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一般人也就算了,但是孫先生這種情況,都已經這樣了,何須再考慮別的。“得知先生情況之後,我家校長已經準備動身了,要來京城一趟,親自探望先生。”
“嗬嗬,來就不必了,京城龍潭虎穴,過於危險,還是安心的打點革命事務較好,我這一個垂死之人,不必多費周折了。”
孫先生婉拒了袁兆龍來看他的請求,這都是沒有必要的事情,有這個時間的話,還不如好好的在廣州多盯著點呢,畢竟民黨是他一輩子的心血,他不想在自己走了之後,毀於一旦……往常的時候,來了客人都會說一聲您會好起來的這等客氣話,可現如今,這種話也沒人再說,畢竟多說無益,什麽情況大家心裏都有數,或許孫先生會死,死了之後,有的人會開心,有的人會失落,可不
管如何,孫先生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毫無疑問,袁兆龍就是那個失落的人,這個給了他無數幫助的老人,在時日不多的時候,自己卻不能陪在他的床前,看他一眼,若是真的等到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怕是會成為一生的遺憾吧……拉著柏天賜的手,孫先生囑托道:“帶我轉句話給你們司令,告訴他,不管何時何地,革命事業萬萬不可荒廢,革命已到了最後關頭,倘若出現差錯,必是前功盡棄之局麵,還望你們司令能夠好自為之,謹
慎做事。”柏天賜鄭重點頭承諾道:“先生放心,天賜一定將話帶到,您還有什麽想說的呢,不妨統統告訴我,一定一字不差的轉告校長。”孫先生望著天花板,久久無聲,然後說道:“沒什麽要說的,十四年前,是兆龍這個學生為革命開了一個好頭,繼而扭轉天下大勢,變幻風雲,不管是幹什麽,他都是最好的那一個。雖說這麽多年的時間,
我也有過不止一次的質疑過他的決定,可是每一次都是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他的行為是正確的,對的人一直都是他……
時至今日,不得不承認,袁兆龍的高瞻遠見是一般人所不及的,可我總認為,他還能做的更好。”孫先生始終認為三民主義是踐行救國救民的最好途徑,袁兆龍的行為和勢力一直都在擴張之中,可這擴張的過程中似乎總是缺少了什麽,缺少的是一種精神指引,若是能將兩者完美的合二為一的融合在一起,那樣一來,統一國家之人必然非袁兆龍莫屬!雖說大家都在爭相統一,相互攻閥,多年來,不斷地有人被淘汰出局,整個擂台上,僅剩下袁兆龍與張作霖二人,可這兩個人之間,隻會有一個人完整的
站在擂台上,舉起獎杯。
孫先生希望那個人會是袁兆龍……
當武昌的袁兆龍看見了柏天賜以電報形式將孫先生的話轉達過來的時候,唯有歎息和遺憾。
這位良師益友,袁兆龍敬重的長者,現在,卻不能為他再多做些什麽,或許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他堅持了幾十年的革命事業繼承下來,發揚光大,這才是對孫先生最好的慰藉了吧。
“你什麽時候動身去京城,我給你收拾一下行李。”
戴若彤曼妙的身姿出現在袁兆龍的書房中,袁兆龍將電報疊起來,壓在了桌子下麵,說道:“不去京城了,改道去廣州。”
“啊?”戴若彤沒想到,袁兆龍的主意變得這麽快,得知袁兆龍想要去京城的時候,她特地準備了一些厚實的衣服,畢竟這個時節的京城剛從寒冬出來,天氣較為寒冷。
但是忽然的改主意要去廣州,這就令人感覺意外了,廣州的天氣悶熱,意味著又要為他重新找幾件單衣了……
“這一次去廣州,打算待多久?”必須要問清楚,如果時間長的話,她也想將兩個孩子帶過去,出去玩一玩,感受一下外麵的新天地。
順便甩開沐雲曦……
袁兆龍想了想說道:“時間應該不會太長,約莫七八天吧,在家裏等我就好,等處理完事情之後,我就迴來。”
武昌、廣州兩地來迴跑,每個月都要跑一次,這種長時間路途對於袁兆龍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折磨,袁兆龍曾經考慮過要不要將兩地合二為一,將指揮中樞搬到廣州去,或者是將廣州的新政府遷到湖北來。
仔細分析了一下,可能性不大,首先來說,以身體狀況而言,懼怕濕熱的袁兆龍適應不了南方多雨水的天氣,除非截肢……將民黨整體遷到湖北來,必然會招致大多數人的反對,雖說他現在已經是名義上的民黨領袖,但是別忘了,他身上貼了十多年的軍閥標簽不會輕易地被撕掉。在絕大多數民黨人的眼中,袁兆龍始終是一個軍閥主義者,強行的遷過來,隻怕會引起諸多的不滿,破壞老資格革命黨人與鄂係革命黨人之間這好不容易才平衡好的穩定局麵,浪費了孫先生為他鋪墊好的布局和努力,因此,短期之內,隻能先這麽來
迴跑了,不過,袁兆龍自信,這種日子不會太久的,早晚有一天,鄂係會和民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一路向北而去!
袁兆龍一直都在期待,期待黃埔軍校的成果,黃埔生畢業之時,乃是大業開始之日!
袁兆龍的野心也在一步步的暴。1911—1925,十四年,無數的人點評過他,說他是好人,說他是壞人,可這些評論,對現在的袁兆龍來說,並不怎麽重要了,勝利,可以堵住所有人之口!一切都是為了最後的勝利,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崛起,大家都在努力,都是試圖通過證明的方式來讓世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最正確的一個,袁兆龍也不例外,他也在這些人之中,來證明自己,讓世人都知
道,沿著他趟好的路走下去,才能過上最安逸的生活……世人厭倦了無味平淡的生活,想要追求熱血,熱血帶來了混亂和動蕩,在動蕩中待得太久,又開始期盼齊了穩定的生活……或許,這就是人性吧。
“嗬嗬,來就不必了,京城龍潭虎穴,過於危險,還是安心的打點革命事務較好,我這一個垂死之人,不必多費周折了。”
孫先生婉拒了袁兆龍來看他的請求,這都是沒有必要的事情,有這個時間的話,還不如好好的在廣州多盯著點呢,畢竟民黨是他一輩子的心血,他不想在自己走了之後,毀於一旦……往常的時候,來了客人都會說一聲您會好起來的這等客氣話,可現如今,這種話也沒人再說,畢竟多說無益,什麽情況大家心裏都有數,或許孫先生會死,死了之後,有的人會開心,有的人會失落,可不
管如何,孫先生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毫無疑問,袁兆龍就是那個失落的人,這個給了他無數幫助的老人,在時日不多的時候,自己卻不能陪在他的床前,看他一眼,若是真的等到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怕是會成為一生的遺憾吧……拉著柏天賜的手,孫先生囑托道:“帶我轉句話給你們司令,告訴他,不管何時何地,革命事業萬萬不可荒廢,革命已到了最後關頭,倘若出現差錯,必是前功盡棄之局麵,還望你們司令能夠好自為之,謹
慎做事。”柏天賜鄭重點頭承諾道:“先生放心,天賜一定將話帶到,您還有什麽想說的呢,不妨統統告訴我,一定一字不差的轉告校長。”孫先生望著天花板,久久無聲,然後說道:“沒什麽要說的,十四年前,是兆龍這個學生為革命開了一個好頭,繼而扭轉天下大勢,變幻風雲,不管是幹什麽,他都是最好的那一個。雖說這麽多年的時間,
我也有過不止一次的質疑過他的決定,可是每一次都是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他的行為是正確的,對的人一直都是他……
時至今日,不得不承認,袁兆龍的高瞻遠見是一般人所不及的,可我總認為,他還能做的更好。”孫先生始終認為三民主義是踐行救國救民的最好途徑,袁兆龍的行為和勢力一直都在擴張之中,可這擴張的過程中似乎總是缺少了什麽,缺少的是一種精神指引,若是能將兩者完美的合二為一的融合在一起,那樣一來,統一國家之人必然非袁兆龍莫屬!雖說大家都在爭相統一,相互攻閥,多年來,不斷地有人被淘汰出局,整個擂台上,僅剩下袁兆龍與張作霖二人,可這兩個人之間,隻會有一個人完整的
站在擂台上,舉起獎杯。
孫先生希望那個人會是袁兆龍……
當武昌的袁兆龍看見了柏天賜以電報形式將孫先生的話轉達過來的時候,唯有歎息和遺憾。
這位良師益友,袁兆龍敬重的長者,現在,卻不能為他再多做些什麽,或許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他堅持了幾十年的革命事業繼承下來,發揚光大,這才是對孫先生最好的慰藉了吧。
“你什麽時候動身去京城,我給你收拾一下行李。”
戴若彤曼妙的身姿出現在袁兆龍的書房中,袁兆龍將電報疊起來,壓在了桌子下麵,說道:“不去京城了,改道去廣州。”
“啊?”戴若彤沒想到,袁兆龍的主意變得這麽快,得知袁兆龍想要去京城的時候,她特地準備了一些厚實的衣服,畢竟這個時節的京城剛從寒冬出來,天氣較為寒冷。
但是忽然的改主意要去廣州,這就令人感覺意外了,廣州的天氣悶熱,意味著又要為他重新找幾件單衣了……
“這一次去廣州,打算待多久?”必須要問清楚,如果時間長的話,她也想將兩個孩子帶過去,出去玩一玩,感受一下外麵的新天地。
順便甩開沐雲曦……
袁兆龍想了想說道:“時間應該不會太長,約莫七八天吧,在家裏等我就好,等處理完事情之後,我就迴來。”
武昌、廣州兩地來迴跑,每個月都要跑一次,這種長時間路途對於袁兆龍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折磨,袁兆龍曾經考慮過要不要將兩地合二為一,將指揮中樞搬到廣州去,或者是將廣州的新政府遷到湖北來。
仔細分析了一下,可能性不大,首先來說,以身體狀況而言,懼怕濕熱的袁兆龍適應不了南方多雨水的天氣,除非截肢……將民黨整體遷到湖北來,必然會招致大多數人的反對,雖說他現在已經是名義上的民黨領袖,但是別忘了,他身上貼了十多年的軍閥標簽不會輕易地被撕掉。在絕大多數民黨人的眼中,袁兆龍始終是一個軍閥主義者,強行的遷過來,隻怕會引起諸多的不滿,破壞老資格革命黨人與鄂係革命黨人之間這好不容易才平衡好的穩定局麵,浪費了孫先生為他鋪墊好的布局和努力,因此,短期之內,隻能先這麽來
迴跑了,不過,袁兆龍自信,這種日子不會太久的,早晚有一天,鄂係會和民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一路向北而去!
袁兆龍一直都在期待,期待黃埔軍校的成果,黃埔生畢業之時,乃是大業開始之日!
袁兆龍的野心也在一步步的暴。1911—1925,十四年,無數的人點評過他,說他是好人,說他是壞人,可這些評論,對現在的袁兆龍來說,並不怎麽重要了,勝利,可以堵住所有人之口!一切都是為了最後的勝利,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崛起,大家都在努力,都是試圖通過證明的方式來讓世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最正確的一個,袁兆龍也不例外,他也在這些人之中,來證明自己,讓世人都知
道,沿著他趟好的路走下去,才能過上最安逸的生活……世人厭倦了無味平淡的生活,想要追求熱血,熱血帶來了混亂和動蕩,在動蕩中待得太久,又開始期盼齊了穩定的生活……或許,這就是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