兩個多小時,看到那眼睛都有些重影的感覺。
看完之後,我們把書合上,交迴給了歐陽治。
我跟磊子都是揉揉眼睛,在那裏休息著。
我之前就已經是有看過關於降頭師以及這湘西蠱術的那些書籍。
這一看,與我之前看的那些降頭師的東西一對比。
就發現這兩者還真是有不少地方有點想通。
怪不得人們都說東南亞的降頭術是從咱們湘西這邊傳過去的。
看這樣子還真就是有可能。
這所謂“蠱”,照漢代鄭玄的解釋是“蟲物而病害人者”。
《左傳·昭公元年》孔穎達疏:“於文,皿蟲為蠱。穀之飛亦蠱。”
“蠱”字由皿蟲組成,這明麵上的意思就是從器皿之中所誕生的蠱蟲。
這養蠱的過程,就是將那些毒蟲放在一個器皿裏麵,讓它們去相互廝殺,而活下來的那個毒蟲,就被成為蠱蟲。
《嶺南衛生方》雲:製蠱之法,是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它們自相殘食,經年後,視其獨存的,便可為蠱害人。
蠱被認為具有變幻莫測的性質和非同尋常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
“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
由毒蠱引發的疾病稱為“蠱疾”或徑稱為“蠱”。
而用蠱來害人的這一行為,則是被稱之為種蠱。
若是被人種蠱,下場往往都很是淒慘。
先秦秦漢人所說的蠱疾有兩個特點:蠱疾患者如同被鬼迷惑,神智錯亂;
毒蠱主要通過食物進入人體而從體內發作,與蠍螫蛇咬有異。
這種巫術不僅危害嚴重,而且流傳甚廣,曆代文獻屢見記載。
所以這在以往朝代出現的時候,都會被這朝廷出手給除掉。
因為這蠱術實在太過邪意,太過恐怖了。
這在民眾之中也是會有引起很大的恐慌。
這《周禮·秋官》中,便有記載周朝有“庶士”之職,掌除毒蠱。
這個官位,在當初可能就相當於現在這靈異局的位置。
這漢代毒蠱最為盛行。
《周禮·秋官·庶士》鄭玄注引東漢《賊律》:“敢蠱人者及教令者棄市。”
《晉書·郭噗傳》:若以蠱為妖蠱詐委者,則當投界裔土。
梁·顧野王《輿地誌》載:“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飲食中,人不覺也。”
而宋代之後,曾就有人曾經對這蠱進行極為詳細的分類:
蛇蠱、金蠶蠱、南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蠱、措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等。
這金蠶蠱聽上去好像沒什麽,沒其他的那很是陰冷的感覺,但這金蠶蠱卻是眾多蠱之中最為狠辣的一種。
中毒者,七竅流血,胸腹劇痛。
這在以前湘西的人是沒什麽人敢去招惹的。
畢竟他的趕屍術以及蠱術極為詭異,那麽的邪乎,誰那麽不開眼會去招惹湘西那邊的人?
這招惹前先想想自己的本事,能不能防得住這無色無形的蠱術。
要是不行的話,那還是少點招惹,免得惹禍上身。
而我將這湘西的蠱術與南洋的降頭術一對比。
這比較的點就出來了。
首先,什幺叫降頭術?
〈降頭術〉有的寫作〈貢頭術〉,這是譯音而來,亦有稱它為〈狂頭術〉,這是譯意而來的。
南洋的降頭術,這根據民間的傳聞,是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那唐朝時期的三藏法師,到印度天竺國拜佛求經,當他將經文得到手,要迴國的時候,這路遇安南境內的一條通天河,即將流入暹邏的湄江河上遊。
那腳下烏龜精化渡船至半邊便潛入河底,想要害死這唐僧。
歐陽治迴過神來,看了我們一眼,淡淡的說道。
“啥??”
我跟磊子眼珠子一瞪,然後再度看向了自己手中茶杯。
身子不由得抖動了一下。
這完全是被嚇到的。
我們剛剛喝的居然是七千八一兩的茶?
這尼瑪是喝了會飛嗎?
我了個去。
這尼瑪真的是貧窮限製了我的想象。
我看著那茶壺中零零散散的幾片茶葉,飄在這水上麵,顯得很是清寡。
這看上去就跟別的茶葉沒啥區別,但你要仔細一點觀察的話,倒還是能夠看到這茶葉要比那些什麽雨後龍井的茶葉還要細上一些。
而且彎彎曲曲的,就好像那什麽冬蟲夏草一樣。
“這茶能夠增加道行,要不然你以為我買來幹嘛。”
歐陽治從凳子上站了起來,走向了邊上的書架。
我聽到這能夠增加道行,連忙又是多灌了幾口。
心裏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
因為我根本就啥味道都沒品出來。
七千八一兩的茶啊。
這尼瑪咕咚咕咚就被我給灌了下去,這就剛剛那麽一喝,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錢。
不過,這東西可是能夠增加道行啊!
我這當然不會客氣。
反正這歐陽治也不差錢……
自從遭遇到那麽多事情之後,我跟磊子就意識到了實力的重要性,沒有實力,你就是個屁。
這書架上放滿了書籍,我看了一眼,這書的封麵可都是古色古香的。
看上去應該也是有點年月的了。
這房間很大,但是這有三四排的書架,占據了這房間大部分的位置。
這歐陽治從中抽出一本書,然後遞給我跟磊子。
“這是絕本,宋朝時候留下來的,翻閱的時候要小心點。”
歐陽治語氣難得的嚴肅起來。
我跟磊子連忙將手上的水給擦掉。
這絕本的意思,就是整個世界就特麽隻有一本。
就跟那世界級保護動物一樣。
不見一隻少一隻。
我跟磊子哪裏敢隨意對待?
翻開書,這樹上記滿了很多關於那湘西蠱術的信息。
有蠱術的種類,還有怎麽種蠱,怎麽下蠱,當然還有防止種蠱的方法。
我跟磊子看了足足有一個小時。
我又不笨,自然知道這歐陽治給我們看這書的意義,就是讓我們自己好好的防範一下。
不要到時候被別人種蠱了也傻乎乎的不知道。
所以我們也主要是把那精神力都集中在了如何防範上麵,我又不打算種蠱,也不打算下蠱害人。
那我肯定要多看看這蠱術怎麽防備才是。
看著看著,我突然好像想到了點什麽。
腦海中好像閃過了一個念頭,就好像一道驚雷,在我腦海中劃過一樣,讓我整個人都是待立在了那裏。
“怎麽了三哥?”
磊子在我身邊,正在跟我一起看著這書呢,自然是一下就察覺到了我的異樣。
我沒說話,因為我那個念頭剛剛冒出來,卻還沒能夠完全的浮出水麵。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那句話已經想到了,隻不過卻一直在嘴邊沒能夠說出來,這種張口卻好像突然忘記了那句話的感覺,卻是讓人很是難受。
我整個人待坐在那裏,那腦海中飛快的思索著。
蠱,蠱蟲,蠱蟲,蠱蟲。
我心裏麵不斷的來迴想著這兩個字,其他的事情都已經被我給完全忽略了。
這房間裏麵的其他東西都被我給徹底忽略了。
整個世界裏麵就好像隻剩下了我自己一個人,四周圍都是灰蒙蒙的,意識好像又迴到了當晚小叔來找我的那晚。
當初的情景好像電影一樣,走馬觀燈般在我腦海中不斷閃過。
一幀又一幀的在我腦海中不斷劃過。
“種蠱!附身蠱!”
我身軀一震,眼睛是越睜越大。
我記得了,爺爺帶我第一次去見青竹道長的時候,這青竹道長可是從我耳朵裏麵勾動了一條很是肥大的蠱蟲!
那時候我就已經被人下蠱了!
而現在,這居然有一條被下了蠱的烏鴉在我後麵跟著我。
這兩者要是結合起來,我根本就不難想到這其中的關聯!
很明顯!
當初那個朝我下蠱的家夥,一直在用這下了附身蠱的烏鴉在觀察著我!
隻不過,這家夥根本就不知道他所下的蠱蟲一早就被青竹道長從我體內取了出來。
我把這事跟這歐陽治說了。
這歐陽治臉上依舊是沒有任何的表情。
聽完我說之後,他才點了點頭。
跟我說道:“好,我知道了、”
那樣子平淡無奇,臉上一點變化都沒有,就好像知道了一點無關緊要的事情一樣。
就好像我剛剛跟他說的是今天吃過飯一樣…平平無奇。
我曹,大哥我好歹也是這茅山龍虎宗開宗千年來第一任正式宗主。
要是我那麽容易就被別人抓過去當成材料那樣來對待,這茅山龍虎宗都沒啥麵子不是?
好歹也是多點注重的感覺啊,你這樣,讓我很受傷啊…
好像聽到了我心裏的話語。
這歐陽治皺了皺眉頭,對我說道:“這書看快點,等會我就要收起來了。”
得,剛剛咱想的都是白費力氣。
還是乖乖的看看這書,別到時候被人又下蠱了也不知道。
我跟磊子又是接著看了下去。
這書還比較厚,我心裏略微估算了一下,大概要看個一個小時才行。
歐陽治點起了一根檀香。
檀香寥寥升起,青煙逐漸出現。
整個房間都是充滿了一種比較古典的那種韻味。
就好像迴到了古代一樣。
時間慢慢過去,我跟磊子可是足足看了兩個多小時,看到那眼睛都有些重影的感覺。
看完之後,我們把書合上,交迴給了歐陽治。
我跟磊子都是揉揉眼睛,在那裏休息著。
我之前就已經是有看過關於降頭師以及這湘西蠱術的那些書籍。
這一看,與我之前看的那些降頭師的東西一對比。
就發現這兩者還真是有不少地方有點想通。
怪不得人們都說東南亞的降頭術是從咱們湘西這邊傳過去的。
看這樣子還真就是有可能。
這所謂“蠱”,照漢代鄭玄的解釋是“蟲物而病害人者”。
《左傳·昭公元年》孔穎達疏:“於文,皿蟲為蠱。穀之飛亦蠱。”
“蠱”字由皿蟲組成,這明麵上的意思就是從器皿之中所誕生的蠱蟲。
這養蠱的過程,就是將那些毒蟲放在一個器皿裏麵,讓它們去相互廝殺,而活下來的那個毒蟲,就被成為蠱蟲。
《嶺南衛生方》雲:製蠱之法,是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它們自相殘食,經年後,視其獨存的,便可為蠱害人。
蠱被認為具有變幻莫測的性質和非同尋常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
“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
由毒蠱引發的疾病稱為“蠱疾”或徑稱為“蠱”。
而用蠱來害人的這一行為,則是被稱之為種蠱。
若是被人種蠱,下場往往都很是淒慘。
先秦秦漢人所說的蠱疾有兩個特點:蠱疾患者如同被鬼迷惑,神智錯亂;
毒蠱主要通過食物進入人體而從體內發作,與蠍螫蛇咬有異。
這種巫術不僅危害嚴重,而且流傳甚廣,曆代文獻屢見記載。
所以這在以往朝代出現的時候,都會被這朝廷出手給除掉。
因為這蠱術實在太過邪意,太過恐怖了。
這在民眾之中也是會有引起很大的恐慌。
這《周禮·秋官》中,便有記載周朝有“庶士”之職,掌除毒蠱。
這個官位,在當初可能就相當於現在這靈異局的位置。
這漢代毒蠱最為盛行。
《周禮·秋官·庶士》鄭玄注引東漢《賊律》:“敢蠱人者及教令者棄市。”
《晉書·郭噗傳》:若以蠱為妖蠱詐委者,則當投界裔土。
梁·顧野王《輿地誌》載:“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飲食中,人不覺也。”
而宋代之後,曾就有人曾經對這蠱進行極為詳細的分類:
蛇蠱、金蠶蠱、南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蠱、措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等。
這金蠶蠱聽上去好像沒什麽,沒其他的那很是陰冷的感覺,但這金蠶蠱卻是眾多蠱之中最為狠辣的一種。
中毒者,七竅流血,胸腹劇痛。
這在以前湘西的人是沒什麽人敢去招惹的。
畢竟他的趕屍術以及蠱術極為詭異,那麽的邪乎,誰那麽不開眼會去招惹湘西那邊的人?
這招惹前先想想自己的本事,能不能防得住這無色無形的蠱術。
要是不行的話,那還是少點招惹,免得惹禍上身。
而我將這湘西的蠱術與南洋的降頭術一對比。
這比較的點就出來了。
首先,什幺叫降頭術?
〈降頭術〉有的寫作〈貢頭術〉,這是譯音而來,亦有稱它為〈狂頭術〉,這是譯意而來的。
南洋的降頭術,這根據民間的傳聞,是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那唐朝時期的三藏法師,到印度天竺國拜佛求經,當他將經文得到手,要迴國的時候,這路遇安南境內的一條通天河,即將流入暹邏的湄江河上遊。
那腳下烏龜精化渡船至半邊便潛入河底,想要害死這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