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好眠,第二天便正式進入了黑山森林的深處。
黑山深處根本無路,早晚瘴氣,又有野獸出沒,也虧了顏明等人十分熟悉,有危險都能先一步避過去,這才讓眾人雖然走的極累,但並沒有出什麽差錯。
因為下決定要接手長風軍,阮煙羅一路上開始有意無意的向顏明詢問一些長風軍內部的事情。
顏明本來就挺服阮煙羅的,她又是長風軍早就內定的主子,因此也沒有隱瞞,阮煙羅問什麽,他就說什麽。
從顏明的口中,阮煙羅知道,他們剛到長安穀的時候,那裏的確是隻有五千娃娃軍和帶領並照顧他們的幾個教頭,隻是那時還在打仗,這些教頭同時也是紅顏將軍身邊得力的大將,常常換來換去,並沒有什麽人是一直帶著他們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天曜皇後造反,盛安帝急急從南楚趕迴,並最終不得不坐鎮京城,穩定局勢為止。
那時天下各方勢力基本大定,而天曜經皇後之事後元氣虧虛,也沒有辦法再征戰各國,戰事消停,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而羅將軍和水姨就是那時一起到了長安穀,並最終停留下來,一直看護教導他們到現在。
這二人中,水姨是跟著紅顏將軍從平民行伍中一起出來的,而羅將軍則是阮老爺貼身侍衛的首領,他們能湊成一對,倒也算是情理之中。
這日在路上休息的時候,阮煙羅又問起長風軍內部的事情。
顏明說到羅將軍和水姨成親的事情時似又想起了什麽,說道:“將軍和阮大人對羅將軍和水姨真的很好呢,那個時候阮大人和將軍剛成親,還在婚假中,卻在第三天就把羅將軍和水姨的婚事一起辦了,說是不能耽誤他們,要喜上加喜。”
喜上加喜?
阮煙羅眉梢一挑,隻為了這個原因,就要那麽倉促的舉辦兩個人的婚禮?而這兩個人,還是對她娘親和爹爹都非常重要的人。
以阮煙羅這些日子來聽到的關於她娘親的傳聞,她娘親在有一點上和她很像,那就是對自己在意的人十分看重。
水姨是她娘親的親衛將軍,就相當於蘭月蘭星在她身邊的地位一樣。
如果有一天蘭月蘭星要嫁人,她一定會至少準備幾個月,風風光光地把她嫁出去才行,絕不會為了什麽喜上加喜的原因,而讓她們這麽倉促地出門。
如果要說她娘親在準備自己婚禮的時候就把水姨的婚禮一並準備了,這也說不通,首先這裏畢竟是古代,尊卑有別,不可能主將和下屬的婚禮一起舉辦。其次,婚禮是件非常繁雜的事情,一個婚禮都會讓人忙的焦頭爛額,沒有哪個人會有這麽充沛的精力,在準備自己婚禮的同時,還要準備另一個人的婚禮。
顏明自幼就生活在長安穀,這裏與世隔絕,許多禮俗都不是那麽講究,喜上加喜的說法在他看來很自然,那種做法也沒什麽值得推敲的,可是阮煙羅卻是知道這些習俗的。
她的娘親,絕不可能為那種理由而匆匆忙忙地舉辦兩個人的婚禮。
看來當年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事,而這些事情,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
這些念頭在腦中飛快的旋轉,阮煙羅的大腦就像一台精密準確的儀器,不斷地在腦中分析著,但麵上卻一絲情緒也不漏,隻是轉了話題問道:“我聽你說羅將軍已經過世了。”
說到這個話題,顏明的表情立刻有幾分黯然,他低聲說道:“是的,就在我們去京城看你之前,羅將軍在林子裏遇到了人熊,一時大意,被那畜牲害死了。”
在他們去京城之前?
這個時間,可是值得琢磨得很。
阮煙羅越發覺得長安穀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長遠平安,它寧靜的表麵之下有一股暗流洶湧激蕩,而且隨著她的長大和到來,這股暗流越發湍急。
想了想,阮煙羅問道:“我記得那個時候你們遲來了一個月,對你們這個決定,羅將軍和水姨是怎麽看的?”
因為他們遲來了一個月,阮煙羅沒有足夠的力量,所以蘭香死了,阮煙羅也因為這個原因一直十分排斥長風軍,讓他們吃了不少苦頭。
如今長風軍看到了阮煙羅的能力,也從心裏服她,這件事情簡直就成了他們的死穴,顏明一聽就有額上冒汗的衝動,小心地說道:“郡主,當初的事……”
“當初的事我懶得再計較,我隻問你水姨和羅將軍是什麽態度,他們是我娘派來的,難道就任由你們這麽亂來?”
那時候長風軍是陌生人,阮煙羅自然不會讓他們好過,如今至少顏清顏明算是自己人,而且蘭香的事情歸根結底怪不到他們頭上,所以阮煙羅也懶得再說。
她現在更關注的,是長風軍內部的事情。
顏明聽到阮煙羅不計較那些事情了,立時一喜,一整精神,十分有條理地說道:“水姨一直跟在將軍身邊,對將軍向來崇拜,聽說了主子之前的事情之後,大概是愛之深責之切,對主子有些失望,而羅將軍忠勇,是主張完全聽將軍安排的。”
顏明在長風軍中負責謀略和後勤,條理和溝通對於他來說很重要,因此這一席話說下來十分委婉。
但阮煙羅還是聽懂了,這兩個人中,羅將軍是讓長風軍按時去的,而水姨則認為她配不上做長風軍的主人,所以主張不去。
水姨是她娘的人,卻看不起她,羅將軍是她爹的人,卻能完全聽從囑托。
這中間實在是奇怪得很。
阮煙羅轉了轉眼眸,又問道:“既然他們意見不一,那最後是怎麽決定的?”
顏明說道:“長安穀由水姨和羅將軍共同負責,雖然平時都是水姨主持,但遇到大事,還是羅將軍說了算。所以雖然水姨和羅將軍有不同意見,但我們在郡主及笄前一個月的時候,還是收拾了行囊,準備按時進京,可是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羅將軍突然出了意外。”
一
黑山深處根本無路,早晚瘴氣,又有野獸出沒,也虧了顏明等人十分熟悉,有危險都能先一步避過去,這才讓眾人雖然走的極累,但並沒有出什麽差錯。
因為下決定要接手長風軍,阮煙羅一路上開始有意無意的向顏明詢問一些長風軍內部的事情。
顏明本來就挺服阮煙羅的,她又是長風軍早就內定的主子,因此也沒有隱瞞,阮煙羅問什麽,他就說什麽。
從顏明的口中,阮煙羅知道,他們剛到長安穀的時候,那裏的確是隻有五千娃娃軍和帶領並照顧他們的幾個教頭,隻是那時還在打仗,這些教頭同時也是紅顏將軍身邊得力的大將,常常換來換去,並沒有什麽人是一直帶著他們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天曜皇後造反,盛安帝急急從南楚趕迴,並最終不得不坐鎮京城,穩定局勢為止。
那時天下各方勢力基本大定,而天曜經皇後之事後元氣虧虛,也沒有辦法再征戰各國,戰事消停,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而羅將軍和水姨就是那時一起到了長安穀,並最終停留下來,一直看護教導他們到現在。
這二人中,水姨是跟著紅顏將軍從平民行伍中一起出來的,而羅將軍則是阮老爺貼身侍衛的首領,他們能湊成一對,倒也算是情理之中。
這日在路上休息的時候,阮煙羅又問起長風軍內部的事情。
顏明說到羅將軍和水姨成親的事情時似又想起了什麽,說道:“將軍和阮大人對羅將軍和水姨真的很好呢,那個時候阮大人和將軍剛成親,還在婚假中,卻在第三天就把羅將軍和水姨的婚事一起辦了,說是不能耽誤他們,要喜上加喜。”
喜上加喜?
阮煙羅眉梢一挑,隻為了這個原因,就要那麽倉促的舉辦兩個人的婚禮?而這兩個人,還是對她娘親和爹爹都非常重要的人。
以阮煙羅這些日子來聽到的關於她娘親的傳聞,她娘親在有一點上和她很像,那就是對自己在意的人十分看重。
水姨是她娘親的親衛將軍,就相當於蘭月蘭星在她身邊的地位一樣。
如果有一天蘭月蘭星要嫁人,她一定會至少準備幾個月,風風光光地把她嫁出去才行,絕不會為了什麽喜上加喜的原因,而讓她們這麽倉促地出門。
如果要說她娘親在準備自己婚禮的時候就把水姨的婚禮一並準備了,這也說不通,首先這裏畢竟是古代,尊卑有別,不可能主將和下屬的婚禮一起舉辦。其次,婚禮是件非常繁雜的事情,一個婚禮都會讓人忙的焦頭爛額,沒有哪個人會有這麽充沛的精力,在準備自己婚禮的同時,還要準備另一個人的婚禮。
顏明自幼就生活在長安穀,這裏與世隔絕,許多禮俗都不是那麽講究,喜上加喜的說法在他看來很自然,那種做法也沒什麽值得推敲的,可是阮煙羅卻是知道這些習俗的。
她的娘親,絕不可能為那種理由而匆匆忙忙地舉辦兩個人的婚禮。
看來當年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事,而這些事情,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
這些念頭在腦中飛快的旋轉,阮煙羅的大腦就像一台精密準確的儀器,不斷地在腦中分析著,但麵上卻一絲情緒也不漏,隻是轉了話題問道:“我聽你說羅將軍已經過世了。”
說到這個話題,顏明的表情立刻有幾分黯然,他低聲說道:“是的,就在我們去京城看你之前,羅將軍在林子裏遇到了人熊,一時大意,被那畜牲害死了。”
在他們去京城之前?
這個時間,可是值得琢磨得很。
阮煙羅越發覺得長安穀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長遠平安,它寧靜的表麵之下有一股暗流洶湧激蕩,而且隨著她的長大和到來,這股暗流越發湍急。
想了想,阮煙羅問道:“我記得那個時候你們遲來了一個月,對你們這個決定,羅將軍和水姨是怎麽看的?”
因為他們遲來了一個月,阮煙羅沒有足夠的力量,所以蘭香死了,阮煙羅也因為這個原因一直十分排斥長風軍,讓他們吃了不少苦頭。
如今長風軍看到了阮煙羅的能力,也從心裏服她,這件事情簡直就成了他們的死穴,顏明一聽就有額上冒汗的衝動,小心地說道:“郡主,當初的事……”
“當初的事我懶得再計較,我隻問你水姨和羅將軍是什麽態度,他們是我娘派來的,難道就任由你們這麽亂來?”
那時候長風軍是陌生人,阮煙羅自然不會讓他們好過,如今至少顏清顏明算是自己人,而且蘭香的事情歸根結底怪不到他們頭上,所以阮煙羅也懶得再說。
她現在更關注的,是長風軍內部的事情。
顏明聽到阮煙羅不計較那些事情了,立時一喜,一整精神,十分有條理地說道:“水姨一直跟在將軍身邊,對將軍向來崇拜,聽說了主子之前的事情之後,大概是愛之深責之切,對主子有些失望,而羅將軍忠勇,是主張完全聽將軍安排的。”
顏明在長風軍中負責謀略和後勤,條理和溝通對於他來說很重要,因此這一席話說下來十分委婉。
但阮煙羅還是聽懂了,這兩個人中,羅將軍是讓長風軍按時去的,而水姨則認為她配不上做長風軍的主人,所以主張不去。
水姨是她娘的人,卻看不起她,羅將軍是她爹的人,卻能完全聽從囑托。
這中間實在是奇怪得很。
阮煙羅轉了轉眼眸,又問道:“既然他們意見不一,那最後是怎麽決定的?”
顏明說道:“長安穀由水姨和羅將軍共同負責,雖然平時都是水姨主持,但遇到大事,還是羅將軍說了算。所以雖然水姨和羅將軍有不同意見,但我們在郡主及笄前一個月的時候,還是收拾了行囊,準備按時進京,可是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羅將軍突然出了意外。”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