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大的增強,開始展開對魏國的報複行動,一再收複失地,並且一步步的蠶食魏國的土地。公元前369年,也就是在秦孝公即位後的七年,魏武侯去世,魏惠王即位(後來因魏國遷都大梁,故又稱梁惠王)。公元前358年,魏惠王“使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這可能就是沿洛水築的長城。公元前352年又進一步擴建。這條長城的修築,顯示出魏國對秦國已采取守勢,以防禦為主。由於魏惠王采取了以上比較切合時宜的措施,國力又大大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都到魏國去朝見魏惠王,繼文侯、武侯之後,魏惠王又成為諸侯的領袖了。

    盡管魏國的國力已經被大大的削弱了,但是在軍事上依舊保持著很強的聲勢。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叫龐涓的人。此人很早就在魏國為大將,雖然史書上對龐涓的身世記載不多,但是我相信,他對魏國保持軍事力量的強大,還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的。

    龐涓是鬼穀子的弟子,他有一個師弟,叫做孫臏,據說是孫武的後代。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因隱居清溪鬼穀,故自稱鬼穀先生。鬼穀子是一個傳奇,他精通數學星緯、兵學韜略、遊學勢理、養性舍身、縱橫之術,卻隱居山林,傳道授徒,不為權貴所用。他這一生有六大弟子,他們的名字是:

    孫臏、龐涓、蘇秦、張儀、茅蒙、徐宮

    除了後麵的兩個人,其他四人都將在下文提到,他們豐功偉績讓人稱羨。而一代兵聖孫臏,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說來真得是一場諷刺,孫臏得以流傳於世的名字並不是他的真名,而是拜他的師弟龐涓所賜。

    孫臏和龐涓是同學,他們的共同導師是鬼穀子。在聽說魏惠王的求賢令後,龐涓率先畢業,投效了魏惠王。他帶領著魏國的軍隊先打敗了周邊的小國家,之後又打敗了當時東方的大國齊國。能力之強,堪稱一代名將。

    然而在龐涓的心裏有一個顧慮。他雖然厲害,但是深知師弟孫臏的才能遠在自己之上。隻有除掉孫臏,他才是天下第一——當然這隻是龐涓一廂情願的想法。

    龐涓派人請來了孫臏,寒暄一番後,便給孫臏安排了住宿,估計住得還是總統套房。孫臏很感激,心想:“哎呀,還是同學好啊。這同學情意就是不一樣。”住了幾天之後,忽然有人來找孫臏,還沒有進門,孫臏就聽見門外傳來嘈雜的聲音,估計孫臏一定想:“一定是大王派人來請我了。”確實是大王派人來請他了,不但請他,還要給他賜名。

    這些人湧進孫臏的住處之後,立馬把孫臏給五花大綁了起來,然後在臉上做起藝術活,刺上一排精致的小字,然後剜掉孫臏的膝蓋骨,告訴孫臏說,我們聽說你私通齊國啊。

    這種剜掉膝蓋骨的刑法被稱作臏刑,孫臏從此有了這個流傳千古的名字。

    此時此刻,孫臏還能說些什麽,他隻有苦笑,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兄弟情義,原來這就是他師弟的精心推薦。孫臏是個奇才,卻沒有看透人性的卑劣——不過奇才都是聰明人,當他們吃過一次虧後,會及時的選擇最適合自己生存下去的道路。

    孫臏選擇了裝瘋。

    他流落街頭,與乞丐為伍,受盡了世人的白眼和冷漠。夏日裏,他忍受著炎炎烈日,冬日裏,他忍受著獵獵寒風。白天他為人所棄,夜晚他承受孤獨。沒有人和他說話,沒有人知道他是孫臏,沒有人會想到這個流落街頭的瘋子胸中藏有萬點奇謀,沒有人會想到這個人將會改變魏國的命運。

    不過在改變魏國命運之前,孫臏要做的是活下去,然後靜靜得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像人一樣活下去的機會。

    終於有一天,他聽說齊國的使者來魏國訪問。這是一個機會,絕不能錯過。

    《史記》和《通鑒》都沒有交代孫臏是如何見到齊國使者的,可是各位不妨想一想,一個在魏國無親無故,雙腿殘疾的人,想要見到另一國的使者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決心才能做到。如果美國大使來華訪問,各位不妨試一試,看看有沒有辦法搞到機會私下拜會。

    我不知道孫臏究竟使用了什麽法子,讓齊國使者不但接見了他這位瘋子,還被這位瘋子的才智折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齊國使者確實被折服了。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龐涓,你我的遊戲才剛剛開始,等著吧,我會傾盡一生所學,討迴你在我身上種下的一切。

    我並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我認為能夠支撐孫臏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活下去的隻有一種力量,它的名字叫仇恨。

    大丈夫有仇必報,更何況對方是一個無恥小人。

    來到齊國之後,孫臏很快與齊國大將田忌相識,並且成為了莫逆之交。

    田忌喜歡賽馬,但是常常輸掉比賽,這讓他很鬱悶,卻又沒有辦法。因為他的對手是齊威王,他的馬怎麽也比不上齊威王。

    孫臏笑了笑,說:“您用下馬對大王的上馬,上馬對大王的中馬,中馬對大王的下馬,不就可以取勝了嗎?”

    這是統籌學的運用,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極深的哲理。天才和常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天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而常人隻會變神奇為腐朽。

    經過這場賽馬。孫臏進入了齊威王的眼簾。

    齊威王見是一個殘疾之人,有些看不起。當孫臏陳述自己對戰爭問題的看法時,齊威王笑問:“依你的見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歸服呢?”孫臏果斷地迴答說:“這不可能,隻有打勝了,天下才會歸服。”

    好一個兵家巨子孫臏,早已經將那個時代看得通通透透,在那個有強權沒公理的時代,強兵是唯一可以稱霸天下的法子。

    不久,魏國伐趙,趙求救於齊。齊威王派田忌、孫臏帶兵去救趙國。田忌準備帶兵前往趙國救援。孫臏卻認為如果帶兵去趙國,隻會硬碰硬,結果就會糾纏不清,不如避實擊虛,轉而進攻守衛薄弱的魏國都城,這樣不但可以解了趙國的危機,還可以給魏國國內以沉重打擊。正如孫臏所料,魏軍匆忙趕迴救援,在桂陵與齊國軍隊遭遇,被打得大敗。

    此一戰,孫臏成名。龐涓第一次嚐到了孫臏的厲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春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江並收藏華夏春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