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祥的西北軍可謂是在直奉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出陝援直,生生的耗死了趙倜,趙倜落得一個倉皇下野的下場,解除了直軍的後顧之憂。
曹錕也是極為欣賞馮祥此人,欲要提拔拉攏,並入其麾下,隻是馮祥卻不得吳佩孚歡心,吳佩孚怕馮祥爭寵,三番五次的排擠馮祥。
因此,曹錕隻能尊重吳佩孚的情緒,隻是給了他一個河南督軍的職務,督管陝、豫兩省。
“馮祥此人應該還不錯吧,他怎麽了?”
曹瑛冷笑道:“嗬嗬,還不錯?照這麽個情勢發展,恐怕他就要跟吳佩孚幹起來了!”
吳佩孚固執,排擠非嫡係將領,任用親信,這是眾所周知的,曹錕也沒有過多去幹涉吳佩孚如何用人,因為他始終相信,吳佩孚是不會反他的,吳佩孚也是他欽定栽培的直係軍閥下一任的接班人。在吳佩孚的眼中,馮祥就是這麽一個非嫡係,需要排擠的這麽一個人物。雖說西北軍閥也是直係軍閥的一份子,可軍閥與軍閥之間也存在著親疏遠近,尤其是西北軍閥是直係軍閥中獨立的一部分,與齊協
元、孫傳芳這種不同,是半路出家的和尚,自成一派,有著獨立與直軍之外的兵馬,而且兵馬數量不在少數,又在與趙倜一戰之中,奠定了其西北派的地位,獨霸兩省,儼然已經成為實權派軍閥之一。
除了奉、直、鄂三大超級軍閥集團之外,西北軍閥的實力已經足夠比肩現如今已經沒落的皖係了。所以說,馮祥,已經成了吳佩孚的重點排擠對象之一。
馮祥此人也不是個善茬,自從陸建章死了以後,就徹底的成為了西北軍閥頭號掌權大佬,多年來也是作威作福慣了,雖說是歸屬於直係軍閥旗下,可畢竟自己也是個大佬,憑什麽要受你吳佩孚的氣!
自從被調任為陸軍巡閱使職務之後,馮祥終於將勢力擴充到了京城,在京津地區大肆的招兵買馬,擴充部隊。
京津地區曆來是吳佩孚的地盤,馮祥這麽做,無疑是在挑戰他的權威!
兩派幾乎已是到了劍拔弩張的局麵。
馮祥既然敢挑戰吳佩孚,自然是不怕他的,他的倚仗便是他的西北軍,自古三秦多猛士,從古至今,秦人便是戰鬥力的代名詞,西北軍的戰鬥力可以排在眾軍閥的前列。
更何況,馮祥的麾下也有諸多知名將領,鼎鼎大名,名字甚是威風,在此就不多提了。馮祥也是個重視基層軍官培訓之人,甚至良將帶好兵的道理,也從湖北陸軍軍官學校中拉攏了一批學生加入西北軍,對於這些脫離軍校投入到其他軍閥部隊的學生,袁兆龍表示沒有意見,畢竟人才都有野心,誰都不甘心居於人後,都希望能夠通過學校這個平台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在這亂世中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價值。這是每一個學生的理想和夢想。袁兆龍也予以支持,一個貧瘠落後的國家,
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是難能可貴的,國家的振興需要這些年輕人的奮鬥。可惜,鄂軍的平台能夠接受的年輕軍官數量畢竟有限,每年都有不下百人的學生畢業,軍校開辦十年了,算上速成班、海外留洋班,畢業的學生已有八期,總數不下於一千人,可真正能夠進入到鄂軍之中走上軍官崗位的,也不過才四五百人而已,剩下的更多學生,或是仍在士兵的崗位上掙紮,尋覓等待著一個展露頭角的機會,或者是,已經脫下了軍裝,從事其他行業去了,這無疑是對軍事人才的一種極
大浪費。也有許多學生萌生出了投奔其他軍閥,尋覓一個好前程的念頭,湖北陸軍軍官學校已是國內最好最先進的軍官培訓基地,幾乎每一個軍閥都在打學校學生們的主意,可未曾有幾個人能夠順利的將學生挖走
的,無奈何,袁兆龍為他們灌輸的忠心理念過於深入人心,投奔他處,意味著背叛,雖然袁兆龍從未阻止過這種挖角的事情,但學生們大多數,還是過不去心理的這道坎兒。
畢竟,鄂軍是所有軍隊中最好的平台,是展示實力最好的舞台,能夠進入到鄂軍之中,能夠當一個排長,都比去外麵當個連長要強得多。
競爭過於激烈,總是會讓人心灰意冷,所以,離開,另往他處,謀個前程成了不少人的思想念頭。在馮祥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他成功的從軍校挖走了一批十一人的軍校畢業生,以及兩個鄂軍第三師的青年連長,甚至已經在未畢業的學生裏邊,預定了幾十個學生,與他們提起達成了協議,等到畢業
學成之後,直接到西北軍中報道,營連排長隨便挑!
為何馮祥的動作會是如此之大呢,因為他在瘋狂的擴軍,急需要大量的有經驗、有理念的軍官進入到部隊中來,所以才動了挖角的心思。
可以預見的是,等個兩三年,怕是他的西北軍會成為“鄂軍二線”隊伍。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廣攬天下英才,這是稱雄稱霸之路的必然舉措。對此,馮祥還有些瞧不上吳佩孚呢,這個酸秀才,書呆子,帶兵帶傻了,居然如此心胸狹隘,容不下競爭對手。你不仁,就不能怪我不
義了!
“馮、吳之爭,必然會對我直係內部造成極大的損失,作為一把手的您,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兩個這麽互相的鬥來鬥去嗎?最後漁翁得利的必然會是咱們的敵人。”曹瑛向曹錕提了個醒。
曹錕感覺說的很有道理,隻不過,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吳佩孚是他的手下,理論上來說,他馮祥也是他的部下。
“就不能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嗎?”
說實話,曹錕非常欣賞馮祥這個人,若是能夠將他籠絡住,必然是他稱雄天下的一大助力!從客觀上來講,也能為吳佩孚分擔部分壓力。總不能讓吳佩孚老是一個人扛著直係前進吧?累也能累死他。
曹錕也是極為欣賞馮祥此人,欲要提拔拉攏,並入其麾下,隻是馮祥卻不得吳佩孚歡心,吳佩孚怕馮祥爭寵,三番五次的排擠馮祥。
因此,曹錕隻能尊重吳佩孚的情緒,隻是給了他一個河南督軍的職務,督管陝、豫兩省。
“馮祥此人應該還不錯吧,他怎麽了?”
曹瑛冷笑道:“嗬嗬,還不錯?照這麽個情勢發展,恐怕他就要跟吳佩孚幹起來了!”
吳佩孚固執,排擠非嫡係將領,任用親信,這是眾所周知的,曹錕也沒有過多去幹涉吳佩孚如何用人,因為他始終相信,吳佩孚是不會反他的,吳佩孚也是他欽定栽培的直係軍閥下一任的接班人。在吳佩孚的眼中,馮祥就是這麽一個非嫡係,需要排擠的這麽一個人物。雖說西北軍閥也是直係軍閥的一份子,可軍閥與軍閥之間也存在著親疏遠近,尤其是西北軍閥是直係軍閥中獨立的一部分,與齊協
元、孫傳芳這種不同,是半路出家的和尚,自成一派,有著獨立與直軍之外的兵馬,而且兵馬數量不在少數,又在與趙倜一戰之中,奠定了其西北派的地位,獨霸兩省,儼然已經成為實權派軍閥之一。
除了奉、直、鄂三大超級軍閥集團之外,西北軍閥的實力已經足夠比肩現如今已經沒落的皖係了。所以說,馮祥,已經成了吳佩孚的重點排擠對象之一。
馮祥此人也不是個善茬,自從陸建章死了以後,就徹底的成為了西北軍閥頭號掌權大佬,多年來也是作威作福慣了,雖說是歸屬於直係軍閥旗下,可畢竟自己也是個大佬,憑什麽要受你吳佩孚的氣!
自從被調任為陸軍巡閱使職務之後,馮祥終於將勢力擴充到了京城,在京津地區大肆的招兵買馬,擴充部隊。
京津地區曆來是吳佩孚的地盤,馮祥這麽做,無疑是在挑戰他的權威!
兩派幾乎已是到了劍拔弩張的局麵。
馮祥既然敢挑戰吳佩孚,自然是不怕他的,他的倚仗便是他的西北軍,自古三秦多猛士,從古至今,秦人便是戰鬥力的代名詞,西北軍的戰鬥力可以排在眾軍閥的前列。
更何況,馮祥的麾下也有諸多知名將領,鼎鼎大名,名字甚是威風,在此就不多提了。馮祥也是個重視基層軍官培訓之人,甚至良將帶好兵的道理,也從湖北陸軍軍官學校中拉攏了一批學生加入西北軍,對於這些脫離軍校投入到其他軍閥部隊的學生,袁兆龍表示沒有意見,畢竟人才都有野心,誰都不甘心居於人後,都希望能夠通過學校這個平台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在這亂世中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價值。這是每一個學生的理想和夢想。袁兆龍也予以支持,一個貧瘠落後的國家,
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是難能可貴的,國家的振興需要這些年輕人的奮鬥。可惜,鄂軍的平台能夠接受的年輕軍官數量畢竟有限,每年都有不下百人的學生畢業,軍校開辦十年了,算上速成班、海外留洋班,畢業的學生已有八期,總數不下於一千人,可真正能夠進入到鄂軍之中走上軍官崗位的,也不過才四五百人而已,剩下的更多學生,或是仍在士兵的崗位上掙紮,尋覓等待著一個展露頭角的機會,或者是,已經脫下了軍裝,從事其他行業去了,這無疑是對軍事人才的一種極
大浪費。也有許多學生萌生出了投奔其他軍閥,尋覓一個好前程的念頭,湖北陸軍軍官學校已是國內最好最先進的軍官培訓基地,幾乎每一個軍閥都在打學校學生們的主意,可未曾有幾個人能夠順利的將學生挖走
的,無奈何,袁兆龍為他們灌輸的忠心理念過於深入人心,投奔他處,意味著背叛,雖然袁兆龍從未阻止過這種挖角的事情,但學生們大多數,還是過不去心理的這道坎兒。
畢竟,鄂軍是所有軍隊中最好的平台,是展示實力最好的舞台,能夠進入到鄂軍之中,能夠當一個排長,都比去外麵當個連長要強得多。
競爭過於激烈,總是會讓人心灰意冷,所以,離開,另往他處,謀個前程成了不少人的思想念頭。在馮祥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他成功的從軍校挖走了一批十一人的軍校畢業生,以及兩個鄂軍第三師的青年連長,甚至已經在未畢業的學生裏邊,預定了幾十個學生,與他們提起達成了協議,等到畢業
學成之後,直接到西北軍中報道,營連排長隨便挑!
為何馮祥的動作會是如此之大呢,因為他在瘋狂的擴軍,急需要大量的有經驗、有理念的軍官進入到部隊中來,所以才動了挖角的心思。
可以預見的是,等個兩三年,怕是他的西北軍會成為“鄂軍二線”隊伍。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廣攬天下英才,這是稱雄稱霸之路的必然舉措。對此,馮祥還有些瞧不上吳佩孚呢,這個酸秀才,書呆子,帶兵帶傻了,居然如此心胸狹隘,容不下競爭對手。你不仁,就不能怪我不
義了!
“馮、吳之爭,必然會對我直係內部造成極大的損失,作為一把手的您,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兩個這麽互相的鬥來鬥去嗎?最後漁翁得利的必然會是咱們的敵人。”曹瑛向曹錕提了個醒。
曹錕感覺說的很有道理,隻不過,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吳佩孚是他的手下,理論上來說,他馮祥也是他的部下。
“就不能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嗎?”
說實話,曹錕非常欣賞馮祥這個人,若是能夠將他籠絡住,必然是他稱雄天下的一大助力!從客觀上來講,也能為吳佩孚分擔部分壓力。總不能讓吳佩孚老是一個人扛著直係前進吧?累也能累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