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宮敏得到消息的時候,刑罰早已經執行完畢了,她如今畢竟不在宮中,從朝堂到深宅,需要的時間遠比之前多。
她嘶喊著叫人備車去了刑場,卻隻看到朱家一門幾百人,盡數身死,無一生還。
一顆顆頭顱滾在沾滿血腥的地上,那般狼狽而悲慘。
京城百姓圍在旁邊指指點點,都以為這是朱家謀反才會有這種下場,所以絲毫不同情他們,畢竟在他們的心中,盛安帝是個非常聖明的皇帝,任何反抗他的人都是亂臣賊子。
南宮敏聽著他們對朱家人的咒罵嫌棄,心下卻是一陣悲涼。
沒有任何人比他更清楚朱家人是為什麽而死。
這場自當年皇後叛亂國丈府滿門抄斬之後天曜最大的一起死刑案,根本和皇帝沒有一點關係,而不過是因為她那個殺神弟弟,為了一個女子的無聲一怒。
身形踉蹌的往後退了幾步,身後的劉靜連忙扶住她,口中不斷地低聲安慰。
可是南宮敏卻什麽也聽不見。
對於南宮淩,她是了解的,別人都說南宮淩如何冷酷不近人情,可是她卻知道,她這個弟弟其實最是重情,否則的話,也不會隻為了當年她公正不偏的態度這一點小小的恩惠而在這麽多年裏都對她照顧有加。
那天南宮淩在慶餘堂裏幫她解了梅安仁的圍之後,她迴宮仔細想過,她與劉伶十四歲相識,十五歲私會定情,到如今足有七八年的時間。
這七八年間,隻要宮中有宴會招了戲班子,她都會想辦法和劉伶見上一麵,這麽多年下來,沒有一百次也有大幾十次,以她在宮中的能力,怎麽可能這麽巧每次都沒有人發現?
再看那天南宮淩對劉淩的出現一點都不意外的樣子,她幾乎立刻就明白了,南宮淩恐怕早就知道她和劉伶的事情,他們身份地位相差太大,注定無法在一起,可是看她實在喜歡劉伶,南宮淩幹脆就幫她瞞了下來,而且這麽多年,都一直暗中照看著她,不讓她們這段私情被別人發現。
正是因為知道南宮淩對自己的照看和縱容,所以她在對付阮煙羅的事情上才會這麽肆無忌憚,就算南宮淩明白地跟她表示,阮煙羅是他很重要的人,可是她還是覺得,相比於一個南宮淩之前連麵都沒怎麽見過的瘋子郡主,必然還是她這個皇姐更重要一點,還是她對他當年的情份更重要一點。
抱著這個想法,她才敢讓朱家的人去殺阮煙羅,可是沒有想到,那個女人在南宮淩心中的地位竟然這麽重,那個向來對他照顧有加的弟弟,竟毫不容情的把朱家所有人都送上斷頭台。
心頭苦的像黃蓮一樣。
所謂龍子龍女,也是要有外家支持的,沒有外家支持的人,無論是在宮中,還是嫁人或者開了府第,日子都不會好過。
能像南宮淩一樣憑一己之力硬生生拚出一份功業地位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
因為身為龍子龍女,身份金貴,因此也就更為惜命,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南宮淩一樣用命去拚。
但即使是南宮淩,當年外祖一家被滿門抄斬之後,在宮中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如果不是後來梅家大小姐梅纖纖一直粘著他,表現出不同尋常的情意,南宮淩的日子隻怕更不好過,甚至連有沒有資格領兵出去平叛,為自己掙下一份功業的機會都不好說。
朱家雖然不如一流家族,可也還算不錯,多少能為她做些事,看在她是公主的份上,也要巴結著她,她現在在梅家的地位,一方麵固然因為她是公主,而另一方麵,何嚐不是有朱家幫她撐著。
可如今,她卻落到了這樣的境地,失去了外家所有的支持,更讓她口中發苦的是,這所有的一切,全都是她自己造成的。
如果不是她當初沒有隱瞞阮煙羅和南宮淩的關係,朱家的人就算動手,隻怕也會斟酌著些,用些嫁禍或者避人耳目的手段,不會直接用自己人。
想來,朱家的人圍攻南宮淩居住的小院,隻怕也是逼不得已,因為他們之前殺阮煙羅的事情已經將南宮淩得罪的徹底,就算他們不動手,南宮淩也不會放過他們,既然如此,不如放手一拚。
可是朱家人養的那些兵,又怎麽能和殺神淩王的相比,南宮淩手下的兵,每一個都是沾過人血,甚至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
南宮敏失神地看著眼前的一片血紅,心裏把所有事情都想的通通透透的,可是想通透了又能怎麽樣呢?朱家的人已經全死了,再也不可能活過來。
而她對南宮淩的恩情,恐怕也已經到了頭,以南宮淩的性子,雖然不會殺她,但以後同樣,也不會再護著她。
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她在梅家的地位。
沒了朱家,沒了能為梅家做事,添些助力的人,梅家會怎麽對她?還會像現在這樣嗎?
所有事情如亂麻般纏繞在腦中,南宮敏隻覺得一瞬之間,她便落入了四麵楚歌的境地。
正怔愣間,旁邊忽然傳來一聲溫和有禮的稱唿:“公主……”
南宮敏一轉頭,就看到梅安仁站在旁邊。
平日沒人的時候,他都是叫她敏兒的,她雖然不喜歡,但也不能說什麽。可是南宮敏畢竟是公主,有禮儀製式,此時在外人麵前,梅安仁恭恭敬敬地叫著她公主。
“駙馬。”南宮敏點了點頭。
梅安仁看了一眼刑場,說道:“公主請節哀。”
口中勸著南宮敏,但眼中卻沒有什麽神色。
朱家這種小家族,對他而言並沒有什麽太大的用處,死與不死都一樣,但是現在他們死了,梅安仁卻覺得是件好事。
因為朱家死了,南宮敏就隻有他了,她能依賴的人,能信任的人,都隻有他這個明正言順的丈夫。
南宮敏聞言嘲諷的一笑,她能不節哀嗎?朱家是謀反而死,是竊國之賊,皇上沒有遷怒她,就已經是最好的事情,她又怎麽敢表現出悲哀?
給讀者的話:
還有一章,九點。
一
她嘶喊著叫人備車去了刑場,卻隻看到朱家一門幾百人,盡數身死,無一生還。
一顆顆頭顱滾在沾滿血腥的地上,那般狼狽而悲慘。
京城百姓圍在旁邊指指點點,都以為這是朱家謀反才會有這種下場,所以絲毫不同情他們,畢竟在他們的心中,盛安帝是個非常聖明的皇帝,任何反抗他的人都是亂臣賊子。
南宮敏聽著他們對朱家人的咒罵嫌棄,心下卻是一陣悲涼。
沒有任何人比他更清楚朱家人是為什麽而死。
這場自當年皇後叛亂國丈府滿門抄斬之後天曜最大的一起死刑案,根本和皇帝沒有一點關係,而不過是因為她那個殺神弟弟,為了一個女子的無聲一怒。
身形踉蹌的往後退了幾步,身後的劉靜連忙扶住她,口中不斷地低聲安慰。
可是南宮敏卻什麽也聽不見。
對於南宮淩,她是了解的,別人都說南宮淩如何冷酷不近人情,可是她卻知道,她這個弟弟其實最是重情,否則的話,也不會隻為了當年她公正不偏的態度這一點小小的恩惠而在這麽多年裏都對她照顧有加。
那天南宮淩在慶餘堂裏幫她解了梅安仁的圍之後,她迴宮仔細想過,她與劉伶十四歲相識,十五歲私會定情,到如今足有七八年的時間。
這七八年間,隻要宮中有宴會招了戲班子,她都會想辦法和劉伶見上一麵,這麽多年下來,沒有一百次也有大幾十次,以她在宮中的能力,怎麽可能這麽巧每次都沒有人發現?
再看那天南宮淩對劉淩的出現一點都不意外的樣子,她幾乎立刻就明白了,南宮淩恐怕早就知道她和劉伶的事情,他們身份地位相差太大,注定無法在一起,可是看她實在喜歡劉伶,南宮淩幹脆就幫她瞞了下來,而且這麽多年,都一直暗中照看著她,不讓她們這段私情被別人發現。
正是因為知道南宮淩對自己的照看和縱容,所以她在對付阮煙羅的事情上才會這麽肆無忌憚,就算南宮淩明白地跟她表示,阮煙羅是他很重要的人,可是她還是覺得,相比於一個南宮淩之前連麵都沒怎麽見過的瘋子郡主,必然還是她這個皇姐更重要一點,還是她對他當年的情份更重要一點。
抱著這個想法,她才敢讓朱家的人去殺阮煙羅,可是沒有想到,那個女人在南宮淩心中的地位竟然這麽重,那個向來對他照顧有加的弟弟,竟毫不容情的把朱家所有人都送上斷頭台。
心頭苦的像黃蓮一樣。
所謂龍子龍女,也是要有外家支持的,沒有外家支持的人,無論是在宮中,還是嫁人或者開了府第,日子都不會好過。
能像南宮淩一樣憑一己之力硬生生拚出一份功業地位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
因為身為龍子龍女,身份金貴,因此也就更為惜命,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南宮淩一樣用命去拚。
但即使是南宮淩,當年外祖一家被滿門抄斬之後,在宮中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如果不是後來梅家大小姐梅纖纖一直粘著他,表現出不同尋常的情意,南宮淩的日子隻怕更不好過,甚至連有沒有資格領兵出去平叛,為自己掙下一份功業的機會都不好說。
朱家雖然不如一流家族,可也還算不錯,多少能為她做些事,看在她是公主的份上,也要巴結著她,她現在在梅家的地位,一方麵固然因為她是公主,而另一方麵,何嚐不是有朱家幫她撐著。
可如今,她卻落到了這樣的境地,失去了外家所有的支持,更讓她口中發苦的是,這所有的一切,全都是她自己造成的。
如果不是她當初沒有隱瞞阮煙羅和南宮淩的關係,朱家的人就算動手,隻怕也會斟酌著些,用些嫁禍或者避人耳目的手段,不會直接用自己人。
想來,朱家的人圍攻南宮淩居住的小院,隻怕也是逼不得已,因為他們之前殺阮煙羅的事情已經將南宮淩得罪的徹底,就算他們不動手,南宮淩也不會放過他們,既然如此,不如放手一拚。
可是朱家人養的那些兵,又怎麽能和殺神淩王的相比,南宮淩手下的兵,每一個都是沾過人血,甚至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
南宮敏失神地看著眼前的一片血紅,心裏把所有事情都想的通通透透的,可是想通透了又能怎麽樣呢?朱家的人已經全死了,再也不可能活過來。
而她對南宮淩的恩情,恐怕也已經到了頭,以南宮淩的性子,雖然不會殺她,但以後同樣,也不會再護著她。
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她在梅家的地位。
沒了朱家,沒了能為梅家做事,添些助力的人,梅家會怎麽對她?還會像現在這樣嗎?
所有事情如亂麻般纏繞在腦中,南宮敏隻覺得一瞬之間,她便落入了四麵楚歌的境地。
正怔愣間,旁邊忽然傳來一聲溫和有禮的稱唿:“公主……”
南宮敏一轉頭,就看到梅安仁站在旁邊。
平日沒人的時候,他都是叫她敏兒的,她雖然不喜歡,但也不能說什麽。可是南宮敏畢竟是公主,有禮儀製式,此時在外人麵前,梅安仁恭恭敬敬地叫著她公主。
“駙馬。”南宮敏點了點頭。
梅安仁看了一眼刑場,說道:“公主請節哀。”
口中勸著南宮敏,但眼中卻沒有什麽神色。
朱家這種小家族,對他而言並沒有什麽太大的用處,死與不死都一樣,但是現在他們死了,梅安仁卻覺得是件好事。
因為朱家死了,南宮敏就隻有他了,她能依賴的人,能信任的人,都隻有他這個明正言順的丈夫。
南宮敏聞言嘲諷的一笑,她能不節哀嗎?朱家是謀反而死,是竊國之賊,皇上沒有遷怒她,就已經是最好的事情,她又怎麽敢表現出悲哀?
給讀者的話:
還有一章,九點。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