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礁山,馬跡山港。


    同盟星鳥旗下,一隻來自南直隸的船隊正歡快地與駐紮在這裏的聯邦軍隊做生意。


    上等生絲200擔,中等生絲400擔。上等絲140兩,中等絲110兩。


    冷應瀓則迴應以3萬擔蔗糖。


    “請先生迴去轉告梁老板,我家大人恭喜他鄉試高中。”


    “我一定把話帶到。”


    “這封信請先生收好。”


    來人珍而重之的將一張寫有01組合的紙藏進懷裏。這些阿拉伯數字對這個經辦的商人來說簡直是鬼畫符,實際上除了守序和梁蕭白,此時沒人能解讀這封密碼信。


    商人沒有多話,拱手向冷應瀓道別,帶著他的10多艘大沙船返航長江。


    冷應瀓和江南省的海商近來樂瘋了。


    駐紮吳淞海口的總兵李成棟被調往前線,偌大個鬆江府就剩下800多綠營兵。這點人蛋用不頂,根本看不過來那麽長的海岸線。泗礁山的走私貿易額瞬間有了一個暴漲。


    泗礁山成了走私的巢穴,各路商人紛紛來到此地交易,其中最遠甚至有來自北直隸的神秘人物。冷應瀓不管這些人是誰,背景是什麽,隻要在泗礁山,他確保生意公平進行,也確保各方人身和財產安全。台北府未必參與每一次貿易,對於其他人的生意,按進港船隻尺度收取相應的丈量稅。


    為此,在登州兵撤走後,台北府重新接管泗礁山防務,全島一共駐軍300人,其中一個連野戰步兵,剩下為抽調的台北警備隊。


    資源調配與收益密切相關。守序見泗礁山的利潤不小,給冷應瀓調來2艘通報艦,配合幾艘戎克船和八槳船,重新搭起了泗礁山守備隊的陸海軍框架。


    一個侍從見江南的客人走了,上來報告道:“大人,北直隸來的那人問咱們有沒有上好的檀香木。”


    “檀香木?”


    “是的,如果沒有檀香木,若是有黃花梨和楠木等名貴木材也行。那人很豪氣,說是隻要有大木頭,價格都好商量。”


    楠木最主要的作用是修建一些規格很高的恢宏建築。冷應瀓眯起雙眼,他對來人的身份隱隱有所猜測。


    “你去告訴他,今年沒有。他如果實在想要,明年再來,我砍給他。”


    台北有的是做家具極好的樟木楠木,以前沒人砍是因為對台北府幾乎無用。既然有人願意出大錢,這個生意很是做的。


    ……


    丙戌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1646年12月1日。


    舟山本島,北風獵獵。


    梅爾維爾號與鄭彩座船已接舷。


    鄭彩乘坐的這艘11丈大福船比梅爾維爾號還要長。官廳中,鄭彩揮毫潑墨。


    《小詠一律似隱元老禪師政》


    宦逐行間二十年,請纓弱冠晚仍堅。


    因求杖賜聆三昧,乃識津梁參又玄。


    水月幹戈皆彼岸,風幡罪劫等安禪。


    何時貝葉自東渡,好把雲箋花雨懸。


    收筆,待墨幹,鄭彩將詩贈給官廳中的第三人,隱元和尚。隱元和尚留在舟山候風,明年將會東渡日本求援兵。


    僧人雙手合什,向鄭彩行禮:“老衲一定不負將軍所托。”


    守序心底暗歎。他不覺得德川家光會有什麽實際支援,頂多是出於華夷之防從道義上喊些口號。不過明軍把這個當成了一線希望,也沒必要去說破。


    自宋朝以來,福建就是個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其實像鄭芝龍,鄭彩,鄭鴻逵這些閩省海盜都不是草莽粗人,他們的教育背景通常都比較好。鄭彩鄭鴻逵都是能與文臣以詩文唱和的儒將。


    “南洋的事,羽公兄確定不參與了?”


    鄭彩哈哈大笑,“請國主見諒。若是開拓南洋,我當自取之,不會與那些人攪到一起。”


    守序輕輕搖頭。如今是鄭彩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他成功拉攏了定波將軍周瑞、周鶴芝兄弟和總兵楊耿,勢力急劇膨脹。


    好吧,那就以後再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啟航的時辰快要到了。守序走出官廳,與鄭彩拱手道別。


    “羽公兄,一路保重。”


    鄭彩還禮,“無論藩主怎麽做,我定不會向韃子投降。“


    ……


    守序迴到梅爾維爾號,抬眼四顧,視野中全是戰艦。旌旗蔽日,帆桅如林。


    鄭藩,不,應該說是鄭彩的聯合艦隊,一共有400艘船,軍兵家屬數萬人,浩浩蕩蕩揚帆南下。


    鄭芝龍尚未正式投降,鄭彩卻堅定地站在了明朝這一邊。龐大的鄭氏海上帝國實際上已經分崩離析。


    ……


    守序帶野戰步兵來舟山,一是因為現在舟山不熟悉的軍隊太多,他需要野戰步兵展示力量,護衛卸下的那些大米和蔗糖。另一方麵也是想試試找機會打開浙東的幾個州縣。不過當他明白了浙東的現狀後,隻能歎著氣放棄了登陸寧波等地的設想。


    各路明軍在浙東刮了一年地皮,今年又逢大旱,本地已經是民窮財竭。建州過兵又搶了一大輪,這時去打劫沒多少收益。


    獲取移民,則根本無需登陸。明軍在各地打糧,原本就擄掠了很多人。守序在舟山群島再豎起招人旗,很容易就吸引了大量沿海難民投奔過來。


    根據與沈廷揚商議的結果,舟山沈家控製範圍內將隻留下士兵、部分工匠及其家屬,去年沒有撤走的平民這次全部南撤台灣。


    今年新招募的2萬多移民登上守序帶來的大廣船,在舟山就地編組第一波船團,依然是科林伍德指揮,他率領越秀山號、白雲山號,欽江號和潭江號四艘船護航,在台北略作停留。


    這些是後江府林同文糧食換移民得到的第一波人。


    守序與科林伍德道別,“在珠江口要小心,實在不行繞開那裏,走遠海。”


    廣船是遠洋性能相對最好的中國船,改了舵後就更是如此。隻要到了珠江口,這些來自本土的商船對迴家的航線輕車熟路。哪怕編隊解散,他們獨自返航也不會有太多問題。


    送走移民船隊,守序鬆了一口氣,完成第一個目標。高亭港內還有梅爾維爾號和淡水號兩艘船,他與明軍將領編組的沙撈越遠航船隊同行。


    世間但凡內訌大多是由於資源萎縮,蛋糕變小,存量博弈導致。在擴張期一般大家都有自己的錢要去賺,沒時間搞內訌。舟山明軍很明顯是人多資源少,開發南洋可以為淤積的力量找到一個宣泄的窗口。


    在婆羅洲就要按南洋的規矩來,拓殖開墾最重要的是自己人要團結。以舟山這幾個明軍總兵隱隱對峙的態勢,有些醜話必須說在前頭。


    開發章程事前可以充分討論,有什麽想表達的在章程出來前說,一旦簽字畫押了再想反悔眾人共討之。


    守序拿出來的框架文本結合了閩粵那邊商人合股的合同與幾家歐洲東印度公司的公司章程。


    各家按出兵、出錢多少確定入股比例,其中沈廷揚與四總兵是較大的股東。聯邦提供情報、導航、後勤等支持,持股比例與沈廷揚一致。


    此外還有些願意參與的中小勢力,如誠意伯劉孔昭等,合起來也能占到十幾的比例。


    總的來說,股權比例較為分散,單獨任何一家都沒有話語權。這就需要一個持中的調節人,這個位置當然非守序莫屬了。


    守序的要求是各家要拿出墾殖收益的20%上繳公中。胡椒貿易也必須集中由公中統一進行。


    最後的結果大體上算是公平。小股東們無法與任何一個大股東抗衡,他們有了聯合的架勢,倒也是正常的結果。有意思的是,這些小股東或明或暗都向守序表示在南洋惟他馬首是瞻,倒是讓他玩味了一陣。


    沈廷揚拿出遠征明將的名單。


    黃斌卿出兵800,帶兵將領長子黃世爵;


    王之仁出兵700,帶兵將領長子王鳴謙;


    賀君堯出兵400,帶兵將領長子賀光禧;


    王朝先出兵400,帶兵將領長子王重榮;


    劉孔昭出兵300,帶兵將領長子劉永錫;


    沈廷揚出兵1000,帶兵將領長子沈元泰,三子沈元恭。


    加上其他小股明軍,全軍近5000人,因為是拓殖,所以明軍都帶了家屬。一共近16000人,分乘130艘戰船浩浩蕩蕩南下。


    梅爾維爾號和淡水號為明軍引航,路上在溫州和福建小試了幾把身手。


    閩浙交界處的福寧直隸州下轄一州二縣,每年賦稅折銀大約9600兩。全口徑財政收入大約在4萬左右,相當於杭州餘杭一縣。


    隆武帝在福建刮地皮不算特別狠,鄭芝龍奉行不抵抗政策,當地也沒遭受太多兵火蹂躪。


    沒有了鄭藩水師的保護,閩北沿海簡直是一片空虛。5000多缺糧少械的明軍,金士英的登州兵,楊羹卿的貴州兵分頭登陸,很快就打開福寧州、寧德縣和大金守禦千戶所3座沿海城池。


    王朝先的兵是真能打,他的嫡係是來自四川的土司兵,因為從遼東戰場撤下來,部隊中的關寧、東江兵比例很高。據隨軍的台北觀察員迴報,王朝先那400兵戰鬥力比其他明軍1000人都強。


    一州一縣簡直是大補,明軍擄掠了近萬男婦,夠吃半年的糧食與不計其數的農具。


    守序的陸軍駐紮於東衝半島大金所,這裏是分給他的捕獵地點。


    建州定南大將軍博洛領兵駐於福州,但拜福建多山多河的地形所賜,他幾乎不可能將軍隊及時沿著海岸線增援過來。福建地形決定了在這裏用水師沿海輸送兵力將能使敵軍疲於奔命,海軍機動性上的優勢彰顯無疑。


    當建州兵的旗號出現在寧德縣境內時,明軍已經帶著平民、財貨從容登船。由南而北,明軍逐次撤退,在沿海城鎮飽掠而歸。


    當明軍全部集結到東衝半島,船隻數量已經增加到200艘。福寧州是南北航運要道,漁船商船極多,有些小船下南洋不行,去台灣問題不大。


    東衝半島實在太險要,與陸地連接的地峽最窄處隻有1km,建州兵重新占領州城後未敢做深入追擊。


    聯軍順利返航基隆港,守序未讓明軍下船。


    台北陸軍這次全程沒參與戰鬥,基本是在押送移民船隻。最後在福寧州與建州騎兵遙遙相對了一陣,讓守序欣慰的是,可能是從未打過敗仗,這隻以華人為主的步兵尚未被明軍傳染上對建州騎兵的恐懼。


    台北行政長官官邸,守序找來菲利普.愛德華。


    “暫時離開海軍,去做古晉總督?”


    “失去了利馬號,我們至少還要過幾年才有新巡航艦加入。在這期間,你可以試著去經營一片領地。”


    “聽上去很有趣。”


    守序笑了笑,菲利普早就有經營一片領地的想法。


    “資源有限,我暫時給不了你太多。戰艦你帶走暴風號和靈江號。陸軍我把本土那三個乙等連交給你。”


    菲利普:“這也太少了。”


    “兵力的情況你是知道的。這次與我們在其他地區的拓殖不同,將主要依靠那些明軍。”


    菲利普托著下巴,“所以,我的主要工作是引航並充當調解人?”


    “我會給你派幾個熟悉明軍情況的幕僚。但現在這個階段,不要插手他們的內部事務。”


    “那就是說我開始的身份更多是古晉商館的館長。”


    “差不多,幹不幹?”


    “有些難度,不過我喜歡挑戰。”菲利普一笑,“但你得拆幾門重炮給我,攻城和築壘都用的著。”


    守序同意了。


    給菲利普的戰艦隻有2艘小船,運輸船給了30艘。


    明軍完成船隻整備,聯軍一共200艘挑選出來的大中型戎克船,滿載著22000人揚帆南下。這次航行太重要了,船隊避開了危險的菲律賓沿海,沒有走西班牙人開發出來的東洋航線。而是走了傳統的去勃泥等地的西洋航線,從台北出發,直航三亞與後江,轉舵向南,在納土納島休整,待士兵恢複身體後攻打古晉城。


    原本的西洋航線大約需要三個月才能抵達婆羅洲,聯邦優化後,這個時間縮短了一個月。路上可能會出現損失,但明軍的數量夠多,守序想不出當地的馬來王公拿什麽抵擋這隻如狼似虎的劫掠大軍。麻煩的是後麵的治安戰,那個隻能慢慢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640四海揚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生一場康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生一場康波並收藏1640四海揚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