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發到廣州,“非常大總統”孫先生收到了來電,看過之後,心情久久難以平複,真的想不到,袁兆龍已經打算要動手了……
一封不足五十個字的電報,內容告訴他,無論滇桂發生任何事情,粵軍都不許插手,一切都是他袁兆龍的安排。
難道就隻有袁兆龍一個人想要吃下滇桂嗎?顯然不是的,作為偏居於廣東一省的民黨也想要向外擴張,這些年來,粵桂之間從未結束過爭鬥,大規模的粵桂之戰就打了兩次,小摩擦、小戰役數不勝數。
從陸榮廷執掌桂地牛耳的時候,便以吞並粵地為主要目標,別說現在野心勃勃的新桂係三雄了,更是視粵地為囊中之物。
粵軍和桂軍都有相互動手的意思,隻是迫於袁兆龍的威壓之下,各自按兵不動罷了……如今,滇桂之戰開打,小諸葛本人親赴前線指揮戰鬥,爆冷戰敗,後來主政的李仁義也趕去了滇桂區域,三雄剩下了一個黃,孫先生看到了機會,調集部隊和兵馬,準備來一個背後襲擊,聲討桂係的電文
剛剛擬好,洋洋灑灑三百多字,文采斐然,陳詞慷慨,讀起來振奮人心。
可這份電文還沒來及讓人發出去,便被宋女士拿過來的袁兆龍發來的電文給製止了,既然袁兆龍發了話,那就得尊重袁兆龍的意見,無奈之下,孫先生將自己的那份電文對折,塞進了桌子的抽屜中。
這份電報在遞過來的時候,宋女士掃了一眼,語氣強硬生冷,寥寥幾個字便阻止了粵軍計劃許久的軍事行動,憑什麽?宋女士的心裏很不舒服,再看孫先生,居然默許了袁兆龍的計劃,沒有爭辯和不滿的意思,忍不住出言問道:“先生,不覺得袁兆龍太膨脹,太過分了嗎?憑什麽一切都要以他的意見為主呢?這分明絲毫沒
有將咱們放在眼中。”
孫先生淡淡一笑:“嗬嗬,畢竟在軍閥的世界裏,拳頭大便是硬道理,亙古不變的準則,更何況,他做的比咱們做的更好,不是嗎?”
孫先生看得開,沒有計較這些。心裏有點失落的感覺,這是真的,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了……
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他們的時代已經到落幕的邊緣了。
作為最後一個從前清時期比肩袁世凱的風雲人物,即便是孫先生不想,也會被人一步步的推離權力的忠心,向邊緣而走去。
“你這個學生袁兆龍,咄咄逼人的架勢,難道想奪權不成?”“嗬嗬,權力是一座山,爬到山巔的人,能夠看到遼闊的遠方,可也有更多的人從山腳往山上爬,當一個山巔上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最早登上山頂的那個人便會被後人推向萬丈懸崖,接替是常理,獨裁才是
怪事。”孫先生看得開,更是在自己身體越來越差的情況下,正在有意識的將民黨的權力向袁兆龍過度,民黨人才濟濟,不乏人才人傑,可是能夠比較袁兆龍者,一個都沒有,將民黨交給交給袁兆龍,是一個最好
的選擇,對民黨而言,也是最好的方案。
可能民黨之中會有更多人不認可袁兆龍,將他歸入軍閥團體之中,可是別忘了,民黨之所以存在,也是依托著軍閥集團的支持,革命者與軍閥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為了盡快的將民黨與鄂係軍閥聯係在一起,在孫先生的主持之下,鄂係軍閥的許多軍官均是加入到了民黨之中,從而擴大袁兆龍在民黨之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畢竟槍炮所帶來的支持遠高過於一切聲音的
唿喊。
鄭少成、陳林、趙永亮、孫德祥、張德彪、台雲峰、柏天賜等人,個頂個的都是風雲名將,如今都被吸納進了民黨裏來,成為袁兆龍的極大助力。
尤其是張德彪和鄭少成,二位都是老牌的同盟會成員,隻是後來因為跟著袁兆龍,名字和存在的痕跡被有心人抹去,久而久之,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他們以前的身份了。當然了,孫先生強力的拉攏袁兆龍,甚至是培養他接班的行為,得到了不少人的反對和抗議,但在徐紹禎的支持之下,孫先生依然這麽幹了,未來交給袁兆龍,遠比交給其他人更放心,起碼他會放心的下
,至於袁兆龍會帶領著這個國家走向何種方向,可能就是他死了以後的事情了……
“傳令下去,一切對桂的軍事行動和計劃統統取消,下午的軍事會議解散,以後有事,另行通知。”做出了放棄的選擇,全力的配合袁兆龍。
畢竟相比較之下,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工作,等著孫先生來做,比如說成立軍校的事宜。
粵鄂準備聯手成立軍校,早就不是秘密了,軍閥江湖上人盡皆知,甚至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更多的人持悲觀意見,前清時期辦了那麽多的軍事學堂,口口聲聲稱是為了國家培養棟梁之才,抵禦外辱,可結果呢,培養了不計其數的軍閥,抵禦外辱也成了一句笑話,軍事學堂的學生們縱然有北洋三
傑這等佼佼者,可卻都成為了內戰的主力軍……被世人痛罵,打洋人沒本事,禍害起自己人倒是手段繁多。再看袁兆龍開的軍校,也是打著一樣的口號,可培養出來的軍官們卻都成了他“袁家軍”的先鋒,同樣是為了打內戰而出力,僅有的一次對日戰爭
,在青島的時候,鄂軍第一次同日軍爆發了軍事衝突,取得了慘勝的戰果,派出去偷襲的一個連隊戰士,到最後隻剩了連長柳蒼生一人……雖然天下人都知道這是鄂軍故意而為之,可是官方卻始終沒有真正的承認與鄂軍有關,一切的真相都被一層迷霧所掩蓋,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麽,很遺憾,已經放進了檔案之中,貼上了絕密的標簽,鎖在了
櫃子之中,或許有一天,當真正的驅逐外辱之後,真相才會公諸與眾吧。可那一天到底在何時呢?
一封不足五十個字的電報,內容告訴他,無論滇桂發生任何事情,粵軍都不許插手,一切都是他袁兆龍的安排。
難道就隻有袁兆龍一個人想要吃下滇桂嗎?顯然不是的,作為偏居於廣東一省的民黨也想要向外擴張,這些年來,粵桂之間從未結束過爭鬥,大規模的粵桂之戰就打了兩次,小摩擦、小戰役數不勝數。
從陸榮廷執掌桂地牛耳的時候,便以吞並粵地為主要目標,別說現在野心勃勃的新桂係三雄了,更是視粵地為囊中之物。
粵軍和桂軍都有相互動手的意思,隻是迫於袁兆龍的威壓之下,各自按兵不動罷了……如今,滇桂之戰開打,小諸葛本人親赴前線指揮戰鬥,爆冷戰敗,後來主政的李仁義也趕去了滇桂區域,三雄剩下了一個黃,孫先生看到了機會,調集部隊和兵馬,準備來一個背後襲擊,聲討桂係的電文
剛剛擬好,洋洋灑灑三百多字,文采斐然,陳詞慷慨,讀起來振奮人心。
可這份電文還沒來及讓人發出去,便被宋女士拿過來的袁兆龍發來的電文給製止了,既然袁兆龍發了話,那就得尊重袁兆龍的意見,無奈之下,孫先生將自己的那份電文對折,塞進了桌子的抽屜中。
這份電報在遞過來的時候,宋女士掃了一眼,語氣強硬生冷,寥寥幾個字便阻止了粵軍計劃許久的軍事行動,憑什麽?宋女士的心裏很不舒服,再看孫先生,居然默許了袁兆龍的計劃,沒有爭辯和不滿的意思,忍不住出言問道:“先生,不覺得袁兆龍太膨脹,太過分了嗎?憑什麽一切都要以他的意見為主呢?這分明絲毫沒
有將咱們放在眼中。”
孫先生淡淡一笑:“嗬嗬,畢竟在軍閥的世界裏,拳頭大便是硬道理,亙古不變的準則,更何況,他做的比咱們做的更好,不是嗎?”
孫先生看得開,沒有計較這些。心裏有點失落的感覺,這是真的,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了……
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他們的時代已經到落幕的邊緣了。
作為最後一個從前清時期比肩袁世凱的風雲人物,即便是孫先生不想,也會被人一步步的推離權力的忠心,向邊緣而走去。
“你這個學生袁兆龍,咄咄逼人的架勢,難道想奪權不成?”“嗬嗬,權力是一座山,爬到山巔的人,能夠看到遼闊的遠方,可也有更多的人從山腳往山上爬,當一個山巔上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最早登上山頂的那個人便會被後人推向萬丈懸崖,接替是常理,獨裁才是
怪事。”孫先生看得開,更是在自己身體越來越差的情況下,正在有意識的將民黨的權力向袁兆龍過度,民黨人才濟濟,不乏人才人傑,可是能夠比較袁兆龍者,一個都沒有,將民黨交給交給袁兆龍,是一個最好
的選擇,對民黨而言,也是最好的方案。
可能民黨之中會有更多人不認可袁兆龍,將他歸入軍閥團體之中,可是別忘了,民黨之所以存在,也是依托著軍閥集團的支持,革命者與軍閥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為了盡快的將民黨與鄂係軍閥聯係在一起,在孫先生的主持之下,鄂係軍閥的許多軍官均是加入到了民黨之中,從而擴大袁兆龍在民黨之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畢竟槍炮所帶來的支持遠高過於一切聲音的
唿喊。
鄭少成、陳林、趙永亮、孫德祥、張德彪、台雲峰、柏天賜等人,個頂個的都是風雲名將,如今都被吸納進了民黨裏來,成為袁兆龍的極大助力。
尤其是張德彪和鄭少成,二位都是老牌的同盟會成員,隻是後來因為跟著袁兆龍,名字和存在的痕跡被有心人抹去,久而久之,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他們以前的身份了。當然了,孫先生強力的拉攏袁兆龍,甚至是培養他接班的行為,得到了不少人的反對和抗議,但在徐紹禎的支持之下,孫先生依然這麽幹了,未來交給袁兆龍,遠比交給其他人更放心,起碼他會放心的下
,至於袁兆龍會帶領著這個國家走向何種方向,可能就是他死了以後的事情了……
“傳令下去,一切對桂的軍事行動和計劃統統取消,下午的軍事會議解散,以後有事,另行通知。”做出了放棄的選擇,全力的配合袁兆龍。
畢竟相比較之下,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工作,等著孫先生來做,比如說成立軍校的事宜。
粵鄂準備聯手成立軍校,早就不是秘密了,軍閥江湖上人盡皆知,甚至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更多的人持悲觀意見,前清時期辦了那麽多的軍事學堂,口口聲聲稱是為了國家培養棟梁之才,抵禦外辱,可結果呢,培養了不計其數的軍閥,抵禦外辱也成了一句笑話,軍事學堂的學生們縱然有北洋三
傑這等佼佼者,可卻都成為了內戰的主力軍……被世人痛罵,打洋人沒本事,禍害起自己人倒是手段繁多。再看袁兆龍開的軍校,也是打著一樣的口號,可培養出來的軍官們卻都成了他“袁家軍”的先鋒,同樣是為了打內戰而出力,僅有的一次對日戰爭
,在青島的時候,鄂軍第一次同日軍爆發了軍事衝突,取得了慘勝的戰果,派出去偷襲的一個連隊戰士,到最後隻剩了連長柳蒼生一人……雖然天下人都知道這是鄂軍故意而為之,可是官方卻始終沒有真正的承認與鄂軍有關,一切的真相都被一層迷霧所掩蓋,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麽,很遺憾,已經放進了檔案之中,貼上了絕密的標簽,鎖在了
櫃子之中,或許有一天,當真正的驅逐外辱之後,真相才會公諸與眾吧。可那一天到底在何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