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老師!”張少帥衝著郭鬆齡厲聲的喊道。
郭鬆齡住口,看著張少帥那嚴肅的目光。“老師,這種話你以前的時候就說過,我也曾經告訴過你答案,我絕不做那叛逆之人!他可是我的父親!”
張少帥欣賞郭鬆齡的能力,這位老師哪裏都好,唯獨有一點很不好,總是在自己的耳邊說一些聽起來非常不著調的反動言論。要反的人是誰?
張作霖,那可是他的父親呀!
背上一個大逆不道的罵名,去奪取權力的製高點,如果說這話的是別人,張少帥一定毫不猶豫的殺了他。
對於少帥的這種拒絕的態度,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郭鬆齡絲毫不介意,依然打消不了他慫恿少帥的念頭。
“少帥,我的這番肺腑之言,你以為我是在害你嗎?恰恰相反,是為了你好,為了咱們整個的奉係軍閥好。看看當今天下,有頭有臉的軍閥哪個不是青壯年?
半百以上的人還有幾個?段祺瑞的名氣大,能怎樣?他已經老了,皖係軍閥也不是他說了算,徐樹錚年輕又如何?因為他迂腐,扛不起整個皖係軍閥,皖係早晚會被直係給吃掉。老人的思想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潮流了。軍閥們都在更新換代,都在改革,唯獨咱們奉係,依然是老帥當家。其他勢力的軍閥們學院派早就扛起了一片天地,再看看咱們這裏,直到今天慘敗吃了虧,老
帥這才動起了重用學院派的念頭!
我們早已經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再不迎頭趕上去,咱們奉係引以為豪的優勢將會全麵的喪盡!少帥,醒醒吧!”
說到最後,郭鬆齡的情緒越來越激動,甚至已經到了咆哮的地步。
少帥愣愣的聽著郭鬆齡的話,他沒有想到,沒有想到這位平日裏看起來儒雅的將軍居然還有著這麽激動的情緒變化,讓少帥有些措手不及。
“老師,你累了,迴去多休息吧,我還有事,先告辭了。”
少帥沉著臉,再一次的迴避了這個話題,不想給郭鬆齡答複,說完之後,看都不看他,徑直走開。郭鬆齡望著少帥遠去的身影,他的嘴角勾勒出冷笑的痕跡,他不相信少帥的心思沒有被他說活,隻是少帥過不去心裏的那道坎兒,老帥是他的父親,反他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少帥不敢反對父親,這是骨子
裏的懦弱、因此,郭鬆齡決定,他要幫少帥一把,一定要讓少帥提前上位!奉軍的軍官改革,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趁機擴大學院派軍官在奉軍中的勢力,以此來蠶食老牌將領們的權威。郭鬆齡始終認為,以少帥的能力足以坐上這奉係軍閥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他
所欠缺的僅僅隻是經驗而已,如果不把他推上前台去接受那風浪的洗禮,如何得到經驗呢?倘若少帥當政,成就未必會小於老帥……
兒子反老爹,在軍閥的世界裏,這是常有的事情,安史之亂的時候,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不一樣造了老爹的反嗎,好在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在袁兆龍的身上。
袁兆龍看著他6歲的袁求索還有1歲多的袁天成,眼神中充滿著父愛的慈祥,把長子拉到身前,摸著他的小腦袋,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長大以後,會不會造自己這個老子的反呢?
“東西都已經給你收拾好了,一定要注意安全,還有你的腿,小心點,最近老是發作,一定要按時服藥。”
現在的戴若彤越來越有點而過日子的感覺了,袁兆龍應曹錕之邀赴京,說是共商國事,實則是利益再分配。說起來京城這個地方,對於他們夫婦二人來說,從來沒有好印象,留下的迴憶幾乎都是驚心動魄,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戴若彤才不會去京城呢。其實她也想讓袁兆龍迴絕曹錕的,憑什麽一定要去京城
,為何不能來武昌呢?
對於戴若彤的抱怨,袁兆龍隻是笑笑不說話,官場上的事情,她哪裏懂那麽多。
去是一定要去的,但是去之前,一定要做好十足的準備工作,凡事有柏天賜暗中安排,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
再一次坐上了京漢鐵路的火車,袁兆龍又一次赴京。坐在火車上,看著沿途的風光景色,心中感慨萬千,距離他第一次赴京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十年,十年光陰,恍若一夢……
十年前的時候,他還是湖北革命軍總司令,手下地盤不過才武漢三鎮而已,擁兵不足三萬。
十年之後,他已是當代中國的超級軍閥勢力之一的鄂係軍閥領袖,坐擁長江以南半壁江山,幾乎四分之一的中國落在他的手中,擁兵不下二十萬人!
咳嗽一聲,都能夠令國人為之顫抖!
此等權勢,環顧天下,可與之相比者,寥寥無幾,伸出一隻手,都要彎下去三根手指頭。
十年的時間,他走完了九成九的人一輩子走不完的道路,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榮耀。恐怕唯一對他還有吸引力的就是北洋政府的控製權了吧……
擊敗所有軍閥,做真正的統治者,這才是他最大的挑戰,可目前坐在這個位置上人是誰呢——曹錕。想到這裏,袁兆龍不禁笑出了聲,曹錕,的確是直係老大,可是袁兆龍從未將他當成過對手,曹錕本人的能力還不足以與他相比擬,不是袁兆龍自吹自擂,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別忘了,他袁兆龍可是和馮
國璋稱兄道弟,與段祺瑞掰手腕的人……
正所謂英雄莫問出處,有誌不在年高。
評資論輩的時代早已是過去式了,現在的軍閥世界裏,拳頭大就是大哥的心態主導了一切……
你就算是一個三歲的孩子,手中的武裝力量超過所有人,就算是七十歲的老頭,也要跪下來恭恭敬敬的稱唿一聲“大哥”……
隨著權勢和地位的日漸提高,袁兆龍的心裏居然產生了一種陌生的孤獨感,他開始了念舊,懷念起了那些故去的人,袁世凱、蔡鍔、馮國璋、張勳……忽然好想他們……
郭鬆齡住口,看著張少帥那嚴肅的目光。“老師,這種話你以前的時候就說過,我也曾經告訴過你答案,我絕不做那叛逆之人!他可是我的父親!”
張少帥欣賞郭鬆齡的能力,這位老師哪裏都好,唯獨有一點很不好,總是在自己的耳邊說一些聽起來非常不著調的反動言論。要反的人是誰?
張作霖,那可是他的父親呀!
背上一個大逆不道的罵名,去奪取權力的製高點,如果說這話的是別人,張少帥一定毫不猶豫的殺了他。
對於少帥的這種拒絕的態度,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郭鬆齡絲毫不介意,依然打消不了他慫恿少帥的念頭。
“少帥,我的這番肺腑之言,你以為我是在害你嗎?恰恰相反,是為了你好,為了咱們整個的奉係軍閥好。看看當今天下,有頭有臉的軍閥哪個不是青壯年?
半百以上的人還有幾個?段祺瑞的名氣大,能怎樣?他已經老了,皖係軍閥也不是他說了算,徐樹錚年輕又如何?因為他迂腐,扛不起整個皖係軍閥,皖係早晚會被直係給吃掉。老人的思想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潮流了。軍閥們都在更新換代,都在改革,唯獨咱們奉係,依然是老帥當家。其他勢力的軍閥們學院派早就扛起了一片天地,再看看咱們這裏,直到今天慘敗吃了虧,老
帥這才動起了重用學院派的念頭!
我們早已經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再不迎頭趕上去,咱們奉係引以為豪的優勢將會全麵的喪盡!少帥,醒醒吧!”
說到最後,郭鬆齡的情緒越來越激動,甚至已經到了咆哮的地步。
少帥愣愣的聽著郭鬆齡的話,他沒有想到,沒有想到這位平日裏看起來儒雅的將軍居然還有著這麽激動的情緒變化,讓少帥有些措手不及。
“老師,你累了,迴去多休息吧,我還有事,先告辭了。”
少帥沉著臉,再一次的迴避了這個話題,不想給郭鬆齡答複,說完之後,看都不看他,徑直走開。郭鬆齡望著少帥遠去的身影,他的嘴角勾勒出冷笑的痕跡,他不相信少帥的心思沒有被他說活,隻是少帥過不去心裏的那道坎兒,老帥是他的父親,反他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少帥不敢反對父親,這是骨子
裏的懦弱、因此,郭鬆齡決定,他要幫少帥一把,一定要讓少帥提前上位!奉軍的軍官改革,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趁機擴大學院派軍官在奉軍中的勢力,以此來蠶食老牌將領們的權威。郭鬆齡始終認為,以少帥的能力足以坐上這奉係軍閥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他
所欠缺的僅僅隻是經驗而已,如果不把他推上前台去接受那風浪的洗禮,如何得到經驗呢?倘若少帥當政,成就未必會小於老帥……
兒子反老爹,在軍閥的世界裏,這是常有的事情,安史之亂的時候,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不一樣造了老爹的反嗎,好在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在袁兆龍的身上。
袁兆龍看著他6歲的袁求索還有1歲多的袁天成,眼神中充滿著父愛的慈祥,把長子拉到身前,摸著他的小腦袋,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長大以後,會不會造自己這個老子的反呢?
“東西都已經給你收拾好了,一定要注意安全,還有你的腿,小心點,最近老是發作,一定要按時服藥。”
現在的戴若彤越來越有點而過日子的感覺了,袁兆龍應曹錕之邀赴京,說是共商國事,實則是利益再分配。說起來京城這個地方,對於他們夫婦二人來說,從來沒有好印象,留下的迴憶幾乎都是驚心動魄,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戴若彤才不會去京城呢。其實她也想讓袁兆龍迴絕曹錕的,憑什麽一定要去京城
,為何不能來武昌呢?
對於戴若彤的抱怨,袁兆龍隻是笑笑不說話,官場上的事情,她哪裏懂那麽多。
去是一定要去的,但是去之前,一定要做好十足的準備工作,凡事有柏天賜暗中安排,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
再一次坐上了京漢鐵路的火車,袁兆龍又一次赴京。坐在火車上,看著沿途的風光景色,心中感慨萬千,距離他第一次赴京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十年,十年光陰,恍若一夢……
十年前的時候,他還是湖北革命軍總司令,手下地盤不過才武漢三鎮而已,擁兵不足三萬。
十年之後,他已是當代中國的超級軍閥勢力之一的鄂係軍閥領袖,坐擁長江以南半壁江山,幾乎四分之一的中國落在他的手中,擁兵不下二十萬人!
咳嗽一聲,都能夠令國人為之顫抖!
此等權勢,環顧天下,可與之相比者,寥寥無幾,伸出一隻手,都要彎下去三根手指頭。
十年的時間,他走完了九成九的人一輩子走不完的道路,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榮耀。恐怕唯一對他還有吸引力的就是北洋政府的控製權了吧……
擊敗所有軍閥,做真正的統治者,這才是他最大的挑戰,可目前坐在這個位置上人是誰呢——曹錕。想到這裏,袁兆龍不禁笑出了聲,曹錕,的確是直係老大,可是袁兆龍從未將他當成過對手,曹錕本人的能力還不足以與他相比擬,不是袁兆龍自吹自擂,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別忘了,他袁兆龍可是和馮
國璋稱兄道弟,與段祺瑞掰手腕的人……
正所謂英雄莫問出處,有誌不在年高。
評資論輩的時代早已是過去式了,現在的軍閥世界裏,拳頭大就是大哥的心態主導了一切……
你就算是一個三歲的孩子,手中的武裝力量超過所有人,就算是七十歲的老頭,也要跪下來恭恭敬敬的稱唿一聲“大哥”……
隨著權勢和地位的日漸提高,袁兆龍的心裏居然產生了一種陌生的孤獨感,他開始了念舊,懷念起了那些故去的人,袁世凱、蔡鍔、馮國璋、張勳……忽然好想他們……